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图片,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06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图片,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历史图片,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历史图片,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历史图片,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历史图片,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图片,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图片,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图片,一个不可或缺的角色李志敏重庆市江津第六中学校 论文类别:学科教学类 学段:中学 学科:历史摘要:新课程教学经过长期的探索与发展,逐渐成熟与完善。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喧嚣与浮华后,逐渐呈现出返璞归真的趋势。在这个过程中,被乐用不疲的多媒体手段暴露出许多弊端后,教学手段多元化也逐渐理直气壮。本文由一次教学意外想到了课本中历史图片这个常被忽视的小角色,阐述了这个角色在新形势下的使用,使其不可或缺的角色得到彰显。关键词:历史图片 教学 红军长征 上期,教学七年级下册宋代的社会生活时,本来已准备好课件。但是,走到教学室,发现班班通设备出了故障。因此,不能使用课件,只好利用现有的教学资源进行上课。于

2、是思考:如果教学时没有多媒体设备,如何用好已有的历史教学资源?教师、学生是教学资源开发的主体,除开发使用多媒体课件外,更要注意开发历史教材等,而历史教材中图片的使用对教学效果影响极大。早在十几年前,就有专家惊呼:“人类已经进入读图时代!”一、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学生很难有“身临其境”的感受,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教学语言,借助直观的教学手段,呈现具体的教学材料,“再现”历史情境、场景以及历史人物的活动等,把课程标准和教材内容转化为形象化的信息,并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对历史进行正确的联想和想象,从而尽可能“近距离”地感受真实的历史,在头脑中形成鲜明的历史表象。其中,借助图片

3、资料是最常用的手段之一,即借图说史。图文并茂是中学历史教科书的一大特色,历史图片能够形象生动地补充说明教科书中的有关内容,是历史教科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图片以它的直观性、生动性,确实比文字更容易让人接受。丰富真实的图片能够大大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如何灵活运用好图片,使其作用得到充分发挥,这是广大历史教师必须重视的问题。二、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历史图片,可以帮助学生“以图记史”,有利于他们掌握重大历史事件发展的全过程,同时也有利于掌握和理解书中的重点和难点等。历史图片有插图、地图、图表等。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阅读相应的文字内容并结合图片从而理解课文。现以川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第

4、12课红军长征为例,谈谈历史图片在教学中的作用。 自制历史图片如思维导图,引领学生学习陈述性知识在黑板上画出自己试做的思维导图红军长征。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使用线条、符号、词汇和图像,从中心发散出来的自然结构,把一长串枯燥的信息变成彩色的、容易记忆的、有高度组织性的图画。它运用图文并重的技巧,把各级主题的关系用相互隶属与相关的层级图表现出来,把主题关键词与图像、颜色等建立记忆链接。板书此图时,注意长征开始是在东南方位,遵义会议召开地是在西南方位,长征胜利时是在西北方位。以此与长征中重大事件发生地大致相对应。当今历史课堂出发点在于改变学生学习状态、实现学习效益最大化,让学生会学、学会,在课堂上享

5、受到生命自由奔放成长的快乐。凡是学生能说的、学生能做的、能自己学会的,都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如本课中长征的原因、开始时间,遵义会议召开的时间、内容、意义,长征胜利的标志,长征的意义等内容,这些是陈述性知识,是课本上已经表述出来的知识。学习这些内容,教师绝不包办。因为被压抑、被取代的感觉,会让学生丧失学习的动力。因此,通过“你(学生)说我(教师)写”等方式了解学生掌握陈述性知识前提下,师生把主要精力用于掌握重点、突破难点、思想感悟点、比较易混淆点上。图文搭配的呈现方式,更容易突出重点“遵义会议”是本课教学重点。利用历史图片更容易抓住知识的核心。在“遵义会议”此目中有:“会议批判了党中央领导人在军

6、事上、组织上的错误,肯定了毛泽东关于红军作战的基本原则,增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注释有:“遵义会议决定由张闻天在中央负总责。不久,又决定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三人团,负责全军的军事行动。”负总责,但实际贯彻执行的是他的正确主张。这段文字对遵义会议的内容描述非常详尽,但却不容易记忆。我们不妨结合图1进行理解记忆:遵义会议会场遵义会议会址图1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从参加遵义会议的主要领导人的排序即可看出。毛泽东在党和红军中的领导地位的形象也许是学生头脑中永远存在的。此时的毛泽东,穿红军军装,戴红军帽。识读图片,无论对理解遵义会议的内容或意义,对于突出本课教学

7、重点“遵义会议”,都有极大帮助。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 是本课的另一教学重点。利用历史地图能够使抽象散乱的知识更加直观易学。遵义会议后,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为:“经过四渡赤水战役,然后南渡乌江,巧渡金沙江(摆脱围追堵截,掌握了作战主动权)。接着红军顺利地通过了大凉山彝族地区,挺进到大渡河边,从敌人手中夺取了横跨大渡河的泸定桥。过了雪山,便进入四川西北部一望无际的草地。过了草地。红军继续北上。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第二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与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将台堡胜利会师。”长征胜利结束。如果仅仅依

8、靠对有关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的文字进行学习,就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重点“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的学习任务,容易出现知识的模糊和错位。直观的图片再结合相关文字就会使学习变得轻松。这就需要利用好图2的历史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利用图2可以使学生在识读、辨析的过程中形成历史空间意识,挖掘出更多信息。观察该地图,学生知道中央红军是从中国东南方位的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当时的红都在瑞金,了解红军长征经过的主要省份、江河,并能说出发生在那里的重大历史事件。课后要求学生绘制简单的历史地图,从而掌握制作地图的基本方法,树立明晰的时空概念。 利用历史图片突破教学难点本课教学难点是理解遵义会议是中共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

9、折点。认知心理学理论认为,知识除了陈述性知识外,还有程序性知识。程序性知识是指怎样进行认知活动的知识,即“怎么做”的知识,是教材中隐含的认知活动的知识。怎么突破此课难点?老师深入小组参与学生讨论,及时发现问题,了解学习进程。认为需要适当降低难度接近目标。于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分析: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的险恶处境;遵义会议上的重大决议(内容);遵义会议后战争形势的变化;遵义会议对长征的胜利及中国革命的胜利产生的影响。图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部分)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的险恶处境如何?在红军前进的路上,敌人以重兵设下了四道封锁线,红军拼命突围,至突破第四道封锁线渡过湘江时,红军和中央机关人员由出发时的

10、8万余人已经锐减至3万余人,损失惨重。这时蒋介石又调集重兵,在红军通往湘西的道路上,布置新的防线。在这危急关头,在毛泽东等人的力争下,中央红军改变了原先的战略计划,决定向敌人防御薄弱的贵州前进。于1935年1月7日占领黔北重镇遵义城。在这革命的危急关头,召开了遵义会议。通过观察图3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部分)中的四道“国民党军封锁线”等,师生共同感受了遵义会议前红军面临的险恶处境。遵义会议后战争形势的变化如何?师生结合上述地图和教材中的相关文字,了解到长征取得胜利。因红军采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虽然长征非常艰辛,但是完成了伟大的战略转移。通过引导,学生也能体会遵义会议不仅奠定了长征的胜利,而且

11、改变了中国的革命形势。 形成思想感悟点,进行价值观方面的渗透和陶冶本课教学目标有:体会红军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认识“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通过一些绘画艺术作品能够让我们感知到。飞夺泸定桥(绘画)泸定桥图图红军翻越大雪山(绘画)红军飞夺泸定桥时,在火力的掩护下,红军冒着敌人的猛烈炮火,攀援横空摆荡的光溜溜的铁索,奋勇冲向对岸。突击队员们毅然跃入火海,冲向敌阵。从图4可看出红军在长征途中奋勇抢夺泸定桥的激烈场面,我们可以感受到红军具有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敢于牺牲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红军翻越大雪山时,大雪山空气稀薄,白雪皑皑,终年不化,气候恶劣。每人拿着一根拐棍。雪山无情人有情。看

12、吧,我们的红军战士团结一心,互帮互助。图5再现了红军战胜艰难险阻和团结协作的革命集体主义精神。红军过草地(版画)图红军过草地时,茫茫草地,一望无涯,遍地是水草沼泽泥潭,根本没有路。人和马必须踏着草甸走,从一个草甸跨到另一个草甸跳跃前进。拄着棍子探深浅,几个人搀扶着走。这样,一天下来,精疲力竭。红军往往是一个人陷进去后,另一个人伸手去拉,用力过猛也会被带着陷进去。一位战士牺牲前坚持不要战友再来营救,吃力地说道:“你们不要管我了,赶快走吧!相信革命一定胜利。”具有相信正义事业必胜的信念。图7 毛泽东的诗七律长征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叙写了从红军长征开始的一年来历经的艰难险阻,将胜利的喜悦之情和自豪感寄寓

13、在轻松的叙事中。图7中首联“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奠定了全诗的豪放、激越的基调,接着行云流水般的叙述了红军在五岭、乌蒙、金沙江、大渡河、岷山等长征途中与天斗、与地斗、与人斗的英雄业绩,表现出诗人的博大胸襟,更体现红军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比较易混淆点时图片成为书本有限知识的补充与延伸本课的易混淆点为长征取得胜利的时间、标志与中央红军长征胜利的时间、标志。有些学生错误地认为1935年10月红一方面军到陕北吴起镇为长征结束的标志。把1935年10月毛泽东写的七律长征中的“三军过后尽开顔”中“三军”误认为是红一、二、四方面军。因此恰当地使用历史图片,与教材形成互补,对教学大有

14、裨益。“长征的胜利 ”此目中有:“1935年,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吴起镇,同陕北红军会师。”单薄的语言描述,学习者不会留下深刻的印象,如果教学中使用图8到达陕北的部分红军,情形或许就会不同。 到达陕北的部分红军图8观察图8,发现有很多红军会聚在一起,第一排前似乎还放有拐棍等,可感受到长征的红军历经磨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工农红军完成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从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的红一方面军到陕北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为其长征结束的标志。针对易混淆点,教师还另外进行引导,长征取得胜利是以三路主力红军会师为标志。通过观察地图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提醒学生注意看图例

15、,找到三路主力红军会师的地点,根据课本中的文字,找到其会师的时间。三、正确对待学生观察历史图片时生成的问题我们过去的教学是“去问题教学”,关注一堂课解决了多少问题,现在关注的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是否产生了更多的新问题。现代教学观要求教师要在课堂中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使学生以积极的情感体验和深层次的认知参与学习,促进学生包括高层次思维在内的全面素质的提高,最终目的要达到使没有问题的学生产生问题,有问题的学生产生更多的问题。如学生在观察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时,提出 “此图中为什么要标出延安?”,“延安在长征后的中国革命中占据什么地位?”等问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方式影响了

16、学习结果,发展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国家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指出:“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勇于提出问题,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改变学生死记硬背和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历史课程改革应有利于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鼓励教师创造性地探索新的教学途径,改进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其中“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教学过程”,教师“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实践活动,为学生学习营造一个兴趣盎然的良好环境,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都离不开教学资源如教材中的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