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地理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5946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0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地理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地理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地理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地理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地理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地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 地理(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南京市2009201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卷高三地理2010.01本试卷分选择题和综合题两部分,共12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注意事项:答题前,考生必将学校、姓名、班级、学号写在答题纸的密封线内。选择题答案要求填涂在答题纸上;非选择题的答案写在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空格内,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交回答题纸。第卷(选择题共60分)一、选择题(6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8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新华网报道:2009年11月23时起,南京城飘落今冬第一场雪。这是南京自1950年以来第二早的初雪,创下了该市百年以来1

2、1月份最大积雪深度。据此回答1-2题。1.造成这次降雪过程的天体系统是图1中的2.要尽快获知本次降雪的范围,主要采取的地理信息技术应是A.数字地球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遥感图2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3.图中B 、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4.图中 表示的是A.外力作用B.变质作用C.上升、冷却凝固D.重熔再生图3为“四地植被垂直分布示意图”,甲地位于南半球,其余均位于我国。读图回答5-65.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凋零时,四地昼长由长到短的排序时A.甲丁丙乙B.丁甲丙乙C.乙丁甲

3、丙D.丁乙丙甲6.丙地可能是A.天山B.秦岭C.大兴安岭D.阴山图4中圆圈表示某条纬线,A点位晨昏线与该纬线的切点。据此回答7-8题。7.若A点地理坐标为(80N,150E),且此时北半球为冬半年,则伦敦时间为A.2时B.6时C.18时D.22时8.若A点为南极地区中山站(6922S,7623E),则下列诗句中最符合图示对应时节的是A.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垒垒春草绿B.今夜月圆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C.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D.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图5是2009年12月中国国家地理杂志封面,这条曲折“摇摆”在贵州晴隆县山地的公路被称为“二十四道拐”。据此回答9-10题。9.山

4、区交通运输线首选公路,是因为A.公路运输速度快B.公路建造难度较小C.公路运输量大D.公路运输价格低10.图6地貌景观最可能位于贵州省的是甲城市2008年人口出生9.67万人,出生率为0.699;死亡10.7万人,死亡率0.773。甲城市户籍人口这种自然增长态势已持续14年。据此回答11-12题。11.甲城市最可能是A.乌鲁木齐B.延安C.上海D.南京12.图7表示四个地区人口的出生率与死亡率,其中人口自然增长特点与甲城相似的地区是ABCD图8为“我国油菜分布及开花日期等值线图”。读图回答13-14题。13.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油菜主产区的最主要的原因是A.交通便利,内河航运发达B.劳动力充足

5、,便于精工细作C.平原面积广大,土地集中连片D.气候适宜,是理想的冬闲农作物和水稻轮作物14.3月1日油菜花的开花日期等值线在四川盆地明显向北弯曲,原因是A.太阳辐射强烈B.降水比同纬度地区多C.气温比同纬度地区高D.土壤肥沃图9为“1990-2020年我国就业结构变化趋势图”。读图回答15题。15.关于1990-2020年我国三大产业就业结构变化及其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A.1990年第一产业就业人口占就业总人数的比重超过70B.1990-2000年第二产业就业人数增加最大C.2020年第一产业将成为主导产业D.社会对劳动力的数量需求将减少16.图10为“工业区位选择的四种模式图”,图中圆圈大

6、小表示各因素对工业区位选择影响程度的强弱。下列工厂与图示工业区位选择类型相符的是A啤酒厂B炼铝厂C普通服装厂D制糖厂A炼铝厂B普通服装厂C制糖厂D啤酒厂A普通服装厂B制糖厂C啤酒厂D炼铝厂A制糖厂B啤酒厂C炼铝厂D普通服装厂低碳生活是指生活作息所耗用能量要减少,从而降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据此回答17-18题。17.图11中表示节能标志的是18.下列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A.家庭尽量使用太阳能热水器B.多用电子邮件,少用传真、打印机C.用小汽车做为代步工具D.短时间不用电脑,启用电脑睡眠模式(二)双向选择题(本大题共8分,每小题3分,共2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两项是符合题目要

7、求的。每小题选两项且全选对者得3分,选错、少选或不选均不得分)图12是“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19-20题19.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A.径流B.下渗C.降水D.蒸发20.下列水循环意义叙述正确的有A.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促进水体更新B.促进地球上能量交换和物质迁移C.奠定地表形态的基本格局D.参与三大岩的形成图13是某地理兴趣小组同学绘制的反映“城市热岛效应”示意图。读图回答21-22题。21.下列四幅图中,绘制正确的有22.形成城市热岛效应的原因有A.城市植被覆盖率高B.城市人为排放热量多C.城市降水量少D.城市建筑物密度大读“某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示意图”(图14)和“某城市四

8、地区人口数量一日扳回曲线图”(图15)回答23-24题23.下列有关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A.该城市的地域结构为同心圆模式B.影响中心商务区布局的主导因素是经济因素C.低级住宅区靠近商业区和工业区分布D.工业区全部布局在商业区和住宅区之间24.图15中的四条曲线,能正确表示城市中心商务区和住宅区人口数量一日变化特点的是ABCD图16是“某大洲沿35纬线的地形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25-26题。25.关于下列各地的说法,正确的是A.由于秘鲁寒流影响,a处形成世界著名的大渔场B.受南极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碰撞挤压作用,b处多火山、地震C.受地形地势影响,c处呈现荒漠景观D.d地区比c地区水循环

9、更加活跃26.流经e海域的洋流A.由高纬流行低纬B.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洋流C.对沿岸有增温增湿作用C.与a海域洋流性质相同第卷(综合题共60分)二.综合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0分)27.图中弧线ABC为晨昏线的一段,阴影部分为黑夜.图18为地球极地俯视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1)请把图17中的晨昏线转绘到图18中,并用表示夜半球.(2分)(2)此日,全球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3分)(3)此时,地区公转速度较(快/慢),该季节南京的气候特征是.(3分)(4)此日,a点昼长为小时,b点日出为点,a点在b点的方向(3分)(1)图中阴影所示的气候类型是气候,其分布规律是.(3分)(2)

10、比较该气候在甲乙两地区的差异,并从地形的角度解释其原因.(3分)(3)简述甲地区的一些国家大规模发展水果蔬菜花卉等时鲜业的最主要的自然优势.(2分)(4)意大利新工业区以为独特的发展模式,形成了发展-销售-服务网络体系.以硅谷为代表的高新工业区以发展的共同区位条件有.(4分)29.读图20和图21,回答下列问题.(12)(1)图20中农业区是河套平原,影响其发展的限制性因素是.(1分)(2)图21所示地区的农业地域类型主要是,相对于图20所示地区其生产的最主要优势自然条件是.(2分)(3)比较包头钢铁企业各自发展的优势区位条件.(4分)(4)图20所示部分地区存在严重的荒漠化问题,分析其产生的

11、原因.(5分)30.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珠江三角洲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前沿,20世纪80年代积极承接发达国家和港澳台地区的产业转移,迅速由一个农业为主的地区,成为以二三产业为主的经济发达地区.材料二目前,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正经历着从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的新跨越.珠三角经济圈作为东部地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产业转型中实现了经济增长速度和效益的双突破.材料三我国三大经济圈位置示意图(图22).(1)20世纪80年代,珠江三角洲地区以型产业为主的工业得到了较为迅速的发展,促进其发展的主要原因除了国家的改革开放政策以外,最重要的国际背景是.(2分)(2)改革开放以后,三大经济圈一直

12、是我国吸引外资的主要地区.与我国其他地区相比,这些地区共同的优势区位条件有.(4分)(3)实现由速度东部到效益东部新跨越的过程中,不断伴随着产业转移,当前东部地区移出的产业特点多为;这类产业转移对实现效益东部的影响有.(4分)31.阅读下列有关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材料,回答问题.(15分)材料一改革开放以前,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受严格的户籍制度影响,江苏省城市人口的增长主要来源于自然增长,城乡之间的人口流动基本处于停滞状态(图23)材料二1978年实施改革开放政策以来,江苏省成为中国经济增长最快和最具活力的省区之一.20世纪80年代苏南地区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被誉为苏南模式.图24表示这一时期江苏省城市化进程.(1)改革开放以前,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总趋势是;改革开放以后,江苏省城市化发展表现出的主要特点是.(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