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1923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浅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浅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浅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浅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教育作为人类社会的一种活动,对于任何个体都具有一定的客体意义,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的今天,教育已成为现代人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必要条件。由于教育在日常生活中的普遍性和重要性,学者们也从各个角度各个层次来探讨教育的定义,但却没有形成统一的标准,众说纷纭,使得教育的定义数不胜数。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编本)认为:“教育是传递社会生活经验并培养人的社会活动。通常认为:广义的教育,泛指影响人们知识、技能、身心健康、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的各种活动。狭义的教育,主要指学校教育。即根据一定的社会要求和受教育者的发展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以培养一定

2、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更狭义的教育,指有计划地形成学生一定的思想政治观点和道德品质的活动,与德育同义。” 教育的定义内涵多种多样,中国古代的先哲曾表达过自己的见解,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韩愈在其著作师说中曾说,“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笔者深深赞同这其中传达的教育思想。 对于师说中所蕴含的教育思想,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谈对“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一教育定义的看法。此句出自于古文师说,中学时代的我,在参考课本下注释的基础上很自然地就将句子解释为:老师就是传递知识解答疑惑的人啊。那时的我,对此句的理解还停留在在肤浅的感性认识上,到后来,在多番斟酌后,才恍然大悟般理解了它更深层次

3、的意思。中国文化向来博大精深,“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一句中的“道”,字面解释是道理,但也可以考虑是孔孟仁义之道中“道”,是以仁义之道为本的,是对仁义的热爱、认同、实践和追求,是自孔孟以来生生不息的实践儒家之道的精神、意志和旨趣。从这一方面理解来看,我们不得不感叹古人的睿智和精辟,此句便可以理解为:老师就是向你传授仁义之道、做人之道,并教授你知识技能,解答你在人生和学习方面的疑惑的人。 “传道”,原意指儒家之道,指自孔孟以来生生不息的实践儒家之道的精神、意志和旨趣,这似乎与我们当今教育理念中提倡的德育不谋而合,起码也算得上是狭义的道德教育。从小学开始,我们就不间歇地在学校接受各种德育:学

4、校每年开展学雷锋活动、大力宣扬各种模范、榜样;班主任教导我们要遵守小学生道德规范等。到后来的中学、大学等学习生活,这种道德教育也如影随形,但道德教育是否奏效,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好老师是学生最好的道德榜样。且在学校中,学生与老师是接触较多的,教师行为方式、价值观点都显性或隐性地引导着学生。教师面对学生,要让学生明白要做学问先学会做人,除了要具备知识才能外,更要具备良好的品德,在学习生活中秉承诚信之道、坚韧之道和为人之道。所以,“传道”是教育者一直不能停歇的重要功课。 “受业”,这无可厚非是老师等教育者的本质要求。在当今中国,无论是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还是职业教育,都一直有无数教育者在他的专业

5、领域内向我们传递各种知识、各种原理、各种技能来帮助我们积累和锻炼,直至我们将接受的知识融会贯通,转化为自己的内容,使我们的专业知识得到良好的发展。 “解惑”,韩愈之所以将“解惑”放在“传道”“受业”后,我想,这是因为他想说明的是,教育者是可以为我们或者陪伴我们解答人生的一些疑惑和学习的疑惑,而非单纯指学习上的疑惑。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我们提出了更多的要求,除了要解决问题、消除疑惑,知道并善于提出问题也成为一个重要的要求,现在的课堂上,许多老师就会提出这个要求。就像温家宝同志曾指出: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老师的启发教学;对老师及学生均要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6、”;学生要善于独立思考和具有创新思维,这样才会有真知,也才会有灼见,才会有与众不同的见解。而这“解惑”,除了同学们自己思考,也离不开老师的引导和帮助,就如我自身的学习经历,本科学习多是集中在学和用,而研究生学习更重要的是诱导去“惑”,即去提出问题,这样更激发了自身“解惑”的动力,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也提高了学习的效率,这更有助于完成教育的目标。而在“解惑”的过程中慢慢培养的思维方式和视觉角度也可以迁移到生活的各个方面,有助于提升自身看问题的眼界,解决各种生活中遇到的疑惑。 总而言之,“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一教育定义放在今天的时代背景下来看仍未过时,我们所需要的只是不断地加深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赋予此定义新的内容,不断完善对此教育定义将更有助于我们对教育的理解。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 2吴祝平.试论“解惑”及职业教育中的“解惑”J.黄冈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2(02):7779. (作者单位:广西大学教育学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