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569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62 大小:7.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2页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2页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2页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2页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方案(16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建 设 方 案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六年十二月项目名称n 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申报单位n 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机构n 四川省教育厅 四川省财政厅n 四川省经济委员会 德阳市人民政府建设单位n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建设期限n 2006年12月2008年9月建设地点n 四川省德阳市申报时间n 2006年11月修改时间n 2007年2月目 录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1)一、学院基本情况(1)二、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3)三、指导思想(3)四、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4)(一)总体目标(4)(二)建设思路(4)(三)具体内容(5)第二部分 建设项目(10)一、重点专业建设

2、项目(10)项目一 数控技术专业建设(10)项目二 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建设(31)项目三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建设(49)二、非中央财政支持其它建设项目(66)(一)其它专业建设项目(66)项目一 市场营销专业建设(66)项目二 旅游管理专业建设(76)项目三 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建设(90)项目四 建筑装饰工程技术专业建设(101)(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113)项目一 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建设(114)项目二 图书信息中心建设(117)项目三 教育培训与研究中心建设(122)项目四 对口支援项目(126)项目五 中德培训中心建设(129)(三) 素质教育工程建设(133)三、

3、资金投入和项目建设汇总表(137)(一)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137)(二)非中央财政支持的重点专业建设项目(138)第三部分 建设实施进度(139)第四部分 项目建设经费筹措及保障措施(141)一、建设经费筹措(141)二、经费年度安排计划表(143)三、保障措施(145)(一)组织保障(145)(二)管理及制度保障(146)(三)建立动态调控机制(147)(四)校企合作、共建示范(147)第五部分 预期效果(149)第六部分 各项目建设进度安排及监测要点(155)前 言根据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为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中树立改革示范,推动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国家

4、教育部、财政部启动了国家示范性职业院校建设计划。为进一步提高我院办学水平,完善“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理念,推进“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人才培养模式建设和机制的建立,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更好地为地方和行业经济建设服务,按照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总体目标和要求,四川工业发展特别是装备制造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需要,结合学院发展建设实际,经反复论证,制定了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建设方案。第一部分 指导思想和总体目标一、学院基本情况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坐落在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学院创建于1959年,先后经历了“第一机械工业部德阳重

5、型机器制造学校”、“西南重型机电学院”、“中国第二重型机器厂半工半读中等专业学校”、“德阳机器制造学校”、“四川省机械工业学校”等办学历程。2001年4月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建立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自2001年建立高职学院以来,学院紧紧抓住四川工业跨越式发展和振兴装备制造业、“德阳重大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和德阳市打造“中国西部职教基地”的有利时机,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努力为行业和地方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紧缺人才”的办学指导思想,在四川省经济委员会和德阳市人民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打破“条块分割”的体制障碍,创立了“省市共建”的办学新格局。通过资源整合,取得了共建图书馆、共建“国家机电职业教育实

6、训基地(综合性)”、“德阳教育学院”整体并入我院等实质性的重大成果。有力地推动了学院的跨越式建设和发展,进一步促进了学院办学特色的形成,极大的增强了学院可持续发展的综合实力和竞争能力。学院“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不断完善,人才培养水平和质量持续提高,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八年保持在98%以上。目前,学院现有校园面积800余亩(另规划用地500亩),教学仪器设备总值5300余万元,图书馆藏各类图书85万册,在校学生10000余人,教师770余人。学院设有机电工程系、电气信息工程系等12个教学系部,开设有包括数控技术“国家精品专业”和焊接技术及自动化、电气自动化技术、市场营销等三个“省

7、级精品专业”在内的44个专业(方向)。2004年,学院被国家教育部确定为“国家数控紧缺人才培训基地”;2005年,被国家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央财政重点支持的“国家机电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综合性);2006年,被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授予“国家技能人才培育突出贡献奖”,四川省教育厅、建设厅和绿化委员会授予“四川省普通高校园林式校园”称号和“四川省十五高校教师队伍建设先进集体”称号,四川省经济委员会授予“目标管理先进单位”。二、方案制定的主要依据1.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2.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

8、(教高200614号);3.2006年11月13日,教育部部长周济在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视频会议上的讲话;4.国家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5.国家教育部、财政部关于确定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建设单位的通知(教高函200632号);6.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7.四川省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规划纲要;8.四川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设想;9.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十一五”事业发展规划纲要;10.四川省经济委员会研究四川工程

9、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方案会议纪要、研究论证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建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方案会议纪要。三、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体制创新,开放办学,努力为全国装备制造业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以人才培养工作为着力点,按照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的要求,体现示范高职学院建设的“先进性、系统性和持续性”。 以现代装备制造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为引领,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与行业需求的高度吻合,体现示范建设的“先进性”;以中央财政支持的三个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带动相关专业共同发展,统筹实训基

10、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和教学改革、扩大社会服务功能等各项工作,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技术和管理创新,整体提升办学水平和效益,体现示范建设的“系统性”;将示范性高职学院建设置身于行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中,形成省级有关部门、德阳市委市政府、行业企业和学院共建示范高职的新格局,实现示范学院建设和发展的“持续性”。为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奠定坚实基础,在高职教育中进一步发挥辐射引领作用,为振兴装备制造业、服务四川新农村建设、构建和谐社会做出积极贡献,为创建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体系探索新路。四、总体目标和具体内容(一)总体目标通过三年的艰苦努力,实现国家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与行

11、业发展和地方经济建设深度融合,进一步探索“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办学模式,形成省市共建、资源整合、行业主导、企业参与的示范学院共建共管的新格局;创新“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逐步解决当前高职教育中师资队伍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形成具有现代装备制造业特色的高职办学经验和典范,在全国达到领先水平。通过建设,将学院建成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建设,培养身心健康、作风优良、技能过硬、技术创新的一流人才培养基地。具体在以下几个方面达到明显提升(增量):1.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课程建设上:以行业发展为引领,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由行业、企

12、业和学院共同研究制定出职业标准,在此基础上,找准定位,重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将企业生产实际作为案例引入课堂,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参与教学和课程建设,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加强特色教材建设,从而形成“产学研结合、校企互动”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和一批行业、企业认定的精品专业和特色课程。2.在师资队伍建设上:突破现有体制,按照市场配置资源,组建由行业知名专家、大学名师、企业技术能手和学院专业带头人组成专业建设领军团队;校企融合,创新“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使用和激励机制,建立“双师型”专业教师持续培养的良性机制,充分发挥德阳装备制造业人才优势,用好兼职教师,推行“双师授课法”,形成特色鲜明的“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的专兼职教学团队;从企业技改、社会服务和教学改革等项目中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