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密码》之陕西文博深度游(三)

上传人:mu****an 文档编号:8951460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5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历史密码》之陕西文博深度游(三)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中国历史密码》之陕西文博深度游(三)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中国历史密码》之陕西文博深度游(三)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历史密码》之陕西文博深度游(三)》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历史密码》之陕西文博深度游(三)(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历史密码之陕西文博深度游(三)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以物为证,可以辩史实。每一件文物背后都有一段历史故事,身上都承载、浓缩了所处时代的科技物质特征和历史人文精神。中国历史密码遴选出陕西历史博物馆及陕西境内代表性、典型性的精华文物遗迹,通过这些文物来诉说历史、人文、科技、经济、技术发展。还原中华文明风貌的历史变迁。本文从中国历史密码一书中精选20件珍贵文物,带领大家深度游览陕西历史文化。11、石鼓山牺尊石鼓山牺尊是西周器物,2013年12月29日出土于在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墓地。一次出土两件,形制相同,但大小各异。牺尊造型是综合多种动物形象的瑞兽,除腿部无纹饰外,其他部位布满夔龙纹、凤鸟纹、兽

2、面纹、双身共首的蛇纹和窃曲纹等精美纹饰。整件器物厚重精致,风格奇特,是游客最喜爱、最呆萌可爱的青铜器物。12、牛尊 牛尊是西周中期(前10世纪中叶至9世纪中叶)的器物,盛酒器。1967年出土于陕西省岐山县贺家村。通体为牛型,盖把手为一虎站立于牛背,牛尾作器把手,牛腹部用来盛酒,牛嘴伸舌作流用来倒酒,是西周中期一件实用且美观的盛酒器。整器设计匠心独运,造型雄健生动,纹饰华美流畅,为西周青铜艺术之精品。13、鸟盖瓠壶(一级文物)战国时期(前475年至前221年)的青铜酒壶,与祀天有关的重要酒器,是国家一级文物。通高32.6厘米,口径6厘米,圈足径8.8厘米,最大腹围39.7厘米。1967年在陕西省

3、绥德县一废品收购站中偶然发现。器盖呈伏鸟状,尖喙有冠;器身为瓠形,侧颈鼓腹,圈足;有双首龙形鋬,以链与盖相连;腹饰浮雕状蟠螭纹带六道。瓠瓜造型的青铜壶较为少见,是一件罕见的艺术珍品。14、蟠虺纹提梁铜盉(一级文物) 出土于陕西省宝鸡市,战国(前475年至前221年)青铜酒器,一级文物。铜盉直口、矮颈、扁球体腹。足部为三立鹰形,盉盖上有环形钮,钮上有大小相次的套环连接在提梁上。器腹一侧有半蹲张口虎形流与器腹相通,器盖四周及颈部饰以变形云纹和叶纹,腹部饰有云雷纹衬底的蟠虺纹,连接盖链的两大铜环上均饰云雷纹,整体纹饰纤细密集。国内多家博物馆存类似文物,但无论从形制还是从精美程度而言,收藏于陕西历史博物馆的这件都堪称上品。15、石鼓 石鼓又称陈仓石鼓,被誉为中国九大镇国之宝之一,被康有为誉为“中华第一古物”,自发现至今千余年来,石鼓的流转、迁移充满了许多传奇故事。 公元627年,唐初发现于凤翔府陈仓境内的陈仓山 (今陕西省宝鸡市石鼓山) 。共有十只石鼓,高二尺,直径一尺多,形像鼓而上细下粗顶微圆,为碣状,十个花岗岩材质的石鼓每个重约一吨,在每个石鼓上面各镌刻 “石鼓文”(大篆) 四言诗一首,因铭文中多言渔猎之事,故又称它为猎碣。 石鼓文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刻石文字,号称篆书之祖。以上文物介绍均摘自中国历史密码,一本书了解陕西,一本书读懂中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