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教科书中材料教学点滴谈[原创精品]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06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教科书中材料教学点滴谈[原创精品]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历史教科书中材料教学点滴谈[原创精品]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历史教科书中材料教学点滴谈[原创精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教科书中材料教学点滴谈[原创精品](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教科书中“材料”教学点滴谈永新第三中学刘三莲历史老师都知道,新编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除了正文外,还提供了各种材料。这些材料形象、直观,既节省了教师的备课时间,也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而且对加深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教科书提供的材料大致可分为三类:文字材料、表格材料、图片材料。对于不同形式的材料,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其作用,以达到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培养学生掌握和应用材料的能力。本文就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谈点浅见。一:对于文字材料,要采用问题式教学方法,设置探究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应用,以提高课堂效益,培养学生理解和应用材料的能力。文字材料

2、包括从经典著作、历史文献、名人名言、碑文、报刊中所选取的材料。这部分材料在教科书中占有重要的比例,是材料的有机组成部分。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读懂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的获取有效信息,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国共十年对峙一文中有这样一段材料“土地革命后,农民不还租,不还债,不完粮,不纳税,工人增加了工资,农民分得土地,好像解下了一种枷锁,个个喜形于色。这段材料可这样设计问题:(1)这是在哪一次运动中出现的?土地革命运动2这场运动是一场怎样的运动?有何作用?打土豪,分田地,废除封建剥削和债务的运动。使广大贫苦农民政治上翻了身,经济上分得了土地,革命积极性空前高涨。)通过对材料设计问题的处理,将

3、材料和教学内容有机结合起来了。这样既提高了课堂效益,有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二:对于图片材料,教师应充分利用其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例如:在政治史第12课中,有一副列强瓜分中国的漫画,可这样设问:1漫画中的龙是指哪一国?中国2漫画中的各色人是谁?英法美等列强(3)列强拿着大刀宰割龙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列强在9世纪末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除漫画意外,历史插图在教材中也占有很大的分量。教材中的插图包括人物肖像、历史场面、名胜古迹等。生动而具体的补充了教材的内容,科学的运用好这些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等方面的能力大有帮助。例如:世界近现代史下册有

4、一幅关于一战后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之间的经济关系的插图,可这样是设问:1此幅插图反映了巴黎和会后四国急需解决的共同问题是什么?战后的赔款问题2这一问题的实际操纵者是谁?美国3体现了该国战后什么样的外交政策?金元外交4这一问题的最终结果如何?不了了之5这一结果对德国产生了哪些影响?有利于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为德国重新步入世界大国行列奠定了基础。通过设计问题将学生的具体感知与想象思维紧密结合起来,能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教材的内容三:对于表格材料,应引导学生透过枯燥无味的数字,发掘其深层内涵,加深对教材的理解,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表格材料是由枯燥的数据构成的系统性较强的材料,它具有直观、简明、易懂的特点,但也存在着枯燥无味的感觉,这就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枯燥的数据,发掘其反映的历史本质。引导学生系统的分析和多角度的理解,使之与教材有机结合,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向列强借款情况表这侧材料中可这样设计问题:1列强争相向清政府借款的目的是什么?争夺更多的侵华权益2当时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的特点是什么?资本输出为主3列强借款给中国有何特点?时间长、利息高、折扣大,并带有政治奴役性4清政府对外借款于今天的引进外资有何区别?清政府借款是为了赔款,而今天的引进外资是为了弥补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的不足这样设问,层层诱导,即充分理解了教材的内容,有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