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晖 11. 中央银行业务与货币政策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94822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37 大小:4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金融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晖 11. 中央银行业务与货币政策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金融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晖 11. 中央银行业务与货币政策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金融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晖 11. 中央银行业务与货币政策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金融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晖 11. 中央银行业务与货币政策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金融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晖 11. 中央银行业务与货币政策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金融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晖 11. 中央银行业务与货币政策》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金融学概论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郭晖 11. 中央银行业务与货币政策(3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第一节中央银行的业务 第二节货币政策目标 第三节货币政策工具 第四节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及职责,中国人民银行是1948年12月1日在华北银行、北海银行、西北农民银行的基础上合并组成的。1983年9月,国务院决定中国人民银行专门行使国家中央银行职能。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至此,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确立。,第一节 中央银行的业务 央行业务是央行职能的的具体体现。央行的日常业务也和商行一样,包括负债、资产与中间业务。 一、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 (见教材P218)表中包括:

2、,(一)负债方项目,1货币发行 2各项存款 3其他负债 4自有资本,(二)资产方项目 1黄金外汇储备 2再贷款 3各种证券 4其他资产 其他资产是指以上三项未列入的资产,如土地、房屋、设备以及待收款等。其中待收款是指中央银行办理清算业务时形成的应收未收款。,二、中央银行负债业务 中央银行负债是指中央银行以负债形式所形成的资金来源 (一)货币发行业务 货币发行业务是中央银行最主要的负债业务,这是中央银行与一般商业银行重要区别之一。货币发行必须遵循两条基本原则:第一,货币发行必须要有可靠的信用保证,即货币发行必须要有一定的证券、外汇或黄金作保证。第二,货币发行量要有高度的伸缩性和灵活性,不断适应社

3、会经济状况变化的需要。这两条发行原则,前者被称为“消极原则“,后者被称为“积极原则“。,(二)存款业务 商业银行的存款业务(准备金) 2财政性存款 3外国存款 4其他存款。凡是未列入上面三类存款项目的中央银行存款都归人这个项目,其内容因各国情况不同而差异较大。在美国,主要是非会员银行为使用联邦储备体系的清算而存入的存款,而在我国则表现为邮政储蓄存款、非银行金融机构存款等。 中央银行在吸收存款时必须道循这样一条原则:尽量不吸收脱离中央银行控制的存款。因为脱离中央银行控制的存款,其增加或减少有可能与中央银行执行的货币政策相悖,结果导致货币政策效果不良甚至失效。,三中央银行的资产业务 (一)买卖储备

4、资产 中央银行买卖外汇、黄金等储备资产,可以调节国家的国际储备,促进国际收支的平衡,保持汇价与币值的稳定。 (二)放款业务 对商业银行的放款 (1)信用放款 (2)抵押放款 (3)贴现放款 2对财政部的放款。对财政部的放款可分为三种情况:一是直接贷款,方法与商业银行放款大体相似。二是透支。以上两种形式的放款都属于信用放款。三是证券投资性放款,即中央银行在二级市场上购买政府债券,这实际上是间接向财政部发放了贷款。 3其他放款。主要是中央银行对外国中央银行和国际性金融 机构的贷款。,(三)证券业务 在证券市场比较发达的国家,证券买卖业务是中央银行主要的资产业务之一。中央银行买卖证券一般都是通过公开

5、市场进行的。买卖的证券主要有国库券、公债券以及一些信誉很高的商业票据、公司债券等,其中主要的是国库券。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是为了调节和控制货币供应量,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不是为了盈利。,四、中央银行的其他业务 (一)资金清算业务 (二)国库业务 世界各国的国库体制主要有两类:一类是独立金库制;另一类是委托金库制,即国家委托中央银行代理国库业务。目前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采取的是委托金库制。,第二节 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当代各国政府干预和调节宏观经济运行的主要政策之一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各项措施的总和 狭义

6、的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基本框架,传 导 过 程 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用的方法和手段,政策工具,操作指标,中介指标,最终目标,监 测 和 预 警,公开市场业务,再贴现率,法定准备率,其他工具,利率,货币供应量,其他中间目标,充分就业,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国际收支平衡,一、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 最终目标 稳定币值(物价) 充分就业 经济增长 国际收支平衡 货币政策目标间的关系:有的在一定程度上具有一致性;有的相对独立;但更多地表现为目标间的冲突性,*我国货币政策目标,处理政策目标间的冲突方式:侧重于统筹兼顾

7、,力求协调; 侧重于权衡选择,视需要突出重点.各国的首要目标通常是稳定物价。 我国现行的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现行目标即使在短期内兼顾经济增长的要求时,仍然以稳定货币为基本立足点.,二、货币政策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指标又称远期指标,是处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的中介性政策变量.如市场利率、货币供应量等. 中介指标需要中央银行运用政策工具作用于操作指标,并经过一定的传导过程才能实现,可控性较弱.,中介目标选择的标准,可测性 可控性 相关性,中介目标体系,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 利率 汇率 货币供应量 我国选择的是以货币供应量为主的一篮子中介目标,第

8、三节 货币政策工具,一、货币政策工具的含义及内容 货币政策工具又称货币政策手段,是指中央银行为调控中介指标进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所采用的政策手段。包括: 一般性工具 选择性工具 其他工具,二、一般性货币政策工具包括,法定存款准备率 再贴现政策 公开市场业务。,法定存款准备率政策效果表现在:,1、法定存款准备率是通过决定或改变货币乘数来改变货币供给。即使准备金调整的幅度小,也会引起货币供应量的巨大波动。 2、中央银行的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都是以存款准备金为基础,没有法定准备金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难以发挥作用。 3、即使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由于种种原因持有准备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的调整也会产生效果。 4、即使存

9、款准备率维持不变,它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商业银行体系创造派生存款的能力。,法定存款准备率的局限性主要表现 :,1、由于准备率调整的效果较猛烈,其调整对整个社会和公众心理预期都会产生显著的影响,不宜作为中央银行调控货币供给的日常性工具。 2、存款准备金对各种类别的金融机构和不同种类的存款的影响不一致,因而货币政策实现的效果可能因这些复杂情况的存在而不易把握。,再贴现政策的内容及局限性,再贴现政策是指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持有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时所作的政策性规定。 再贴现政策一般包括两方面的内容: 1、再贴现率的确定与调整; 2、规定向中央银行申请再贴现的资格。,再贴现政策的局限性,1、主

10、动权并非只在中央银行,甚至市场的变化可能违背其政策意图; 2、再贴现率的调节作用是有限度的; 3、与法定准备率比较而言,再贴现率易于调整,但随时调整会引起市场利率的经常波动,使商业银行无所适从。,公开市场业务的政策效果,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政策行为。 公开市场业务有名显的优越性: 1、主动性强 ; 2、灵活性高 ; 3、调空效果和缓,震动小; 4、影响范围广。,公开市场业务要能有效发挥作用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1、中央银行必须具有强大的,足以和控制整个金融市场的金融实力。 2、要有一个发达完善的金融市场且市场必需是全国性的,证券种类要齐全且

11、达到一定规模。 3、必须有其他政策工具的配合。,三、选择性政策工具,选择性政策工具是中央银行对某些特殊领域的信用活动加以调节和影响的一系列措施。 选择性政策工具主要有:消费者信用控制; 证券市场信用控制; 不动产信用控制; 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等.,四、其他货币政策工具,直接信用控制的手段主要有:规定利率上限、信用配额、流动性比率、直接干预金融机构业务活动。 直接信用控制是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间接信用指导的主要方法有:道义劝告、窗口指导。 该类工具是借用中央银行的地位与威望,通过非强制性手段影响金融机构的信用业务,*我国采用过哪些货币政策工具?,1984-

12、1994年: 贷款计划:规模控制;再贷款额度控制; 存款准备金; 利率管制; 再贴现。 1995年后由直接调控为主向间接调控为主转化: 贷款规模控制从逐步缩小到完全取消; 利率管制逐步放松; 再贴现业务得以长足发展; 启动公开市场业务和间接信用指导。,货币政策的效应,时滞 合理预期 其他因素,第四节 财政金融两大政策配合,必要性: 1.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范围的不同,要求两者必须协调配合 2.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目标的侧重点不同,要求两者协调配合 3.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时滞性不同,要求两者协调配合,我国政策配合中需注意,我国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协调配合 要以实现社会总供求的基本平衡为共同目标; 应有利于经济的发展; 既要相互支持,又要保持相对独立性; 从实际出发灵活搭配运用两大政策.,配合类型,配合效果,两大政策协调配合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协调配合: 产业政策、收入分配政策、外贸政策、社会福利政策等其他政策的协同; 有良好的国内外社会经济环境; 有合理的价格体系和企业运行机制; 还需要有各部委、各部门和地方政府的支持配合; ,作业,网上训练:金融中国人民银行网站,了解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及原因。,年内第8次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