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敏 第八章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98424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19 大小:6.7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敏 第八章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敏 第八章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敏 第八章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敏 第八章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敏 第八章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敏 第八章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冷库制冷工艺设计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李敏 第八章 冷库制冷工艺设计(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8章 机房设计,8.1 机房设计的一般要求 8.1.1 机房建筑的要求 1土建方面的要求 1)机房在冷库总平面上的位置(厂区的下风向) 2)压缩机房一般在第一层,禁止放地下室(军用除外)。但空调机房大多在地下室 3)可与主体建筑连接或分开。机房和设备间宜靠近冷库的制冷负荷中心 4)机房所有的门、窗均应设计成朝外开启 ;机房必须有良好的自然采光,其窗孔投光面积通常不小于地板面积的1716 4)采用级耐火等级建筑物设计,2暖通方面的要求(室温12以上,供暖采用蒸气,换气次数一般8次/h,夏天可设空调);机器要做防噪处理 3机房的供电和照明的要求机房供电与照明 冷库应按二级负荷供电。对公称体积在2

2、500m2以下的冷库,可按3级负荷供电。 仪表信号断电器,应采用封闭型或安装于封闭的箱内,照明灯具开关应采用隔尘型的。 动力开关及配电设备,应采用封闭型或浸油型。机房照明必须充足,机器间为5075lx的照度标准,设备间为35lx。应选用防爆型的荧光灯具。,8.1.2 机房布置的要求,1机器间的布置要求 1)制冷压缩机的仪表盘应面向主要操作通道 ; 2)总调节站及仪表屏通常布置在机器间内。中间冷却器一般靠墙设置,但应注意不要影响窗户的开启和采光。 3)机器间内应有冲刷地面的给排水设施和盥洗水盆 ; 4)制冷装置的自控柜、自控仪表、操纵台等可设在机器间一侧相邻的自控操纵室内。 5)机器间的噪声应按

3、工业企业噪声卫生标准执行; 6)机器间内主要通道的宽度应视其面积的大小而定,一般为1.52.5m。非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0.8m。 7)压缩机突出部分到其他设备或分配站之间的距离不小于1.5m,两台压缩机突出部位之间的距离不小于lm ; 8)机器间内须留有适当的临时检修面积。,2设备间的布置要求,设备间是安装制冷辅助设备的房间,在布置时要考虑下面的要点: 1)设备间内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15m,非主要通道宽度不应小于08m。 2)在设备间布置容器时,均应考虑窗户的开启方便和自然采光的条件。 3)设备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a需要经常操作的不小于08m。 b不经常操作的或不通行的不小于03

4、m。 c各容器壁与墙、柱的边缘距离不小于02m,设备隔热层的外壁与墙面、柱边的距离应不小于03m。,8.2 压缩机的布置,8.2.1 制冷压缩机的布置及相关要求 制冷压缩机的布置要根据压缩机的尺寸、台数、机器间的布置形式及机器间的平面尺寸来考虑。有下列3种布置形式:如图8-28-38-4所示.,8.2.2 机器间有关设备的布置要点,1总调节站的布置 2中间冷却器的布置 近双级机组或双级机的地方, 外包隔热层, 下垫防腐处理的木块(50mm厚,防冷桥), 并安装在300厚的地基上(中冷的排油、进液的管道的安装),3油分离器的布置 (1)不带自动回油装置的油分,一般在机房外 (2)与供融霜热氨的油

5、分,可设在机房内 (3)洗涤式油分 (4)干式、水冷式油分 标高无要求 (5)系统中具两个以上油分 压缩机与油分的排气管布置应使各油分分配均匀,螺杆机的油分专机专用 油分离器的位置要同管道走向一起考虑,洗涤式油分离器的位置应尽量靠近冷凝器,它的进液管应接于冷凝器出液主管的下半部,且冷凝器出液管与油分离器进液管的相对高差约为250300mm,从而保证了供液,使洗涤效果良好,如图8-5,8-6所示。,4冷凝器的布置 布置冷凝器时,其安装高度必须使制冷剂液体能借助重力顺畅地流人贮液器。根据其结构形式的不同,具有不同的布置方式。立式在室外,卧式在室内.靠墙安装的卧式冷凝器的布置尺寸以及卧式冷凝器与贮氨

6、器的垂直布置如图8-7所示,供设计时参考。,淋水式冷凝器多布置在室外较宽广的地方或机房的屋顶上,它的方位应使其排管垂直于该地区夏季的主导风向。在风大的地区,冷凝器四周应做百页挡水板。 蒸发式冷凝器多布置在机房的屋顶上,周围通风良好。 图8-8所示为两台蒸发式冷凝器的并联连接方案 。,8.3 辅助设备的布置,8.3.1 设备间布置的一般要求 设备间内设备(或容器)之间的间距不应小于下列数值: (1)需经常操作的通道不小于08 m。 (2)不经常操作的或不通行的通道不小于03 m。 (3)各容器壁与墙、柱的边缘距离不小于02 m,设备隔热层的外壁与墙面、柱边的距离,应不小于04 m。 设备间内主要

7、通道的宽度不应小于15 m。 在设备间内布置容器时,均应考虑窗户的开启方便和自然采光的条件。,8.3.2 设备间的布置形式,一般分单层式和分层式布置。,8.3.3 设备间有关设备的布置要点,1贮液器的布置:贮液器一般布置在设备间。若设置在室外,应有遮阳设施。如图8-10所示。 2.排液桶的布置:排液桶一般布置在设备间靠近库房的一侧。如果设备间分为两层,排液桶则设在底层。 3.氨液分离器的布置:机房氨液分离器布置在设备间内,其高度应使分离下来的氨液能自流到下方的低压贮液器或排液桶。 库房氨液分离器应设在靠近蒸发器的地方。对于单层冷库,一般设在设备间阁楼上;对手多层冷库,则分层设置,将本层库房的氨

8、液分离器设在上面一层,顶层库房的氨液分离器设在加建的阁楼上。库房氨液分离器液面标高与蒸发器最高部位液面的高差为15m左右。氨液分离器的作用半径以不大于30m为宜。 4.低压循环桶和氨泵的布置,低压循环桶是氨泵供液系统专用设备,应按不同蒸发温度分别设置,多设在设备间。 氨泵一般布置在低压循环桶的下面近处,基础稍高于地坪。低压循环桶、氨泵固定点均应有防“冷桥”的措施。 5集油器的布置:集油器可设在室内,也可设在室外,靠近油多、放油频繁的设备。高、低压合用一台集油器时,应近低压设备设置。集油器的基础标高在300400mm左右,以便于放油操作。设在室内时,可将放油管引至室外。集油器四周应设排水明沟。 6.空气分离器的布置:空气分离器应近冷凝器和贮液器布置。卧式空气分离器通常设于设备间的墙上,安装高度距地坪12m左右,进液端稍高。立式空气分离器必须包隔热层,它可支撑在贮液器或排液桶上,以节省占地面积。,图8-11所示为机器间、设备间分别设置的示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