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气象学第九章:城市中的地-气显热交换和地-气潜热交换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472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50 大小:6.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城市气象学第九章:城市中的地-气显热交换和地-气潜热交换_第1页
第1页 / 共50页
城市气象学第九章:城市中的地-气显热交换和地-气潜热交换_第2页
第2页 / 共50页
城市气象学第九章:城市中的地-气显热交换和地-气潜热交换_第3页
第3页 / 共50页
城市气象学第九章:城市中的地-气显热交换和地-气潜热交换_第4页
第4页 / 共50页
城市气象学第九章:城市中的地-气显热交换和地-气潜热交换_第5页
第5页 / 共5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城市气象学第九章:城市中的地-气显热交换和地-气潜热交换》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气象学第九章:城市中的地-气显热交换和地-气潜热交换(5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城市中的地-气显热交换和地-气潜热交换,计算公式,地-气系统的显热交换和潜热交换的城乡差别,城市中大气稳定度一般比郊区小,容易发生热力湍流,同时城市下垫面的粗糙度也比郊区大,又有利于机械湍流的发展,因此,城市的显热总是比郊区大。 城区下垫面都是一些不透水的人工材料组成,并供蒸发的水汽量远比郊区自然的泥土地表少,且植被覆盖也小,植被蒸腾的水汽量也少,因此,城市下垫面向大气提供的潜热远小于郊区。,5,城市地气显热交换特征,城市的地气显热交换特征,波文比 Bowen ratio,波文比指的是显热通量(又称感热通量)与潜热通量的比率。反映了生态系统与大气交换能量的形式分配情况。 显热通量/感热通量(s

2、ensible heat flux)地表和近地表大气间通过传导和对流运动转移的能量 。 潜热通量(latent heat flux)通过水分蒸发和水蒸气凝结进行的地表与大气间的能量交换 。,城市草地的小气候调节作用初步研究,晴天草地所获得的太阳辐射能量大部分用于植被蒸腾和土壤蒸发。草地所获得的净辐射能量约12用于蒸散,约13用于显热,约6% 向土壤深处传递;而裸地所获得的净辐射能量约13用于土壤蒸发,约 25用于显热,约110向土壤深处传递。,城市“屋顶花园对城市气候影响方法研究,对热量和温度的影响,城市“屋顶花园对城市气候影响方法研究,在同一个城市,人为热QF和热平流量QA,无论屋顶是否绿化

3、都可以作为同值处理。绿色屋顶面的净辐射热量Qn远小于未绿化的屋顶面,同时绿色屋顶面因植物的蒸腾和潮湿下垫面的蒸发作用消耗的潜热QE明显比未绿化的屋面大。从而使绿化屋顶空气获得的热量少热效应降低,破坏或减弱了城市的“热岛”效应。,南京夏季城市热岛时空分布特征 观测及模拟研究,模拟结果表明,夏季晴好天气下,南京地区昼夜均在边界层内形成热岛。午后14时,城市显热达到350W/m2以上,是郊区的2倍;此时城市土壤热通量为200W/m2,是郊区的4倍;城市下垫面大量储热,提供了热岛形成的热量基础。同时,城区湍能在200-700m达到高值1.2m2/s2,是郊区的2倍,白天强湍流运动促进了城市边界层发展及

4、700m以下热岛的形成,与夜间相比,热岛向高空延伸更高。夜间02时,城、郊显热均明显降低,此吋城市土壤热通量约30-35W/m2,是郊区的2倍,城市积蓄的热量持续输出,维持夜间近地面较高的热岛强度;与白天相比,夜间城市大气相对稳定,热岛在近地面分布范围更广且强度更大,热岛发展高度较低为100m。,城市建筑的屋顶和侧壁等能持续吸收和储存热能,提供了比郊区更多的热量向近地层输送,且由白天储热多,日落后的城市地表降温慢,夜间仍可以持续提供热量,因此,城市下垫面的显热值都明显高于其它下垫面,在凌晨气温较低时城市显热约降为零,在白天气温较高时城市显热大于郊区约一倍之多。,南京夏季城市热岛时空分布特征 观

5、测及模拟研究,南京夏季城市热岛时空分布特征 观测及模拟研究,下垫面向空气释放潜热通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下垫面可供蒸发的水分量的多少,植被下垫面土壤含水量高,持水能力强,故潜热交换强,而城市巾可供蒸发的水分很少,因此向大气提供的潜热通量小亍郊区。在夜间各种下垫面类型潜热均较小的情况下,城、郊的差异还不明显,而在白天气温高蒸发旺盛的时刻差异较显著。,南京冬季城、郊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分析,南京冬季城、郊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分析,城、郊不同下垫面地表热量平衡各分量平均日变化特征分析,23,不同天气条件下城、郊热量平衡各分量的平均特征,南京冬季城、郊下垫面能量平衡特征分析,24,城市草坪水汽通量与蒸散量的变

6、化特征分析,水汽通量与热通量的变化趋势都是倒“U“型,即白天为正,夜间为负,除3月外,其它月份的水汽通量日变化曲线与潜热通量几乎重合,且两者曲线远高于显热通量;全天蒸腾的时数也随日照时数的缩短而减少,基本表现为夏季最大,春秋季次之,冬季最小;全年中间波文比较小,冬春两季较大。,水汽通量日变化曲线均与潜热通量几乎重合,城市的水分平衡及特征,城市的水分平衡及特征,城市的水分平衡方程 城市中水分收入项 城市下垫面的蒸散量和水分贮存量 城市的径流量,31,(1)城市的水分平衡方程,城市建筑-空气-地面系统的水分平衡方程:,32,城市供水量-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带动了行业发展,(2)城市中水分收入项,多数学

7、者研究证明城市及其下风向降水量P一般比郊区多,大约多5-15%。 城市中由于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需要燃烧大量的化石燃料要向空中释放大量的水汽F。 城市的管道输水量I也较郊区大得多。 所以,城市水分收入项比郊区大。,37,(3)城市下垫面的蒸散量和水分贮存量,二者都比郊区小。 城区植被面积小,建筑物和人工铺砌的道路、广场等不透水面积远比郊区大,降水之后雨水很快从下水道中排泄,所以下垫面的蒸发和蒸腾量都比郊区小。 城市下垫面的材料多为不透水的人工材料,降水时下渗很少,加上植被覆盖小,不能截留雨水让根部吸水贮存,又有人工排水管道,很快流失,因此贮存在城市下垫面的水量甚少。,39,城市下垫面善于贮存热量

8、, 却不善于贮存水分。这自然是由于城市中建筑物密集, 植被覆盖率小, 又有人工排水管道, 降水后水分渗透并贮存在下垫面中极少的缘故。,(3)城市下垫面的蒸散量和水分贮存量,40,(4)城市的径流量,城市的径流量普遍比郊区大,雨后径流峰值也比郊区高,出现洪峰的时间比郊区早。 城市下垫面的水分收入量比郊区多, 而向空气的蒸散量和向下垫面内部的渗透贮存量比郊区少, 则其径流量必然要比郊区大得多。 城市在降雨后, 径流量急剧增高, 很快出现峰值, 然后又迅速降低, 其径流曲线非常陡峻, 急升急降。郊区径流曲线则平缓得多, 其峰值比市区低, 出现时间比市区迟, 缓升缓降。,42,城市暴雨径流特点 城市化

9、的程度的提高,直接改变了城市的暴雨径流形成条件,使其水文情势发生变化 暴雨径流总量增大,洪峰流量增高,出现时间提前。 河道中水流流速加大,径流过程中悬浮固体及污染物浓度提高。,发生这些现象的原因可从两个方面来分析:,不透水面积增加 城市化的进程,增加了城市的不透水表面,使相当部分的流域为不透水表面所覆盖,如屋顶、街道、人行道、车站、停车场等。不透水区域的下渗几乎为零,洼地蓄水大量减少,造成产流速度和径流量都大大增加。 汇流时间缩短 排水管渠系统的完善,如设置道路边沟、密布雨水管网和排洪沟等,增加了汇流的水力效率。导致径流量和洪峰流量加大。,降雨后城市与郊区径流曲线的图式,曲线下的面积 代表径流

10、总量,46,低洼绿地对降低城市径流深度、径流系数的效果分析,绿化率35%深度为100 mm的低洼绿地,在1 h不同频率降雨条件下,可以将相同径流深度所对应的降雨频率提高12个标准级;在1h相同频率降雨条件下,可以将径流系数降低0.30.4左右,显著降低汇流比例,削减洪峰流量。,城市“屋顶花园对城市气候影响方法研究,在同一城市中燃烧释放于大气中的水分F、管道供水量I和径流量r,无论屋顶绿化与否都不会改变。降水量P和空气平流水分A,虽然会因屋面绿化受到一些影响,但其差别很小,可不于考虑。然而由于绿色植物的蒸腾和潮湿土壤的蒸发会使屋面绿化后的蒸散量大大增加,从而使贮存于管道和建筑物中的水量s减少,使贮存于空气系统中的水分E增大即屋面绿化后空气中的绝对湿度增加。又由于绿化后其温度有所降低,放其相对湿度增加更加明显。可见,屋面绿化对城市原来的“干岛”有减弱作用。,思考题,城市的地-气系统的显热交换和潜热交换特征? 城郊热量平衡的差异有哪些? 城市水分平衡与郊区相比有哪些特点? 城市暴雨径流产生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