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全利 吕建平 邹雪艳 第7章串行通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501316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21 大小:7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全利 吕建平 邹雪艳 第7章串行通信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全利 吕建平 邹雪艳 第7章串行通信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全利 吕建平 邹雪艳 第7章串行通信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全利 吕建平 邹雪艳 第7章串行通信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全利 吕建平 邹雪艳 第7章串行通信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全利 吕建平 邹雪艳 第7章串行通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赵全利 吕建平 邹雪艳 第7章串行通信(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7章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 7.1 串行通信的基本概念 CPU与外部设备(或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信息交换称为通信。 通信的基本方式分为两种: 并行通信方式:数据的所有二进制位同时被传输; 串行通信时:数据通过一根传输线逐位顺序传输。 在计算机系统中,串行通信是指计算机主机与外设之间、主机与主机之间数据的串行传送。当数据位数较多和传送距离较远时,采用串行通信,可以显著减少传输线,降低通信成本。,1 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串行通信有两种基本通信方式:异步通信和同步通信。 (1). 异步通信 在异步通信中,数据通常以字符(或字节)为单位组成数据帧进行传送。一帧信息以起始位和停止位来完成收发同步。 起始

2、位:位于数据帧开头,占一位,低电平“0”有效; 数据位:要传送的字符,紧跟在起始位之后; 奇偶校验位:位于数据位之后(一位); 停止位:位于数据帧末尾(一位) ,高电平“1”有效。,(2).同步通信 同步通信:每个数据块传送开始时,采用一个或两个同步字符作为起始标志,接收端不断对传送线采样,并把采样到的字符和双方约定的同步字符比较,只有比较成功后才会把后面接收到的数据加以存储。 数据在同步字符之后,个数不受限制,由所需传送的数据块长度确定。,2.串行通信的制式 单工制式:采用单工方式时,只允许数据向一个方向传送。 半双工制式:采用半双工方式时,允许数据双向传送。但由于只有一根传输线,在同一时刻

3、只能一方发送,另一方接收。 全双工制式:采用全双工方式时,允许数据同时双向传送。 。,3 波特率和发送/接收时钟 (1 )波特率 串行通信的数据按位每秒钟传送的二进制数码的位数称为波特率,单位是bps,即位/秒。 每位的传送时间Td为波特率的倒数: 即Td=1/波特率。 例如,波特率为110bps的通信系统,其每位的传送时间应为: Td=1/110s0.0091s=9.1ms,(2)发送/接收时钟 二进制数据序列在串行传送过程中无论发送或是接收,都必须有时钟信号对传送的数据进行定位。 为保证传送数据准确无误,发送/接收时钟频率应大于或等于波特率。 两者的关系为:发送/接收时钟频率=n波特率 式

4、中:n称为波特率因子,n=1、16、或64。 对于同步传送方式,必须取n=1; 对于异步传送方式,通常取n=16。,4 总线及串行通信总线标准 所谓总线,就是能够在计算机或各部件之间进行有效高速传输各种信息的通道。为了使用的方便,对总线必须有详细和明确的规范要求称为标准总线。 标准总线一般应包括机械结构规范(如尺寸、总线插头等)、功能规范(确定各引脚信号定义等)、电气规范(规定信号的高低电平、动态转换时间、负载能力以及最大额定值等)。 常用的标准异步串行通信总线有RS-232C、RS-422/485、USB通用接口等,5 串行通信传输通道配置 PC机一般有两个RS232串行口COM1和COM2

5、 。 由于RS-232C采用负逻辑,因此,RS-232C不能和采用正逻辑电平TTL、MCS-51单片机的串行口等直接相连。 当RS-232C接口与具有正逻辑的串行口通信时,必须进行电平转换,如图所示。,需要电平转换串行传输示意图,远距离调制与解调传输,7.2 可编程接口芯片8251A Intel 8251A是一种通用串行同步、异步接收发送器(USART)接口芯片,可通过编程设置某一种串行通信技术。 对8251A编程,就是指把需要设置的8251A的控制字通过程序写入芯片内部相应的控制寄存器中,从而灵活方便地控制8251A工作在需要的方式、数据格式、数据传输率及状态下。,1. 8251A基本性能

6、8251A的基本性能包括以下方面: 1)8251A具有独立的双缓冲结构发送器和接收器,它能将主机以并行方式输入的8位数据变换成逐位输出的串行信号;也能将串行输入数据变换成并行数据传送给处理机,可以实现单工、半双工或全双工方式通信。 2)8251A可以直接与计算机系统总线连接,异步方式具有对奇偶错误、帧错误等检测能力。 3)通过编程可以选择同步或者异步传送方式。,2 .8251A的结构及其引脚功能 8251A内部结构主要包括:数据总线缓冲器、读/写控制电路、MODEM控制电路、发送/接收缓冲器及控制电路等, 见教材图7-13 8251A内部结构图。 引脚功能见教材7.2.2。,3. 8251A控

7、制字 8251A可以工作在各种不同的串行通信方式、操作时序等。CPU根据用户需要设置不同的控制字,以提供所需要的通信方式等 在开始数据发送与接收之前,由CPU执行程序写入设定在8251A内部已经定义好的控制字称为初始化程序。 8251A定义了三种控制字: (1)方式选择控制字:方式选择控制字用以确定 8251A的工作方式、传送速率及通信数据格式等。该控制字必须在芯片复位操作后紧接着执行输出指令,从控制口写入相应的寄存器中(不能读出)。 控制字格式见图7-15.,(2)操作命令控制字 操作命令字用来指定8251A芯片进行的操作或使其处于某种状态(如DTR),如发送、接收、内部复位、检测同步字符等

8、 操作命令控制字格式见图7-16 。 (3)状态控制字 8251A当前工作状态由其硬件自动存放在状态寄存器中,CPU在任意时刻可用IN指令从控制口读取,根据当前工作状态,CPU向8251A发出操作命令(字)。该寄存器的内容只能读取,不能写入。 状态控制字格式见图7-17。,4.8251A工作方式 (1)8251A异步工作方式 8251A工作在异步方式,在需要发送字符时,必须首先设置允许发送信号TxEN=“1”且外设发来的对CPU请求发送信号的响应信号=“0”,然后就开始发送过程。 (2)8251A同步工作方式 在同步方式发送字符之前,必须设置8251A的TxEN和有效 。,5.8251A初始化

9、编程 在8251A开始工作前或者复位后,必须对其进行初始化编程。 8251A内部可供用户访问的寄存器有7个,而8251A芯片只提供2个端口地址,分别用于访问控制寄存器和数据寄存器。 在写入8251A控制字时必须遵循芯片硬件逻辑设计的有关约定,按照规定的先后顺序来进行设置。,同一个控制端口写入几个不同的控制字,根据其写入的顺序,由其硬件区别不同的含义。例如: 在写入控制字前,8251A必须执行复位操作,复位操作之后,必须紧接着写入(输出)方式选择控制字到控制端口(寄存器)。 写入方式选择控制字后,若是同步工作方式,还须写入控制端口12个同步字符,之后再写入控制端口的是操作命令控制字;若是异步方式

10、,则直接写入控制端口的是操作命令控制字,【例】在8086系统中设8251A工作方式为:具有联络信号的全双工异步模式,数据格式为7位二进制数据位,进行偶校验,1.5个停止位;波特率因子为64。 要求:清除出错标志、令请求发送信号RTS处于有效状态、通知调制解调器和外设CPU将要发送信息。令数据终端准备好信号DTR处于有效状态, 通知调制解调器和外设数据终端准备好接收数据。令发送允许位TxEN和接收允许位RxE为1,使发送和接收允许都处于有效状态。 设8251A命令端口地址为2A82H,数据端口为2A80H。 操作命令字应设为: 00110111B=37H。 方式选择控制字应设为:10111011B=0BBH,初始化程序如下: MOV DX, 2A82H MOV AL, 0BBH :设置方式选择字,使8251A处于 异步模式,波特率因子为64. OUT DX, AL ;数据格式为7个数据位,偶校 验,1.5个停止位. MOV AL, 37H ;设置命令字,置请求发送 有效,数据终端准备好信号有效. OUT DX,AL ;置发送标志允许,接收允 许标志为1.,本章小结: 作业: EN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