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九年级(上)要点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604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34 大小:15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九年级(上)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4页
历史九年级(上)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4页
历史九年级(上)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4页
历史九年级(上)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4页
历史九年级(上)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历史九年级(上)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历史九年级(上)要点(3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历史九年级(上)要点第一课:人类的形成1、人类的出现:猿类正在形成的人完全形成的人人(猿人)。现代人类可能是从非洲南方古猿中的一支发展而来,南方古猿属于“正在形成中的人”。人类在距今约三四百万年前形成。2、人类的进化:完全形成的人分为四个阶段早期猿人坦桑尼亚奥都威峡谷“能人”;晚期猿人印尼爪哇人、中国元谋人和北京人早期智人德国尼安德特人、中国丁村人;晚期智人法国克罗马农人、中国山顶洞人3、人种及分布: 白色人种欧洲、北美洲、澳洲 ;黄色人种亚洲 ;黑色人种非洲、南美洲4、氏族社会: 最初是母系氏族社会,随着生产的发展进入父系氏族社会。母系氏族社会:群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财产公有,以

2、采集和鱼猎为生。家务劳动为主,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婚姻相对固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男子从事犁耕业和畜牧业占主导,出现商品交换和私有制,部族和首领是男人。5、原始人群居生活的原因:生产力低下,生产工具原始,物质相当匮乏,只有依靠集体才能生存。6、比较:父系氏族社会代替母系氏族社会的原因及后果。相同点:都以血缘关系为纽带;都实行财产、分配公有制。不同点:母系氏族社会妇女在社会中站主导地位;父系氏族社会男子在社会中占主导地位。母系氏族社会子女“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子女“既知其母,又知其父”。父系氏族社会后期,生产力进一步提高,出现了私有制和奴隶制,原始社会解

3、体。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157汉谟拉比法典 背景:公元前18世纪,古巴比伦王国的国王汉谟拉比统一了两河流域,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奴隶制国家。 目的:为了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巩固中央集权。 地位:世界上现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 实质: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反映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影响(意义):法典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古巴比伦的社会情况,说明了古巴比伦王国奴隶主专政的实质。 第3课 西方文明之源 158伯利克里改革(公元前5世纪后半期,希腊雅典) 内容:(政治方面)扩大公民的权利,很多公民担任了政府公职。全体成年男性公民可以参加最高权力机构公民大会,决定内政、外交、

4、和平、战争等重大问题,他们在行政和司法机构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文化方面)鼓励学术研究,发展文艺,重视教育。 影响:伯利克里当政期间,雅典达到全盛,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奴隶主民主政治发展到古代世界的高峰。 评价:伯利克里改革是奴隶主民主政治,本质上仍然是少数奴隶主对广大奴隶的专政。 启示:改革是社会进步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能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 第4课 亚洲封建国家的建立 159日本大化改新 背景:六七世纪时,日本国内的阶级矛盾十分尖锐,大贵族奴隶主势力强大,政局混乱。 时间、天皇:7世纪中期,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大化改新开始。 内容:政治上建立中央集权的天皇制封建国家,废

5、除贵族世袭制,以才选官;经济上,把很多贵族土地收归国有,部民转为公民;国家定期把土地分给农民耕种,向他们收取赋税。 影响(意义):大化改新是日本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标志。 评价:大化改新是古代日本以学习和模仿古代中国隋唐的政治和经济制度为主要内容的一场改革。改革打击了奴隶主贵族势力,形成了以天皇为首的中央集权国家,使日本社会环境稳定,经济发展。 第7课 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使者 160阿拉伯数字 发明:印度人用梵文的字头表示数字,创造了从09十个数字的计数法。 传播与发展:阿拉伯人学会了这一方法,对它加以改造。12世纪初,这一简便的计数方法传到欧洲,被称为“阿拉伯数字”。16世纪,其写法与现

6、在基本一致,此后传遍了全世界。 评价:阿拉伯人为世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作出了重大贡献。 第8、9课 古代科技与思想文化 161象形文字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 产生: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左右的埃及。 特点:用图形表示事物,通常被刻在庙墙、宗教纪念物和纸草上,主要使用者是僧侣和书吏。 地位(影响):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对以后的字母文字产生了重要影响。 作用:为研究古代埃及的历史、文化提供了重要资料。 162世界三大宗教 名称 佛 教 基 督 教 伊 斯 兰 教 产生 背景 等级制度激化了社会矛盾 犹太人长期遭受苦难,渴望“救世主”的到来。 阿拉伯半岛内部矛盾丛生,人民渴望统一 产生 时间 公

7、元前6世纪 1世纪 7世纪(622年为教历元年) 产生 地点 古印度 巴勒斯坦一带 阿拉伯半岛的麦加 创始人 乔达摩悉达多 穆罕默德 基本 教义 宣扬“众生平等”,反对婆罗门的特权地位。认为世间万物发展都有因果缘由;人的生老病死都是苦,人必须消灭欲望,刻苦修行。 耶稣是“救世主”。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 世上只有惟一的神“真主”,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 “伊斯兰”是阿拉伯语“顺从”的意思。 经典 佛经 圣经 古兰经 传播与发展 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佛教有了很大的发展,并向外传播。向北:印度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等国,向,印度斯里兰卡、仄国、缅甸等和我国的傣族地区。 4世纪被罗马教

8、皇定为国教;11世纪,基督教会分裂为天主教与东正教,分别 以罗马和君士坦丁堡为中心 中世纪时伊斯兰教传到亚洲、北非等地。 传播 原因 宣扬的教义对苦难中的人民有苦难欺骗麻痹作用;有利于维护其统治,得到统治者支持。 第10课 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 163文艺复兴: 新兴资产阶级通过弘扬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方式,反对教会宣扬的陈腐说教,发起了一场崭新的、促使人们思想解放的文化运动。人们把这场运动称为文艺复兴。 (1)地区:14世纪从意大利开始,16世纪扩展到欧洲其他地方。 (2)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人文主义 出现背景:14世纪前后,地中海区域是欧洲贸易最繁荣的地区。当时,意大利兴起了很多城市国家,这些

9、城市商业发达,手工工场也发展起来,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发展工商业富裕起来,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他们非常不满教会对精神世界的控制,从而提倡人文主义。 概念(内容):要求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神为中心;提倡发扬人的个性,追求人在现实生活中的幸福。 (3)文艺复兴的实质:资产阶级思想文化运动 (4)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 但丁:文艺复兴的先驱,意大利人。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一位诗人。代表作:神曲。 达芬奇: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伟大的艺术大师。代表作有蒙娜丽莎、最后的晚餐等,都体现了人文主义精神。 莎士比亚:英国人,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巨匠。一生创作了三十多部剧本和许多脍炙人口的

10、诗篇,这些作品深刻批判了封建道德伦理观念和社会陋习,集中体现了人文精神。代表作:罗密欧和朱丽叶、哈姆雷特等。 (5)文艺复兴的影响(作用):推动了欧洲文化思想领域的繁荣,为欧洲资本主义社会的产生奠定了思想文化基础。 164新航路的开辟 原因:(经济根源)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根本原因;(社会根源)西欧国家对财富的渴望和对黄金的强烈追求;(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控制了东西方之间的商路。 技术条件:地圆学说的流行;造船技术的提高;指南针的应用;航路经验的积累。 经过:1487年,葡萄牙人迪亚士到达非洲南端好望角; 1497年,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非洲到达印度; 1492年,哥伦布率领由三艘

11、不大的船组成的船队,从西班牙起程,开始横渡大西洋。经过两个多月的航行,历经千辛万苦,到达今天美洲的古巴、海地等地。哥伦布认为欧洲和亚洲隔大西洋相望,始终相信自己到的地方是亚洲的印度,所以称当地居民为印第安人,意思是印度居民。 15191522年,葡萄牙人麦哲伦的船队环球航行成功。 影响:(意义)新航路开辟以后,从欧洲到亚洲、美洲和非洲等地的交通往来日益密切,世界开始连成一个整体;欧洲大西洋沿岸工商业经济繁荣起来,促进了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消极影响)为欧洲开辟了殖民探索道路。 第11课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165领导人:克伦威尔 1661688年宫廷政变标志着资产阶级革命结束 背景(原因):克

12、伦威尔去世后,复辟的斯图亚特封建王朝对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进行了疯狂的反攻倒算,使得人人自危,怨声载道。 经过:1688年,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联合其他不满国王专制统治的人士发动宫廷政变,推翻了专制统治,另立新的国王。(当时被推翻的国王是詹姆士二世,新立国王是詹姆士二世的女儿和女婿荷兰执政威廉共同担任) 167权利法案1689年英国议会通过 目的:为了限制国王的权利。 内容:规定不经议会的批准,国王不能征税,也不能在和平时期维持常备军;同时,规定国王既不能随意废除法律,也不能停止法律的执行。 意义:(作用)以法律形式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了明确的制约。(影响)英国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统治开始确立起来。 16

13、8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影响(意义) 英国资产阶级通过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确立了自己的统治地位,为发展资本主义扫清了道路,推动了世界历史进程。 第12课 美国的诞生 169北美独立战争 (1)开始标志:1775年4月,来克星顿枪声 (2)领导人:华盛顿。1775年独立战争爆发后,大陆会议任命华盛顿为总司令。1787年宪法制定后,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并连任二届。 (评价华盛顿:他领导北美独立战争,使美国赢得了独立,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起了推动作用。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3)重要文献:独立宣言 177

14、6年7月4日,大陆会议发表。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资产阶级启蒙思想。 内容:痛斥英国国王对殖民地的暴政,宣布一切人生而平等,人们有生存、自由和追求幸福等不可转让的权利。宣告北美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 意义:独立宣言的发表,标志着美利坚合众国的诞生。 (4)转折点:1777年,萨拉托加战役。 1701787年美国宪法 内容:确立美国是一个联邦制国家,规定总统既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享有行政权;国会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国家的立法和司法大权。 根据宪法,华盛顿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 171美国独立战争的意义 (国内意义)美国独立战争结束了英国的殖民统治,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确立了比较民主的资产阶级政

15、治体制,有利于美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国际意义)对以后欧洲和拉丁美洲的革命也起了推动作用。 * 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又是一场民族解放运动。 第13课 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帝国 172人权宣言法国革命史上的重要文献,最早规定天赋人权 内容: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 意义:人权宣言反映了资产阶级要求废除封建专制和等级制度的要求,体现了资产阶级自由、平等、民主的思想。 评价:人权宣言宣称人们生来自由,权利平等,体现了反对君主专制和封建等级制度的思想,在当时具有进步意义。但它同时又明确保障私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体现了资产阶级的本质。 人权宣言宣扬的自由平等思想是启蒙思想的体现。 173法国大革命的影响(意义) 法国大革命摧毁了法国的封建统治,传播了资产阶级自由民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