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077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3.8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一 基本方法:排除法(2选一)时间排除法:选项发生的史实的时间与题干不符(注意假时间)例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且内地股匪未靖广必乘机煽动,作梗生端,即外国人在中国者,亦不能平安无事”。对以上材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两广人民掀起了保路运动 B.中国近代的铁路修筑遇到了重重困难C.列强掀起了抢夺筑路权的高潮D.太平天国正利用国人反对修路扩张势力例21947年底到1948年初,中国民主同盟指出:“在民主运动胜利高潮快要到来的现阶段,中国已分成了两个营垒.一方面是反

2、动的营垒,另一方面是革命的营垒;中间的地位是已经不再存在了”基于这一形势.中国共产党采取的行动是A.号召召开政协会议成立联合政府 B.与国民党政府签署“双十协定”C.与国民党代表举行北平和平谈判 D.人民解放军开始转入反攻作战例1940年,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指出:“现在所要建立的中华民主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这就是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也就是真正革命的三大政策的新三民主义共和国。这是一定历史时期的形式,因而是过渡的形式,但是不可移易的必要的形式。”以下各项体现了这一主张的是( )A“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政策B抗日根据地的“三三制”政权

3、C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D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概念排除法:选项的说法本身不符合史实,或与题干设问无关。例 史学界普遍认为,民族资本主义工业是一种新的经济因素,其产生和发展有利于社会进步,这种进步的主要表现不包A它导致民族资产阶级产生,为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提供了社会基础B它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阶级条件C它的产生和发展不断地冲击和动摇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D它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地位大大压缩了外图资本在中国的发展空间组合题排除法:确定最准确(最不准确)的选项,其他排除。例 历史上出现人口由黄河流域向江南大规模的迁移是在 公元前5公元前3世纪 公元35世纪 公元

4、810世纪 公元1416世纪 A B C D排序排除法:确定第一个和最后的时间,其他排除。例 下列口号,按出现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妻子送郎上战场;母亲遣儿打东洋” “到解放区去” “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 “扶清灭洋”AB C D二 特别提示:1根本原因,根源,本质找与经济和生产力相关的选项。例 19世纪中期,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运动形成新的浪潮的根本原因是 .封建专制制度空前危机 .拿破仑战争导致民族意识的觉醒 .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工业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2注意关键词时间。如果设问中含有“目的 ,为了(此),着眼点,意图,基于某种认识”等关键词,答案向主观选项找例1下列汉

5、初统治者实施的政策中不属于意在吸取秦亡教训的是A.重农抑商 B.休养生息 C.分封诸侯 D.轻徭薄赋例 隋炀帝在位时期,开通了贯通南北的大运河。以下关于隋朝统治者开凿大运河意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 消灭南方割据政权B. 保障京畿物资供应C. 发展南北商贸流通D. 促进江南农业开发 (3)材料型选择题,如果设问为:材料说明了什么,或对材料信息理解或者解读正确的是,避免先入为主,抛开所学,答案一定从材料来,不要把选项引申,选项即使说法正确,与材料无关,也不能选。例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

6、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普遍推行郡县制 推行三公九卿制恢复宗法分封制 用权术驾驭大臣 (4)特别注意遇到:“开始 ,兴起(出现)发达 ,全部, 彻底,完全 ,唯一,消除(灭),逐渐,普遍,全部,基本,最终,迅速,确立和确认”,这些词时仔细斟酌。例1949年时,中国现代工业产值只占工农业总产值的17%左右,几乎没有重工业;1952年现代工业产值占工农业总产值的26.6%左右,重工业在工业生产值中占35.5%左右;到1957年,重工业在工业生产值的比重提高到48%.下列对几组数据说明准确的是A.中国逐步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B.中国已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中国开始改

7、变工业落后的面貌 D.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得到合理调整例下表记录的学生学习的过程中,正确运用历史学习基本方法、论证过程较为科学准确的是第一步第二步提出观点:春秋时期土地私有制于各诸侯国普遍确立史实依据:初税亩。初者何?始也。税亩者何?履亩(丈量田亩 )而税也。查阅资料: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得出结论:德国确立了联邦制和君主立宪制,迈入资本主义阶段。摘引资料:互动百科20世纪30年代苏联工业发展状况确定主题:创新: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收集素材:采访家人邻居的衣食住行形成观点:改革开放,创造了世界经济增长史上的新奇迹。以下对于辛亥革命历史作用的评价,正确的是.张扬民主意识 .实现

8、民族独立.结束专制独裁 .确立民主宪政 (5)分清背景,原因 ,结果 ,举措,影响。例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有利于农业发展、解决 粮食问题的举措是推行人民公社制度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 培育杂交水稻 取消了票证制度A. B. C. D.例 以下对我国制定第一个五年计划的背景叙述不正确的是 A我国是落后的农业国 8国防工业建设的需要 C苏联模式的榜样作用 D计划经济体制的形成 (6)分清角度:政治,经济 ,思想文化;社会发展(转型);对世界的影响还是对本国的影响,例 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英国权利法案的颁布表明A. 国王已经有名无实,权力被架空B. 国王开始受法律约束,只能依法行事C. 以法律为标志的国家

9、权力取代专制王权D. 资本主义取代封建统治已经成为历史潮流 (7)地图题,注意时空对应。例 下列历史事件与图6所示地区对应准确的是A. 1960年,投入开发建设大庆油田B. 1972年,签署中美联合公报C. 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D. 2001年,举办亚太经合组织会议 (8)图表数据题:注意时空数对应(特别是世界史和经济史),及数字之间的变化(增加减少,上升,下降)。例读下表。表中年代到年代数据变化所反映的历史现象是外国商品进口中国数量中国外贸赤字(单位:亿两)中国新设工厂家数(单位:万两)英国德国年代960028001.6679年代490000.16132A.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

10、放 B.洋务运动期间近代工业兴起C.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限制 D.民国初年民族工业短暂春天例表1为中美贸易的相关资料。关于资料的解读,正确的是A 中美对抗造成1972年以前两国没有贸易往来B 中美建交促成1975年中美贸易额的急速攀升C中国大量引进美国资金造成了1980年中美贸易出现巨大逆差D中国进一步对外开放推动了1985年对美出口的快速增长 图片实物题,注意图题,图片或者漫画上的相关历史信息例。例 图5是某杂志刊登的世界科技中心转移示意图,图中用科学家或重要发明作为每个科技中心的象征,但某一国的象征图放错了,如要替换正确的象征图,下列各项可以考虑的是法拉第 瓦特 内燃机 爱因斯坦A BC

11、D例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采用红黄蓝白黑“五色旗”为国旗,取代清朝的国旗龙旗。其主要意图是( )A建立公民社会B反对封建迷信C反对满族统治D实行分权制衡 某班学生为“共和国成长历程”的研究性学习搜集了一组图片,其中能够反映新中国第一个十年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成功探索的是 民报名加入合作社 公私合营证书全民大炼钢铁 签订承包合同A B CD (10)如果题目中出现:如:中国成为世界茶叶和生丝头号出口国等选项,材料中一定会出现,中国和世界茶叶和生丝产量之间的比例的选项(或相关比较的选项)。例阅读下列两表(均出自中国土特产品出口统计表),其所反映的共同趋势是 年 份1840年1860年1870年出口总量

12、(万吨)1.905.5110.00时 间茶叶(万磅)生丝(包)鸦片战争前5000/年均5000/年均1845年8010132201851年9919230401853年1012262896鸦片战争后,中国外贸出超逐渐扩大鸦片战争前后,中国农副产品商品化、国际化程度逐渐提高 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依附于世界市场 鸦片战争后,中国成为世界茶叶和生丝头号出口国A B C D例 1 9世纪末,日本建成第一个大型冶金企业八幡制铁所。它的部分资金来自甲午战争后清政府的赔款,铁矿石来自中国大冶铁矿。它投产第一年生产的钢铁就占日本钢铁产量的53,钢材产量的82。据此下列论述正确的有 日本政府大力发展近代企业 日本

13、的钢铁行业已经出现垄断 日本采取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方针 日本资本主义发展依赖于对外侵略和掠夺 A B C D11最佳选择题一定选择最本质,最全面的答案,所选答案一定解释其他选项,而其他选项一定不能解释该选项例1979年撒切尔夫人当选英国首相后,采取国有企业私有化、控制货币、削减公共开支等 措施进行经济改革,从1983年起英国经济情况好转,到1988年达到正常水平。对以上 改革措施解释全面准确的是A. 奉行凯恩斯主义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宏观调控B. 减少国家干预以克服经济中的“滞胀”现象C. 缩小“福利国家”规模减轻政府的财政负担D. 通过私有化政策剌激资本家进行大规模投资例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规定,3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