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7693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8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医儿科学-重点知识(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By 上海张江堂前燕工作室中医儿科学(岳阳无敌版)第一章总论第一节 【发展史】一、 萌芽期(远古南北朝)1. 在甲骨文中记载的病名,其中涉及小儿科的有“龋”(龋齿)、“蛊”(寄生虫病)2. 最早的小儿医春秋战国时期的扁鹊3. 儿科最早的医案记载西汉淳于意曾以“下气汤”治疗婴儿“气鬲病”4. 东汉名医华佗曾以“四物女宛丸”治2岁小儿“下利病“5. 西晋南北朝儿科著作王末钞小儿用药本草、徐叔响疗少小百病杂方二、 形成期(隋唐宋朝)1. 隋唐时期,设立”太医署“,其中专设少小科2. 小儿病因证候学之首隋代巢元方3.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总结唐以前的儿科诊疗经验,儿科学重要的历史文献4.

2、颅囟经相传至今最早的儿科专著,提出三岁一下小儿体属“纯阳”的观点,“凡孩子三岁以下,呼为纯阳,元气未散”5. 北宋钱乙,字仲阳,中医儿科学术发展史上一位有杰出贡献的医家,被誉为“儿科之圣”、“幼科之鼻祖”。其弟子阎季忠收集整理,编写成小儿药证直诀,将小儿生理特点概括为“脏腑柔弱”,“成而未全全而未壮”,病理特点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首创儿科五脏辨证体系,提出“心主惊,肝主风,脾主困,肺主喘,肾主虚”6. 北宋时期,山东名医董汲撰写小儿斑疹备急方论,善用寒凉法,为天花、麻疹类专著之始7. 南宋刘昉等编著幼幼新书,汇集宋以前儿科著作,现存医书有指纹记载者,当推此书为最早,是当时世界上最完备的儿

3、科学专著8. 小儿卫生总微方论,认为脐风病因是断脐不慎,风湿所乘,提出了烧灼法断脐的预防方法9. 南宋陈文中,编著小儿痘疹方论、小儿病源方论,主张痘疹宜于温补,是治痘温补学派的创始人三、 发展期(元朝近代)1. 明朝薛铠、薛己父子,著保婴撮要2. 明朝万全,著育婴家秘、幼科发挥、痘疹心法、片玉心书、片玉痘疹,倡导“育婴四要”,即“预养以培其元,胎养以保其真,蓐养以防其变,鞠养以慎其疾”,系统提出了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肝常有余,脾常不足,心常有余,肺常不足,肾常不足,即“三有余,四不足”的小儿生理病理学说治疗方面提出“首重保护胃气”,并将推拿疗法用于儿科3. 张介宾景岳全书,倡导小儿“阳非有余”

4、,“阴常不足”,治疗上认为“脏气清灵,随拨随应”,用药注重甘温扶阳4. 清谢玉琼麻科活人全书,麻疹专著,首次提出“肺炎喘嗽”的病名5. 王清任医林改错,记载了小儿尸体解剖学资料,提出“灵机记性不在心在脑”6. 陈复正,字飞霞,幼幼集成,对指纹诊法颇有见地,将虎口脉纹辨证概括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7. 吴塘温病条辨,提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者也”8. 明清时期,应用人痘接种预防天花,博集稀痘方论载有稀痘方第二节 【小儿年龄分期】一、 胎儿期:从男女生殖之精相合而受孕,直至分娩断脐,属于胎儿期1. 胎龄从孕妇末次月经的第一天开始算起为40周,280天,以4周为一个妊娠月,即“

5、怀胎十月”2. 母亲的健康、营养、环境、疾病等对胎儿影像巨大,应做好胎儿及孕期保健3. 妊娠早期12周的胚胎期最易受到各种病理因素影响二、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定为围生期。1. 这一时期小儿的死亡率最高(若无围生期,选新生儿期)三、 新生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1. 患病率、死亡率高。应做好新生儿保健四、 婴儿期:出生28天后至1周岁,为婴儿期1. 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2. 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及营养不良3. 抗病能力弱,感染性、传染性疾病发生率高,提倡母乳喂养,免疫接种,防止传染病五、 幼儿期:1周岁至3周岁为幼儿期1. 生长发育较前稍减慢,智能发

6、育迅速2. 活动范围增大,识别危险能力差,易发生意外、中毒等意外事故3. 饮食逐渐过渡到成人4. 户外活动增加,接触面扩大,传染病发生率高,防病是保健重点六、 学龄前期:3周岁至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童期1.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力发育渐趋完善2. 易发生变态反应性疾病,如肾炎、风湿病等七、 学龄期:7周岁后至青春期来临(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称学龄期1. 体格发育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到本期末已接近成人水平2. 是长知识,接受科学文化教育时期,应加强教育3. 这一时期发病率较低八、 青春期:一般女孩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自1314岁到1820岁1. 肾气盛、天癸

7、至、阴阳和,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2. 体格生长出现第二次高峰,体重、身高增长幅度加大3. 防治各种身心疾病,保障身心健康第三节 【小儿生长发育】一、 体格发育(一) 体重1. 出生时体重约为3kg2. 公式:6个月体重(kg)=3+0.7x月龄712个月体重(kg)=7+0.5x(月龄-6)1岁以上体重(kg)=8+2x年龄(二) 身高(长)1. 出生时身长约为50cm,出生后第一年身长生长最快,约25cm2. 公式:2岁后至12岁身高(cm)=70+7x年龄(三) 囟门1. 前囟是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应在小儿出生后12-18月闭合2. 后囟在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应在出生后2

8、-4个月内闭合3. 囟门早闭且头围明显小于正常者,为头小畸形;囟门迟闭及头围大于正常者,常见于解颅(脑积水)、佝偻病等4. 囟门凹陷多见于阴伤液竭之失水;囟门凸出多见于热炽气营之脑炎、脑膜炎等(四) 头围1. 足月儿出生时头围约为33-34cm,1周岁时约为46cm,2周岁时约为48cm(五) 胸围1. 新生儿胸围约32cm,1周岁时约44cm,接近头围,2岁后胸围渐大于头围(六) 牙齿1. 乳牙有20颗,生后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约在2-2.5岁出齐2. 恒牙有32颗,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一颗恒牙3. 公式:2岁以内乳牙颗数=月龄-4(或6)(七) 呼吸、脉搏1. 年龄越小,呼吸、脉搏越快

9、(八) 血压1. 公式:收缩压(mmHg)=80+2x年龄,舒张压=收缩压x2/3二、 智能发育(一) 运动发育1. 1个月小儿睡醒后常作欠伸动作,2个月时扶坐或侧卧时能勉强抬头,4个月时可用手撑起上半身,6个月时能独坐片刻,8个月时会爬,10个月可扶走,12个月时能独走,18个月会跑步和倒退,24个月可双足并跳,36个月会骑三轮车第四节 【生理病理特点】一、 生理特点(一)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指五脏六腑;娇嫩,指娇弱柔嫩,不耐攻伐;形,指形体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是概括说明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

10、生理功能尚未健全。脏腑柔弱,对病邪侵袭、药物攻伐的抵抗和耐受能力都较低。如小儿与成人相比易于感受风寒或风热之邪,出现发热、鼻塞流涕、咳嗽等症;又如对小儿使用攻伐之品,与成人相比用量小、禁忌多。小儿形、气均未充盛,人体的各种生命迹象还不能完全表达,如小儿的语言能力、行为能力都较成人差,生殖能力至青春期才能逐步具备等。(二)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儿的机体,无论是在形态结构方面,还是在生理功能方面,都在不断的、迅速的发育成长。如小儿的身长、胸围、头围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长,小儿的思维、语言、动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强。小儿的年龄越小,这种蓬勃的生机越明显二、 病理特点(一) 发病容易,传变迅速小儿脏

11、腑娇嫩,形气未充,为“稚阴稚阳”之体,年龄越小,脏腑娇嫩的表现就越突出。正是由于小儿机体的这种不够成熟、不够完善的生理特点,形成了小儿的御邪能力较弱,抗病能力的不强,加之小儿寒暖不知自调,乳食不知自节,若家长护理喂养失宜,则外易感六淫,内易伤乳食,以及胎产禀赋等因素,所以小儿易于感触,容易发病,年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且有迅速传变的特点(二) 脏气清灵,易趋康复与成人相比,小儿体禀纯阳,生机蓬勃,脏气清灵,活力充沛,对各种治疗反应灵敏;小儿宿疾较少,病因相对单纯,疾病过程中情志因素的干扰和影响相对较少。因此,小儿虽有发病容易,传变迅速不利的一面,但一般说来,只要诊断无误,辨证准确,治疗及时,处理

12、得当,用药合理,护理适宜,病情好转的速度较成人为快、疾病治愈的可能也较成人为大。如:小儿感冒、咳嗽、泄泻等病证多数发病快,好转也快,小儿哮喘、癫痫、阴水等病证虽病情缠绵,但其预后较成人相对为好第五节 【儿科诊法概要】一、 望诊望诊的内容可分为总体望诊(望神色、望形态)和分部望诊(审苗窍、辨斑疹、察二便、察指纹)两个方面(一) 望神色神是指小儿的精神状态,色是指面部气色。望神色就是望小儿的精神气色1. 五色主病:即按面色红、青、黄、白、黑五种不同颜色的偏向表现来诊察疾病白色:面呈白色,多为虚证、寒证。若面白浮肿为阳虚水泛,常见于阴水;面色惨白,四肢厥冷,多为滑泄吐利,阳气暴脱,可见于脱证;面白少

13、华,唇色淡白,多为血虚。红色:面呈红色,多为热证。若面红耳赤,咽痛,脉浮为风热外感;午后颧红潮热,口唇红赤为阴虚内热,虚火上炎;若两颧艳红如妆,面白肢厥,冷汗淋漓为虚阳上越,是阳气欲脱的危重证候。黄色:面呈黄色,多为脾虚证或有湿浊。若面色萎黄,形体消瘦为脾胃功能失调,常见于疳证;面黄无华,脐周阵痛,夜间磨牙多为肠寄生虫;面目色黄而鲜明,为湿热内蕴之阳黄;面目黄而晦暗,为寒湿阻滞之阴黄。青色:面呈青色,多为寒证、痛证、瘀证、惊痫。若面色白中带青,表情愁苦皱眉,多为里寒腹痛;面青而晦暗,神昏抽搐,常见于惊风和癫痫发作之中;面青唇紫,呼吸急促,为肺气闭塞,气血瘀阻。黑色:面呈黑色,多为寒证、痛证、瘀

14、证、水饮证。若面色青黑,手足逆冷多为阴寒里证;面色黑而晦暗,兼有腹痛呕吐,可为药物或食物中毒;面色青黑晦暗为肾气衰竭,不论新病久病,皆属危重。(二) 望形态观察病儿的形体强弱胖瘦和动静姿态(三) 审苗窍1. 地图舌:舌苔花剥,状如地图,时隐时现,经久不愈,称为地图舌,多为胃之气阴不足所致2. 霉酱舌:若舌苔厚腻垢浊不化,状如霉酱伴便秘腹胀者,称霉酱舌,为宿食内积,中焦气机阻滞3. 杨梅舌:舌起粗大红刺,状如草莓者,为杨梅舌,常见于猩红热4. 木舌:舌体肿大,板硬不灵,甚则肿塞满口,不能转动吮乳,称为木舌,由心脾积热,火热循经上行所致5. 弄舌:舌吐唇外,掉弄如蛇,称为弄舌,多为大病之后,心气不

15、足或惊风之兆6. 吐舌:舌吐唇外,缓缓收回,称吐舌,常为心经有热所致,吐舌不收,心气将绝(四) 辨斑疹1. 斑:点大成片,不高出皮肤,摸之不碍手,压之不褪色2. 疹:点小量多,高出皮肤,摸之碍手,压之褪色(五) 察指纹1. 小儿指纹是指食指桡侧的浅表经脉,正常小儿的指纹大多淡紫隐隐而不显于风关之上2. 指纹分三关。自虎口向指端,第1节为风关,第2节为气关,第3节为命关3. 指纹的辨证纲要为“浮沉分表里,红紫辨寒热,淡滞定虚实,三关测轻重”(陈飞霞)二、 切诊(一) 脉诊1. 健康小儿脉象平和,较成人软而稍数,年龄越小,脉搏越快,因此不同年龄的健康小儿,脉息的至数不同,一般为初生婴儿一息7-8至,1-3岁6-7至,4-7岁约6至,8-14岁约5至2. 小儿病理脉象有浮、沉、迟、数、有力、无力六种第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