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名校】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上传人:ha****o 文档编号:89515704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55.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100名校】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100名校】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100名校】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100名校】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100名校】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00名校】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00名校】河北省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河北省邢台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第四次月考生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1抗维生素D佝偻病是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一对夫妇,男性仅患有抗

2、维生素D佝偻病,女性仅患有红绿色盲病。对于这对夫妇的后代,下列说法不合理的是()A. 后代女儿全是抗维生素D佝偻病B. 后代女儿的一条X染色体上,色盲基因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呈线性排列C. 抗维生素D佝偻病基因和红绿色盲基因不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D. 后代中儿子两病同患的概率是02萨顿运用类比推理方法提出“控制生物性状的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摩尔根起初对此假说持怀疑态度,他及其同事设计果蝇杂交实验对此进行研究。杂交实验图解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上述果蝇杂交实验现象不支持萨顿的假说B. 摩尔根等人提出假设:控制眼色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或X染色体上,从而使上述遗传现象得到合理的解释

3、C. F1中红眼果蝇产生的配子中一半含红眼基因,一半不含红眼基因D. F1中红眼雌果蝇和F2 中白眼雄果蝇交配,可通过眼色直接判断子代果蝇的性别3下图为人类某种单基因遗传病系谱图,4为患者。下列相关叙述不合理的是()A. 该病可能属于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B. 3是携带者的概率为1/2C. 若2不携带致病基因,则1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含有2个该病的致病的基因D. 若2携带致病基因,则1和2再生一个患病男孩的概率为1/84果蝇的眼色由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A、a和B、b)控制,其中B、b位于X染色体上。A和B同时存在时果蝇表现为红眼,B存在而A不存在时为粉红眼,其余情况为白眼。一只纯合粉红眼雌果蝇与一

4、只白眼雄果蝇杂交,F1全为红眼, 将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得F2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亲代雌果蝇的基因型为aaXBXB B. F2粉红眼果蝇中雌雄比例为21C. 在F2红眼雌果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5/6 D. F1雌果蝇能产生2种基因型的配子5红绿色盲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抗维生素D佝偻病为伴X染色体显性遗传病。调查某一城市人群中男性红绿色盲发病率为M,男性抗维生素D佝偻病发病率为N,则该市妇女患红绿色盲和抗维生素D佝偻病的概率分别为()A大于M、大于N B小于M、大于NC小于M、小于N D大于M、小于N6人的血友病属于伴性遗传,苯丙酮尿症属于常染色体遗传。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

5、下一个既患血友病又患苯丙酮尿症的男孩。如果他们再生一个女孩,表现型正常的概率是()A. 9/16 B. 3/4 C. 3/16 D. 1/47下图为某种动物性染色体结构简图,要判断某伴性遗传基因位于片段上还是片段-2。现用一只隐性雌性个体与一只显性雄性个体杂交,不考虑突变。下列根据子代的性状表现对该基因的位置判断,说法正确的是()A.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2上B. 若后代雌性为显性,雄性为隐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上C.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2上D. 若后代雌性为隐性,雄性为显性,则该基因位于片段上8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32P标记的大

6、肠杆菌,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 子代噬菌体的DNA控制子代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合成B. 合成子代噬菌体外壳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外壳都不含35SC. 合成子代噬菌体DNA的原料来自大肠杆菌,子代噬菌体DNA都含32PD. 大肠杆菌的DNA中嘌呤碱基之和与嘧啶碱基之和的比值与噬菌体的不同9下列关于生物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B. 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是RNAC. 具有细胞结构的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D. 细胞核内的遗传物质是DNA,细胞质内的遗传物质是

7、RNA1010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0%,沉淀物的放射性占90%.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A. 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B. 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 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D. 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11某研究小组用不含同位素标记的T2噬菌体与含3H标记的大肠杆菌共同培养,一段时间后在搅袢器中搅拌,并离心,检测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结果发现悬浮液和沉淀物的放射性含量均较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噬菌体DNA需在大肠杆菌的

8、细胞核中进行复制B. 悬浮液中含放射性的物质是蛋白质C. 增加搅拌时间,会提高沉淀物的放射性D. 减少培养时间,会降低悬浮液的放射性12下列有关教材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A. 格里菲思与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都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B. 蔡斯、赫尔希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蛋白质不是遗传物质C. 萨顿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D. 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射图谱相关数据,推算出DNA分子呈螺旋结构13在下列细胞结构中可发生碱基配对行为的一组是()A.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中心体 B. 线粒体、叶绿体、核糖体、高尔基体C. 细胞核、核糖体、中心体、高尔基体 D. 线粒

9、体、叶绿体、核糖体、细胞核14下图中DNA分子片段中一条链由15N构成,另一条链由14N构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 DNA分子独特的空间结构使其具有特异性B. DNA分子复制时,的形成需要DNA聚合酶C. 把此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n代,子代中含14N的DNA占1/2nD. 若该DNA分子中一条链上G+C=56%,则无法确定整个DNA分子中T的含量15关于DNA分子的结构与复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一个含n个腺嘌呤的DNA分子复制n次,共需要消耗腺嘌呤脱氧核苷酸2nn个B. 一个双链DNA分子中,G+C占碱基总数的M%,那么该DNA分子的每条链中G+C都占该链碱基总数的M%

10、C. 脱氧核苷酸必须在DNA酶的作用下才能连接形成子链D. DNA双链被32P标记后,在含31P的原料中复制n次,子代DNA中有32P标记的占(1/2)n16图中、是真核细胞某基因的两条链,是另外一条多核苷酸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图中的酶是DNA聚合酶B. 彻底水解后能生成6种小分子物质C. 基因上增加个碱基对,只会改变肽链上的一个氨基酸D. 若链中碱基G占28%,则中碱基A占22%17 下列关于甲、乙、丙三个与DNA分子相关的图形的叙述,错误的是()A. 甲图中DNA放在含15N的培养液中复制2代,子代含15N的DNA单链占总链的7/8 ,图中(A+C)/(T+G) 的比值不可体现D

11、NA分子的特异性B. 丙图中所示的生理过程为转录和翻译,在蓝藻细胞中可同时进行C. 形成丙图的过程可发生在原核细胞中,人的神经细胞能进行乙图所示生理过程的结构只有细胞核D. DNA酶可作用于甲图处,解旋酶作用于甲图处,乙图中有8种核苷酸18下列有关细胞中蛋白质与核酸的说法正确的是()A. 病毒的蛋白质可以不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B. 核糖核苷酸链中一定含有磷酸二酯键,但不含氢键C. 叶肉细胞中DNA转录过程只发生在细胞核中D. DNA和RNA彻底水解的产物中有4种产物是相同的19一个分子有个碱基,其中有个;由该合成的蛋白质有两条肽链。则其模板分子的数、合成蛋白质时脱去的水分子数分别是( )。

12、A. 、 B. 、 C. 、 D. 、20下列有关人体细胞中DNA分子复制、转录和翻译过程的比较,正确的是()模板 原料能量酶(主要)场所复制DNA分子的两条链四种脱氧核苷酸需要解旋酶、DNA聚合酶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转录DNA分子的一条链四种核糖核苷酸需要解旋酶、RNA聚合酶细胞核翻译mRNA氨基酸需要不需要核糖体A. B. C. D. 21下列甲、乙两图为真核细胞中发生的代谢过程示意图,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A. 甲图所示过程叫作翻译,多个核糖体共同完成一条多肽链的合成B. 甲图所示过程中核糖体移动的方向是从右到左C. 乙图所示过程叫作转录,转录产物的作用一定是作为甲图中的模板D.

13、 甲图和乙图所示过程中都发生了碱基配对,并且碱基互补配对方式相同22下图表示生物细胞中基因的表达过程,下列相关判断不正确的是()A. 图示现象不可能发生在人体细胞的核基因表达过程中B. 一个基因可在较短时间内合成多条肽链C. 一条多肽链的合成需要多个核糖体的共同参与D. 图示过程中既有DNARNA之间的碱基配对,也有RNARNA之间的碱基配对23噬菌体是一类细菌病毒。下列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侵染过程的“合成”阶段,噬菌体DNA作为模板,而原料、ATP、酶、场所等条件均由细菌提供B. 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蛋白

14、质C. 用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由于保温时间过长所以上清液中出现少量的放射性D. 若用32P对噬菌体双链DNA标记,再转入培养有细菌的普通培养基中让其连续复制n次,则含32P的DNA应占子代DNA总数的1/2n-124图是真核细胞中某生理过程,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A. 该过程可发生在细胞分裂 G1期,起点为起始密码B. 图中的酶是 DNA 解旋酶,能使 DNA 双链氢键解开C. 甲、乙、丙链均有特异性序列,丙可以行使传达 DNA 上的遗传信息D. 若乙链中碱基 G 占 28%,则丙链碱基 G 也占 28%25下图所示的是一种罕见的疾病苯丙酮尿症(PKU)的家系图,设该病受一对等位基因控制,A是显性,a是隐性),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PKU为常染色体上的隐性遗传病B. 8与9结婚,生了两个正常孩子,第3个孩子是PKU的概率为1/6C. 该地区PKU发病率为1/10000,10号男子与当地一正常女子结婚,生病孩几率为1/202D. 8的基因型为Aa26一对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红绿色盲的孩子,在妻子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中,正常情况下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