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1531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10 大小:2.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在长江源头各拉丹东,马丽华,马丽华,1953年生于山东济南,现任中国藏学出版社总编辑。主要作品有诗集我的太阳,散文集追你到高原终极风景长篇纪实随笔走过西藏和论著雪域文化与西藏文学等。1997年走过西藏获全国优秀畅销书奖,2011年以长篇小说如意高地获第四届老舍文学奖。,检测生字词,安营扎寨( ) 磅礴( ) 黧黑( ) 接踵而来( ) 霹雳( ) 虔诚( ) 丛莽( ) 皱褶( ) 演绎( ),zhi,png b,l,zhng,p l,qin,mng,y,zhu zh,自由朗读课文。全文以时空为顺序,以作者跟随摄制组探险的两天行踪为线索,抒写了自己在不同地点的见闻感受。 1、请你试着给课文分段

2、,并概括段意。 2、读后,你认为在作者笔下各拉丹东的景象有什么特点?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一(1、2)初见各拉丹东的景象。 二(311)详写第一天在不同地点所见的景象及感受。 三(1215)略写第二天再次进入冰塔林的经过。 特点:雄奇、圣洁、瑰奇; 感情:对雪域奇景敬畏、崇拜和赞美;乐观、坚强的人生态度;还赞扬了人的伟大。,细读课文,独立或小组合作完成下列任务。 1、本文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请你边读边划出作者观景的立足点,思考:在不同的立足点作者分别采用了怎样的观景角度?看到的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 2、大声地朗读课文10、11段,这是作者置身冰窟细致描写各拉丹东的冰塔林。请你具体分析

3、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3、作者多次写到自己在高原上的疼痛、恶心,甚至觉得“要死了”。请你划出文中描写自己身体状况和内心感受的语句,思考: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1、在不同的立足点作者分别采用了怎样的观景角度?看到的景物分别有怎样的特点?,第 一 天,第二天,驶向各拉丹东,在草坝子安营,接近冰山、冰塔林,置身冰窟,远观,四顾,近看,细看,联想并想象,再入冰河,半卧细察,高峻、雄壮、变幻莫测,辽阔、浩茫、奇美,图案多样,晶莹闪耀、形态多样、永恒之美、凝聚历史,冰面疏松、流水漫溢,简笔勾勒,大笔涂抹,简要概述,细致描写,由眼前景联想到历史,感受永恒,简要概述,2、大

4、声地朗读课文10、11段,这是作者置身冰窟细致描写各拉丹东的冰塔林。请你具体分析一下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作者对冰塔林的描写有详有略。从描写自己身处冰窟的感受开始,写到风的呼啸与川流不息,然后详写冰体的千奇百怪、美不胜收。作者在描写时非常注意把主观感受、想象与客观的描写融在一起,往往从眼前的景物出发,做时间维度上的延展。如对冰窟和风的描写,突出异样的“温暖”感受,既写风的“扫荡”,更把思绪放飞的洪荒之始,感喟于自然的永恒。又如描写冰塔林和冰川,用简短、准确、形象性很强的词语连续带过,很好地表现出冰体形状之多,同时又畅想眼前奇景的形成过程,主客体融为一体。,3、思考:这些内容与文中的写景有什么关系

5、?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 作者反复写自己糟糕的身体状况,从侧面写出了各拉丹东自然环境的艰险,突出了本文“所至”和“所见”的独特性。作者的身体状况构成了文章的一条潜在线索,随着身体状况越来越糟糕,作者对各拉丹东的感受与理解却越来越细致,想象也越富诗意。 这样的写法,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乐观与坚强,也让文章显得更亲切、真实、可信。作者在身体的痛苦中坚持行走、体验甚至考察,这使得本文染上了苦难美和悲壮的色彩。文中的景物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抒情性。,本文语言看似随意实则精巧。请你先完成课后练习四,再从文中找出几句你喜欢的语句,试着做些批注。,1、“眩晕”原指一种症状,感觉到自己或周围的东西旋转,这里指“浩浩苍苍”的美景令人目不暇接,令人不知该看什么;“卖弄”原指有意显示、炫耀,含贬义,这里指大自然的无穷创造力在各拉丹东展现得淋漓尽致。这两个词表现了作者面对冰峰、冰河、冰谷等美景感受到的震撼,以及基于人与自然的对比而产生的对自然的敬畏。,2、删去,全句就只是对眼前景物的实实在在描写,缺少了对大自然漫长历史和永恒运动的想象。没有了想象之美,景物也就缺少了神韵。 3、作者并不去详细描写冰山裂纹和褶皱的形状,而是由此写到关于冰川、冰山形成变化的想象,把冰山的褶皱想象成树的年轮。这样的写法能让读者联想到眼前景物“背后的故事”大自然漫长、反复的变化,并由此认识到:这冰山、冰川其实是大自然历史的一部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