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综合体基地初期调研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47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9.7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综合体基地初期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商业综合体基地初期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商业综合体基地初期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商业综合体基地初期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商业综合体基地初期调研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综合体基地初期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综合体基地初期调研(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商业综合体基地初期调研朱程远;建筑1102;2011001652调研地点:太原市五一百货大楼、皇华馆、老邮局及其所处基地调研目的:1、了解场地内目前的具体情况 2、了解五一大楼,皇华馆等须保留建筑的情况 3、了解场地周边环境情况调研时间:2014.08.25 此次商业综合体设计的基地在五一广场附近,地处太原市老城区。随着时代变迁,老城区虽不像往昔一样繁荣热闹,甚至有些破烂不堪,但它保留了太原在不断发展中的所有印记,对于一个历经沧桑的老城来说,这些老记忆是其珍贵的财富。因此,这次商业综合体的设计基地选在这,不仅是为了通过商业综合体来带动老城区的发展,也是为了能更好的保护老城的记忆。城市特征太原,

2、山西省省会,别称并州,古称晋阳,也称“龙城”,九朝古都,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是一座具有4700多年历史,2500多年建城历史的古城。市中古建筑众多,文化气息浓厚。但是在城市化发展方面,太原尚处于初期阶段,无论是人口、经济集聚水平还是城市化进程与我国发达地区同类城市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因此,城市建设相对缓慢,且在整体城市规划上有许多不成熟的举措,导致城市中有些区域相对混乱。气候方面,太原由于其地形复杂多样,海拔高度差异较大,海洋性气候对境内的影响,形成了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署、四季分明、日照充足,昼夜温差较大,夏秋降雨集中,冬春旱多风。年平均温度为9.5C,一月平均-6.

3、4C,七月平均23C。霜冻期为十月中旬至次年四月中旬,无霜期平均149175天。年均降水量468.4毫米。基地分析及基地现状基地位于太原老城区中心位置,基地边界被皇华馆街、五一广场、纯阳宫路、五一路包围。属于比较狭长的地块,周边交通复杂。基地附近小商店林立,基本没有经过统一的规划,西面有一较大建筑群,为山西饭店,建筑外形为仿木构古建筑。基地临近太原火车站及太原五一广场,周围又为生活居住区,所以人流量特别大。场地现状整体来看甚至有些脏乱差。五一商贸城即现在的汇都商贸,由于建筑老旧以及周围大量现代商业中心的出现,已失去了过去熙熙攘攘的景象,较为冷清。皇华馆及张氏民居等历史建筑因管理修缮不到位,长久

4、缺乏应有的保护而日渐破落。五一邮局沿街店面已用砖封死,并整体被刷蓝漆。附近摊位管理不善导致环境混乱。内部居民小区因年久失修而显得破旧。种种因素让这个曾经的商业中心呈现一片没落景象。商圈辐射基地所处商业区与附近柳巷商业区,铜锣湾商业区,组成了太原最大,影响最广的商业圈,但由于五一老商业区的没落,柳巷等吸引年轻消费者的现代商业区的崛起,使的商业中心逐渐转移到柳巷等区域。交通状况由于基地临近交通广场五一广场,五一广场作为一个交通枢纽性质的广场,周围车流量巨大,同时基地北面及西面道路较窄,所以经常会发生拥堵状况。由于人流、车流未有效分离,故导致行人穿行困难且具有一定的危险,南面较窄面临丁字路口使用人行

5、立交桥作为主要流通手段来解决行人通行困难。基地西北侧为文赢公园,在节假日会有大量游客涌入涌出,这给目前的交通状况也会造成不小的压力。基地内历史建筑概况五一大楼 五一大楼,1954年元旦开始营业,当时按照开业顺序,大楼最先被定名为“太原市百货公司二商场”。到1956年又按照规模大小改为“太原市百货公司第一商店”。直到1989年1月1日,才正式更名为太原市五一百货大楼。五一百货大楼最初营业时,每天熙熙攘攘的人群川流不息,由于五一大楼是当时最现代的商场,因此就连初来城里的农村人都一定会去那里,哪怕不买东西也要逛一逛。五一百货大楼最辉煌的年代,给许多老太原人留下了最难忘的记忆,对于太原市的老市民来说,

6、五一大楼承载着过年最美好的愿望。如今的五一大楼虽然变化很大,但它的地位已经不像以前那样高高在上了,更多的现代商业街和购物广场的出现,让人们买商品有了更多的选择。柳巷,铜锣湾,这些新的商业区,以其独特的时代气息吸引了跟多消费者的目光。皇华馆皇华馆位于一条很不起眼的小街上,是一座三层砖石建筑,古朴的风格,斑驳的砖墙都彰显着它久远的历史。明清时期,因皇华馆离贡院不远,过文瀛湖南北海子之间的状元桥便可直达,这儿成为主持科举考试的主考和副主考的招待所。清光绪年间,设提督学政(别称学台),会同督抚主管全省的教育、科举考试等事务,其衙门也在皇华馆。1902年,在英国传教士李提摩太的建议下,山西巡抚岑春煊将拟

7、建中的山西大学堂与中西大学堂合并开办,开设中学和西学两个专斋,西斋就是借皇华馆学台衙门西院的皇华别墅组织教学的,直到1904年才迁入侯家巷新址,也就是今天的山西大学前身。民国初,裁府留县,实行省、县两级建置,阳曲县衙驻皇华馆。1937年冬,日本鬼子侵占太原,县政府移驻河口镇,这里改驻日伪阳曲县政权。直到1945年8月,民国山西省政府重返太原后,县政府才又迁回皇华馆。但这也仅过了三年多,1948年4月24日,太原解放,接管小组跟随解放军入城,在皇华馆接管了民国阳曲县政府。所以,在20世纪上半叶,皇华馆可以说是是太原城的政治中心之一。 因为街小,衙门和机构也密集,所以住在皇华馆的居民并不多。现在路

8、北基本都盖成了宿舍楼,只有路南还保留着几幢老房子。皇华馆12号就是民国时期的四合院民居建筑,据说是一张姓商人的私宅。张宅保存基本完整,坐北朝南,有北房五间,南房为五间二层楼,前檐花罩雕法精湛,墙上砖雕栩栩如生,影壁工艺精美,这已是太原城里不可多得的老房子了。皇华馆及张氏民居历史比较悠久,建筑也较为精美,对于这类古建筑是很有必要保存的。但我们不能让他们就单纯作为一个古建筑而存在,在今后的设计中可结合整体风格及周边景观进行改造,使皇华馆经过加固改造后可作为高档会议中心等。五一路老邮局 邮局位于山西太原市五一路临街路段,于1943年投入使用。由于邮局年久失修已经风雨飘摇,曾一度被划为危楼。2009年9月,太原市政府发文公布了5大历史文化风貌区和232处历史建筑,将老邮局纳入其中,使的老邮局免遭被拆毁的命运。如今的老邮局由于多年缺乏应有的护理修缮,加上有关部门管理不当,整个邮局面朝五一路的墙面都被粉刷上了蓝漆,且门窗都被封死,失去了原有的面貌。 感 谢 阅 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