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传染病排查指南(试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12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1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口岸传染病排查指南(试行)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口岸传染病排查指南(试行)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口岸传染病排查指南(试行)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口岸传染病排查指南(试行)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口岸传染病排查指南(试行)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口岸传染病排查指南(试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口岸传染病排查指南(试行)(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口岸传染病排查指南(试行) 一、排查主要依据: 1流行病学调查资料(旅行史、家族史、职业暴露史、接触 史等)。 2病例的主诉和临床症状体征、病情进展情况、严重程度、 病程变化。 3途经地区的主要传染病流行情况,以及口岸在相似地区 发现的主要病种。 4必要的实验室辅助检测结果。 二、分析思路: 1按感染性与非感染性两类查找病因线索,首先考虑常见 病、多发病,再考虑新出现的疾病。如果为感染性疾病,需考虑 是否具有传染性。 2若判定为感染性疾病可能性大,可根据患者的症状、体 征、实验室检测结果,判定是细菌性、病毒性,还是其他病原微 生物的感染。根据临床主要特征提出病因假设。 三、重点排查传染病: 发

2、热症状:登革热、疟疾 消化道症状:霍乱 发热伴呼吸道症状:肺结核、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肺鼠疫 发热伴黄疸症状:黄热病 发热伴出血症状:埃博拉热、拉沙热、马尔堡热、登革出血 热、裂谷热 发热伴脑膜炎症状:流行性脑膜炎 四、排查顺序:填写出入境人员流行病学调查表和口岸 现场医学检查记录,首先排除上述重点传染病,排除了上述重 点传染病后,怀疑为其他具有公共卫生危害的传染病的,对照 附表1 按临床综合征划分的传染病病种参考和附表2 口岸传 染病常见症状体征和流行病学排查简易检索参考表,进行排 查。需要采样进行实验室检测的,参考附表3不明原因传染病 样本采集参考表。 五、重点排查传染病基本情况(附后)

3、一、非典型肺炎 (一)流行病学 1与发病者有密切接触史,或是受传染的群体发病者之一, 或有明确传染他人的证据; 2发病前2周内曾到过或居住于报告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病人并出现继发感染疫情的区域。 (二)症状体征 1潜伏期为10天。 2临床表现:起病急,以发热为首发症状,体温一般38; 可伴有头痛、关节酸痛、肌肉酸痛、乏力、腹泻;常无上呼吸道 卡他症状;可有咳嗽,多为干咳、少痰,偶有血丝痰;可有胸闷, 严重者出现呼吸加速,气促,或明显呼吸窘迫。肺部体征不明显, 部分病人可闻少许湿罗音。 注意:有少数病人不以发热为首发症状,尤其是有近期手 术史或有基础疾病的病人。 (三)实验室检查 外周血白细胞计

4、数一般不升高,或降低;常有淋巴细胞计 数减少。 (四)胸部X线检查 肺部有不同程度的片状、斑片状浸润性阴影或呈网状改变, 部分病人进展迅速,呈大片状阴影;常为多叶或双侧改变,阴影 吸收消散较慢;肺部阴影与症状体征可不一致。 (五)疾病分布 目前世界各地均无此病报道。 二、禽流感 (一)流行病学 1传染源:主要为患禽流感或携带禽流感病毒的鸡、鸭、鹅 等禽类及野禽。目前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2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家 禽分泌物和排泄物、受病毒污染的物品和水等被感染。 3高危人群: 从事家禽养殖业者、在发病前1周内到过家 禽饲养、销售及宰杀等场所者、接触禽流感病毒感

5、染材料的实 验室工作人员、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的人员为高危人群。 4流行病学接触史 (1)发病前1周内曾到过疫点。 (2)有病死禽接触史。 (3)与被感染的禽或其分泌物、排泄物等有密切接触。 (4)与禽流感患者有密切接触。 (5)实验室从事有关禽流感病毒研究。 (二)症状体征 1潜伏期一般为17天,通常为2-4天。 2临床表现:H5N1亚型患者急性起病,早期表现类似普通 型流感。主要为发热,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可伴有流涕、 鼻塞、咳嗽、咽痛、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部分患者可有 恶心、腹痛、腹泻、稀水样便等消化道症状。重症患者可出现高 热不退,病情发展迅速,几乎所有患者都有临床表现明显

6、的肺 炎。可继发细菌感染,发生败血症。重症患者可有肺部实变体征 等。 (三)实验室检查 1外周血象 白细胞总数一般不高或降低。重症患者多有 白细胞总数及淋巴细胞减少,并有血小板降低。 2血清学检查 发病初期和恢复期双份血清禽流感病毒亚 型毒株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有助于回顾性诊断。 (四)胸部X光学检查 H5N1亚型病毒感染者可出现肺部浸润。胸部影像学检查 可表现为肺内片状影。重症患者肺内病变进展迅速,呈大片状 毛玻璃样影及肺实变影像,病变后期为双肺弥漫性实变影,可 合并胸腔积液。 (五)地区分布 东南亚、中亚、欧洲、非洲和中东的11个国家(阿塞拜疆、柬 埔寨、中国、吉布堤、埃及、印度尼西亚

7、、伊拉克、尼日利亚、泰 国、土耳其和越南)。 (六)鉴别诊断 应注意与流感、普通感冒、细菌性肺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 (非典型肺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巨细胞病毒感染、衣原 体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病、肺炎型流行性出血热等疾病进 行鉴别诊断。 三、霍乱 (一)流行病学: 病因为霍乱弧菌,主要是食用被污染的水或食物而引起, 通过水引起暴发流行。 (二)症状体征 1潜伏期:霍乱潜伏期一般为2-5天。 2临床表现:人感染霍乱弧菌后,病情轻重不一。严重者该 菌在肠内大量繁殖,造成急剧腹泻、呕吐,腹泻常为无痛性的, 不伴里急后重,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米泔样或血水样),严 重者出现脱水症状,烦燥不

8、安、表情呆滞、声音嘶哑、口渴、眼 球下陷等。儿童可出现昏迷。如不医治会造成死亡。 3凡有下列项目之一者诊断为疑似霍乱。 (1)有典型临床症状,如剧烈腹泻,水样便(黄水样、清水样、 米泔样或血水样),伴有呕吐,迅速出现严重脱水,循环衰竭及 肌肉痉挛(特别是腓肠肌)。 (2)霍乱流行期间有明确接触史(如 同餐、同住或护理者等)并发生泻吐症状,而无其他原因可查者。 (三)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增高,中性粒细胞及大单核 细胞增多。 2常规镜检:可见粘液和少许红、白细胞 3悬滴实验:可见运动活泼的弧菌。 (四)疾病分布 主要发生在卫生条件较差和缺乏清洁饮用水的贫穷国家, 以及受战乱影响的

9、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都有流行,尤其是 非洲和亚洲的国家,南美洲和美洲中部稍轻。 四、肺鼠疫 (一)流行病学 患者发病前10天到过鼠疫动物病流行区或接触过鼠疫疫区 内的疫源动物、动物制品及鼠疫病人,进入过鼠疫实验室或接 触过鼠疫实验用品。 (二)症状体征 1潜伏期:2-3天,预防接种后可延至9-12天。 2临床表现: (1)全身中毒症状:起病急,高热寒战,体温迅速达到39- 40,剧烈头痛,恶心呕吐伴有烦躁不安,意识模糊,心律不齐, 血压下降,呼吸急促,皮肤黏膜先有出血斑,继而大片出血及伴 有黑便,血尿。 (2)肺鼠疫除具有全身中毒症状外,以呼吸道感染症状为 主,咳痰,咳血,呼吸困难,四肢及全

10、身发绀,继而迅速呼吸衰 竭死亡,有时检查肺部体征与临床表现不符。 (三)实验室检查 1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增多。 2患者2次(间隔10d)采集血清,用PHA法检测F1抗体呈现 4倍以上增长。其血清经PHA检测出现1:40以上F1抗体滴度者。 (四)流行地区:非洲的中部、东部和南部,南美洲、北美西 部和亚洲的大部分地区。 五、黄热病 (一)流行病学 1在流行地区、流行季节或潜伏期内去过或来自黄热病流 行区。 2发病前7天曾有被蚊虫叮咬史。 (二)症状体征 1本病的潜伏期为37天。 2临床表现:黄热病可分为极轻型、轻型、重型和恶性型。 极轻型和轻型仅靠临床难以作出诊断,因其发热、头痛、肌痛仅 持续1

11、2天自愈,难以与流感、登革热等相鉴别。重型和恶性型 黄热病(约占5%20%),临床上可分为三期,全病程10天左右。 (1)感染期:突发高热,可达40以上,可伴畏寒或寒颤、剧 烈头痛、背痛、腿痛和全身衰竭、眼部充血、鼻衄、恶心呕吐,舌 尖及舌缘鲜红,中央有苔,上腹不适,压痛明显。随病情逐渐加 重,病人烦躁不安,第3天出现黄疸, (2)中毒期:在病程第4天左右,病人症状可出现短暂的缓 解,体温降低,症状改善。但几小时24小时后症状再度出现并 加重,表现为热度上升,心率减慢,血压降低,黄疸加深,频繁 呕吐,上腹痛更明显。各种出血症状相继出现,如牙龈出血,鼻 衄,皮肤瘀斑,呕血,黑粪,血尿,子宫出血等

12、。如出现频繁呃逆 或呕吐鲜血,黑便,昏迷,谵妄,无尿等,均为病情转危的先兆, 常于第79天内死亡,偶尔有爆发型病例在病程第23天死亡 的。该期一般34天,少数病例可延长至2周以上。 (3)恢复期:从病程第7、8天开始体温下降,黄疸渐退,食欲 渐渐恢复。乏力可持续12周。一般无后遗症。 (三)实验室检查 1血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比例下降。 2血清免疫学试验:IgM和CF抗体效价升高时,提示近期 感染,恢复期抗体效价呈4倍以上增高者,可基本确诊。 (四)疾病分布 在中、南美洲和非洲热带地区呈地方性流行,以34月较 多。 六、埃博拉热 (一)流行病学 由埃博拉病毒引起, 一般来讲,埃博拉出血热有4

13、个传播 途径: 1直接接触病人的血液、分泌物等体液传播; 2通过直接接触病人尸体传播; 3处理发病或病死的猩猩、猕猴等动物引起传播; 4医务人员在护理病人时不采取有效的个人防护也会引 起传播。 (二)症状体征 1潜伏期 埃博拉出血热的潜伏期为221天。 2临床表现:其疾病特征为突然发热、极度虚弱、肌痛、头 痛以及咽痛,继而呕吐、腹泻、皮疹、肝功能和肾功能受损。部 分病例还可出现内脏和体表大量出血。实验室检查白细胞和血 小板减少,肝酶升高。疾病早期症状与一般感冒相似。 (三)实验室检查 只有高度专业化的实验室可开展的检测。实验室标本可能 有害,必须极其谨慎地进行处理。 (四)疾病分布 刚果民主共

14、和国、加蓬、苏丹、象牙海岸,乌干达以及刚果 共和国均有埃博拉确诊病例报告;利比里亚、英国报告有个别 病例(英国病例源于实验室感染)。 七、拉沙热 (一)流行病学 人类通常通过暴露于受感染的Mastomys鼠的排泄物感染 拉沙病毒。通过直接接触拉沙热患者的血液、尿、粪便或其它身 体分泌物,直接暴露(接触排泄物)可传播,拉沙病毒还可在人之 间传播。尚无流行病学证据支持人之间通过空气传播。 (二)体征症状 1拉沙热的潜伏期为6-21天。 2临床表现: 80%左右的人类感染为无症状;其余病例为 严重的多系统疾病,病毒侵袭若干器官,如肝、脾和肾。该病通 常为渐进性发病,开始时出现发烧、全身虚弱和不适。几

15、天后可 能出现头痛、喉咙痛、肌肉疼痛、胸痛、恶心、呕吐、腹泻、咳嗽 以及腹痛。严重者可发展到出现脸部肿胀,胸腔积水,口、鼻、 阴道或胃肠道出血,以及低血压。也可能出现蛋白尿。晚期可见 休克、癫痫发作、震颤、定向障碍和昏迷。 25%的患者出现耳聋、 其中半数在1-3个月后恢复某些功能。在恢复期间可出现短暂脱 发和步履不稳。 (三)实验室检查 只有高度专业化的实验室可开展的检测。实验室标本可能 有害,必须极其谨慎地进行处理。 (四)疾病分布 在西非的几内亚(科纳克里)、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 利亚部分地区流行,在其它西非国家也可能存在。 八、马尔堡出血热 (一) 流行病学 马尔堡出血热是由与埃博

16、拉出血热病毒同科的马尔堡出血 热病毒引起的严重高致命性疾病。虽然由不同病毒引起,但是 这两种疾病在临床上几乎难以区分。这两种疾病均为罕见,但 有能力引起剧烈暴发,具有高病死率。该病毒的传播需要与患 者极其密切的接触,接触具有高病毒浓度的血液或其它体液 (粪便、呕吐物、尿、唾液和呼吸道分泌物),尤其当这些液体含 有血液时,可感染该病。偶然接触感染的机会极其罕见。不会经 过呼吸道的空气传播。传播也不会在潜伏期发生。 (二)症状体征 1潜伏期3至9天。 2临床表现:突起发病,伴有严重头痛和严重不舒服。肌肉 酸痛是一个常见特征。 通常在发病第一天高烧,随后逐步迅速虚弱。约在第三天 开始出现严重水样腹泻、腹痛和抽筋、恶心和呕吐。腹泻可持续 一周。这一阶段患者的外貌已被描述为显示“象鬼一样的”憔悴、 眼睛深陷、面部无表情以及极度无精打采。 许多患者在5天至7天内出现严重出血表现,并且致死病例 通常出现某种形式的出血,经常是多个部位出血。在呕吐物和 粪便中发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