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源控制制度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043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危险源控制制度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危险源控制制度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危险源控制制度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危险源控制制度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危险源控制制度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危险源控制制度》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危险源控制制度(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中合盛世豪庭危险源分析控制制度审核人: 年 月 日批准人: 年 月 日危险源控制制度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风险控制与环境因素识别控制管理的过程。本程序适用于施工现场及相关活动过程中的危险因素辨识、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2.适用范围:本规定适用于中合盛世豪庭二期工程3.职责本规定由中合盛世豪庭工程监理部编制并实施。4.工作程序4.1 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范围,应与管理活动、场所的状况以及法规的要求相适应,并覆盖下列范围: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生产)、服务活动;b)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检修等;c)所有进入场所人员的

2、活动,包括施工人员,外部分包商和服务、访问者的活动;d)现场设置的所有设施、设备;e) 现场办公区、生活区(包括分包商)的设施及活动。4.2 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与环境因素辨识主要内容4.2.1工程管理对单项施工作业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主要考虑的内容a)管理过程中的场所、设施、活动、人员及生活区(包括现场食堂、宿舍、浴室、厕所等)控制的符合性;b) 人员暴露于风险中的频率、持续时间和人数;c) 地区气候环境的影响,即同一种危险因素在不同的区域环境造成不同的风险评价结果应分别进行辨识;)日常检查或定期审核中发现的偏差、不符合的数据统计,例如千工日违章率分析统计;)临时供、用电设施的配置、维护/电

3、气设备(包括现场生活区食堂、宿舍、浴室)运行、维修、保养的巡检记录统计;f)施工机械、机动车辆(包括场内机动车)安全装置、机械部件的可靠程度及故障率统计;g)安全防护设施(包括脚手架)、安全防护用品/用具的保护作用及控制程度;h)作业场所内外部相关方,包括由外部相关方提供的服务及设施、设备和共同施工的其他施工单位的设施、设备及人员活动等。4.2.2物资管理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主要考虑的内容a)物资(包括危险化学品、放射性物品)、压缩气瓶等采购、运输、贮存、使用控制的有效性;b)物资供方的管理,包括其现场运输、装卸、提供的服务等。4.2.3综合管理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主要考虑的内容a)行政用车的

4、管理;b) 办公、生活区的管理。4.2.4项目部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主要考虑的内容a) 单项施工过程中未能实施或准确实施控制措施的不可容许风险与重要环境因素;b) 新开单项工程、特殊作业活动需要针对重点关注的危险因素与环境因素;c)执行或加强控制的;d) 现场分析发现的管理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4.2.5条款中的内容,针对项目实际情况进行细化。4.2.5危险源辩识、风险评价主要考虑的内容a)分包单位管理,主要包括:作业人员的意识、资质、技术能力、人力资源的保证等;b)施工组织中管理性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工期压力、现场员工加班加点、未遂事故、违章率高、现场环境的不力因素(安全设施的防护设置难度大)等

5、;c)施工作业安全措施的执行不力,主要包括不交底、措施针对性不强、无措施、措施不执行等;d)通过监督与检查发现的管理问题,包括现场的违章指挥、检查问题不闭环等;e)安全防护设施,包括设施设置不完善、投入不足、管理状态不受控、设施的滞后等;f)其他管理因素,包括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包括未遂事故)、相关方的抱怨、多项目同一问题的多发、管理者安全意识、同行业事故的发生等;d)上年度项目安全与环境管理绩效检测情况。4.2.3项目环境因素识别、评价时主要考虑的内容:a)废气、废水、废物排放,土地污染,噪声影响;)化学危险物品的存放、搬运、使用、处理对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施工环境对社区的影响程度;d

6、 )水、电、煤、气、原材料和资源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及其可节约程度;e )施工环境是否遵循适用的有关环境的法律法规。4.2.4环境因素:a) 设计影响,包括对污水、烟尘、固体废弃物排放的前期设计;b) 措施影响,吹管的噪声控制。4.3 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方法与环境因素辨识、评价方法4.3.1工作步骤危险源辨识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1) 选择施工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产品和服务,2) 识别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危险源。3) 对危险源的定性和或定量评价。4) 确定重要危险因素。4.3.2危险源的识别1)危险源的分类对内的危险源可分为八大类,即机械类、电器类、防护类、消防类、材料类、环保类、行政卫生类、

7、其他类别。2)采用危险源识别的方法a) 询问和交流;b) 现场观察;c) 查阅有关记录;d) 获取外部信息;e) 工作任务分析;f) 安全检查表;4.3.3风险评价对作业过程中的危害先采取专家经验判断法进行评价,评价时要考虑危险源在三种时态(过去、现在和将来)、三种状态(正常、异常和紧急)情况下的危险,在专家经验判断法无法确定情况下,通过定量评价法分析危害导致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确定危险的大小。定量评价主要采取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作业条件危险评价法用与于系统危险性有关的三种因素指标值之积来评价系统人员伤亡危险的大小,这三种因素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人体暴露在这种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8、;一旦发生事故会造成的损失后果。危险性分值其简化公式是: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大小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当用概率来表示时,绝对不可能的事件发生的概率为0;而必然发生的事件的概率为1,但在作系统安全考虑时,绝对不发生事故是不可能的,_所以人为地将发生事故可能性极小的分数定为0.1,而必然要发生的事件的分数定为10。介于这两种情况之间的情况指定了若干个中间值,如表1 所示。表1 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分数值事故发生的可能性10 完全可以预料9 可以预料8 极有可能7 相当可能6 可能性很大5 很有可能4 可能3 可能性小2 可能性很小1 很不可能0.5 极不可能0.1实际不可能E暴露于危险环境的

9、频繁程度人员出现在危险环境中的时间越多,则危险性越大。规定连续暴露在此危险环境的情况定为10,而非常罕见地出现在危险环境中定为0.5。同样,将介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规定若干个中间值,如表2 所示。表2 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繁程度()分数值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10 连续暴露9 6 小时暴露8 4 小时暴露7 2 小时暴露6 每天工作时间暴露5 每周二次暴露4 每周一次暴露3 每月二次暴露2 每月一次暴露1 每年几次暴露0.5 非常罕见地暴露说明:1.三通一平施工活动中E 值取1;2.基础开挖、装饰施工活动中E 值取2;3.主体结构施工中E值取3;4.其他活动中E 值取2。C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

10、后果危险性分值根据公式就可以计算作业的危险程度,但关键是如何确定各个分值和总分的评价。根据经验,总分在20 以下被认为是低危险,这样的危险比日常生活中骑自行车上班还要安全;如果危险分值到达70160 之间,那就有显著的危险性,需要及时整改;如果危险分值在160320 之间,那么这是一种必须立即采取措施进行整改的高度危险环境;分值在320 以上的高分值表示环境非常危险,应立即停止生产直到环境得到改善为止。表4 危险等级划分()值危险程度危险等级320 极其危险5160320 高度危险470160 显著危险32070 一般危险220 稍有危险1根据分值,项目部对D 值在20分以下的因素,维持目前的

11、管理;D值20-100分的,在作业活动(或管理过程中)制定措施控制;D 值超过100 的,制定目标、指标管理方案控制。4.3.4环境因素辨识与辨识评价方法4.3.4.1 工作步骤环境因素辨识过程按以下步骤进行:1)选择施工生产现场或部门中的作业活动、产品和服务2)识别活动、产品和服务中的环境因素。3)对环境因素的定性和定量评价。4)确定重要环境因素。4.3.4.2 环境因素分类A)大气排放:涉及到点源排放和无组织排放的各类污染因素等。B)水体排放:生活废水与工业废水各类污染因素的产生与排放,对天然水体污染与破坏等。C)废物管理:工业废物,特别是危险和有害废物的产生、堆放与处理;生活、办公废物的

12、产生与处理。D)土地污染:各种化学物质、有害废物、重金属物质等对土壤的污染,污染物质的积累和进一步扩散等;土地的占用和景观的破坏。E)原材料与自然资源的使用:能源、原材料物质的使用、消耗和浪费。F)当地其他环境问题和社区问题。4.3.4.3 环境因素描述方法:污染物+状态(如:SO2大气排放)1) 排放去向:污染物的排放去向。2) 数量:污染物的具体排放量,注明计量单位。3) 频率:单位时间内排放次数。如2次/年、5次/天等。4)环境影响:全部或部分由组织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给环境造成的任何有益或有害的变化。如SO2大气排放会带来的环境影响是:污染大气(或酸雨)。5)时态:过去/现在/将来,既过

13、去发生、现在正在进行或将来可能发生的活动。6)状态:正常/异常/紧急企业生产活动连续进行是正常状态;生产车间的开车、停机、检修等情况下,环境因素与正常状态有较大不同,属异常状态;紧急状态则是如发生火灾、事故、洪水等情况,对可预见的紧急状态中存在的因素,应有相应的措施。4.3.4.4 环境因素评价法评分法评分法A)法规符合性超标:5分接近超标:3分达标:1分B)发生频率持续发生:5分间歇发生:4分夜间发生:3分白天发生:2分偶然发生:1分C)产生量大:5分中:3分小:1分D)影响范围全球范围:5分周围地区:4分场界内:3分员工10人以下:2分操作者本人:1分E)影响程度严重:5分一般:3分轻微:

14、1分F)社区关注度强:5分一般:3分弱:1分G)万元产值年消耗量大:5分中:3分小:1分H)可节约程度加强管理可明显见效:5分改造工艺可明显见效:3分较为节约:1分L)综合分:以上项目分值总和4.3.4.5 确定重要环境因素凡符合下列条件之一者为重要环境因素:1)法规符合性=5;2)影响范围=5;3)万元产值/年消耗量+可节约程度,总分大于7分者;4)社区关注度=5;5)法规符合性+发生频率+产生量+影响范围+影响程度+社区关注度,总分大于15分者。YN4.1 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的范围危险源辨识、环境因素识别与风险评价范围,应与管理活动、场所的状况以及法规的要求相适应,并覆盖下列范围:a)常规活动,如正常的施工(生产)、服务活动;b)非常规活动,如:临时检修等;c)所有进入场所人员的活动,包括内部员工,外部分包商和服务、访问者危险源辨识与风险评价、风险控制及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