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5882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92 大小:3.8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_第1页
第1页 / 共92页
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_第2页
第2页 / 共92页
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_第3页
第3页 / 共92页
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_第4页
第4页 / 共92页
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_第5页
第5页 / 共9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區域文學的理論與教學設計(9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成長書寫的理論與應用區域文學探索之八梁淑玲、邱素雲、陳麗明、徐千惠合撰壹、前言倘若人的一生總是順遂如意,如電影幸運之吻的女主角,要出門,天空隨即放晴;想搭車,就有計程車主動出現;想升職,便意外地蒙受上司青睞,集所有關注、寵愛與幸運於一身,那麼成長似乎就不那麼迫切與必要。然而事實是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尤其面對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總是遭遇挫折,第一名永遠只有一位,努力不必然獲得成功,乖巧不盡能滿足所有的期待;甚而有時意識到父母、師長或上司的愛是有代價的,必須以表現或績效來回報,於是,個人的興趣與存在價值被扭曲,進而產生究竟為何而活的疑慮,在青少年階段,許多孩子會質疑:為什麼不能順著自己的意願而活

2、,做我自己?為什麼人要長大?長大的意思只不過是照你們大人訂下的模式思考,活得像大人般虛偽。而我,拒絕接受!任由自己抗拒、拖延、逃避、碰撞的結果,常是一身傷痕,自信崩毀,進而厭棄自己,厭棄生命。青少年在追尋自我意義的過程中,若無法獲得正向的成長,過去種種將伴隨著他繞進命運的輪迴,任憑成長的夢魘影響一生,這樣的未來的確令人恐懼、卻步。不過,這裡有幾個必須釐清的問題:親情僅能簡化為以成績、學歷為代價的交易嗎?成長指的是順從大人們的行為規範或思考模式嗎?大人的世界盡是虛偽無情嗎?甚而,面對社會期許時,我們只能消極地放棄自我來迎合嗎?何謂成長?成長與改變的關係為何?成長與興趣是否必然衝突?而成長的議題難

3、道僅限於青少年,獨獨他們必須面對這嚴苛的考驗?蕭錦綿即指出:每一代人都用他們最好的方式在面對當代的難題,成長就是誠實面對當代,不斷尋找出路。所謂的命運,由自己決定。成長必須伴隨著不斷的改變、正視自身的脆弱、困境和黑暗面。停頓現況是,世界有多大,心就那麼大。追求成長是,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參見天下雜誌400期,蕭錦綿他們是這個時代的故事引擎,頁11。 下頁引文參見楊定一螺旋,是向上的力量,頁14。其實無人能逃躲成長的課題,也時刻在面對成長的挑戰,即便是父母、師長、上司,他們也隨時在學習如何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他們也有挫折需要跨越與成長。成長是多面向的,不僅發生在青少年與父母、原生家庭、或學校

4、之間,它所涉及的年齡層是人的一生,所涉及的場域是所有人類活動的空間。而成長的積極意義是自我的進步與超越,是一種需求身心靈安寧而靜好的嚮往,是一種和諧而如如的狀態,也是我們一生追求的極致。成長的關鍵在內心,只要內心的潮囂獲得平靖,便能為自己尋得活路。正如楊定一所言:成長就是凡事不斷追求合理化,最終能夠自然地回到最原始的完美平衡狀態。螺旋是大自然中最基本的動作原則,威力最大、阻力最小,沒有空間及時間的限制。螺旋的每次旋轉,並不會帶回原來的點,而是到達較高的一點。也就是說,人生中的學習,雖然要重複多次,才能把經驗累積下來;但每次的重複,都並非回到原點,而是更加成長一些。他將成長比喻為螺旋,每次歷經掙

5、扎後的成長,都是一次心靈或能力的躍升,或許生活的表相不變,或許我們面對的方式與父執輩看似相同,然此中已體現了經由自我確認、思索過後的意志,故而是自然而然地回到最初的完美平衡。這是自己的人生抉擇,即便不知所以然的旁人以為平凡無奇、無關緊要,但因為我們持續為生命灌注動力並掌握主導權,於是生命不再只是抱怨與枯燥,而是到達了另一個自在愉悅的新高點。天下雜誌400期成長特刊即透過新的世界價值、新的企業價值、新的群體價值及人的多樣可能四個面向來探討成長,而得到了:從衝突到和解、從競爭到競合、從小我到大我與從極限到無限等新時代意義,提供我們更寬廣的視野來思考與反省成長的內涵。綜合以上,成長是一種往積極、正向

6、、樂觀、健康、寬容、理解等方向改變的過程,故而凡是書寫由懷疑而自信、由否定而認同、由接受而付出、由小我而大我、由批判而解決、由抱怨而感恩、由苛責而體諒、由抵拒而接受、由逃躲而參與、由衝突競爭而和解合作、由粉飾太平而正視迎戰等主題的作品,都屬於成長書寫的範疇。改變固然令人憂懼,被迫成長尤其是種折磨;然若是發自內心想要改變,那麼成長便是十分愉悅而自然的結果了。以下嘗試以簡圖來呈現自我、成長與人格特質之間的消長關係:膽怯 自卑 衝突消極 苛求 挫敗 悲觀勇敢 自信 自 我自 我和解積極寬容成功樂觀實線圈代表困鎖與閉塞的生活,因為自我周圍的各種消極特質不斷地限縮自我,終致緊緊受困而悶悶不樂,生命缺乏舒

7、展之愉悅與自信,亦無法有效獲得成長;另一圓圈則由虛線圍成,代表自我向外拓展與成長之可能,周邊的人格特質不但積極有為且具發展性,尤其活絡的人際關係與能力,是愈開發愈見精彩。而在所有小說中出現的圓形人物,幾乎都有成長的線索可循,因此,探討成長的材料舉目皆是:一部兼具聲光特效的電影,或是一本暢銷小說,均是引領同學進入自我成長之探索與討論的好資源。另有某些長年筆耕不輟的作家,如白先勇、楊牧、朱天心、簡媜、周芬伶等,若能依其創作之階段,仔細閱讀,在觀察作家成長軌跡的同時,必也能提供同學反思與觀照自我成長的機會。貳、成長書寫的定義與範疇 一、成長書寫的定義(一)西方成長小說的概念中國文學本身並無成長書寫這

8、一詞彙,成長小說的文類概念來自西方,發源地為德國。一般以18世紀歌德的威廉麥斯特的學習時代為發端,而後狄更斯的塊肉餘生錄可視為成長小說中的經典之作。至於發展起步較晚的女性成長小說,可視19世紀中葉奧爾科特的小婦人為始祖。成長小說一詞並非已成共識的定稱,德文、英文裡的稱呼就不只一種,中文譯稱除了常見的成長小說外,尚有教育小說、發展小說、塑造小說、修養小說等。至於定義,亦是眾說紛紜,例如:定義一:主角自覺地從生活經歷中汲取養份,盡己所能的成長自我,是一種描繪主角全方位發展或自我成長的小說。 定義二:調和個人和世界間的衝突以及主角邁向成熟與發展的小說。定義三:描述主角在教育過程中獲取自我價值觀的小說

9、。定義四:不應僅將成長小說視為一種人的發展的小說而已,更應該把它看作主角積極地從內外去塑造自己,使之與外在的世界達到和諧或平衡境界的一本小說。 請參戴華萱台灣五年代小說家的成長書寫1950-1969,輔大中文系九十五年博士論文。歸納西方成長小說的定義,可得出幾個要點:一、主角是兒童或青少年,二、成長必須是自覺的,三、主角必須從體驗、省思中獲得自我認識、肯定與價值,四、成長必須根植於生活經驗,進而面對問題、解決問題,五、透過重塑的過程,調整自我內在而與外界達成和諧的狀態。這些重點可提供我們思考成長書寫的定義與內涵,亦可用來比較台灣與西方,或與東方其它各國的相異文化間成長書寫的異同。 此外,成長書

10、寫的表現文類當不限於小說,只是小說的篇幅較長,提供了鋪陳角色成長的文字空間,是觀察成長課題時較方便入手的材料。(二)成長書寫的定義與範疇1、狹義的成長書寫成長書寫,亦即書寫成長。人從出生到死亡都在成長,有生理的成長,有心靈的成長。而由兒童跨越到青少年的青春期,是一個身心明顯變化的成長階段,不但有生理的成長要面對,在心理方面,認同的偶像由父母轉而尋求自我價值,在摸索明確的自我形象與性向的過程中,難免產生驚喜、不安或虛無,表現在言行上有反抗、疏離等狀態,將這段青少年微妙的心情變化書寫下來,是青春年少的一段自我認識與探索,也是成長過程中相當重要的紀錄,此可定義為狹義的成長書寫。2、廣義的成長書寫人以

11、其一生不間斷地學習,學習面對自我、面對他人、面對變遷的社會與人際關係,於是成長處處都在,自我修正也處處存在。只是,什麼時候我們會獲得成長?通常必須出現挫折、逆境作為成長的試金石,考驗著我們邁向人生下個階段的能耐。能者,能力也;耐者,耐力也;唯有堅持下去不被打倒,且從中鍛鍊出能力的人,才能獲得成長。孔子將人分為生而知之、學而知之、困而知之與困而不學四等,除了困而學之能得到成長之外,其實我們也都有過主動學而知之的經驗,比方閱讀、旅行:透過閱讀,我們在他人的成長經驗與生命歷練中得到學習、警惕與嚮往,例如:新井一二三在讀了北山修的作品後,崇拜他對社會的使命感,故而夢想追隨他成為一位精神科醫生作家,還曾

12、將筆名取為北山柊子 參見新井一二三,虛榮的書架,123成人式,台北市:大田,2003。;透過雙腳走踏、親訪住民,我們得以觀知地方文化,領會在地人的生命態度,而多了份接納與寬容,例如:劉在武、李君偉在甜茶 參見劉在武、李君偉,45%的天堂,台北市:時報文化,2008,頁132。中提及藏人的回喝,在樟木的奶茶店外閒坐時,老闆又送來一杯熱甜茶,令他不知所措,一度嫌惡老闆貪利,問了服務員後,才知道是一個小時前沒喝完的那壺,故而再次溫熱、端上,稱之為回喝,這番珍惜物資的樸實與待客的熱情,令人印象深刻,凡此種種書寫內容,均可納入廣義的成長書寫。3、成長書寫的定義與範疇 本文因應學子需求,以兒童、青少年與青

13、年為觀察對象,將小說、散文、電影列入取材範圍,一探這群年輕生命所面對的成長課題及因應態度,試圖為正處於成長困囚之青春學子,提供一種了解與面對的可能。以下則將成長書寫的內涵整理成一張簡表,以供參考:成長書寫的內涵: 生理:青春期悅納、自信自卑、悲觀 外緣:政經環境、時代背景刺激旅行、閱讀 成長智叟、淨土、同聲一哭心理:順境不驕不矯 家庭、學校得意忘形 挫敗 逆境 不餒不棄 喪志怨尤虛線線頭走向挫敗,實線箭頭走向成長。面對生命歷程的種種刺激與考驗,有來自生理、心理及自身以外各方面的外緣刺激,至於能否順利走向成長之途,得靠自身、家庭、學校及社會各方面的努力與協助。在外緣因素中,政經環境與時代背景常隨

14、著社會的變化而有所不同,比方:戰後臺灣青少年的壓力在緊張的政治氛圍與僵化的教育體制,甚或是貧窮,如今,社會雖日趨民主開放,卻有藍綠兩黨之對抗,且貧富差距日趨懸殊,青年學子要面對的經濟壓力空前未有,這些問題都會是成長過程中的壓力與困境,雖然以虛線呈現容易走向挫敗,但我們期待孩子能主動尋求學校或社會的協助,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在家庭部分,單親、隔代教養、新移民教養等問題也將逐漸在文學創作中浮現,這些都是新的成長課題。不過,通常能得到家庭或學校充分支持的孩子較能得到順利的成長。例如:三毛在蹺課為讀書一文中,提到她曾因死背數學題目而被老師懷疑作弊,甚而當眾羞辱,用蘸了墨汁的毛筆在她眼眶四周塗了兩個大圓餅

15、,於是她只能逃學,逃至六張犁與土饅頭(墳墓)為伴,因為那兒安靜,可以專心地看她愛看的書。所幸父母能接納她,辦了休學,自己在家教,靈活的時間運用使她兼顧興趣與課業,終能優游書海,一生受用無窮。至於成長書寫的創作者,楊照於啟蒙的驚怵與傷痕當代台灣成長小說中的悲劇傾向 參見楊照,夢與灰燼戰後文學史散論二集,台北市:聯經,1998。中提出戰後的台灣因為政治上的威權與教育僵化等因素,導致青少年缺乏書寫成長的機會,等到長大成為青年,才憑藉回憶追述過去,但這樣的作品已無法忠實、認真地呈現過去的原本狀況。早期的文學獎較少,創作風氣未被帶起,加上年輕學子的寫作技巧有待磨練,故而缺少青少年的自我書寫是可理解的現象;所幸今日有台積電青年學生小說獎、林榮三文學獎、世界華文成長小說徵文、梁實秋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與聯合文學獎,不定時舉辦徵文活動鼓勵,在可預見的未來,我們期許能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