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粤课改转型的一朵奇葩——2006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597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粤课改转型的一朵奇葩——2006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南粤课改转型的一朵奇葩——2006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南粤课改转型的一朵奇葩——2006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南粤课改转型的一朵奇葩——2006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南粤课改转型的一朵奇葩——2006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南粤课改转型的一朵奇葩——2006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粤课改转型的一朵奇葩——2006年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粤课改转型的一朵奇葩2006年广东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卷评析广东番禺中学 高级教师 黄卫军一年一度的国选大考,考前考后都要让人聚焦与心动。2006年全国高考综合能力测试(广东卷)以其崭新的面目,展现在世人面前,体现了在新课标改革的前沿阵地广东呈现出的清新和熙的新理念新动态,犹如在南国绽放的一朵美丽的奇葩,格外艳丽。这在全国高考的改革历程中不失为一个重大的里程碑。广东综合能力测试卷的特点一.坦然而不矫情地点击热点问题关注热点是综合能力考查的重要平台,可以说,回避了热点和焦点,综合能力考核就会失去其应有的现实价值。一份好的高考试题是绝不会回避热点和焦点问题的,也必不会犹抱琵琶半遮面,矫揉隐晦地曲线考

2、查或是蜻蜓点水地时隐时现某些热点问题。因为热点是现实社会的典型反映,引领时代潮流,折射世界发展的内在规律。一个优秀的人才绝非书斋中的“两眼迟钝浑浊”的书蠧,而应当是文化知识的熟练掌握者和创新者,同时也是具备对“家事国事天下事”有创见、有批判性思考能力的综合型素质的多面手。高考是选拔性考试,是代表国家遴选俊贤,而热点问题是考查优秀人才的最佳前沿阵地,是不容回避的。2006年的广东综合卷,恰到好处地把热点问题与学科能力考核结合得天衣无缝,且独具匠心地融汇国家大事于考查中,又没有放松关注民生百姓事,没有丝毫的矫揉造作,设计试题自然大方,水到渠成。试卷涉及到的热点问题几乎囊括了当今社会的大事:如国共关

3、系(北伐战争)、和谐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政治文明(口号、制度、社会进化)、周年问题(北伐80周年、红军长征70周年)、经济建设(海外公司、农业结构、金融储蓄)、中日关系(南京大屠杀)、关注生命(毒品问题)、安全生产(逃生技法)、能源问题(农村用电、用水、太阳能发电、乙醇汽油)、农民问题(农民生活、花卉栽培)、恐怖主义(南京大屠杀)、五一黄金周等等。这些都是社会生活中的常见而重要的事情或是公众关注的大事,试题选材信手拈来,例如2006年五一黄金周两车手在罗布泊失踪50多小时的新闻材料,巧设连环型问题,构建情境,的确使人耳目一新。二.创设新情境寓史于日常生活中2006年广东高考题赢得各界交

4、口称赞的原因之一,就是命题者灵活机智地创设了很多日常生活中的新情境,把文化知识羽化成能力考查,使知识变成一个又一个的生动的案例,让学生在身临其境中不知不觉地解决问题。例如关爱生命题,由古至今地把残害生命的事件、怎样自救生命、社会政府关爱生命的措施设计成一个系列问题进行考查;还如旅游问题,从广州喜迎四方来宾,到沿北伐战争之路开展夏令营活动,再到五一黄金周的赛车手失踪,之后又到太空旅游,再到旅游开发等,这一组题一气呵成,虽然设题丰富,时空跨越大,但一点也不显繁琐;整套试卷涉及到学生身临生活,认知过程的熟悉事物比比皆是。例如植物:广东荔枝、橘瓣、玫瑰花卉;食品:鱼罐头、玉米、食醋、食盐等;地理:广东

5、的气侯、资源、物产;民生:广东农村用电、服饰、偏食、光纤通讯、储蓄、旅游等。2006年广东综合卷没有道貌岸然式的居高临下,只有润物无声式的平铺渗透,试题的亲和力很强。这种命题思想无疑赢得了学生的欢迎。三.突出课程改革的新思维新理念在中国的国情制约下,中国的教改举步维艰,几度风雨几度春秋,二十多年的教改,到如今终于让学生真正成了主角,研究性学习、学生的探究、学生的专题研究、学生的合作学习才逐渐成为一种真实和现实。其实说穿了,制约教改的颈瓶不在思想、不在教材、不在老师(或专家)、也不在学生,而是在于中国的考试制度没有从根本上发生转变。新课标教改在全国试点,广东是教改的前沿阵地,今年的高考综合题自然

6、散发着新课标教改的幽香,从形式到内容,在吸取近三十的高考命题经验的同时,有了动作较大的飞跃。1.教改思想 试卷体现了新课标的学习革命思想,例如第6题:国际关系有时会影响国家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包括服饰的流行。“布拉吉”本是前苏联地区妇女们春夏季的日常服装(如图6)。有段时间曾在我国广为流传。这个时期最可能是A、20世纪20年代初,因为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B、20世纪40年代初,因为俄国援助新中国抗日战争C、20世纪50年代,因为中国全面采取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模式D、20世纪90年代,因为冷战结束后中俄友好关系加强 显然,这道题反映了学习革命的特点,学生活学活用,体现探究学习的教改思想,

7、学生自主研究,独立发现问题,通过让学生亲历处理信息,获得知识,发展情感与态度,与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形式相比,更具有问题性、开放性、参与性。第四大题关于中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体现了新课标学生自主性学习、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的嬗变,这对于完善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学生的基本素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还如夏令营的社会实践活动题,更是体现了合作学习的团队互助的理念,有些题设计妙不可言,如第(1)问:“出发前,活动组织者拟向全体营员介绍当年北伐的历史,请你为其撰写解说要点。(只需写出北伐的主要对对象,国共合作对北伐军胜利进军的影响)”这实际上是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重建学生原生生活与知识能力的有机

8、统一,学生不再单纯是“书本世界”的人,而是“生活世界”的人。这种试题就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体验性学习”,以学生为主体,把学生的接收型角色转化成主人翁角色。2.教育思想 新课标强调,提高一个学生的素质,更有效的办法是促进他的情感和社会意识的发育,而不是单纯地抓其学习。情感流失是传统教育存在的一大问题。2006年广东高考综合试卷体现了对学生的教育思想,例如第15题的寓言彰显的是励志教育;第二大题旅游题,体现的是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渗透的是环境保护的思想教育,其主题的引语很耐人寻味:“旅游是人们喜爱的一项活动。我们在探访历史遗迹、亲近美丽的自然、探索奇妙世界的同时,要保护旅游资源,实现人和自然的和

9、谐发展。”学生在做试题时潜移默化了这种理念;第三大题渗透的是关爱生命教育,其中也夹着远离毒品、珍惜和平、关心人类的理念;第四大题是培养创造性思维的教育,这实际上反映在培养人才观念上的重要更新,即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多样化,发展能力,让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在做完这套试题,其情感世界也得到了良好的洗礼。3.人文思想 试卷本身注意从学生出发,立足学生所需,结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生活所积累的经验,体现了考试以人为本,把学生所需与其终极价值目标联系起来。试题的选材与选题关注人的发展,既有促进学生人格丰富多彩、表达方式复杂多变,又有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与责任意识,体现了“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新

10、人”(联合国教科文学会生存)的思想;人文精神事关国魂、国脉、国力,2006年广东综合卷的命题者把新课标所倡导的这种理念演绎得淋漓尽致,实是以后高考改革的重大转折点。 四.形式活泼新颖材料运用匠心独具1.古诗文的换位运用 当今科学发展的趋势是交叉、融合、多元化,科技与生产一体化的趋势日益加强,推动了学科教育的内涵也在不断地丰富,学科与学科之间进行交融渗透也进一步加强。今年的广东综合卷的命题体现了这一特点。例如以民歌来考查学生对“左”的时代的认识:“脚踏黄河水倒流,搬来泰山做枕头;决心苦战十五年,赶上英国不发愁”,视野很好,活泼生动;还如考查鸦片的危害时也引用了原材料:道光年间有这样的社会现象:“

11、中其瘾者,殃身废务,如痴如迷”;“以致良家子弟荡产倾家,废时失业”,造成这种现象的罪魁祸首是_。此题难度区分不大,但却使学生从原材料中理会毒品的危害,不失为很好的现实的教育;以“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来考核自然环境的协调发展。古诗文的利用,使试题灵活灵动,富有生机。2.新瓶换旧酒,于无声处见惊雷考查北伐战争,若是命题者直入主题,也可能达到测试的目的,然而试题就有失创意。今年的“北伐战争”题的考查,巧设新的情境,如:有关部门组织了主题为 “再走北伐路”的学生夏令营活动。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全体营员分为三组,从广州出发,分别按照当年北伐进军的路线,前往武汉、上海、南京,沿途参观革命历史遗迹

12、,最后到上海会合,交流这次重走北伐路的体会。这样把学生的知识与实践迅速拉近,更为重要的是使学生在愉悦心境下完成高考试题,“愉快学习、愉快考试”成为一种有益的教改成功体现。3.身体力行地关注社会现实全国高考试题进行了近三十年的命题,模式僵化,几近八股,即便是新的小小变动,也会使中学教学界激动不已,澎湃万千。因此上海题每年都成为全国中学教育界交口称赞的目标,就是因为上海题材料新、立意好。今年的广东综合从选用新材料上就立显全新的视角,如今年五一黄金周发生的两越野赛车手在罗布泊失踪多小时的事例,命题者大胆引用,巧设新题,车手失踪之事发生离学生高考前后只距一月时间,说明命题者密切关注现实,以自身的命题实

13、践给莘莘学子以模范,起到了身行为师,学高为范的教育效果。需要改进的商榷意见2006年广东高考综合能力试题表现出开放、鲜活的生命力,新颖独特,时代感强,真有如“读你的感觉象春天”。但过后掩卷深思,觉得试卷仍存在着一些美中不足。笔者敢冒不韪,以促进未来高考改革的发展。一.图文并茂,信息量大,符合新课标思想,但图片分布学科不均,有悖新课标的本质要求全卷共有图片幅,地理学科就有幅之多,这是其学科特点所致,无可厚非;但其它学科的图片分布就不平衡了:历史学科本是感性特强的学科,其历史图片汗牛充栋,却只分布了幅(且是前苏联的“布拉吉”服饰,严格意义上讲,尚不属于历史图片);政治、化学幅;物理幅、生物幅;另外

14、图片的选择也要多元化,比如是否可以选用漫画、代表性文物实物、遗址、自然区等等。二。题目偏易,区分度不明显,对优秀学生不利难度偏小,会造成今后学生选科出现后遗症,文科考生处于更加不利境地,对文科的学科建设也不利;反之对理科考生更有利,今后文理不公平的现象会加剧。三创新精神的考核可以再深入再大胆如北伐战争题,模拟活动组织者出发前的解说词,立意很新,若是在该题中再设计一道题:为旅游区设计小小纪念品等等,这样既培养学生的经济意识,又把人文资源开发的责任感不知不觉地交给了学生。四.不破不立,形式结构上还有较大的创新空间()新课标要求不拘一格地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变化,高考命题不应回避新课标要求培养学

15、生善学好学的品质、批判性的思考习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使之成为一个对生活有品味的现代文明人。因此不容忽视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以此角度设题必能扣动学生心弦。如:有一个中学生看到下列发生在抗日战争的图片后,气愤地写下了一首诗。此诗既有史实,也有正确的史观,在下列四首诗中,哪一首是他写的:( )被日军奸杀的中国妇女 被日军奸杀后割下 被日本兵割吃得只剩骨头的中国百姓大腿肉煎吃的妇女 A日本侵华造孽行,奸淫吃人竹难罄。何时直捣黄龙府,靖国神社敢拜神?B同有姐妹同有情,何故毒手如此深?醒我中华扬骨血,划地绝交不与从。C自古未闻人如兽,今见图片血泪稠。中华弱小豺狼逐,强国立威洗国愁!D触目草惊心,日本鬼

16、吃人。杀淫无人性,毒辣世惊魂。大和本是鬼,世界隐患深。携手同仇忾,血雨飘倭腥。灭此日本国,世界享太平!()培养学生的国际化视野,成为当今高考指挥中学教学改革不容回避的课题高考形式和高考体制不变,中学教改就必然滞后;高考是指挥棒,因此,中国的教改重要关键在于高考。当今世界一体化,双语型试题必将是一个发展趋势。以笔者设计的一题为例:下面摘自林肯Gettysburg Address(葛底斯堡演说),阅后回答-题Fourscore and seven years ago, our fathers brought forth upon this continent a new Nation, conceived in(孕育)Liberty, and dedicated to(奉行) the pro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