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名校】四川省泸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2034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75.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名校】四川省泸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100名校】四川省泸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100名校】四川省泸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100名校】四川省泸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100名校】四川省泸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名校】四川省泸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名校】四川省泸州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选择题1细胞外液构成了人体内细胞赖以生存的液体环境,下列叙述正确的

2、是( )A. 由于组织液与淋巴之间可进行物质相互交换,因而它们的成分相近B. 用肌肉注射方式接种乙肝疫苗,药物一般直接进入组织液C. 通过机体的调节作用,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可保特稳定不变D. 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2/32图是血液流经某一组织的示意图,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 若A是胰岛细胞,饭后一小时,b处胰岛素的含量高于a处B. 若A是肝脏细胞,饥饿时,b处葡萄糖的含量高于a处C. 若A是肺泡细胞,呼吸急促时,b处二氧化碳的含量高于a处D. 若A是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时,b处乳酸的含量高于a处3图甲是青蛙离体的神经肌肉标本示意图,图中的AB段=BC段;图乙是突触放大模式图。据图分

3、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刺激B处,A、C处可在同一时刻检测到膜电位变化B. 的内容物释放到中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C. 刺激C处,肌肉和E内的线粒体活动均明显增强D. 兴奋从D到E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 )A. 淋巴因子通过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B. 艾滋病和类风湿性关节炎都属于免疫缺陷病C. 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D. 机体一旦接触过敏原就会发生过敏反应5下列关于神经兴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神经元受到刺激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B. 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

4、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C. 兴奋在反射弧中的传导是双向的D. 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静息电位的基础6流感病毒侵入人体时,有时可作用于红细胞,使红细胞成为靶细胞,导致体内产生抗红细胞抗体,这种抗体也可对正常红细胞发生作用,引起红细胞裂解,称为溶血性贫血;美国有一免疫功能异常的儿童,不能接触任何病原体少量病菌亦可导致严重发病;某人一吃海鲜就出现严重的腹泻,它们依次属于:( ) 过敏反应 自身免疫病 免疫缺陷病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二、非选择题7 下列甲、乙、丙三图表示某高等动物激素的分泌及作用机制。图中AG 表示结构或细胞,ae 表示物质。请据图分析回答下列

5、问题:(1)若图甲中的B 代表胰岛B 细胞,A 通过释放某化学物质可直接影响激素的合成与分泌,这种调节方式属于_。(2)若图甲中的激素为甲状腺激素,则a 是_。激素与受体结合形成的复合物通过调控靶基因的_ 过程而发挥效应。激素含量增加到一定程度时,对a和b的分泌起抑制作用,这种调节机制称为_。(3)糖尿病病因之一是由于患者血液中存在某些异常抗体,如图乙中的抗体1、抗体2,其中因抗体_引起的糖尿病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来治疗,这种抗体致病的原因是由于它与_结合,导致胰岛B细胞对葡萄糖浓度上升的敏感度降低,引起胰岛素分泌量减少,血糖放度升高。从免疫学的角度分析,这两种异常抗体引起的糖尿病都属于_病。(

6、4)图丙为图甲中C 所代表的甲状腺及相关生理活动示意图,据图可推断其中E 细胞在图示过程中的功能为_。若某个体产生针对激素b 受体的抗体,而该种抗体能发挥与激素b 相同的生理作用,但激素不会影响该抗体的分泌,则与正常个体相比,该个体的体温会_。8I.当今全球出现的诸多环境问题与生态系统稳定性遭到破坏有关。请回答下列有关生态方面的问题。(1)如图为某生态系统中动物种群自动调控模型,该动物的数量常常随环境资源的改变而发生波动。该自动调控模型中右侧的调节机制为_,出生率和死亡率对于_变化起决定作用。若此模型表示老鼠的种群数量变化,可看出,灭鼠时若只采用直接杀死的办法,老鼠的数量会很快恢复到原来的水平

7、。请你依据此模型提出更有效的灭鼠策略:_。(2)下表是五个种群在一个相对稳定的水域生态系统中所含有的总能量和含高残留污染物X的平均浓度。已知水中X的质量分数为0.003 mg/L,请分析说明:甲乙丙丁戊能量/kJ1.61091.21091.11089.81072.91070.0370.0360.350.393.40处于本生态系统第一营养级的种群有_。若每一种生物都可被相邻的下一个营养级的所有生物捕食,请你绘出该生态系统最可能的食物网。II.下图甲是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碳循环模式图,图中A、B、C、D表示生态系统的成分,图乙为其中部分营养结构。请据图回答。(1)图甲中过程表示_,图乙中的生物对应图甲

8、中哪些成分_(用字母表示)。(2)图甲过程中碳的传递形式分别是_、_。(3)乙图中的猫头鹰与蛇的关系是_,猫头鹰占有_个营养级。(4)若草固定的总能量为6.8109kJ,食草昆虫和鼠同化的总能量是1.3108kJ,则人最多能获得能量_kJ。9 油菜素内酯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激素;为探究油菜素内酯(BL)对生长素(IAA)生理作用的影响,研究人员做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利用不同浓度的BL和IAA处理油菜萌发的种子,观察其对主根伸长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 由图可知,单独IAA处理,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_; BL与IAA同时处理,在IAA浓度为_nM时,BL对主根伸长的抑制作用逐渐增强;当IAA浓度继续

9、增加时,BL对主根伸长的影响是_。 (2)实验二:用放射性碳标记的IAA处理主根,检测油菜素内酯对于生长素运输的影响,实验方法及结果如下图所示(注:上下两图是一一对应)。上图表明标记的生长素在根部的运输方向为_,BL可以_(促进/抑制)生长素运输,且对_(运输方向)的作用更显著。四川省泸州泸县第五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考试生物 答案1B【解析】本题考查人体内环境及稳态,要求考生理解内环境的组成及其相互转化关系,理解内环境稳态的调节机制及其意义。组织液与血浆之间可进行物质相互交换,因而它们的成分相近,但组织液可通过毛细淋巴管壁形成淋巴,淋巴不能回流到组织液中,A错误;用肌肉

10、注射方式接种乙肝疫苗,药物一般直接进入组织液,B正确;通过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机制,人体细胞外液的理化性质可保特相对稳定,C错误;细胞外液约占体液的1/3,细胞内液约占体液的2/3,D错误。2C【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人体内环境稳态的调节,要求考生理解血糖平衡及调节过程,掌握人体细胞与外界气体的交换过程,理解内环境pH调节的机理。分析图形可知,a端为毛细血管的动脉端,b端是毛细血管的静脉端;若A是胰岛细胞,饭后一小时,食物中的糖类经消化吸收进入血液导致血糖含量升高,刺激胰岛B细胞分泌胰岛素,导致b处胰岛素的含量高于a处,A正确;若A是肝脏细胞,饥饿时血糖含量偏低,此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进入血浆

11、,使b处葡萄糖的含量高于a处,B正确;若A是肺泡细胞,呼吸急促时,血浆中的二氧化碳更快更多地排到肺泡中,导致b处二氧化碳的含量低于a处,C错误;若A是骨骼肌细胞,剧烈运动时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乳酸,导致b处乳酸的含量高于a处,D正确。3B【解析】本题结合图形考查神经调节,要求考生理解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突触的传递过程,掌握兴奋在神经纤维上传导的特点及在突触传递的特点。分析图甲可知,图中兴奋的传导方向是ABC肌肉,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在突触单向传递,只能由突触前膜传递到突触后膜,且存在突触延搁的特点,因此刺激B处,A先检测到膜电位变化,C处后检测到膜电位变化,A错误;图乙中是突触后膜、

12、是突触间隙、是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突触小泡中的内容物是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方式是胞吐,借助了生物膜的流动性,B正确;刺激C处,兴奋可传到肌肉,使肌肉收缩,肌肉内的线粒体活动明显增强,但兴奋不能传到突触小体,因此E(突触小体)内的线粒体活动强度不变,C错误;兴奋从E到D发生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兴奋不能由D传到E,D错误。【点睛】易错知识点拨:(1)兴奋在突触处的传递特点:单向。原因如下:递质存在: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小体内的突触小泡中。递质释放:神经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2)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与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的比较:比较项目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13、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结构基础神经元(神经纤维)突触信号形式(或变化)电信号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速度快慢方向可以双向单向传递4C【解析】本题考查免疫调节,要求考生理解相关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淋巴因子浆细胞分泌的抗体通过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发挥免疫作用,T细胞分泌的淋巴因子能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A错误;艾滋病属于免疫缺陷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属于自身免疫病,B错误;人体获得某种免疫能力后,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将产生更强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即二次免疫反应,C正确;机体再次接触同种过敏原才会发生过敏反应,第一次接触不会发生过敏反应,D错误。5B【解析】神经元受到刺激

14、时,钠离子内流,细胞膜两侧的电位表现为膜内为正、膜外为负并产生兴奋;当兴奋传导到神经末梢时,贮存于突触小泡内的神经递质就会释放出来且神经元受到刺激时,需要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引起兴奋,故A选项错误;神经递质存在于突触小体的突触小泡中,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使下一个神经元产生兴奋或抑制,所以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也可能抑制下一神经元,故B选项正确;兴奋在反射弧中以神经冲动的方式单向传递,故C选项错误;静息电位是钾离子外流形成的,动作电位是由钠离子内流形成的,因此神经元细胞膜外Na+的内流是形成动作电位的基础,而细胞膜内外K+、Na+分布不均匀是神经纤维兴奋传导的基础,故D选项错误【考点定位】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细胞膜内外在各种状态下的电位情况【名师点睛】静息时,神经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大,钾离子大量外流,形成内负外正的静息电位;受到刺激后,神经细胞膜的通透性发生改变,对钠离子的通透性增大,因此形成内正外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