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技巧方法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05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3 大小:19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技巧方法_第1页
第1页 / 共53页
历史技巧方法_第2页
第2页 / 共53页
历史技巧方法_第3页
第3页 / 共53页
历史技巧方法_第4页
第4页 / 共53页
历史技巧方法_第5页
第5页 / 共5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技巧方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技巧方法(5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实质(本质)类选择题解题技巧性质是一事物区别它事物的特有属性。实质就是本质,指事物内在的根本属性。本质是隐蔽的,是通过现象或假象来表现出来的,必须靠辩证思维才能透过现象挖掘到本质;按不同的标准本质可划分成不同的方面;本质经常和目的尤其是根本目的相关。而性质则是比较稳定的,一般由历史事物的阶级属性或社会属性决定。【举例说明】1美国内战的性质:美国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美国内战的实质:北方工商业资产阶级和南方种植园奴隶主之间争夺国家权力的战争。2鸦片战争的性质:对英国来说是一场非正义的殖民侵略战争;鸦片战争的实质:英国为打开中国门户、把中国变成原料产地和销售市场的掠夺战争。3太平天国运动的性质:反封

2、建反侵略的农民运动;太平天国运动的实质;农民对封建暴政和外国侵略的激烈反抗。41861年俄国改革的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革;1861年俄国改革的实质:农奴主对农民的一场厚颜无耻的掠夺(经济实质);农奴主为防止矛盾激化、维持和巩固专制统治的挣扎(政治实质)。5拿破仑法典的性质:一部典型的资产阶级法典;拿破仑法典的实质;资产阶级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立法规范。6权利法案的性质:英国资产阶级的宪法性文件;权利法案的实质: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限制国王权利、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法律文件。7王安石变法的性质:封建统治者调整统治政策的改革;王安石变法的实质:北宋统治者为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一次尝试。实质(本

3、质),是高考选择题中常用的术语,也是同学们在解题过程中感到最棘手、最难把握的一类选择题。下面对实质(本质)这一概念及解题技巧予以阐述。实质就是本质,是指事物本身所固有的,决定事物性质、面貌和发展变化的根本特性。本质隐藏于事物内部,比较稳定而深刻,它是通过现象也就是事物发展变化的外部表现来体现的,而有时现象中也有假象(用虚假的、歪曲的、颠倒的形式表现本质)。现象表现本质,本质决定现象。现象和本质是对立统一的,任何事物都是本质和现象的统一体。本质不能为人的感官直接感知,只有靠理性思维才能把握。因此,分析认识事物的本质必须在大量感知材料的基础上,认真分析、抽象概括、准确把握,不能只凭简单直观的表面现

4、象去认识,否则就会在选择判断的过程中造成失误。例1:有人认为:“戊戌新政的推行者采取了洋务派的路线,清末“新政”又实践了维新派的主张,三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下列对此评价最为准确的是A. 观点正确 B. 三者学习西方的内容不同、目的不一、本质不同C. 观点错误 D. 三者都主张向西方学习,本质上也就一样解析:洋务派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朝统治。而维新派则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等,全面推行改革,实现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清末“新政”虽然在内容上与前两者有相同之处,但也仅局限于派遗留学生、编练新军、奖励实业等,目的在于应付严重的国内危机,摆脱内外困

5、境。从本质上讲,戊戌变法是资产阶级改良运动,洋务运动、清末“新政”则是清朝统治者的“自救”运动。故正确答案为B项。例2:1953年,中共提出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A. 建立社会主义工业国 B. 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 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 D. 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中国的唯一经济基础解析:“过渡”是指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时期的过渡,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核心是变革旧的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而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特征是生产资料的公有制,只有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成为中国唯一的经济基础,社会主义制度才得以建立,社会主义生产力才会得到迅速发展。所以正确答案为D项。例3:1861年俄国改革

6、以前,工业资本家有三分之一以上是农奴身份,财产随时可能被地主侵占。这一问题所反映的实质是A. 俄国资本主义经济落后于西方B. 俄国资产阶级的力量比较弱小C. 俄国的政治制度已不适应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D. 俄国农奴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解析:首先要对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有深入的了解和掌握,明确此次改革的根本原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农奴制的严重阻碍;然后再看题干所述现象正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受到农奴制的干扰和破坏,说明俄国经济基础已有本质的变化,而旧的上层建筑依然存在,二者形成矛盾。因此正确答案为C项。综合以上分析,此类选择题的解答思路和规律是:必须要明确本质(实质)的准确含义;要弄清题目中

7、所给现象“是什么”,然后在这个基础上设问“其反映了什么”,再结合其时代背景、阶段特征、目的(或任务)等方面去思考;运用定性分析法,即分析历史现象的阶级性质、社会性质。揭示本质(实质)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人类社会形态更替的本质,是生产力的发展和进步;阶级社会里阶级利益的本质是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阶级社会中,每个人、每个集团在政治、经济、文化和思想等方面的活动和观点,都表现和反映出他们的阶级属性。历史上许多现象,统治阶级都是站在本阶级立场上记录下来的,对此,必须从阶级分析角度着眼。文明史观统摄结构法看政治类题目 作者:不详 来源:不详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2日 点击数: 104 站长个人站

8、站长新浪站站长网易站分享到: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网易微博搜狐微博豆瓣(18分)民主和法制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民主与法制萌芽于古代,在近现代历史上不断发展,日臻完善。回答一下问题。雅典民主在许多方面不同于民主的现代形式。首先,它完全排除了妇女。,进一步来说,它也没有扩及到全部居民,仅仅局限于公民阶级。然而,在这一范围内,或许有理由说,雅典民主比其现代形式运用得更充分。除十将军外所有官吏均通过抽签选出,所有公职的任期均限定一年就其是直接的而非代议制的这一事实而论雅典民主也不同于当代的理想。既然雅典人对被少数声名显 赫的人统治不感兴趣,由所有男性岔民组成的公民大会就差不多每周都

9、开会对所有重大决定进行投票表决。 P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上卷) (1)依据以上材料,说明古代雅典的民主制度与现代民主制度的不同。(6分)美国的政治制度体现了各个方面权力的分立、制约与平衡。(2)依据美国1787年宪法的内容,分别说明美国是如何实现中央和地方、各权力部门之间的分权与制衡的。(6分)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民主法制建设历经曲折,不断发展。 (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以下表格(6分,每空2分)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共同纲领确立了中国历史上一个新型国家的架构具有临时宪法性质1954年宪法我国向社会主义过渡全面展开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1982年宪法改革开放,

10、加强民主法制建设规定了我国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确定了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基本方针 【解析】如今的教材,在编排上主要依照文明史观的史学价值观。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的历史。古代的政治为近代政治提供历史经验教训的借鉴,近代的政治又为现代的政治提供历史的启示,每个时期政治上为人类发展提供的新贡献,则是我们尤其关注的中心。另外,文明史观认为,在纵向上,人类文明经历了渔猎采集时代、农业文明时代(包括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铁器时代)、工业文明时代(包括手工工场时代、蒸汽时代、电气时代和信息时代),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就是现代化的过程。政治文明顺应这种

11、依生产力跃进顺序而划分的文明程式,揭示了经济文明为政治文明基础的历史规律,这有助于我们把握政治文明史之所以变动的内在秘密。总之,在学习政治史的时候,文明史观是一盏黑夜里的灯,照亮学习的路,让我们找到学习方向与学习目的。总观教材内容,古代的政治,教材提供了古代中国的专制政治和西方希腊罗马的民主法制政治,两种截然不同类型的政治。前者讲述了农业文明下的东方大国政治特色,其君主制、中央与地方制度(包括边疆)、监察制度、选官制度构成教材叙述的五大制度内容,为东方中国奉献了古代灿烂的时代,为世界奉献了一份政治智慧的盛宴,当然,也证明了专制文明并非完美的人类政治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它是那么不合时宜,终被历

12、史抛弃。后者则是商业文明下的政治设计,教材论述的目的,在于给学习者提供完整的民主政治的脉络:古代希腊罗马是近现代民主政治文明的源头。近代的政治,教材提供了两种:资产阶级代议制和无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前者主讲英、美、法、德四种不同政体下的代议制特征,揭示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内幕。后者则在于揭示社会主义民主的一些渊源。现代的民主政治,重点通过新中国60年的民主政治的曲折发展历程,证明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的内在规律。不管怎么样,要重点抓住这几个问题:政治文明的演进脉络、每一种政治文明形态要从表象中提炼出以制度和原则为面貌的历史贡献及局限、中国政治文明建设的努力和目的。所以,一般的考试,基本着眼于以下几个

13、知识点命题:一、古代专制政治:1、与农业文明、精神文明间的关系;2、制度构成;3、历史的正负影响。二、古代民主政治:1、古代雅典民主的起因、演进内容及评价,一些民主原则;2、古代罗马法制的起因与演进、法制原则和评价。三、近代民主政治:1、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代议制的起因、保证、国体与政体、制度运作与原则、影响与评价;2、中国近代建立民主政治的原因、各种探索尝试与成果;3、无产阶级为争取本阶级民主权利的斗争与设想。四、现代民主政治:新中国60年民主法制政治的发展历程、纵向或横向的互动联系。五、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内在规律与表象、中国不同时期外交。回到上面的题目,本题是典型的民主政治三段论,即古代、近代

14、和现代,择取古代的雅典民主政治的局限性原则、近代美国的分权制衡原则、现代新中国的法制进行考查。本题的难点在于审题和具体史实的掌握。下面说说这些。审题无外乎三要素法:主题+时间+角度。本题考查的主题是政治文明中的民主与法制,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基本知道了这一主题所包含的知识体系。本大题的时间也比较清晰,基本是古代、近代和现代,比较具体而微的第三问中的三个时期,具体的时间联系的是比较具体的微观事件,值得学生分析和反思。相对而言,本大题的考查角度比较有考究,若考生不能谨慎对待,会导致答案偏差问题。第一问,要从“不同”角度去回答,如少数人民主、直接民主、抽签制。第二问,要从“分权制衡”的角度分析,而且

15、要理清分权制衡的分类:“中央与地方”、“各权力部门之间”。因为文明史观强调文明的演进,政治文明则要提炼为一些制度与原则,所以,思路就要朝着一些制度和原则去。中央与地方,是通过联邦制的制度设计分配权力并实现制衡的;各权力部门之间,是通过三权分立的原则实现的。第三问,要求从“背景”、“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或评价”三个角度回答,共同纲领的背景需要通过时间来寻找,新中国成立前的筹建新政权的新政协会议上,所以应答出“解放战争基本胜利”、“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召开”、“全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实现合作”等;1954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则要回答国体和政体的确立、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1982年宪法的历史地位则要围绕着新时期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章程、法律体系的核心等作答。附该题答案:(1)少数男性公民的民主;(2分)行政官员主要通过抽签产生;(2分)实行直接民主。(2分) (2)实行联邦制(1分),联邦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大权(1分),各州享有一定自治权(1分) 国家权力分为立法、司法、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总统掌握。(3分) (3)宪法或宪法性文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历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