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性食品、人畜共患病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2016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129 大小:2.5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动物性食品、人畜共患病_第1页
第1页 / 共129页
动物性食品、人畜共患病_第2页
第2页 / 共129页
动物性食品、人畜共患病_第3页
第3页 / 共129页
动物性食品、人畜共患病_第4页
第4页 / 共129页
动物性食品、人畜共患病_第5页
第5页 / 共1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动物性食品、人畜共患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动物性食品、人畜共患病(12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兽医公共卫生学,2010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复习,福建农林大学动物科学学院 曾显成 E-mail: QQ: 19301569 Tel: 13705057610,3,4,总共400道选择题,每题1分,共400分。,5,兽医公共卫生学考试要求是5单元15细目49要点。,根据2010年全国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大纲的要求,2010年执业兽医资格考试应试指南833-890页,共58页。,预防科目中占10%(10分),平均约每6页考1分。 10月24日上午考。,6,环境与健康,动物性食品 污染及控制,人畜共患病概论,场地消毒及生物安全处理,动物诊疗机构及其 人员公共卫生要求,7,题型: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

2、题,统一考试。 考10道选择题,几乎分布各个单元,答案 都在书上,考得非常细。 内容:主要围绕人的健康、动物性食品、人畜共 患病、消毒及人员公共卫生。 对策:1、看书:先浏览、后细读(5遍以上); (在书上划出自己认为重点的东西) 2、做题:(1)2009年真题分析 (2)练习题,巩固知识,复习建议,8,复习方案,2010年应试指南重点勾勒(96页ppt),1,2009年真题分析(共10题),2,自编题目测试与分析(共41题),3,9,第一部分 指南重点勾勒,10,讲解过程中的标示说明:,PPT: 96页指南+10d页真题+20页自编题=126页,11,大纲新增和强调的内容,12,第一单元 环

3、境与健康,一、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的概念 (一)生态系统 1、生态系统: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生物和非生物的成分之间,通过不断的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2、种群和群落:一个生物物种在一定地域内所有个体的总和在生态学中称为种群;在一定自然区域中许多不同的生物总和称为群落;任何一个群落与其周围环境的统一体就是生态系统。 3、生态系统的中心问题是:它的结构(空间结构和物种结构)、功能(物质、能量的转化效率)、生态系统的平衡和演替特点及生态系统的控制。人是生态系统中一个重要而强有力的因素。,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13,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二)生态平衡 生态平衡:在一定时间内,

4、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流、物流、信息流的传递,达到了互相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处于动态平衡之中,这种动态平衡称为生态平衡。,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14,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二、影响生态平衡的因素? 人为因素往往和自然因素互相结合,互为因果,以致在实际中难以区分,其中人为因素起着主导作用。 (一)物种改变 (二)环境因子改变 1、盲目开荒 2、资源利用不合理 3、环境污染 (三)信息系统改变,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15,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三、食物链 1、食物链:是生态系统中以食物营养为中心的生物之间与被食的链索关系。生态

5、系统中能量流动是以食物链为渠道来实现的。食物链上的每一个环节,称为一个营养级。我们常说的“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河泥”就是这种食与被食的索链关系,而其中大鱼、小鱼、虾米则是这个食物链上的不同环节,也称为营养级。 2、食物网: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取食关系错综复杂,使生态系统中各种食物链相互交叉、相互连接,形成网络,称为食物网。 3、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结构图称为“生态金字塔”。生态金字塔有三种类别,即能量金字塔,数量金字塔和生物量金字塔。,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16,四、臭氧层破坏对人类健康的影响 臭氧层耗减的直接影响就是引起地球表面UV-B段的辐射增强。 (一)皮肤癌增多: 动物

6、试验表明,UV-B对皮肤癌的诱发起到主要作用,并呈剂量反应关系。 (二)大气光化学氧化剂增加 (三)免疫系统的抑制 近年来的研究发现,UV-B可使免疫系统功能发生变化。此外,某些动物研究和流行病学统计数字表明,UV-B是白内障的发病原因之一。,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17,五、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 (一)有害物质作用于靶器官 1、什么是靶器官:是指污染物进入机体后,对机体的器官并不产生同样的毒性作用,而只是对部分器官产生直接毒性作用。某种有害物质首先在部分器官中达到毒性作用的临界浓度,这种器官就称为该有害物质的靶器官。如脑是甲基汞和汞的靶器官,甲状腺是碘化

7、物和钴的靶器官等。 2、靶器官不一定是效应器官,有些物质作用于靶器官后其毒性作用直接由靶器官表现出来,此时效应器官就是靶器官;但有些物质的毒性作用是由靶器官以外的其他器官表现出来的,如有机磷农药的靶器官是神经系统,而效应器官是瞳孔、唾液腺等。 3、靶器官与蓄积器官也有区别,毒物对蓄积器官不一定起毒性作用,虽然有些部位有害物质浓度高于靶器官。如DDT在脂肪中可达到很高浓度,但靶器官却是中枢神经系统和肝脏。,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18,(二)有害物质在机体内的浓缩、积累与放大作用 1、生物浓缩(bioconcentration):是指生物机体或处于同一营养级的许多生物种

8、群,从周围环境中蓄积某种元素或难分解的化合物,使生物体内该物质的浓度超过周围环境中的浓度的现象,又称生物学浓缩、生物学富集。 2、生物浓缩系数(bioconcentration factor,BCF):是指生物体内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的浓度与它所生存的环境中该物质的浓度比值,又称浓缩系数(concentration factor)、富集系数、生物积累率等。,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19,2、生物积累(bioaccumulation):是指生物从周围环境和食物链蓄积某种元素或难降解的化合物,以致随着生物生长发育,浓缩系数不断增大的现象。生物积累程度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

9、。 3、生物放大(biomagnification):是指有毒化学物质在食物链各个环节中的毒性渐进现象,即在生态系统中同一条食物链上,高营养级生物通过摄食低营养级生物,某种元素或难分解化合物在生物机体内的浓度随着营养级的提高而逐步增高的现象。生物放大的程度也用生物浓缩系数表示。,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20,(三)有害物质对机体的联合作用 1协同作用(synergistic effect):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化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与机体接触,对机体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远远超过它们分别单独与机体接触时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的总和。 如:马拉硫磷和苯硫磷同时存在时,由于

10、苯硫磷抑制了动物肝脏中降解马拉硫磷的酯酶,使马拉硫磷的降解受阻,从而使马拉硫磷的毒性增强。 2相加作用 (additive effect):是指多种化学污染物混合所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等于其中各化学污染物分别产生的生物学作用强度的总和。 如: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A和B同时作用于机体,若A引起10的动物死亡,B引起40的动物死亡,那么,根据相加作用,在100只动物中将死亡50只,只存活50只。,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21,3独立作用 (independent effect):是指多种化学污染物各自对机体产生毒性作用的机理不同,互不影响。如,化学物质A和B分别引起10和4

11、0的死亡率,那么100只活的动物中,经A作用,尚存活90只,经B作用后,死亡动物应为90*40%,即36只,故此时存活动物为54只。 4. 颉颃作用(antagonistic effect):是指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化学污染物同时或数分钟内先后进入机体,其中一种化学污染物可干扰另一化学污染物原有的生物学作用,使其减弱,或两种化学污染物相互干扰,使混合物的生物学作用或毒性作用的强度低于两种化学污染物任何一种单独的强度。,第一节 生态环境与人类健康,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22,一、环境污染与公害概念 (一)环境污染的概念 (二)公害的概念 我国对公害的概念定义是指凡污染和破坏环境对公众的健康、安全、生

12、命及公私财产等造成的危害。公害的发展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产业革命时期(18世纪末到20世纪初) 2第二阶段公害发展期(20世纪2040年代) 3第三阶段公害泛滥期(20世纪5070年代),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23,二、环境污染的分类 1、按环境要素可分为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和土壤污染等; 2、按污染物的性质可分为生物性污染(如有害病毒、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霉菌、寄生虫等)、化学性污染(如铅、汞、镉、酚及农药等)和物理性污染(如噪音、粉尘、射线、高频电磁场等); 3、按污染物的形态可分为废气污染、废水污染和固体废弃物污染; 4、按污

13、染产生的原因可分为生产污染和生活污染,生产污染又可分为工业污染、农业污染、交通污染等; 5、按污染涉及范围又可分为全球性污染、区域性污染、局部污染等。,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24,(一)生物性污染 1、微生物 (1)空气中的微生物:以腐败微生物多见,主要有球菌、杆菌、霉菌和酵母的孢子。 (2)水中的微生物 (3)土壤中的微生物 2、寄生虫及其虫卵 3、害虫和鼠类 4、花粉,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25,(二)化学性污染 :主要分为4类。 重金属和非金属元素,汞、铅、镉、砷、铬等重金属元素,以及卤素、磷、氮等; 农药和兽药,农

14、药如有机磷、有机氯、氨基甲酸酯类和拟除虫菊酯类等,兽药如大环内酯类、磺胺类、喹诺酮类等抗菌药物; 无机物,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卤氧化物、氟化物、氰化物、无机磷化物、无机硫化物等; 其他有机物,苯、醛、酮、酚、烷烃、芳烃、多环芳烃、二恶英等。,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26,1、大气中的化学污染物:按形成原因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一次污染物是指直接从污染源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质,常见的有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一氧化氮、颗粒物等,对人和动物危害严重的还有多环芳烃类和二恶英等; 二次污染物是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经物理或化学反应而形成的污染物,毒性比一次污染物强

15、,常见的有硫酸与硫酸盐气溶胶、硝酸与硝酸盐气溶胶、臭氧、光化学氧化剂及多种自由基(表9-1)。 2、水中的化学污染物: 3、土壤中的化学污染物:,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27,(三)物理性污染: 1、放射性物质; 2、非电离辐射; 3、热污染。 三、环境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的特点 1、广泛性 2、多样性 3、复杂性 4、长期性,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28,四、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的病理损害作用 (一)临床作用:一般环境污染物对人体的毒性作用较强,一次性大量暴露或多次少量暴露后,就会引起严重的病理损害,出现与有害物质毒性作用一致

16、的临床症状,这种病症损害作用就称为临床作用。 (二)亚临床作用:绝大多数的环境污染对人群健康影响常常是低毒性和缓慢作用的,常常是污染物有其代谢产物在人体内过量负荷和发生亚临床作用。亚临床作用,是指不出现临床症状,用一般的临床医学检查方法难以发现阳性体征的病理损害作用。,第二节 环境污染及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第一单元 环境与健康,29,(三)三致作用:三致作用即致畸,致癌和致突变作用。 1、致癌作用:是指污染物导致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作用。1915年,日本科学家通过试验证实,煤焦油(2009年考)可以诱发皮肤癌。污染物中能够诱发人或哺乳动物患癌症的物质叫做致癌物。致癌物可以分为化学性致癌物(如亚硝酸盐、石棉和生产蚊香用的双氯甲醚)、物理性致癌物(如镭的核聚变物)和生物性致癌物(如黄曲霉毒素)三类。 2、致突变作用:是指污染物导致人或哺乳动物发生基因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或染色体数目变异的作用。常见的致突变物有亚硝胺类、甲醛、苯和敌敌畏等。 3、致畸作用:是指污染物作用于妊娠母体,干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