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34617021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439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34617021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34617021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34617021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34617021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34617021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3461702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63461702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原理原理内容(世界观)要求(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一切事物和周围事物联系着;事物内部各部分、要素相互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联系的客观性联系是客观的,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陷入主观随意性。联系的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要具体分析事物的联系,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为转移。因果联系任何事物都处在因果联系之中。一定的原因必然引起一定的结果,一定的结果必然由一定的原因引起,这种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叫做因果联系。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

2、性;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提高活动的自觉性和预见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系统优化的方 法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

3、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总: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世界是永恒发展的原理(发展的普遍性原理)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不断运动变化和发展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永恒发展的物质世界。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培养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前进性和曲折性相统一原理(趋势)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

4、勇敢接受挫折与考验。 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状态)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了量变开辟道路,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返,不断前进。我们要积极做好量的积累;要果断抓住时机,促成事物的飞跃和发展;要坚持适度原则。内外因的辩证关系原理(原因)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是决定性的原因;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重要条件;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要着重抓住事物发展的内部矛盾(内因),又不忽视事物发展的外部矛盾(外因)。要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解题小窍门1:注

5、意以下关键词 前进性:前进、光明、胜利、信心、信念等曲折性:曲折、坎坷、危险、困难、磨难、 问题、挫折、艰苦、忧患等。 解题小窍门2:注意以下关键词 量变与质变:小、细、大、开始、逐渐、积累、漫长、度、适度、时机、飞跃、新台阶等。唯物辩证法的矛盾观原理原理内容方法论对立统一原理一切事物都包含着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矛盾即对立统一。矛盾双方既相互对立,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点论、两分法。 矛盾的普遍性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

6、,敢于揭露矛盾,解决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矛盾的特殊性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即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要坚持从特殊到普遍、再由普遍到特殊的认识秩序,坚持一般号召与个别指导相结合的科学的工作方法。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原理

7、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的过程中处于支配作用,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主次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复杂事物的性质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次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要善于抓住重点和把握事物的主流;(重点论)又要学会统筹兼顾和不忽视支流。(两点论)1、辩证否定观原理 【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的否定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而是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辩证否定的实

8、质就是“扬弃”。 【方法论】: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因此,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还要立足于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创新与发展。2、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的要求 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要求我们:要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3、创新的社会作用 (1)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2)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3)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总:创新是

9、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历史唯物主义哲学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 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反作用于社会存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正确地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方法论】:坚持从社会存在的客观实际出发,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发挥主观能动性,树立正确的社会意识。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规律的原理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生产关系一定适

10、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适应促进、不适应阻碍)。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方法论】: (1)要尊重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2)树立改革创新的意识,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 【原理内容】: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做到一

11、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群众,坚持“从群众中来,到时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反对】:反对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反对脱离群众的错误倾向。 4、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 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1)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方法论】:要自觉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坚持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5、价值观的评价标准原理 【原理内容】:正确的价值观必须符合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必须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方法论】: 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要

12、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走历史的必由之路。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把维护人民的利益作为自己最高的价值追求。6、人生价值及其实现方式的原理 【原理内容】: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对一个人的价值评价主要看他的贡献,看他对广大人民群众的贡献(人生的真正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 人生价值的实现,既离不开社会和他人提供的客观条件,也离不开自身的主观条件(主观能动性的发挥)。【方法论】:要在为社会的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 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 要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要有顽强拼搏、

13、自强不息的精神;要全面提高个人的素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唯物论常考原理及方法论适用表述与应用一、知识再现 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自然界的本质、人类社会本质都是物质的。 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根本属性 与物质的关系: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是运动的承物质 运动 与静止的关系:统一的,运动是无条件的绝对的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规律的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不能被创造,被消灭,不可违抗。规律是普遍的:自然界、人类社会、思维都有规律。 按规律办事: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在认识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人类社会) 人脑是意识活动的物质器官,产生意识的生理基 意识的本质 是人脑的机能: 意识活动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意识 动的能动作 是客观存在的反映:意识的内容是客观存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