第二单元《审题立意》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135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33 大小:3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审题立意》_第1页
第1页 / 共33页
第二单元《审题立意》_第2页
第2页 / 共33页
第二单元《审题立意》_第3页
第3页 / 共33页
第二单元《审题立意》_第4页
第4页 / 共33页
第二单元《审题立意》_第5页
第5页 / 共3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审题立意》》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审题立意》(3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审题立意,第二单元 写 作,审题就是审察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那么,我们写作时如何审题立意呢?,(一)审题 1. 审题时,要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2. 审题时,还要注意分析题目,探究其含义。比如生活是一面镜子这个题目,将“生活”比喻成“镜子”,意味着可以写自己,也可以写他人生活中让你感触深刻的事情,可以表现生活中的美

2、好,也可以反映生活中的丑恶。总之,要通过生活中的人和事,去表现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反思,表达对生活中所蕴含哲理的体悟。如果遇到提供材料的作文,则需要仔细审视材料,对材料内容进行概括分析,推敲材料蕴含的意义,选择其中的某个角度或要点作为写作重点。,(二)立意 1. 立意时注意表达的思想要有一定深度。有思想深度的立意,能给人以心灵的撞击,或给人以思想的启迪,或给人以精神的鼓舞。我们或者可以抓住社会热点、焦点,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角度、新办法;或者采用以小见大的手法,从貌似平凡的现象中挖掘出不平凡的意蕴;或者采用“反弹琵琶”的手法,提出新颖别致的观点,给人以启迪。,2. 立意明确,学会求新。动笔前,头脑中

3、必须有一个明确的主题;动笔后,要有意识地把这个主题贯穿在全文之中,并能用鲜明的句子把这个主题表达出来,使读者一看就能明白。避免思维定式,人云亦云。深入发掘题目的内涵,变换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甚至从习见观点的对立角度反向立意,都可以使立意新颖。例如,常理说不要班门弄斧,若用“弄斧就要到班门”这样的立意来写作,并展开合理的论述,就能令人耳目一新。,3. 为了取得好的立意,写作前,可以先列出与题目有关的多个主题,再分析比较,之后选择一个既新颖又能够驾驭的主题进行构思写作。,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在认真审题的基础上,列出两三个写作的主题。,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

4、:“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提示:1. 这则寓言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本来的寓意是什么? 2. 你还可以悟出什么道理?试着从其他角度进行思考,甚至可以从反面立意。 3. 将自己归纳的主题与同学分享交流。,示例: 主题一:适应环境,改变自己。 主题二:唯有自我反省,才能进步。 主题三:环境是一面镜子,可以让我们看清自己。,二、从上面列出的主题中选择一个,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不少于600 字。,提示:1. 吸纳其他同学的合理建议,分析、比较

5、这些主题。 2. 选择一个有一定深度且相对新颖的主题进行构思,并拟定题目。 3. 写作时,要注意紧扣主题,不要跑题、偏题。,思路指导,1.立意。本题写作目的是引导我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引导我们学会正确处理问题,所以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立意: (1)遇到问题,首先要从自身找原因。材料中猫头鹰不知道不是因为居民难相处,这说明,我们遇到问题的时候,要先从自身找原因。 (2)做人要有自知之明。不自省,不能认识自己,往往会高估自己,遇到问题自然会怨天尤人。如果有自知之明,就会永远保持清醒的头脑,取得成绩时,不骄傲自满;遇到问题时,不将责任推给他人。 (3)透过现象看本质。抱怨自己所在的地方的居民很难相

6、处的猫头鹰,是被眼前的现象迷惑了双眼,没有透过现象看清本质。只有看清本质,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2. 拟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拟题时,要注意:(1)用语要新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2)着意铺排,使文题生动、活泼、形象,给人一种阅读的欲望。如本题,我们可拟为:认清自己,方能成功;改变自己,改变世界;唯有改变自己才能飞得更高;人贵有自知之明。,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子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麻雀不自知,总是嫌屋子有味道而挪窝;猫头鹰不自知,总是抱怨居民难相处。知人难,自知诚亦不易,所以,人贵有自知之明。 汉高祖刘邦本是一介市井小民,最终却成就了一番千秋霸业,因为有自知之明,他在打败西楚霸王项

7、羽,建立汉朝之后,曾发表过这样一番言论:“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此三者,皆人杰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正因为刘邦有自知之明,知人善任,才建立了大汉王朝,让自己青史留名。,邹忌是齐国有名的谏臣,身高八尺,仪表堂堂,与他同时代的徐公亦相貌出众,邹忌于是想与徐公比较一番,尽管妻子、小妾、客人都说他美于徐公,然而他并没有被赞美的话语蒙蔽了双眼,待他亲见徐公后,被其风华所折服,自愧不如,得出妻子私,妾畏,客有求的结论。正因为邹忌有自知之明,所以他能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成为一代著名的谏臣,

8、成为齐威王的贤相。 “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马谡熟读兵书,深谙兵法,是诸葛亮的爱将,被派去镇守战略要地街亭。然而他却狂妄自大,听不进去王平的意见,将部队驻扎在山上,结果被魏军切断水源,断绝粮道,最终失掉了街亭,丢掉了性命,诸葛亮为此流下了惋惜的眼泪。 “自知者英,自胜者雄。”我们要有一颗自知之心,正确认识自己,才能避免失败,从而走向成功与辉煌。切记:人贵有自知之明!,点评:巧引名言,引出中心论点,底蕴深厚,耐人寻味。 列举刘邦和邹忌的例子,从正面论证了中心论点,非常具有说服力。 列举马谡的例子,从反面论证论点,使论证更加充分。 结尾与开头、标题照应,使得论点更

9、突出,文章结构更严谨。,三、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 字。 提示: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 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 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思路指导,“山”可以指实实在在的自然界的大山,也可以指名利、欲望、矛盾、亲情;可以是骄傲自满、妄自菲薄的性格缺陷,也可以是保守的思想观念等等。“翻过”意味着解决了问题。“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议论、抒情等其他表达方

10、式综合运用。写好本文的关键是解决如何“翻过”那座“山”。,翻过那座山,翻过那座山,我才真真切切地看见了她对我的深深的爱。 题记 青春像是一条奔流而来的小溪,它带走了我儿时的稚气,却也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叛逆与任性。与父母闹矛盾也不是一两次了。不知是什么时候,我又和母亲闹起了别扭。年少气盛的我心里有万分的委屈与不甘,不愿意理睬母亲。我们之间就好像是隔了一座大山,抬头仰望,却是一眼望不到顶。那时,我以为这座山会一直扎根在我们之间,永远也不会消失了。,冷战持续了一个上午。在一顿静得让人恐慌的午饭之后,我要去上培训班了。因为去培训班的路上有很多车辆来往,所以母亲就陪着我一起去。 外面下着雨,豆大的雨点落在

11、我们仅带的一把雨伞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我和母亲蜷缩在这一把小小的雨伞下,姑且得到了暂时的安宁。母亲下意识地把我往雨伞中央拉了拉。这时的我还在和母亲赌着气,心里十分怨恨母亲,自然就不想和她靠得太近。眼前是瓢泼大雨,我却浑然不顾,一把推开母亲的手,冲进了雨里。,冰冷的雨水落在我的身上,使我清醒了许多。 “唉,快回来,别感冒了!”母亲焦急的声音出现在了我的身后。雨水没有继续落在我的头上。我抬头,映入眼帘的是那把红色的、小小的雨伞。“别犯傻了,乖乖在这里待着,不要淋雨去。”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没有力气去推开母亲再冲进雨里。或许不是没有力气,而是自己心里不想再这样做了。因为那时,我心里的委屈与不甘

12、已慢慢淡去,温暖渐渐充盈着我的心。 终于到了,这条短短的路竟然这么漫长,走完它就好像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母亲轻轻地把伞收了起来。这时,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身上离我远的那一边湿了一大片。 心狠狠地刺痛了一下,我对母亲的不满早已烟消云散。霎时间,我发现,我已经翻过了那座山。那座一眼望不到顶的大山,竟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翻过了那座山,我看清楚了母亲对我的真真切切的爱。我沐浴在这爱里,让自己蜕去了叛逆与任性,总评:1. 运用题记,形式新颖。文章运用了题记这一形式,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 2. 结构严谨,首尾呼应。文章开篇点明“我”与母亲闹别扭,与母亲

13、之间隔着一座“山”,结尾写自己翻过了那座“山”,读懂了母亲的一片苦心。 3. 选材典型,语言优美。文章精心选取了母亲送“我”去培训班这一事例,表现了母亲的慈爱和善良,选材典型,人物形象鲜明。文章语言流畅,读来亲切自然。,素材一,自我反省的励志名句 1.最伟大的胜利,就是战胜自己。高尔基 2.最灵繁的人也看不见自己的背脊。非洲 3.最困难的事情就是认识自己。希腊 4.自重、自觉、自制,此三者可以引至生命的崇高境域。丁尼生 5.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知识。西班牙 6.自满、自高自大和轻信,是人生的三大暗礁。巴尔扎克,7.自己的鞋子,自己知道紧在哪里。西班牙 8.自己的饭量自己知道。苏联 9.濯清泉以自

14、洁。唐韩愈 10.只有在人群中间,才能认识自己。德国 11.只一自反,天下没有不可了之事。清代教育家申居郧 12.知错就改,永远是不嫌迟的。莎士比亚 13.越是无能的人,越喜欢挑剔别人的错儿。爱尔兰 14.要想了解自己,最好问问别人。日本,素材二:催人泪下的母爱故事,1.第1个故事发生在唐山大地震中。 一对母子被深压在废墟下,母亲半个身子被混凝土板卡着动弹不得,可是却竭尽全力地维护着怀中七个月大的婴儿。 几天后,救护人员挖洞发现他们时,母亲已经死亡,而那婴儿口里还含着母亲的食指。 原来,母亲在危难中一直用乳汁延缓着孩子的生命。乳汁吸干了,她就咬断自己的指头,用自己的鲜血让孩子活了下来,而自己却

15、因失血过多而死亡。,2.第2个故事发生在黄海边。 在那里,吃鱼是家常便饭。 有一次,一位老乡从集市上买回来几条活鲶鱼,照例放在大锅里烧水活煮鱼,眼看着鱼在沸水中狂蹦乱跳,绝望地探出头来,大口地呼吸着空气。 但其中有一条鱼与众不同,她没有挣扎,也没有本能地探头出水,而是将头和尾贴在烧热的锅底,并极力把腹部露出水面。 老乡好奇地观察着这一切,心里很纳闷。他试着用筷子帮助一下那,条自讨苦吃的鲶鱼,让它的脑袋浮出水面,但是她很快又回复原状。水渐渐滚开了,那条鲶鱼的头部和尾巴已经被高温的铁锅烫得焦糊,但肚子基本没变样。 把鱼捞出锅后,老乡迫不及待地先把那条“笨鱼”破开,想看看她到底是什么“毛病”。雪白的

16、肚皮象窗帘似的拉开,里面露出一团团大米粒一般透明的鱼籽。 老乡全家都傻眼了,那一锅鱼据说他们没敢吃一口,而是象出殡一样送进了大海。事情传开去,乡亲们啧啧称奇,有的甚至唏嘘不已。从那以后,煮活鱼的做法在那里绝迹了。,3.第3个故事发生在东欧。 13岁的女儿一直认为母亲地位卑微,使她在人前抬不起头。母亲虽终日忙碌辛苦,也不能使女儿快乐起来。 XX年2月,母亲为了让女儿开心,带女儿一起去阿尔卑斯山滑雪。母女俩在滑雪途中,由于缺乏经验偏离滑道迷路了,又遭遇了可怕的雪崩。 母女俩在雪山中挣扎了两天两夜,几次看见前来搜寻她们的直升机,都因为她们身穿的是银灰色的滑雪装而未被发现。 终于,女儿因体力不支昏迷过去,她醒来时发现自己躺在医院里,而母亲已不在人世了。医生告诉她,是母亲用生命救了她。 原来,为了让直升飞机能够看到她们,母亲割断自己的动脉在雪地里爬行,用自己的鲜血染红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初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