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断面解剖学-6胸部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520759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244 大小:16.6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体断面解剖学-6胸部_第1页
第1页 / 共244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6胸部_第2页
第2页 / 共244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6胸部_第3页
第3页 / 共244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6胸部_第4页
第4页 / 共244页
人体断面解剖学-6胸部_第5页
第5页 / 共2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体断面解剖学-6胸部》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体断面解剖学-6胸部(2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人体断面解剖学,孝感市中心医院CT室 吉六舟,2,3,胸 部,4,胸 部,大体解剖学 断面解剖学,5,一 胸部大体解剖学,胸壁、横膈、胸膜 肺 纵隔,6,(一)胸 壁,软组织 胸廓,7,(1)软组织,胸部的主要肌肉有: 背部:斜方肌、三角肌、冈下肌、背阔肌、肩胛提肌、菱形肌、竖脊肌。 胸前:胸大肌、胸小肌、前锯肌。 肋间:肋间外肌、肋间内肌。,8,9,10,11,12,胸壁的层次: 皮肤 浅筋膜 肌肉 肋骨和肋间隙(肋间肌、肋间血管、肋间神经、胸内筋 膜) 胸膜外脂肪 壁层胸膜 胸膜 腔 脏层胸膜 肺。,13,14,(2)胸 廓,胸廓(thorax)由全部胸椎、肋骨、肋软骨和胸骨连接构成。

2、 胸廓有上、下两口。 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体、第一对肋及胸骨柄上缘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对肋、第十一对肋、肋弓和剑突围成,并被膈封闭。 相邻上、下两肋间的间隙称肋间隙。,15,16,(3)膈 肌,膈肌的组成 膈肌脚 弓状韧带 膈的胸腹腔通道 膈肌的薄弱区 膈神经,17,膈肌的组成,分左、右两部,四周由肌纤维组成,附于胸骨和其下6个肋骨上;中心由纤维肌腱构成中心腱,两侧形成弓状韧带(腰肋韧带)。 膈与脊柱形成后膈角,与胸壁内侧缘构肋膈角,与心包外缘形成心膈角。正常右膈高于左膈,位于10、11后肋水平。横膈为胸腹部界面,起呼吸的作用,吸气时下降,呼气时上升,平静呼吸时动度约1.52cm

3、,深呼吸达68cm。,18,膈后部(膈肌脚),是膈肌与前纵隔韧带相续的肌腱结构。从腰椎前面沿降主A两旁上行,右膈脚源于腰13,左膈脚起于腰12。膈肌脚厚度不一致。 膈的内侧面有肾旁间隙的脂肪及肾上腺;膈角后间隙由主A、奇V、半奇V、胸导管、淋巴结和部分肺组织组成。,19,弓状韧带,覆盖腰大肌和腰方肌的胸膜增厚部分。在CT图像上,在膈脚上方向后、外延伸,呈线状致密影,也有少数呈结节状与后膈肌脚线状影相连,勿误为后腹膜淋巴结肿大。,20,膈的胸腹腔通道,膈肌有三个裂孔。前后、上下为: 腔静脉裂孔:位于纤维中心腱(平T8 ),食管裂孔右侧。 穿行结构:下腔V。 食 管 裂 孔 :在膈的肌部,平T10

4、。 穿行结构:食管、迷走N和小血管。 主动脉裂孔 :最靠后,平T12。前方是膈角、后方为脊柱。 穿行结构:主A、奇V与半奇V、胸导 管、肋间A和迷走N。,21,22,膈肌的薄弱区, Mogagnis孔:位于胸骨两旁的胸肋三角,该区内侧前方为膈的胸骨缘,外侧为第7肋软骨。内有乳内V通过。 Bochdaleks孔:胸腔后方腰肋三角处,23,24,膈 神 经,为混合性N。前斜角肌上端外侧 前方 内侧 锁骨下A、V间 胸廓上口 胸腔 肺根前方 伴心包膈A 纤维性心包与纵隔胸膜间 膈的中心腱。 膈N 分布于膈、心包及胸膜 。右膈N 除分布于膈的右侧半外,还分布于肝和胆囊表面的腹膜。,25,26,27,(

5、三) 胸膜腔,胸膜是一层薄而光滑的浆膜,厚约0.20.4mm,分为脏层(肺A供血),壁层(体循环供血)。胸膜腔内含少许液体,正常15ml。由内向外胸部的结构依次为:肺脏层胸膜壁层胸膜胸膜下脂肪胸内筋膜最内侧肋间肌肋间脂肪和血管内侧肋间肌外侧肋间肌,28,29,30,31,32,33,二、支气管和肺,肺的位置和形态 肺内支气管和肺段 肺内的血管 细支气管及其肺小叶 肺的解剖变异,34,肺的大体解剖,(一)肺的位置和形态: 肺的位置:肺位于胸腔内,纵隔两侧。 肺的形态:半圆锥形,一尖,一底,两面(肋面和内侧面),以及前、后、下三缘。 肺门:肺的内侧面朝向纵隔,其中部有一凹陷,为肺的支气管、血管、淋

6、巴和神经进出的地方,称为肺门。这些出入肺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裹在一起称为肺根。,35,支气管和肺,36,37,38,肺根的结构: 自前后为:上肺V、肺A、主支气管和下肺V。 从上下为:肺A、左主支气管、上肺V、下肺V (左肺) 上叶支气管、肺A、中下叶支气管、 上肺V、下肺V(右肺) 肺叶的划分: 借胸膜裂(斜裂和水平裂)分叶左二、右三。,39,40,41,肺韧带:由纵隔胸膜在肺根周围移行于脏层胸膜的部分形成,在肺根下方两层重叠形成一条皱襞状结构,呈冠状位于纵隔与肺之间。,42,43,(二)肺内支气管和肺段 肺内支气管,44,45,两侧支气管分支,46,47,48,49,50,支气管肺段: 肺

7、段是每一个肺段支气管及其分支分布区肺组织的总称。呈圆锥形,尖向肺门,底朝向肺表面。左肺10或8段,右肺10段。背段最大,又称为上段。,51,52,53,54,55,肺段的划分,56,57,(三)肺内的血管 肺具有两套血液供应系统。一套是组成肺循环(小循环)的肺动脉和肺静脉,属于功能性血管;另一套是构成体循环的支气管动脉和支气管静脉,为肺的营养性血管。 肺A:右心室肺门 支气管树伴行 包 绕肺泡上毛细血管网 肺小V 上、下肺V 左心房,58,大、小循环示意图,59,肺 V:段内支和段间支 支气管A:由胸主动脉或肋间动脉发出,每肺有1 3支,较细小,与支气管伴行,沿途 分支形成毛细血管网,营养肺内

8、支气 管、肺A、V管壁和脏层胸膜。回流静 脉血中一部分注入肺静脉的属支,一部 分汇成支气管静脉,回流至上腔静脉系 统。至于支气管动脉是否分布与肺泡 壁,目前意见尚不统一。,60,61,62,63,(四)细支气管及其肺小叶和肺间质 (1)肺结构分为中央核心(支持的支气管、肺动脉)和周围壳(胸膜及结缔组织间隔)及核心与壳之间的肺实质(肺功能结构)。 (2) 细支气管:管径在1.0mm以下。终 末细支气管的管径在 0.5mm以下。从气管 肺泡囊共分为23级。,64,(3)肺小叶(正常不可见):小叶核心、间隔、实质。 初级(一级)肺小叶:指由一个肺泡管及其分出的肺泡囊、肺泡和伴随的血管、淋巴管及神经的

9、总称。 次级(二级)肺小叶:包括一个最小的被结缔组织隔膜所包围的肺单位(由约3050个一级肺小叶构成35支终末细支气管及远端肺组织)。 肺腺泡:呼吸形细支气管肺泡管肺泡囊肺泡血管网组成。,65,66,67,68,(4)肺 间 质 肺的支持组织,分三部分: 中轴结缔组织; 周边部结缔组织; 肺泡壁和隔状间质。,69,70,71,72,肺的解剖变异,(一)副肺 由肺组织构成,有同样的构造,但与正常肺分离。可与气管相通,有的不相通。 (二)副裂与副叶 (三)奇叶,73,奇叶及奇裂,74,副叶裂及副叶,75,76,横 断 面,支气管与肺段的断面 叶间裂的CT形态 肺实体切面与CT断面对照 肺HRCT

10、CT横断面肺段的范围的划分,77,(1)横断面上的支气管与肺段,78,79,80,81,82,83,84,85,86,87,88,89,90,91,92,93,94,95,96,(2)叶间裂的CT形态,97,98,99,100,(3)肺实体切面与CT断面对照,101,一 胸锁关节上方的层面 肺尖至胸锁关节间的任一层面。该层面未显示肺段级支气管,无法准确划分肺段,可以根据支气管血管束的走向来大致确定所属肺段。该层面主要的支气管血管束均集中于肺野中部,多数显示为圆形的横断面,提示为上下走行的支气管血管束,而根据断层所在部位和影像特征,只有上叶尖段可以如此。因此该层面主要为两肺的上叶尖段分布。,10

11、2,103,二 主动脉弓的层面 经过主动脉弓中部的层面。来往于尖段的支气管血管束居于肺野的中部,趋于集中且接近纵隔。尖段支气管呈圆形断面,与伴行的尖段动脉和尖段静脉段内支所在的区域即属尖段。在肺野的前后方,均可见横行的支气管血管影,而且左侧常可见后段支气管的长轴,故这些肺纹理所在的区域分别代表着两肺上叶的后段和前段。大部分个体左肺斜裂已经出现,因此斜裂之后方的肺组织即为左肺下叶背段。,104,105,三 左肺动脉干的层面 右肺上叶支气管干的层面。本层面右肺上叶前、后段支气管和左肺上叶前段支气管均显示其长轴,提示了这些肺段所占面积相应较大;尖段支气管行将结束,相当于切至该段支气管主干的近端,与上

12、叶支气管干末端垂直,故其所代表的尖段面积甚小。此层面两肺斜裂均已出现,两侧构成“八”字形,其后方即为下叶背段。,106,107,四 右肺动脉干的层面 左肺上叶支气管干的层面。两侧斜裂前方的肺野内,可见13条粗大的血管影,无支气管伴行,此即上叶前段静脉的段间分支,其所在的肺部仍系上叶前段。因整体上两侧上叶后段与前段呈后上与前下的位置关系,故后段在近肺尖的层面上显示,而本层面多无后段或面积也很小。斜裂之后的肺野仍为下叶背段。,108,109,五 右肺中叶支气管的层面 横过中叶外侧段和内侧段支气管的长轴,易于据此确定外侧段和内侧段。左肺上叶上舌段支气管显示为椭圆形断面,位于斜裂前方肺野的中部,外侧为

13、伴行的肺段动脉,内侧为伴行的的肺段静脉,代表上舌段。两侧斜裂在本层面近于水平走行,斜裂后方肺野内的与扫描层面一致向后走行的支气管为两侧下叶背段支气管,本层面为该段的最大横断面。,110,111,六 基底段支气管近端的层面 该层面也是两侧下肺静脉的层面。斜裂继续向前移位,两侧形似“V”形,在其前方,右肺仍为中叶外、内侧段,左肺则为上叶的下舌段。斜裂后方,右侧见内、前、外、后四个基底段支气管的圆形断面,左侧则为内前、外、后三个基底段支气管,过相邻两条支气管之间向叶间裂或胸膜面的引线即段间裂,藉此划分下叶诸基底段 。,112,113,七 基底段支气管远侧的层面 该层面两侧斜裂进一步前移,其前方右肺中

14、叶外侧段多数消失,内侧段依然可见;下叶肺野内可见类圆形致密影,即肝脏的膈顶部分;四个基底段支气管的众多亚段分支已经出现,可依据它们或者向上追踪其段级支气管来确定所属肺段。左侧斜裂前仍为下舌段,其后为内前、外、后四个基底段。,114,115,(4)肺HRCT,116,117,胸锁关节层面,118,主动脉弓层面,119,主肺动脉窗层面,120,奇静脉弓层面,121,近隆突层面,122,隆突层面,123,隆突下1cm层面,124,隆突下1cm层面,125,隆突下2cm层面,126,隆突下2cm层面,127,隆突下3cm层面,128,隆突下3cm层面,129,隆突下3cm层面,130,近心底层面,13

15、1,近心底层面,132,近心底层面,133,(5)CT横断面肺段的范围,134,135,136,137,138,139,140,141,142,143,144,145,146,纵隔及其间隙,147,纵隔范围 纵隔分区 纵隔间隙 纵隔内结构,148,(一)纵隔范围,纵隔位于胸腔的中部,为两侧纵隔胸膜之间的所有系统、器官和组织的总称。 前 界:胸骨; 后 界:脊柱胸段及脊柱旁沟; 两侧界:纵隔胸膜; 上 界:胸腔入口; 下 界:膈。,149,(二)纵隔分区,四分区 三分区,150,(1)四分区,四分区是先以胸骨角与第4胸椎体下缘的连线将纵隔分为上下两部分,再以心包的前后面将下纵隔分为前、中、后三部

16、分,故有四个纵隔部分,分别称为上纵隔、下前纵隔、下中纵隔和下后纵隔。,151,152,153,(2)三分区,三分区是先以气管、主支气管的前面和心包的后面所经过的曲面将纵隔分为前、后两部分,再以胸骨角与第四胸椎体下缘的连线将前纵隔分为上下两部分,故纵隔有三个区域,分别称为前上纵隔、前下纵隔和后纵隔。,154,155,156,(三)纵隔的间隙,纵隔间隙为非筋膜间隙,指脂肪、淋巴结等所在区域的低CT值间隙。 气管前间隙 气管后间隙 血管前间隙 主动脉肺窗 隆突下间隙 后纵隔间隙 膈脚后间隙,157,气管前间隙:气管、上腔V、主A弓及三大 分支围成的三角形间隙。 上 界:胸廓入口; 下 界:气管隆突。 上 部(主A弓上): 右 界:无名V和上腔V; 前 界:无名A; 左 界:左颈总A和左锁骨下A。 下 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