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植物保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迟全元 任务三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50420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121 大小:25.04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园林植物保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迟全元 任务三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_第1页
第1页 / 共121页
园林植物保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迟全元 任务三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_第2页
第2页 / 共121页
园林植物保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迟全元 任务三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_第3页
第3页 / 共121页
园林植物保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迟全元 任务三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_第4页
第4页 / 共121页
园林植物保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迟全元 任务三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_第5页
第5页 / 共1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园林植物保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迟全元 任务三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园林植物保护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迟全元 任务三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1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园林植物保护 迟全元 北京农业职业学院,任务3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任务目标】 1.知道昆虫常见有哪些目。 2.掌握主要目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 3.知道主要昆虫属于何目何科,是益虫还是害虫。,【内容结构】,【任务描述】 请根据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等,分析判断所给昆虫种类及所属目科。 【任务要求】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和调查研究,了解昆虫主要目科的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对所给昆虫的种类及所属目科判断正确。 【任务准备】 一、知识准备(学习资料单13) 二、习题(根据资料单13的内容完成教材中习题),任务3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任务实施】 一、材料工具 1材料 蝗虫、蝼蛄、蚱蝉、介壳虫、金龟子

2、、天牛、瓢虫、夜蛾、菜粉蝶、蜜蜂、蚊、蚂蚁、家蝇、天牛、麻皮蝽、网蝽。 2工具 解剖镜、镊子、拨针、培养皿。,二、工作流程,任务3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三、实施步骤 1观察所给昆虫标本,参阅资料,识别它们分别是哪个目的代表昆虫。 2上述昆虫代表了与园林植物有关的直翅目、等翅目、同翅目、半翅目、鳞翅目、鞘翅目、膜翅目、双翅目等,根据它们描述各目的主要识别特征。 3重点观察各目中主要科的特征。 【评价反馈】 一、提交作业 二、任务完成效果评价,任务3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一、昆虫分类的基本知识 分类是人类认识客观事物的基本方法。昆虫分类是根据其形态特征、生物学特性、生态特点、亲缘关系以及进化程度等

3、加以分析归纳进行的。,任务3 昆虫主要目科种识别 相关知识,(一)昆虫分类的阶梯(单元) 昆虫的分类和其他动植物分类一样,目前仍以外部形态为主要依据,并以成虫形态特征为主。昆虫分类的单元是界、门、纲、目、科、属、种。种是分类的基本单位。有时为了更好地反映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常在上述的分类等级间加设诸如亚纲、亚目、总科、亚科、亚种等。,以东亚飞蝗为例说明昆虫分类的阶梯顺序 界 动物界 (Animalia) 门 节肢动物门 (Arthropoda) 纲 昆虫纲 (Insecta) 亚纲 有翅亚纲 (Eterygota) 总目 直翅总目 (Orthopteroides) 目 直翅目 (Orthopt

4、era) 亚目 蝗亚目 (Locustodea) 总科 蝗总科 (Locustoidea) 科 蝗科 (Locustidae) 亚科 飞蝗亚科 (Locustinae) 属 飞蝗属 (Locusta) 种 飞蝗 (Locusta mingratoria L) 亚种 东亚飞蝗 (Locusta mingratoria manilensis Meyen),(二)昆虫的命名 每种已知的昆虫都有一个而且只有一个全球通用的名字,即学名。国际通用的学名是用拉丁文表示的,由属名、种名和命名者组成,其中属名和命名者的第一个字母要大写,其余小写,在印刷时属名和种名应排斜体,定名人正体。若该学名更改过,原定名人的

5、姓氏外要加圆括号。如棉蚜的学名为: Aphis gossypii Glover 属名 种名 命名者,二、昆虫主要目、科概述 昆虫纲一般分为无翅亚纲和有翅亚纲两个亚纲,共34个目。与植物关系密切的昆虫多属于有翅亚纲。下面介绍昆虫中比较重要的12个目及主要科的特征科。并附带介绍螨类的基本知识。 直翅目 半翅目 同翅目 鞘翅目 鳞翅目 膜翅目 双翅目 等翅目 缨翅目 脉翅目 螳螂目 蜻蜓目,(一)直翅目 全目60余科,约2万种,我国有28科,1000余种。,1.形态特征 触角为丝状、鞭状或剑状。口器咀嚼式,头下口式。前胸背板大而明显,中胸和后胸愈合。前翅覆翅,后翅作纸扇状褶叠,膜质。后足跳跃式,或前

6、足开掘式。雌虫产卵器一般发达。前足胫节(蝼蛄、蟋蟀、螽蟖 )或第1腹节(蝗虫)常具听器。常有发音器,有的是左、右翅相互摩擦(蝼蛄、蟋蟀、螽蟖),有的是以后足的突起刮擦翅而发音(蝗虫)。,2.生物学特性 不全变态。卵的形状有圆柱形(蟋蟀)、圆柱形而略弯曲(蝗虫)、扁平状(螽蟖)、椭圆形(蝼蛄)等。一般产卵在土中,有的数个成小堆,有的集合成卵块。螽蟖和树蟀将卵产于植物的组织内。若虫的形态、生活环境、食性和成虫相似。若虫一般有5龄,在发育过程中触角有增节现象,第2龄后出现翅芽,后翅在前翅上面,根据这一特征可与短翅型种类的成虫相区别。直翅目昆虫多数植食性,是重要的植物害虫。,3.主要科 本目与植物关系

7、密切的科有:蝗科、蟋蟀科、蝼蛄科、螽蟖科等。 (1)蝗科(Acrididae) 触角短于身体,听器着生在第一腹节两侧,后足跳跃式,产卵器凿状,尾须短不分节。听器位于第一腹节两侧。如东亚飞蝗、中华稻蝗等。,(2)蟋蟀科(Gryllidae) 体粗壮,色暗。触角长于身体,端部尖细。后足为跳跃足。听器在前足胫节两侧,雄虫发音器在前翅近基部。尾须长而多毛。产卵器发达,针状或长矛状。喜穴居土中、石块下或树上,夜出活动。为害各种植物幼苗,或取食根、叶、种子等。如油葫芦和大蟋蟀等。,(3)蝼蛄科(Gryllotapidae) 触角比体短,听器在前足胫节内侧,退化为缝状,前足开掘式,后翅长,纵折伸过腹末如尾状

8、,尾须长,产卵器不发达,不外露,植食性,土栖。如华北蝼蛄、东方蝼蛄等。,(4)螽斯科(GTettingonidae) 触角比身体长。听器在前足胫节基部。后足为跳跃足。雄虫能发音。产卵器特别发达,刀状或剑状。也有无翅与短翅的种类。一般植食性,少数肉食性。常产卵于植物组织之间。为害桑树及柑橘的枝条。如露螽斯。,(二)半翅目 半翅目昆虫一般通称为蝽象,简称“蝽”。全目约3万5千种。,1.形态特征 多数种类体宽而略扁平,体壁坚硬。触角丝状或棒状,35节。口器刺吸式,不用时贴放在头胸的腹面。头后口式。单眼2个或无。前胸背板发达,中胸有三角形小盾片。通常具翅2对,不用时平置背面,前翅为半鞘翅,后翅膜质。很

9、多种类有臭腺,多开口于腹面后足基节旁。雌虫产卵器锥状、针状或片状,或长或短。,2.生物学特性 不全变态。一年发生1代至数代,少数一年以上1代。大多数以成虫越冬,但盲蝽科以卵越冬。卵一般为聚产,陆栖有害种类多产于植物表面及茎干的粗皮裂缝中,也有产于植物组织中;水栖类群则产卵于水草茎秆上或水面漂浮物体上。若虫多为5龄。本目有植食性的农林害虫,如荔枝蝽、绿盲蝽等;也有一部分是益虫种类,如猎蝽、花蝽等,为生物防治利用的对象;还有少数属于药用昆虫,如九香虫。,3.主要科 本目与植物关系密切的有蝽科、网蝽科、盲蝽科、缘蝽科、猎蝽科、花蝽科等 。 (1)蝽科(Pentatomidae) 体小至大型,体色多变

10、,头小三角形,触角多5节,喙4节,具单眼。小盾片发达三角形,前翅膜区有纵脉,且多出自一基横脉上。如荔枝蝽、麻皮蝽、斑须蝽等。,斑须蝽,(2)网蝽科(Tingidae) 体小型而扁,无单眼,前胸背板常向两侧或向后延伸,盖住小盾片。胸部与前翅具网状花纹,故得名。成、若虫在叶背危害,常残留褐色排泄物,叶面呈苍白色。成虫产卵于叶组织中,如梨网蝽。,(3)缘蝽科(Tingidae) 体中到大型,多狭 长,常为褐色或绿色, 触角4节,生在喙基部 与复眼连线上。前翅 膜区有多条平行纵脉, 并且均出自同1条横脉。 足较长,有时后足腿 节粗大。植食性。如 大豆缘蝽、红背安缘 蝽等。,(4) 盲蝽科(Mirida

11、e) 体多小型,触角4节,无单眼,前翅有明显的楔片,膜区基部有翅脉围成两个无余脉的翅室。陆生。卵茄果形,产于植物组织中。多数植食性,重要的农业害虫如绿盲蝽、中黑盲蝽等。也有少数肉食性种类,如黑肩绿盲蝽可吸食飞虱和叶蝉的卵汁。,(5) 猎蝽科(Recuviidae) 喙3节,弯曲,不紧贴头腹面。前胸背面有明显的横沟。前翅膜区有2-3个大翅室,并有纵脉从翅室伸出。陆生,捕食性。常见的有黄足猎蝽、黑红猎蝽等。,(6) 花蝽科(Recuviidae) 微小至小型。前翅有缘片和不完整的楔片,膜区一般只有1-3条不明显 的纵脉。陆生。 喜在开花的植物 上活动。肉食性, 捕食小昆虫及虫 卵,为重要天敌。 如

12、小花蝽等。,(三)同翅目 同翅目昆虫通称为蝉、叶蝉、蚜、蚧等。全目约3万2千种,国内即在近千种。,1.形态特征 体小至大型。触角刚毛状或线状。口器刺吸式,头后口式。复眼发达,有时退化。有翅种类有单眼2或3个,无翅种类无单眼。有翅种类通常有2对翅(雄介壳虫只有1对前翅,后翅成平衡棒),膜质,坚韧或易碎,但不呈鞘翅或半鞘翅,休息时常呈屋脊状。,2.生物学特性 属不全变态。有些种类有有翅型和无翅型,或短翅型和长翅型之分,形成多型现象。繁殖方式多样,有两性生殖和孤雌生殖,也有二者交替进行;有卵生,也有卵胎生。多为植食性,刺吸植物汁液使其枯萎;不少种类分泌蜜露,诱发植物得煤污病;或取食时分泌唾液,刺激植

13、物组织畸形,形成虫瘿;大多数种类可以传播植物病毒病。,3.主要科 本目与植物关系密切的有蝉科、蜡蝉科、叶蝉科、飞虱科、粉虱科、蚜科、蚧总科等。 (1)蝉科(Cicadidae) 体中至大型,单眼3个, 呈三角形排列。触角刚毛 状,生于两复眼间前。前 足腿节膨大近似开掘足。 雄虫有发音器,雌虫有发 达的产卵器。若虫生活在 地下危害植物根部,雌成 虫常把卵产在枝条中。如 蚱蝉等。,(2)蜡蝉科(Fulgoridae) 体中至大型,体色美丽。额常向前延伸而多少呈象鼻状。触角生于眼下,3节,基部两节膨大如球,鞭节刚毛状。后足胫节有齿。常见的如斑衣蜡蝉等。,(3)叶蝉科(Cicadeliidae) 体小

14、至中型,一般细长。头部较圆,不窄于胸部,触角刚毛状,生于两复眼间。前翅加厚不透明,后足胫节密生两排刺。如黑尾叶蝉、大青叶蝉、小绿叶蝉等。,(4)飞虱科(Delphacidae) 体小型,头部较狭,一般窄于胸部。触角锥状,生于两复眼之下。前翅不加厚,透明,后足胫节少刺,末端生有一大距。如灰飞虱、白背飞虱、褐飞虱等。,(5)粉虱科(Delphacidae) 体小型,触角丝状,7节,第2节膨大。复眼多分为上下两部分,单眼2个。翅膜质,被有白色蜡粉。前翅仅有2条呈交叉状的纵脉,后翅只有1条脉。成、若虫腹部背面均有管状孔。如温室白粉虱、黑刺粉虱等。,(6)蚜科(Aphididae) 体小型,触角丝状,翅

15、透明,前翅翅痣发达,腹部第6节背面两侧生腹管1对,腹部末节中央有突起尾片,又有翅型和无翅型。常有世代交替或转主现象。如棉蚜、桃蚜、月季长管蚜、松大蚜等 。,(7)蚧总科 本总科昆虫通称介壳虫,是形态非常特殊的一类昆虫。雌虫终生固着在植物上,不能活动,只有幼龄若虫行动活泼。虫体表面大多被覆各种蜡质的介壳,腹末有卵囊,产卵量很大。无翅,大多足、触角、眼等附器也极度退化,惟口吻中的颚丝极细长,刺入植物组织内吸汁。雄虫出现的时间很短,体小,长形,触角长念珠状,单眼多,口器退化,仅有前翅1对,后翅退化成平衡棒,腹末常有细蜡丝。如吹绵蚧、草履蚧、矢尖蚧、梨圆蚧,日本龟蜡蚧、松突圆蚧等 。,吹绵蚧,吹绵蚧,草履蚧,草履蚧,梨圆蚧,(四)鞘翅目 鞘翅目昆虫通称为“甲虫”。全目30余万种,是昆虫纲中最大的一个目。,1.形态特征 头部坚硬,前口式或下口式,正常或延长成喙状。复眼发达,一般无单眼。触角形态多变,有线状、念珠状、锯齿状、双栉齿状、锤状、膝状和鳃叶状等。前胸发达,中胸小盾片外露。前翅为鞘翅。左右翅在背中线相遇,覆盖后翅、中胸大部、后胸和腹部。腹部外露的节数因种类而异,有的鞘翅很短,可见78节。后翅膜质,翅脉少,用于飞翔,静止时褶叠于前翅下。足多数为步行足,也有跳跃、开掘、抱握、游泳等类型。,2.生物学特性 完全变态。两性生殖。幼虫寡足型或无足型,具体可分四个类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