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习学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学案7】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500860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4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习学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学案7】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复习学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学案7】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复习学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学案7】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复习学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学案7】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复习学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学案7】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习学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学案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习学案:各国经济体制的创新和调整【岳麓版】【学案7】(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九讲苏联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及经济改革【课前预习案】【目标导航】课程标准考试大纲考点搜索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背景、内容、作用;新经济政策实行的必要性、内容、实质、意义;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斯大林模式斯大林模式的确立、表现、实质、影响概述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基本历程,认识社会主义改革的复杂性、艰巨性和曲折性。从赫鲁晓夫改革到戈尔巴乔夫改革 赫鲁晓夫改革的背景、措施、评价;勃列日涅夫改革的背景、措施、评价;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背景、内容

2、、结果【基础梳理】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9181921年)(1)背景:十月革命后,帝国主义国家对苏俄进行了,国内战争爆发,苏俄面临着严峻的、形势。赢得战争的需要。(2)内容:农业:,农民除保留口粮、种子粮和饲料粮外,其余粮食以极低的价格交售国家;工业:普遍,将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商业:取消,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集中分配;劳动分配:动,实行“不劳动不得食”的原则。(3)作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实行的,在当时最大限度地了全国人力、物力、财力,保证了军事斗争的胜利。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许多方面了战时需要的限度,遭到广大农民的不满。2、新经

3、济政策(19211928年)(1)必要性: 国内战争结束后,亟须恢复遭战争破坏的; 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与日俱增,频繁发生; 国家也没有能力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的生产。(2)实施:为解决国内的和,1921年俄共(布)十大决定以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由此开始了由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的过渡。(3)内容: 农业:以代替余粮征集制,纳税后剩下的粮食由农民自己支配,粮食税的数额大大低于余粮征集制。 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旧归国家所有,由国家经营。中小企业和国家暂时无力经营的企业,允许和 资本家经营;恢复。 商业:由产品交换转为允许。(4)意义:理论上:找到了一条使落后的俄国过渡到的

4、途径。实践上:新经济政策使国民经济得到和发展,苏维埃政权得到。3、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建立(24年30年代中期)(1)确立:列宁逝世后,斯大林领导的苏联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经过和农业,国民经济发展,新经济政策的取消。到20世纪年代中期,确立了。(2)表现:实行的公有制;实行的经济管理体制;实行排斥市场的计划经济;主要以管理经济。(3)影响:积极:形成了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基本上实现了;1937年苏联的工业生产总值跃居世界第二,为日后战胜德国法西斯奠定了重要的。消极:了苏联生产力水平:片面发展,造成 农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忽视生产,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剥夺的太多,导致生产积极性不高;长期计划指

5、令,压抑了地方和的积极性。被二战后的社会主义国家,为各国经济发展埋下隐患。 二、苏联的经济改革1、赫鲁晓夫改革:(1)背景:二战后,斯大林体制的弊端日益暴露。问题尤为突出。(2)措施:农业方面:用代替农产品的义务交售制,允许集体农庄拥有一定数量的和饲养一定数量的;开垦,扩大谷物生产;开展大规模种植运动;将等农机卖给集体农庄等。工业方面:将部分企业管理权下放到;给予企业调整部分等权力;尝试推行“”,一定程度上承认企业和个人的物质利益。(3)评价:上冲破了传统观念的束缚,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赫鲁晓夫经济改革在理论上突破,只是在维持原有经济体制基础上进行局部改革; 苏共提出的“”目标,严重脱离了苏联

6、的实际; 改革缺乏全面和一贯的战略方针和思路,带有很大的; 赫鲁晓夫个人作风急躁,反复无常,造成混乱,也阻碍改革的进行。2、勃列日涅夫改革:(1)背景:继赫鲁晓夫之后,以勃列日涅夫为首的苏联新领导人,纠正赫鲁晓夫时期的混乱,继续进行经济改革。(2)措施:工业:推行,注意运用,扩大了企业的;农业:扩大农场和农庄的、降低农产品收购、农产品价格、放松对个人副业的等。(3)评价: 推行,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但勃列日涅夫认为苏联已建成发达社会主义,改革仍然没有原有的经济体制的框架,这也就不可能根除积存的弊端。 执政后期趋于,改革陷于停滞; 在改革的同时,与美国进行,影响了经济改革的速度。 20世纪80年

7、代初,经济全面。3、戈尔巴乔夫经济改革:(1)背景:1985年,在苏联社会陷入危机边缘的时刻,戈尔巴乔夫出任苏联领导人。(2)指导思想:苏联必须进行的变革和改造,提出了“加速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方针”。(3)内容:A、开始阶段,改革主要集中在领域。改革从触动了经济体制,承认是独立的商品生产者,要求国家主要用管理经济,打破单一的公有制形式,允许存在。“加速发展战略”的重点放在上;B、改革陷入困境后,又把改革的重点转向改革。4、后果: 经济改革的宏观决策缺乏具体可行的,改革中阻力重重,效果不佳,经济继续滑坡; 转向政治体制改革后,国内局势逐渐失控,1991年苏联。【网络构建】【课堂探究案】【自

8、主探究】探究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和斯大林模式(共37分)材料一有学者认为,“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具有战时和共产主义的特征。否认战时共产主义的历史作用,把它看成是造成当时种种灾难性后果的根源是离开了历史的分析”。问题1:材料一作者的观点是什么?(2分)结合史实说明。(4分)材料二市场关系的存在是新经济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我们过去认为,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实际情况表明,我们恰恰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布哈林谈新经济政策问题2:指出材料三“我们可以一举消灭市场关系”是指什么政策?(2分)与其相比,新经济政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6分)材料三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

9、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原则从理论到初衷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问题问题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变”。(9分)材料四关于斯大林经济模式的两幅漫画问题4:依据图一图二提供的信息,概述斯大林经济模式的特点及其局限性。(6分)材料五 有人认为,斯大林模式开辟了一条不同于市场经济的计划经济体制和新型的工业化模式,这一模式是苏联在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探索和创新问题5:据材料六并综合以上材料,谈一下你对斯大林开创的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8分)探究二 苏联的经济改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20分)

10、材料一 芝加哥学派的经济学家强调自由市场的重要性,认为政府对经济干预越少越好。到1980年代,他们的主张被英美等国用以改造二战后的资本主义。英美等过政府通过私有化不断从经济领域撤出,但政府在经济领域中的作用依然重要,其首要责任从财富分配和保障平等转变为激励个人的独创精神及财富创造,同时又采取措施以弥补新政策的缺陷。据耶金等制高点材料二1999年的最后一天,叶利钦(19911999年任俄罗斯总统)在辞职讲话中说:“我已经完成了我一生的主要任务。俄罗斯永远不会再回到过去,俄罗斯将永远向前迈进。”陆南泉:苏联经济体制改革史论问题6:根据材料一,指出1980年代资本主义发生了怎样的变化。(6分)问题7

11、:斯大林时期的经济体制是什么?(2分)二战后苏联进行了哪几次经济体制改革?(3分)这些改革共同的局限性是什么?(2分)问题8:你认为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在“向前迈进”的过程中应当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简要说明理由。(7分)【整体感悟】战时共产主义政 赫鲁晓夫改革 十月革命 策、新经济政策 斯大林模式 勃列日涅夫改革 苏联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政权 政权 制度 体制 国家建立 巩固 确立 改革 解体【随堂检测】(选择题每题4分,共28分;材料题15分,合计43分。)命题思想一隐含社会热点题点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11991年8月19日,苏共中的保守派软禁了总统戈尔巴乔夫,试图收回下放给加盟共

12、和国的权力,同时终止不成功的经济改革。其经济改革之所以不成功,主要由于A首先进行政治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 B改革完全放弃了苏联传统做法C缺少宏观决策和相应配套措施 D忽视重工业的优先发展命题思想二紧扣主干知识和核心概念题点主干知识苏联经济政策220世纪30年代,苏联的“五年计划给西方国家留下的印象似乎不像给发展中国家留下的印象那么深,按照西方的标准,苏联公民受到了严重的剥削。”(引自全球通史)西方国家作出这一评价,主要是因为苏联的五年计划A基本上没有促进经济的发展 B强调国家积累而忽视民生改善C实行普遍义务劳动制,强制劳动 D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题点核心概念余粮收集制31920年初,莫斯科郊

13、区的农民科洛夫把自己生产的粮食运到附近的一个集市上出售,结果被处以罚款,粮食也被没收。出现这种局面的原因是A科洛夫逃避了应缴的税额 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下实行余粮收集制C科洛夫出售了集体农庄的粮食 D斯大林模式下禁止商品自由贸易4右图是苏联画家弗赛罗夫于1921年创作的油画列宁会见上访农民。它描绘的是十月革命后,列宁在一间简朴的办公室里接见从外省步行上访的农民时的情景。这一情景出现的直接背景是A农民拥护苏维埃的土地法令B余粮征集制引发农民的反对C新经济政策允许粮食自由买卖D农民强烈要求加入集体农庄命题思想三凸显新史观、新价值观题点尊重文明的多样性,勇于借鉴他人经验5在与美国人哈默的谈话中,列宁曾

14、说:“内战使一切陷于停顿。现在我们必须从头做起。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经济发展。”对句中“制度”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苏俄一定限度内恢复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 B苏俄同资本家订立的合同期满后国家收回企业C在实践上放弃发展社会主义国家经济D对于恢复和发展苏维埃国家经济起了一定的作用6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五年计划引起了全世界的关注,尤其是因为同一时期西方经济的崩溃。社会主义不再是空想家的梦,它是发展中的事业。”这表明他A是一个坚定的社会主义者B对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机制充满强烈的失望和忧虑C赞赏苏联的计划经济模式D认识到了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命题思想四运用新材料、创设新情境题点运用苏联社会主义建设解读材料7在历史上的某一时期,苏联流传着一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