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籍丹宁 _ 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500616 上传时间:2019-05-26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26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籍丹宁 _ 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籍丹宁 _ 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籍丹宁 _ 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籍丹宁 _ 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籍丹宁 _ 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籍丹宁 _ 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籍丹宁 _ 第三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古典自由贸易理论,3.1 绝对优势论 3.2 比较优势论 3.3 相互需求论 3.4 要素禀赋论 3.5 里昂惕夫之谜,绝对优势论,3.1.1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论点 3.1.2绝对优势论的假设条件 3.1.3绝对优势论的论证 3.1.4绝对优势论的简评,绝对优势理论的主要论点,代表人物:亚当斯密(Adam Smith) 主要论点: 分工提高劳动生产率 分工的原则是绝对优势 分工的基础是有利的自然禀赋或后天的有利条件 自然禀赋(Natural Endowment) 后天的有利条件(Acquired Endowment),绝对优势论的假设条件,理论分析模型是221模型 劳动在国内可自由移动

2、,但在国际间不能 两国的资源都已得到充分利用 自由贸易 规模报酬不变 没有考虑运输成本和其他交易成本 贸易平衡,绝对优势论的论证,中国和美国 小麦和布料 表3-1 中美的绝对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前),表3-2 中美的绝对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后),表3-3 自由贸易后中美国内消费量,绝对优势论的简评,科学的成分 为英国新兴产业资产阶级反对贵族地主和重商主义者,发展资本主义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分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开展自由贸易对所有国家有利等观点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非科学的成分和错误观点 分工是由交换引起的,交换是人类固有的本能 没有后考虑到国际贸易的全部情况,比较

3、优势论,3.2.1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 3.2.2比较优势论的论证 3.2.3比较优势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 3.2.4比较优势论的例外情况 3.2.5比较优势论的简评,比较优势论的基本假设,只有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 自由贸易。 劳动是唯一的生产要素,所有劳动都是同质的。 劳动在国内可以自由流动,在国家间不能。 产品国内生产成本固定,没有运输费用。 直接的物物交换,没有货币作为中间媒介。,比较优势论的论证,表3-4 中美两国劳动力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前),表3-5 中美两国劳动力成本差异(分工与贸易之后),表3-6 自由贸易后中美国内消费量,比较优势论的现代经济学分析,分析工具 机会成本(O

4、pportunity Cost) 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Curve) 社会无差异曲线(Community Indifference Curve) 对比较优势论的均衡分析,Y,比较优势论的例外情况,如果一国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均处于绝对劣势地位或绝对优势地位,并且两者的不利程度或有利程度是相同的,则不会发生贸易。,比较优势论的简评,具有很高的理论价值和较强的现实意义 存在着不足 完全专业化的国际分工在现实中基本不存在; 排除国际贸易对一国国内收入分配的影响; 没有考虑资源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 没有考虑规模经济在形成贸易格局中的作用,很难解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5、非常相似的国家之间所发生的贸易。,相互需求论,3.3.1穆勒的相互需求论 3.3.2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 3.3.3相互需求论简评,穆勒的相互需求论,比较成本确定互惠贸易的范围,表3-9美国和英国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贸易条件影响贸易利益的分配 相互需求法则 一国对另一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强,而另一国对该国出口商品的需求愈弱,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不利,该国的贸易所得愈小;反之则贸易条件对该国愈有利,该国贸易所得愈大,这就是相互需求法则(又称国际需求方程式)。,马歇尔的相互需求论,贸易条件(Terms of Trade) 均衡价格论(The Theory of Equilibrium Price) 均衡

6、价格是指一种商品的需求价格和供给价格相一致时的价格,也就是这种商品的市场需求曲线与市场供给曲线相交时的价格。 提供曲线(Offer Curve) 提供曲线就是相互需求曲线,表示在各种贸易条件下,一国为了达到最高的福利水平所愿意进行的各种进出口组合,即对应某一个进口量一国愿意提供出口量的轨迹。,相互需求论简评,相互需求论补充和发展了比较优势论,解决了国际贸易为参加方带来利益的范围、双方如何分配利益、互惠范围等问题。 但穆勒关于相互需求强度决定贸易条件的观点和实际不相符。 马歇尔用几何分析方法来说明贸易条件的决定和变动,丰富了传统的国际贸易理论的表达手段和研究方法。 没有对国际生产关系的价值领域进

7、行研究 ,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国际间的商品交换是否公平合理,是否是等价交换,是否存在剥削等问题 。,要素禀赋论,3.4.1要素禀赋论的相关概念 3.4.2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 3.4.3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 3.4.4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 3.3.5要素禀赋论的简评,要素禀赋论的相关概念,生产要素和要素价格 (Factor of Production and Factor Price ) 要素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型产品 (Factor Intensity and Factor Intensity Commodity ) 要素禀赋和要素丰裕度 (Factor Endowment and Factor Ab

8、undance ),要素禀赋论的基本假设,222模型 两国的技术水平相同 X-劳动密集型产品,Y-资本密集型产品 两国在两种产品的生产规模报酬不变 两国进行的是不完全专业化生产 两国的消费偏好相同 两种商品和两种生产要素的市场是完全竞争的 生产诸要素在国内能够自由流动,在两国间不能 无运输费用,没有关税或其他阻碍自由贸易的障碍,要素禀赋论的理论分析,理论内容 一国应该出口该国相对丰裕和便宜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进口该国相对稀缺而昂贵的要素密集型的商品。 理论的一般均衡分析 理论的几何分析,要素价格均等化定理,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定理 在满足要素禀赋论的全部假设条件下,国际贸易会使得各国同质的生产

9、要素获得相同的相对与绝对收入。这样一来,国际贸易就代替了国际生产要素的流动。,要素禀赋论的简评,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要素禀赋论和要素价格均等化学说是在比较优势论的基础上的一大进步,有其合理的成分和借鉴意义。 赫克歇尔、俄林、萨缪尔森的理论有明显的局限性。,里昂惕夫之谜,3.5.1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 3.5.2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 3.5.3里昂惕夫之谜简评,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理论的检验,表3-10 1947和1951年美国每百万美元出口商品和进口 替代商品对国内资本和劳动的需要量,对里昂惕夫之谜的不同解释,劳动效率的差异 人力资本的差异 存在贸易壁垒 忽略自然资源因素 要素密集型逆转发生,里昂惕夫之谜简评,里昂惕夫对要素禀赋论的检验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推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贸易理论的新发展。 投入产出分析法对美国贸易结构的计算分析,开辟了用统计数据全面检验贸易理论的道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