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第四章(精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1195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71 大小:1.6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第四章(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71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第四章(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71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第四章(精品)_第3页
第3页 / 共71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第四章(精品)_第4页
第4页 / 共71页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第四章(精品)_第5页
第5页 / 共7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第四章(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企业经济统计学课件第四章(精品)(7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企业产出价值量统计,第一节 企业产出价值量统计的一般问题,一、企业产值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企业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或提供的以货币形式表现的有用产品或劳务的总量称为企业产值。 (二)企业产值统计的作用 1、企业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经济活动有效成果的综合反映。 要反映一个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的生产成果,必须把实物量指标转化为价值指标,把企业的实物量转化为企业产值。,2、企业产值是企业考核经济效益,进行各种统计分析的基本依据。企业考核经济效益需要通过一系列的统计指标,而这些指标的计算都与企业产值有关。 如:企业劳动生产率、成本净产值率、资金占用率、固定资产投资效益系数及单位能耗创造

2、的产值等等都以企业产值为基础。,3、企业产值是计算本部门和全社会有关产值指标的基础。 企业产值统计是国民经济核算和微观基础,在已知各企业和各部门产值的基础上,才能求出社会总产值,国民收入和国民生产总值等指标。,二、企业产值指标的价值构成 (一)按MPS也就是按我国原有的核算口径计算物质生产部门的生产价值指标(基础指标)如下: 企业总产值、企业净产值、企业增加值,1、企业总产值: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以货币表现的产品价值。 产品价值是由C、V、M三大部分组成的 C:代表物化劳动转移价值,其中分C1、C2 C1:为劳动手段折旧价值(各种设备固定资产折旧值) C2:为劳动对象的转移价值(原材料、燃

3、料消耗价值) V:为活劳动消耗价值:工资 等 M:为剩余劳动价值:利润、税金 企业总产值的价值构成: C1+ C2+ V+ M,2、企业增加值:是一定时期内企业在生产产品中所增加的价值。 企业增加值的价值构成: C1+ V+ M 3、企业净产值:是企业劳动者在一定时期内从事物质生产新创造的价值。 企业净产值的价值构成: V+ M 是总产值扣除物化劳动后的结果,全社会各企业净产值总和为国民收入。,可见: 在企业产值指标中,同样的实物产量计算产值指标,以总产值最大,它除了新创造价值V+M外,还包括了两种物化劳动转移价值( C1+ C2 )。 企业增加值次之,新创造的价值V+M再加上固定资产折旧价值

4、。 企业净产值最小,由活劳动新创造的价值V+M构成。,(二)企业产值包括劳务价值在内的指标 1、包括企业劳务工作量在内的企业总产量指标称为企业总产出。 2、企业生产净值:包括企业劳务工作量在内的企业净产值。 3、企业增加值:包括企业劳务工作量在内的企业增加值。 4、国内生产总值:企业增加值和非企业增加值的总和。是各国通用的生产总量的代表性指标。,三、企业产值指标的统计原则 为了正确统计各企业产值指标并兼顾全社会产值指标的汇总,企业产值指标的统计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一)计算内容上的平衡的原则 采用SNA 标准,总产出的范围包括了劳务部门的成果,其中间消耗包括劳务消耗在内,也就是生产的范围算的宽

5、,使用的范围即中间消耗也包括最终使用的范围,相互一致相互平衡,所以称核算内容上的平衡原则。,(二)核算内容上的主体原则,又称对象原则。 1、以生产对象为主体进行计算的,称为“产品法”。农业、建筑业企业计算总产值使用“产品法”。 2、以经营单位为主体进行计算,称为“企业法”。主要是工业、企业。,(三)计算时空范围上的统一原则 遵守规定的时间标准,在空间范围上,遵守规定的空间标准,超越规定的时间、空间范围,一律不能加以统计。,第二节 企业工业产值统计,一、企业工业总产值 (一)工业总产值及其计算原则 工业总产值是指以货币表现的,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工业最终有效产品或提供工业性劳务活动的总价值量,它反

6、映企业总规模和总水平的重要指标。,1、生产工业产品的原则 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生产的全部工业产品和劳务的总价值量。这表明凡是企业生产的产品和劳务,均应包括在内,不得遗漏。无论是基本车间生产的,还是辅助车间,附设车间生产的都要包括。正确界定工业产品生产的界限是计算工业总产值的首要原则。,2、最终有效产品的原则 工业总产值是企业生产的工业最终有效产品和劳务的总价质量。在计算工业总产值时,是以企业作为整体,按企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有效成果来计算产值,同一种产品的价值在企业内部不允许有重复计算。这是计算工业总产值的又一条重要原则。即采用“工厂法”计算工业总产值。 工厂法:是以整个企业为单位,把企业本期工业生产

7、的最终有效成果乘以相应的产品价格,进行加总计算。,(二)企业总产值的具体内容 根据上述工业总产值指标的含义,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本期生产的成品价值 成品是企业生产的最终成果,应计入工业总产值。即本企业报告期生产经检验合格,包装入库或者虽没入库,但已办理入库手续的成品价值。具体包括四项:,(1)工业企业用自备原材料生产的已经销售和准备销售的成品价值。 (2)工业企业用订货者原材料生产的成品价值,对订货者来料加工是本企业的生产成果,应将加工价值连同来料价值一起计入总产值。 (3)准备出售和已经出售的半成品、工具、模型等价值。 (4)企业自产自用的设备,经检验合格可以在生产上使用并符合列入

8、固定资产条例的也应计入工业总产值。,2、本期完成的工业性作业价值 工业性作业的加工价值是指按加工价值计算,包括工费和料费,不包括加工件本身价值,具体包括以下几项: (1)对外承做的工业品修理作业。 如各种机器设备、交通运输工具、金属制品等的修理。 (2)对外来材料、零件所做的个别工序的加工。 如:研磨、油漆、电镀、钻孔等。,(3)对非自制产品所进行的分包、分装工作 (4)对外来的零件、配件所做的装配工作 如:将其他企业生产的各种机器设备、零件、配件装配成完整的产品。但如果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本企业自产的,仅利用外企业的零件配件进行装配或装配比较复杂,需要进行复杂的试车、校验如复杂的仪器、仪表的装配

9、也应该按全价计算。,(5)为使外来物品完备所进行的个别工序的加工 产品的翻新是指对破旧产品进行翻新工作,翻新以后的产品是以一种新的物质形态出现的,应按产品的全价计算总产值。 如:旧轮胎经过胎面更新,硫化为新轮胎。,(6)本企业生产工人完成本企业的设备及运输工具的大修理价值。 这种由本企业生产工人所进行的大修理作业,无论是计划内的定期重大检修或计划外的重大修理,通常是从企业的折旧费开支的,其价值与原有的生产设备的价值一样,不能一次就将全部价值转移到报告期的产品价值中,同时恢复了原有设备的价值及使用价值,实际上等于国家对该企业的追加投资,所以这一部分价值应计入总产值。,3、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

10、存量的差额价值 企业自产的半成品,在制品,期初结存价值是上期生产成果,已计入上期价值,但经本期继续生产已成为本期的成品,其价值包括在本期成品价值中,故应从本期中加以扣除。而半成品、在制品期末结存价值是本期生产的成果,则应计入本期产值。在总产值中,加上半成品,在制品期末结存价值,扣除期初结存价值,即等于在加上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的差额价值。,由于一般企业这方面的期初期末差额不大,通常略而不计,只对一些生产周期较长的企业,生产周期六个月以上,如机车车辆,大型机床,重型机械,发电设备,大型电子计算机和船舶制造等企业加以计算,以避免这些企业因竣工不竣工而发生的产值高低悬殊,或者是忽高忽低的现象

11、。,根据以上各项内容,工业总产值的计算公式如下:,工业总产值,=,+,报告期生产的成品价值,报告期对外加工费收入,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结存量差额价值,+,例题:,注:表中价格可以是不变价格,也可以是现行价格;本企业生产周期六个月以上。 工业总产值:24+0.6+3+1.32+1.8+0.4+0.16+1.7=32.98(万元),二、企业工业增加值 (一)企业工业增加值的概念及构成 企业工业增加值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以货币形式表现的工业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是企业全部工业生产活动的总成果扣除了在工业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移的物质产品和劳务价值后的余额,是企业生产过程中新增加的价值。 其价值构成为C1+

12、V+M 各企业工业总能价值之和即为全社会的工业增加值。,(二)企业工业增加值的计算方法 1、计算工业增加值的生产法 企业工业增加值=工业总产值-工业中间投入 上面计算公式中的“工业中间投入”是指企业在报告期内用于工业生产经营活动而一次性消耗的外购原材料、燃料、动力及其他实物产品和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包括:直接材料、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财务费用中的中间投入等。,(1)直接材料 (2)制造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3)销售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4)管理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5)财务费用中的中间投入 “对外支付的服务费用”是指制造费用、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及财务费用

13、中对非物质生产部门支付的各项费用,如广告费、保险费、职工教育经费、差旅费、展览费、会议费、业务招待费、手续费等。,2、计算工业增加值的收入法(或分配法) (1)收入法的含义及计算 收入法即从收入的角度出发,根据生产要素在生产过程中应得到的收入份额计算,具体构成项目有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这种方法也称要素分配法,反映工业企业内部增加值的初次分配,其计算公式为: 企业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2)收入法的构成要素 固定资产折旧:是指一定时期内为弥补固定资产损耗而应提取的补偿价值。 劳动者报酬:包括劳动者获得的各种形式的工资、奖金、津贴及

14、各种收入,既包括货币形式的收入,也包括实物形式的收入。 生产税净额:指生产税减生产补贴后的差额。 营业盈余:相当于企业的营业利润加上生产补贴,但要扣除从利润中开支的工资和福利等。 注意:企业的无形资产摊销、存货盈亏、毁损和报废(减盘盈)等需计入营业盈余。,(三)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的作用 第一,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统计的基础。国内生产总值是各部门增加值的总和,它是全面描述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的指标。有利于贯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注重社会经济、科技和服务全面发展的方针,适应经济改革和现代建设发展的需要。 第二,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有助于反映企业为社会生产做贡献的份额。工业增加值指标是指在报

15、告期通过工业生产活动追加到劳动对象中去的价值,它克服了总产值转移价值的重复计算。同时又因固定资产折旧价值的存在,使其总量保持了最完整的物质形态,从而反映出本企业在社会生产中的份额。 第三,企业工业增加值指标满足统计资料国际对比的需要。,三、企业工业生产净值 (一)企业工业生产净值概念 企业工业生产净值是SNA口径的指标,是企业报告期工业生产活动新创造的价值,其价值构成为V+M。 (二)企业工业生产净值的计算 1、计算工业生产净值的生产法 用生产法计算时,是从生产法计算的工业增加值中直接扣除固定资产折旧从而得到企业工业生产净值。公式如下: 企业工业生产净值=企业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折旧,2、计算

16、工业生产净值的收入法(或分配法) 将构成生产净值的各要素直接相加计算生产净值,这种方法为收入法(或分配法),其计算试如下: 企业工业生产净值 =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 3、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工业企业生产净值的差异 用“生产法”和“收入法”计算工业企业生产净值,其计算结果本应一致。但由于推算方法不同,资料来源和计算口径有出入,因此,在实际计算中,两者在数值上往往存在一定差距。,四、工业商品产值与销售产值 (一)工业商品产值 工业商品产值是指本期生产的可供销售并能取得经济收入的产品价值总和,其价值构成与工业总产值相同为C+V+M,是工业总产值中可供销售的部分。 工业商品产值内容包括:用本企业自备原材料生产的成品价值;用订货者来料生产的成品加工价值;本期生产的准备销售和已销售的半成品价值;对外企业已经完工的工业性作业价值。,从商品产值构成内容看,它和总产值的口径基本相同,但是由于两个指标着眼点不同,故存在一些差别。工业总产值着眼于生产,生产多少,计算多少;而商品产值着眼于经济收入,凡本期生产可供销售,取得经济收入者,才予以计算,否则不予计算。 如工业总产值包括自制半成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