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7.3 粒子的波动性教学课件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52075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1.1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7.3 粒子的波动性教学课件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7.3 粒子的波动性教学课件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7.3 粒子的波动性教学课件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7.3 粒子的波动性教学课件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7.3 粒子的波动性教学课件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7.3 粒子的波动性教学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 17.3 粒子的波动性教学课件(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7.3 粒子的波动性,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重庆市忠县中学校 高二物理教研组,有记者曾问英国物理学家、诺贝尔获奖者布拉格教授:光是波还是粒子? 布拉格幽默地回答道:“星期一、三、五它是一个波,星期二、四、六它是一个粒子,星期天物理学家休息。” 如果你是布拉格教授,将如何机智地回答? 那么光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密立根 光电效应实验,T/年,波动性,粒子性,1801,托马斯杨 双缝干涉 实验,1814,菲涅耳 衍射实验,赫兹 电磁波实验,赫兹 发现光电效应,康普顿效应,牛顿微粒说占主导地位,波动说 渐成真理,光学发展史,T/年,波动性,粒子性,光既具有粒子性,又具有波动性。,光学发展史,粒子性,

2、波动性,(具有能量),(具有频率),(具有动量),h架起了粒子性与波动性之间的桥梁,(具有波长),一、光的波粒二象性,二、德布罗意波(物质波),De . Broglie 1923年发表了题为“波和粒子”的论文,提出了物质波的概念。,他认为,“整个世纪以来(指19世纪)在光学中与波动方面的研究相比,忽视了粒子方面的研究,而在实物粒子上,是否发生了相反的错误呢?是不是我们把粒子的图象想得太多,而过分忽略了波的图象呢”,德布罗意 (due de Broglie, 1892-1960),德布罗意原来学习历史,后来改学理论物理学。他善于用历史的观点,用对比的方法分析问题。 1923年,德布罗意试图把粒子

3、性和波动性统一起来。1924年,在博士论文关于量子理论的研究中提出德布罗意波,同时提出用电子在晶体上作衍射实验的想法。 爱因斯坦觉察到德布罗意物质波思想的重大意义,誉之为“揭开一幅大幕的一角”。,法国物理学家,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波动力学的创始人,量子力学的奠基人之一。,能量为E、动量为p的粒子与频率为v、波长为的波相联系,并遵从以下关系:,这种和实物粒子相联系的波称为德布罗意波(物质波或概率波),其波长称为德布罗意波长。,一切实物粒子都有波动性 后来,大量实验都证实了:质子、中子和原子、分子等实物微观粒子都具有波动性,并都满足德布洛意关系。 一颗子弹、一个足球有没有波动性呢? 质

4、量 m = 0.01kg,速度 v = 300 m/s 的子弹的德布洛意波长为 计算结果表明,子弹的波长小到实验难以测量的程度。所以,宏观物体只表现出粒子性。,由光的波粒二象性的思想推广到微观粒子和任何运动着的物体上去,得出物质波(德布罗意波)的概念:任何一个运动着的物体都有一种波与它对应,该波的波长= 。,【例1】试估算一个中学生在跑百米时的德布罗意波的波长。,解:估计一个中学生的质量m50kg ,百米跑时速度v7m/s ,则,由计算结果看出,宏观物体的物质波波长非常小,所以很难表现出其波动性。,【例2】(1)电子动能Ek=100 eV;(2)子弹动量p=6.63106 kg.m.s-1,

5、求德布罗意波长。,解 (1)因电子动能较小,速度较小,可用非相对论公式求解。,=1.23,(2)子弹:,h= 6.6310-34,= 1.010-40m,可见,只有微观粒子的波动性较显著;而宏观粒子(如子弹)的波动性根本测不出来。,波的干涉:两列波相遇区域,有的区域振动加强有的区域振动减弱,且加强区与减弱区相互间隔的现象 干涉条件:频率相同,相位差恒定 波的衍射:波绕过障碍物或小孔到达影区的现象。 明显衍射的条件:障碍物或孔的尺寸比波长小或相差不多。,补充:干涉、衍射是波特有的现象,二、物质波的实验验证(戴维逊革末实验),1927年,Davisson和Germer 进行了电子衍射实验。 (该实验荣获1937年Nobel 物理学奖),1927年 C.J.戴维森与 G.P.革末作电子衍射实验,验证电子具有波动性。,戴维逊和革末的实验是用电子束垂直投射到镍单晶,电子束被散射。其强度分布可用德布罗意关系和衍射理论给以解释,从而验证了物质波的存在。,L.V.德布罗意 电子波动性的理论研究,1929诺贝尔物理学奖,C.J.戴维孙 和G.P.汤姆孙 通过实验发现晶体对电子的衍射作用,1937诺贝尔物理学奖,X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电子射线经晶体的衍射图,电子显微镜,电子显微镜下的灰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