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史观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44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史观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唯物史观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唯物史观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唯物史观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唯物史观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史观》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史观(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年级高二学科政治编稿老师李鑫课程标题唯物史观一校黄楠二校林卉审核王娜一、考点突破:(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理解: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二)社会基本矛盾1. 了解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2. 理解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 3 .理解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三)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1. 理解社会发展的实现形式 2. 了解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并能运用此观点解释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四)社会历史的主体1. 了解人民群众的概念 2. 理解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3. 运用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观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二

2、、课标要求:识别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的表现,说明价值判断的意义,理解价值观对人们行为的导向作用。剖析生活实例,说明人们的社会地位不同、认识事物的角度不同,时间、地点、条件不同,会形成不同的价值判断;领悟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三、重难点提示:本讲的重点是:1.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3.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5.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6.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7.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8.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本讲的难点是:1.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2.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3.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本讲的核心问题是:在

3、如何看待我们周围世界的基础上,形成正确的社会历史观。考试题型涉及选择题和非选择题,对非选择题的考查力度在加大。考查热点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对社会发展的认识等。重点知识解读:1. 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2.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巨大的能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方法论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反对历史唯心主义;(坚持用正确、先进的社会意识为指导。)实际运用随着改革实践的深入,人们的各种新的意识的形成与作用党的路线方针注意问题价

4、值观、集体主义、理想等均属于社会意识社会矛盾运动属于社会存在发展的规律性3.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阶级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对抗性矛盾非对抗性矛盾实现方式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改革内容旧的生产关系严重阻碍生产力发展时,只有通过先进阶级与反动阶级的斗争,才能推翻反动阶级的统治,建立新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进而推动社会发展。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4. 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内容是前进的上升的,其发展的过

5、程是曲折的。实现途径社会发展是在不断解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基本矛盾中实现的。A. 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实现。B.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的。C.人类通过各种实践活动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从而推动社会历史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5. 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根本动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直接动力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通过阶级斗争的形式来实现,阶级斗

6、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在社会主义社会,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主体动力社会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历史,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的变革,社会制度的更迭,都是通过人民群众的革命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人民群众是通过改革实现社会变革的6.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人民群众的作用具体阐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资料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为社会精

7、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7. 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群众观点地位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基本内容相信人民群众能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群众路线地位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基本内容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意义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并成功

8、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8. 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区别派别根本观点有关人民群众的观点有关领袖人物的观点有关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客观规律的观点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承认领袖人物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的指导作用人类社会是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的,即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关系历史唯心主义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人民群众不过是“氓民”、“阿斗”,只能听任“英雄人物”的摆布认为个别英雄人物可以“指挥历史前进”、“决定人类命运”人类社会的发展没有规律可循能力提升类例1要把水利工作摆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更加突出的位置,着力加快

9、农田水利建设,推动水利实现跨越式发展。这从哲学角度看,要求我们()水资源是有限的,要节约用水 尊重事物联系的客观性把人民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 党要坚持科学执政A.B.C.D.一点通:注意设问要求“从哲学角度看”,不是哲学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例2“十二五”规划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强调以更大的决心和力度加强社会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是社会的主要矛盾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引导者A.B.C.D.一点通:正确且符合题意;观点错误;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

10、力量,不能说是引导者,故不选。答案:B综合运用类例12011年,我国政府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大力推进经济体制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为科学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其哲学依据是()生产力要适应生产关系的状况 上层建筑促进生产力发展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有反作用 生产关系对生产力有反作用A.B.C.D.一点通:观点错误;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B例2改革开放是近一个世纪以来,继辛亥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之后的第三次伟大革命。据此回答下题。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是()使社会主义制度发生根本性变化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11、解决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A.B.C.D.一点通: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它不是通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斗争的方式解决的,因此观点错误。答案:D例3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2010年12月12日闭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中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试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知识对上述内容加以分析说明。一点通:要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知识都包含哪些内容,再结合材料进行分析说明。根据“当前的经济形势”作出决定,体现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根据人民的根本利益和社会发展规律作出的正确决策,是正确的价值观,也体现了群众观点。

12、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是针对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形势做出的决定,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平稳健康运行。将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是符合经济运行规律,符合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正确价值观。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人,是历史的创造者。因此,必须坚持群众利益高于一切的价值观。稳定价格总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思维拓展类例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我国之所以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是因为()A.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B.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

13、的C.社会历史是由人们的思想意识决定的D.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一点通:A、B观点正确,但不符合题意;C观点错误;D观点正确且符合题意。答案:D例2一位成功的雕塑艺术家说:“在创作时,我常想人民在想些什么,想要些什么,时代需要些什么,我该怎样做才能使作品既有时代性,又能震动人心。”艺术家的创作()坚持了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坚持了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充分发挥了意识的能动作用 坚持了主观与客观具体的、历史的统一A.B.C.D.一点通:根据题意知,正确且符合题意;观点正确但与材料无关。答案:B例3材料: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下,2008年宝钢遇到生产30年来最大的困难,宝钢认识到,必

14、须依靠员工的共同努力才能战胜困难。为此,宝钢组织了全员参与的“最佳实践者”活动。这一活动激发了员工的智慧与活力。他们围绕节能降耗、优化生产工艺和流程等主题,自主确定技术创新课题5576个,提出合理化建议161656条。其中142380条被采纳,实现经济效益10.588亿元。2009年1至5月,宝钢销售收入715亿元,利润27.3亿元,在国内钢铁业中收入和利润排名第一,实现了逆势而上。宝钢总结这一活动的经验,认为最有力量的是四个字:“尊重劳动”。“最佳实践者”活动凸显了“尊重劳动”的理念。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要“尊重劳动”。一点通:审清设问要求,要明确历史唯物主义的主要观点;分别从原因和意义两方面对为什么要“尊重劳动”进行作答。答案: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尊重劳动是尊重社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尊重劳动是尊重人民群众社会实践主体地位的要求;尊重劳动是以人民群众利益为最高价值标准的必然要求;劳动者的价值通过劳动实现,尊重劳动是尊重实践、提高劳动者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必然要求。“历史唯物主义”围绕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展开,涉及社会历史观、价值观与人生观、社会发展的规律、社会历史的主体、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实现人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