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

上传人:【**** 文档编号:89496870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DF 页数:12 大小:2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理科综合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 重庆市第一中学校重庆市第一中学校 2019 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 理科综合生物试题理科综合生物试题 1.细胞的形态、结构和功能多种多样,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核退化,有利于提高氧气运输效率 B. 草履虫细胞中有伸缩泡,有利于收集和排出代谢废物 C. 心肌细胞没有血红蛋白,但有与血红蛋白合成有关的基因 D. 卵细胞体积较大,能为受精卵提供更多的核 DNA 【答案】D 【解析】 【分析】 细胞的结构决定其功能,不同细胞的特殊功能一定有相应的结构与之适应,如人体成熟的红细胞核退化,为 携带氧的血红蛋白提供了更多的空间,有利于氧气运输。 【详解】人体成

2、熟的红细胞的核退化消失,可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更多空间,有利于提高氧气运输效率, A 正确;有些原生动物(例如草履虫)细胞体积较大,其相对表面积较小,物质运输效率较低,但其细胞中 有收集和排泄废物的伸缩泡,可通过伸缩泡提高物质运输效率,B 正确;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 达,分化过程中核遗传物质不变,所以心肌细胞中也有血红蛋白基因,只是血红蛋白基因在心肌细胞中不表 达,故没有血红蛋白,C 正确;卵细胞体积大,储存大量的营养物质,有利于为早期胚期发育提供所需的养 料,卵细胞的核 DNA 与精子的核 DNA 一样多,D 错误。 故选 D。 【点睛】熟悉各细胞结构功能和各细胞的功能是解决结构

3、与功能相适应问题的突破口。 2.多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下列反应或过程不需要能量的是 A. 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逐渐缩小 B. 葡萄糖和果糖在酶的催化下生成蔗糖 C. 在叶绿体中水分解生成 O2和 NADPH D. 硝化细菌将 CO2和 H2O 转变成有机物 【答案】A - 2 - 【解析】 【分析】 细胞中的一些耗能反应往往伴随着 ATP 的水解过程,如主动运输、胞吞胞吐、光合作用暗反应等。 【详解】高浓度蔗糖溶液中洋葱表皮细胞的液泡体积逐渐缩小,是由于水的渗透作用,使进入外界溶液的水 多于进入细胞液的水,此过程不消耗能量,A 符合题意;植物细胞中的葡萄糖与果糖合成蔗糖需要酶的催

4、化, 还需要消耗能量 ATP,B 不符合题意;在叶绿体中水的光解和 ATP 的形成,需要色素吸收光能才能完成,C 不符合题意;硝化细菌利用周围无机物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将 CO2和 H2O 转变成有机物,D 不符合题意。 故选 A。 【点睛】识记生命活动中耗能的生理过程是解题要点,注意耗能的反应不一定是消耗 ATP 水解释放的能量。 3.下列关于物质 X 跨膜运输的描述,错误的是 A. 若 X 是水分子,则其既能通过磷脂双分子层又能通过相应通道进入细胞 B. 若 X 是葡萄糖,则在顺浓度梯度的情况下可通过协助扩散进入细胞 C. 若 X 是钠离子,则其进入细胞的方式一定是主动运输且与氧气浓度有关

5、 D. 若 X 是尿素分子,则其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且与氧气浓度无关 【答案】C 【解析】 【分析】 同一物质在进入不同细胞时运输方式可能不同,如葡萄糖进入红细胞为协助扩散,而进入其它细胞,如小肠 粘膜细胞则为主动运输。 【详解】水分子的跨膜运输为自由扩散,可通过磷脂双分子层,有些细胞膜上也有水通道蛋白,可协助水分 子的跨膜运输,A 正确;葡萄糖在顺浓度梯度时,可通过载体蛋白的协助进入细胞,此过程不消耗能量,为 协助扩散,B 正确;在形成动作电位时,钠离子内流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不消耗能量,与氧气浓度无关,C 错误;尿素分子的跨膜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故与氧气浓度无关,D 正确。

6、故选 C。 【点睛】掌握不同物质跨膜运输方式是解题关键,尤其是一些特殊实例的跨膜运输方式是易考点,也是易错 点。 4.下列曲线表示密闭容器中氧气含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正确的是 - 3 - A. 甲图中 AB 段形成的原因是酶数量有限 B. 乙图中 AB 段有机物合成速率达到最大值 C. 增加装置中的 H2O2浓度后甲图达到氧气最大含量的时间将缩短 D. 剪掉装置中幼苗的部分叶片后乙图达到氧气最大含量的时间将延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 过氧化氢酶可将过氧化氢分解,随着化学反应的进行,过氧化氢减少直至为 0,故产生氧气的量达到最大值 后不再增加,是由于过氧化氢被分解完了。增加 H2O

7、2浓度,则 H2O2被完全分解所需时间延长。 【详解】随着时间延长,过氧化氢被完全分解,故装置中产生氧气的量不在增加,所以甲图中 AB 段形成的 原因是过氧化氢的数量有限,A 错误;密闭装置中,随着植物进行光合作用消耗容器中的二氧化碳,使容器 中二氧化碳逐渐降低,故植物的光合速率下降,当植物的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装置中氧气含量不在增加, 此时有机物的积累量达到最大值,故乙图中 AB 段应是有机物积累量达到了最大值,B 错误;酶的数量不增 加的情况下,增加装置中的 H2O2浓度后甲图达到氧气最大含量的时间将延长,C 错误;剪掉装置中幼苗的部 分叶片后,植物的光合速率降低,利用二氧化碳的速率降低

8、,环境中二氧化碳降低的慢,即达到光合速率= 呼吸速率时所需要的时间延长,故乙图达到氧气最大含量的时间将延长,D 正确。 故选 D。 【点睛】理解图示中氧气含量达到最大的原因是解题关键,尤其注意密闭环境中影响光合速率的因素有因植 物光合作用的消耗而降低的二氧化碳浓度这一条件。 5.下列关于蛋白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在 DNA-蛋白质复合物中的蛋白质不可能是 RNA 聚合酶 - 4 - B. 在底物-蛋白质复合物中的蛋白质一定是起催化作用的酶 C. 在糖-蛋白质复合物中的蛋白质有识别、润滑和保护作用 D. 在抗原-蛋白质复合物中的蛋白质可能由记忆细胞产生 【答案】B 【解析】 【分析】 蛋白质

9、的功能有很多,如酶的本质大多数是蛋白质,催化底物时酶与底物结合,一些结构蛋白会与其它化合 物结合构成一定结构,如染色体是由 DNA 和蛋白质构成的。糖蛋白具有识别、润滑和保护作用。 【详解】在基因转录时,RNA 聚合酶与 DNA 上的 RNA 聚合酶结合位点识别并结合,催化 DNA 转录形成 RNA,A 错误;作为酶类的蛋白质与底物结合,可催化底物的分解,B 正确;细胞膜上的糖类与蛋白质结合构 成糖蛋白,糖蛋白具有识别、润滑和保护作用,单独的蛋白质没有上述功能,C 错误;抗原可与抗体特异性 结合,故在抗原-蛋白质复合物中的蛋白质应为抗体,抗体是由浆细胞合成并分泌的,D 错误。 故选 B。 【点

10、睛】熟记蛋白质的功能是解题的关键。 6.图为某动物细胞分裂的示意图,其中字母代表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细胞的细胞质不均等分裂,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B. 该细胞分裂形成的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eFg 或者 eFG C. 该细胞中有 3 对同源染色体,有一对染色体上的遗传信息不同 D. 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均不发生在该细胞所示的时期 【答案】D 【解析】 【分析】 由图可知,细胞一极的染色体形态、大小各不相同,且着丝点已经分裂,故可知该细胞中没有同源染色体, 应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由于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故该细胞为次级卵母细胞。 【详解】该细胞中不含同源染色体,故应为减数第二

11、次分裂后期的图像,A 错误;该细胞质不均等分配,故 细胞名称为次级卵母细胞,减数第二次分裂结束后,大的形成卵细胞和小的形成极体,故该细胞分裂形成的 卵细胞的基因组成是 eFg,B 错误;由分析可知,该细胞没有同源染色体,C 错误;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 - 5 - 组合定律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图示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图像,不会发生基因分离定律和自由组 合定律,D 正确。 故选 D。 【点睛】识别细胞分裂图像时要特别注意着丝点分裂后的细胞中有无同源染色体的判断问题,一般看一极的 染色体形态、大小是否存在两两相同的,若无,说明此时不含同源染色体。 7.生物学实验中常用一些试剂处理实验材料,以达

12、到相应的目的。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_ 使 DNA 呈绿色,_使 RNA 呈红色,从而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2)在研磨绿叶时加入无水乙醇的目的是_,为了使研磨更充分需加入 _。 (3)台盼蓝染色法可以鉴别细胞是否死亡,其原理是_。 (4)观察根尖细胞的有丝分裂时,常用_(试剂)处理根尖使细胞分离,该试剂由_(物 质)组成。 【答案】 (1). 甲基绿 (2). 吡罗红 (3). 提取色素 (4). 二氧化硅 (5). 活细胞的细胞 膜能控制物质进出或活细胞的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6). 解离液 (7). 盐酸和酒精 【解析】 【分析】 观察 DNA 和

13、RNA 的分布利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提取色素利用的是光 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台盼蓝能给死细胞染色。 【详解】 (1)关于“观察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分布”的实验,实验中利用了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剂对 DNA 和 RNA 的亲和力不同这一特性,其中甲基绿使 DNA 呈现绿色,吡罗红使 RNA 呈现红色,从而可以显示 DNA 和 RNA 在细胞中的分布情况。 (2)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原理是利用光合色素易溶于有机溶剂无水乙醇,故在研磨绿叶时加入无水乙醇的 目的是提取色素。研磨中为保护色素不被破坏,需要添加碳酸钙 ,为使研磨更加充分,需要

14、添加二氧化硅。 (3)科学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法排除,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 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所体现的是细胞膜的控制物质进出的细胞功能或活细胞的 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 (4)在观察植物根尖细胞有丝分裂实验中,常用盐酸酒精混合配置的解离液处理根尖,用龙胆紫溶液染色。 实验中,解离液的作用是使组织中的细胞相互分离,便于压片时形成单层细胞。 【点睛】识记教材实验中的实验试剂使用原理是解题的关键。 8.为了筛选适宜在高温、缺水条件生长的作物品种,兴趣小组用甲、乙两株不同种植物为实验材料,在 - 6 - 模拟夏季晴朗天气的条件下进行了实验,

15、两组实验条件相同。实验结果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一天中积累有机物最多的时刻是_时左右,在该时刻叶肉细胞中产生 ATP 的细胞器是_。 (2)根据实验结果,适宜在高温、缺水条件生长的作物是_,依据是 _。根 据已学知识,推测该作物适宜在高温、缺水条件生长的原因可能是_(列举 2 点即可) 。 【答案】 (1). 18 时 (2). 线粒体和叶绿体 (3). 甲 (4). 甲植物午休现象不明显或甲植物 在中午的光合速率大于乙植物 (5). 二氧化碳补偿点低、根系发达、叶片肥厚、固定二氧化碳的酶活性 高等 【解析】 【分析】 曲线乙的 bc 段由于气孔关闭,导致二氧化碳进入减少,光合

16、速率降低,cd 段是气孔打开,二氧化碳进入增 加,由于前段时间积累了还原氢和 ATP,故 cd 段光合速率上升。与乙植物相比,甲植物在这段时间内没有 出现光合午休现象,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植物。 【详解】 (1)该植物积累有机物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当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时,有机物一直在积累, 若光合速率小于呼吸速率,那么有机物将减少,故一天中下午光合速率=呼吸速率时积累有机物最多,所以 积累有机物总量最多的时刻在 18 时。由于此时既有光合作用又有呼吸作用,所以产生 ATP 的细胞器为线粒 体和叶绿体。 (2)由图可知,在夏季晴朗天气的中午没有出现午休的是甲植物,故甲植物更适宜在高温、缺水条件生长, 该条件下正午时分甲植物的净光合速率大于乙植物,更有利于增产。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有二氧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试题/考题 > 高中试题/考题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