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满银 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93694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23 大小:2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满银 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满银 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满银 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满银 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宏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满银 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满银 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学——原理、案例与应用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张满银 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2,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1 总需求(AD)曲线 7.1.1 总需求函数及其特点 总需求(Aggregate demand)是经济社会对各种产品和劳务的需求总量 AD=C+I+G+NX 总需求函数描述的是产量(收入Y)与一般价格水平(P)之间的对应关系。它表示在某个特定的价格水平下,经济社会需要多高水平的收入。如图所示。,总需求曲线,3,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1 总需求(AD)曲线 7.1.1 总需求函数及其特点 问题1:当价格下降,为什么消费需求增加? 1、实际余额效应: 由AC庇古提出,后来受到唐纳德帕廷金的重视。当价格水平下降时,人们所持有

2、的货币以及债券和股票之类以货币计值的资产的实际价值提高,人们变得更为富有,从而消费水平会提高。 2、跨时替代效应: 在目前价格水平较低的情况下,如果人们预期未来价格水平会较高,他们将增加当前消费,即用当前的、或本期的消费替代将来的消费。 3、财富再分配效应: 价格水平下降对债权人和债务人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债权人变得更为富有从而增加消费,债务人变得更为贫穷从而减少消费。在债务人一般比债权人穷的情况下,债务人减少消费的反应大于债权人增加消费的反应,总消费将减少。这种效应部分抵消实际余额效应和跨时替代效应。,4,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1 总需求(AD)曲线 7.1.1 总需求函

3、数及其特点 问题2:当价格下降,为什么投资需求增加? 1、利率效应: 价格变化会改变投资成本以及厂商承担投资风险的能力和意愿,从而影响到投资水平。 如果在价格下降时总的货币供给保持不变,价格水平的下降使货币需求下降,于是货币市场就会出现非均衡,结果利率必然下降。利率下降增强了投资需求的吸引力,使厂商增加投资,从而导致产量提高。 问题3:当价格下降,为什么净出口需求增加? 价格水平下降使本国商品对外国消费者来说更有吸引力,因而增加出口减少进口,结果是净出口增加,总需求会增加。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 C P I AD NX 一般的说来,总需求量与价格之间呈反向变化关系。,5,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

4、:AD -AS模型,7.1 总需求(AD)曲线 7.1.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有两种方法可以导出: 一是可以从收入-支出模型导出; 二是可以从IS-LM模型导出 。 在收入支出理论中,由于不考虑价格水平的变化,因此,总支出AEC+I+G+(XM)被看成仅仅是收入Y的增函数。然而,在考虑价格变化的情况下,总支出的各个组成部分(政府购买G除外)是与价格呈反向变化关系的,是价格水平的减函数,因此,可以将总支出记为AE(Y,P),这样收入-支出模型就可以表示为 YAE(Y,P),6,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1 总需求(AD)曲线 7.1.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在收入-支出模型中,如

5、图所示,AE(Y,P0)为价格水平P0之下的总支出曲线,此时它与45线的交点A决定的国民收入为Y0。,7,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1 总需求(AD)曲线 7.1.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 类似地,总需求曲线也可以从IS-LM模型推导出来。,从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以两部门经济为例,反映产品市场均衡条件的IS方程为 S(Y)I(r) (7-2) 反映货币市场均衡条件的LM方程为 M/PL(Y,r) (7-3) 式中M/P为实际货币余额;L(Y,r)为货币需求,分别是产量y和r的增函数和减函数。 假设在方程(7-2)和方程(7-3)中,有 S(Y)1000+0.5Y I(

6、r)250024r 1000/P0.5260r 经整理有 求出Y的解式,得到 Y3640+960/P 即为总需求函数。,8,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1 总需求(AD)曲线 7.1.2 总需求曲线的推导,从IS-LM模型推导出总需求曲线,9,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1 总需求(AD)曲线 7.1.3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1总需求曲线的斜率 M/PL(Y,r) Y3640+960/P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反映了价格水平的变动引起国民收入水平变动的大小。AD曲线的斜率取决于:既定价格水平的变动引起LM曲线多大的变动,既定LM曲线的变动导致Y多大的变

7、动。 根据前面有关IS-LM模型的相关内容及上面的两个图中,我们可以得到: 1)货币需求对利率的灵敏度越小,投资需求对利率的灵敏度越大,AD曲线越平缓。 2)乘数越大,货币需求对收入的灵敏度越小,AD曲线越平缓。,10,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1 总需求(AD)曲线 7.1.3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需求曲线的位置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会使AD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1)财政政策对AD曲线位置的影响,11,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1 总需求(AD)曲线 7.1.3 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与总需求曲线的移动 2需求曲线的位置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都

8、会使AD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2)货币政策对AD曲线位置的影响,12,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2 总供给(AS)曲线 7.2.1 总供给函数及其性质 总供给是经济社会将劳动和资本等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得到的产量,是所有厂商供给产量的总和。 总供给函数(曲线)专门用来描述总供给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总供给曲线,13,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2 总供给(AS)曲线 7.2.2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 首先我们引入宏观或总量生产函数。在既定的技术条件下使用劳动N和资本K两种生产要素进行生产,经济社会的宏观生产函数可以表示为 YF(N,K) 其中,Y为经济社会总产量

9、;N为就业量;K为资本存量。,14,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2 总供给(AS)曲线 7.2.2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充分就业是指在一定的工资和其他就业条件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得到工作并从事生产的状态。 在充分就业时失业率并不等于零,而是大于零。 潜在产量不是最大产量,只要愿意承受价格水平加速上涨的状况,经济社会的实际产量有可能暂时高于潜在水平。 一般地,潜在产量被认为是不受价格干扰或其他经济因素影响的产量水平,在这种情况下,潜在产量就是经济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并实现最大产量的状态。,15,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2 总供给(AS)曲线 7.2.2 总供给曲线

10、的推导,宏观生产函数YF(N,K)表明了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的条件下,总产量与就业量之间的对应关系,那么,就业量的确定需要考察劳动市场。,劳动需求函数可表示为 NdNd(W/P) 劳动供给函数可表示为 NsNs(W/P),16,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2 总供给(AS)曲线 7.2.2 总供给曲线的推导,Ns(W/P)Nd(W/P)在均衡点E0,均衡就业量和工资分别为N0和(W/P)0。确定了就业量N0,从总量生产函数就可以得出总产量Y0,17,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2 总供给(AS)曲线 7.2.3 围绕总供给曲线形状的争论 总供给曲线是(新)

11、古典学派和(新)凯恩斯学派争论的主要领域之一。这方面的争论涉及到对价格和工资灵活性及市场出清的认可、对预期的看法和关注程度,也与区分长期和短期有关。,长期和短期总供给曲线,18,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3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7.3.1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19,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3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7.3.2 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b)总供给曲线的非充分就业阶段,a)水平的总供给曲线,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果:凯恩斯主义情形,20,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3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12、7.3.2 需求曲线移动的效应,a)垂直的总供给曲线,b)总供给曲线的充分就业阶段,总需求曲线移动的效果:古典学派情形,21,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3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7.3.3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应: 生产能力增加的情形 生产成本上升的情形,22,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3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7.3.3 总供给曲线移动的效果 总供给曲线移动可能表现为两种情况。 1)如果厂商及经济社会的生产能力和潜在产量发生变化,总供给曲线的(近乎)垂直部分将发生左右移动,AS1左移到AS0表示生产能力减小,AS0右移到AS1表示生产能力扩大,如左图所示。 2)如果厂商及经济社会生产成本发生了变化,则总供给曲线特别是其平缓部分将表现为上下移动,如右图所示,AS0上移到AS1表明生产成本上升。,23,第7章 国民收入决定:AD -AS模型,7.3 国民收入和价格水平的决定 7.3.4 运用AD-AS模型对战后美国经济的剖析,战后美国经济的AD-AS模型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