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七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93349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69 大小:56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七章_第1页
第1页 / 共69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七章_第2页
第2页 / 共69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七章_第3页
第3页 / 共69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七章_第4页
第4页 / 共69页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七章_第5页
第5页 / 共6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七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经营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孙可娜 主编 第七章(6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资产负债管理,第七章 资产负债管理,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 第三节 资产负债比例管理,第一节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 二、负债管理理论 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四、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一、资产管理理论,1.商业性贷款理论 2.可转换理论 3.预期收入理论 4.超货币供给理论 5.资产管理理论的评价,1.商业性贷款理论,商业性贷款理论(the Commercial Loan Theory)产生于商业银行发展的初期,早在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中既有阐述。真实票据理论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发展起来的:首先,当时商业银行获得的存款以活期存款为主,因此存款

2、的流动性很强;其次,当时中央银行以及存款保险机构这些保证存款人利益的金融机构还没有发展起来,存款人对环境的变化和银行的经营状况十分敏感,要求银行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以备存款人随时提款的需要;最后,商业银行资金运用渠道有限,银行无法通过金融市场从外部购买流动性,因此银行通过发放短期贷款来保持高度流动性。贷款需求方面,当时企业的规模都比较小,企业的资金需求一般通过自有资金和内部积累即可得到满足,对商业银行贷款的需求常常是临时性的短期资金需求,所以银行的短期商业性贷款可以随着商业周期自动伸缩,满足经济发展的需求。,2.可转换理论,可转换理论(the Shift Ability Theory)是随着国债的

3、大规模发行而发展起来的。两次世界大战以及经济大萧条期间,西方国家由于军费开支而发行了大量的国债,集中了大量的社会金融资源的银行自然成为这些证券的主要购买人。逐渐地,这些国债由于信用高(国家信用),价格稳定,二级市场活跃,可以随时转让出去变为现金。所以,商业银行持有一定数量的债券既可以作为商业银行的盈利的来源,又可以在银行需要现金时顺利转让,这就是可转换理论的精神实质。,3.预期收入理论,可转换理论使银行发放的贷款从流动性贷款的枷锁中解放出来,银行的贷款业务也逐步延伸到中长期贷款等其他类型的贷款。预期收入理论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经济复苏阶段,为不同类型贷款需求的出现以及政府对消费贷款的鼓

4、励使银行提供其他种类贷款提供了理论指导。预期收入理论(the Anticipated Income Theory)最早在1949年普鲁克的定期放款与银行流动性理论中被提出,该理论认为贷款本息能否如期偿还才是银行保持流动性的根本,银行的呆账和坏账才是导致银行流动性不足的根源,而贷款的如期偿还最终取决于顾客未来的预期收入。即使贷款期限较长或者不具有自偿性,只要贷款企业拥有稳定的预期收入,仍然可以保证贷款本金的偿还和利息的支付,因此银行应该重点审核贷款期企业的预期收入,判断其未来一定时期是否有足够的现金流来偿还债务。,4.超货币供给理论,20世纪五六十年代,超货币供给理论(Super Theory

5、of Money Supply)作为一种新的银行资产管理理论悄然兴起。超货币供给理论认为,银行信贷提供货币只是银行达到经营目标的手段之一,商业银行发放贷款、购买证券的同时,还应该积极开展投资咨询、项目评估、市场调查、信息分析、管理顾问、委托代理、计算机服务等方面的中间业务。出此可见,该理论使商业银行的资产管理超越了货币供给的狭隘界限,通过向社会提供更多的服务,银行的资产管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广度和深度。,5.资产管理理论的评价,在商业银行发展过程中,资产管理理论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一方面,依据该理论,银行信贷以货币供应量随着生产和交换活动的变化而变化,一般不会出现货币供应量过多的现象;另一方面

6、,由于该理论侧重考虑资产的流动性,在商业银行发展初期没有政府干预和机构保障的情况下,对保证银行流动性和稳定银行经营起到了较大的作用。 但随着经济和金融的发展,其缺陷也日益明显。一是该理论无法满足国民经济的发展对贷款需求扩大和贷款种类多样化的要求;二是忽视了存款结构的变化,随着定期存款比重的上升,存款稳定性日益增强,银行可发放一部分长期贷款而不至于影响银行的流动性;三是考虑贷款清偿的外部条件,贷款收回必须以商品销售为前提,如果市场萧条、商品难以出售,即使是短期贷款,也难以保证银行资产的流动性。,二、负债管理理论,1.资金购买理论 2.金融产品销售理论 3.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1.资金购买理论,资

7、金购买理论产生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经济背景下。该理论认为,银行对于负债并非被动,它完全能够并且应该采取主动,主动地到市场上购买资金、争夺资金。该理论认为银行购买资金的主要目的是增强银行的流动性,为了满足日益旺盛的贷款需求,银行完全可以以一定的成本购买负债,从而减轻存款数额对银行扩大资产规模的限制。此外,银行的安全性和流动性也可以通过负债的安排和负债的创新去实现,而不必完全依赖资产管理。资金购买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变被动的存款观念为主动的借款观念。,2.金融产品销售理论,金融产品销售理论是20世纪80年代后期的努力推销金融产品的理论。该理论是在金融工程和金融创新风起云涌、金融竞争和金融危机日益加深

8、的形势下产生的,它同以往所有银行负债理论的显著区别在于:它不再单纯着眼于资金,它的立足点是服务,是创造形形色色多样化的金融产品,为需求范围广泛的客户提供形式多样的金融服务。,3.负债管理理论的评价,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理论摒弃了资产管理阶段被动负债的观点,积极采用主动负债的形式,一方面用于补充流动性的不足,从而增加盈利资产的的持有比例;另一方面,还积极借入资金进一步增加贷款和证券投资,从而增加盈利的机会。这种思想使银行保持较小的流动性就能满足提款和新贷款增加的需求,拓展了资金的来源和使用,使利润增加成为可能。,三、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1)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状况对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有直接影响。

9、(2)资产与负债的总量结构状况对银行的利率管理效果有直接影响。 (3)资产与负债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银行的资本管理效率有重要影响。 (4)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是否协调,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1)资产与负债的期限结构状况对银行资金的流动性有直接影响。,倘若银行的资金来源是长期的,资金运用是短期的,则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必然较高,但这会对银行的收益有不利的影响;若银行的资金来源多是短期的,而资金运用多为长期的,则银行的资金流动性必然较差,容易导致流动性风险发生。,(2)资产与负债的总量结构状况对银行的利率管理效果有直接影响。,在利率波动频繁的情况下,银行随时要对其资产负债的总量结构

10、进行调整。如果银行的负债总额过大,在市场利率大幅度下降的情况下,就可能会遭受利率风险;如果银行的资产总额过大,则当市场利率大幅度提高时,也会遭受利率风险。,(3)资产与负债的内部结构是否合理,对银行的资本管理效率有重要影响。,根据20世纪70年代中期实行的资本管理模式“纽约公式”的要求,资产可按其风险不同分为6类,每类资产都有不同的资本比率要求。资产风险越小,资本比率要求越低;反之则反是。从负债方面看,长期借入资金可当作银行资本的一部分,而存款则不论其期限多长,都不能当作银行资本。,(4)资产收益与负债成本是否协调,直接影响银行的利润最大化目标能否实现。,单位资产收益与单位负债成本的差额是决定

11、银行利润的要素,也是综合反映银行经营管理水平的主要指标。如果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较高,则单位资产收益会大于单位负债成本;如果银行的综合经营管理水平较低,则可能使单位资产收益小于单位负债成本,银行亏损。,四、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资产负债外管理理论主张银行从正统的负债和资产业务以外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开辟新的盈利源泉。在知识时代、银行应发挥其强大的金融信息服务功能,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大力开展以信息处理为核心的服务业务。该理论认为,银行在存贷款业务之外,可以拓展多样化的金融服务领域,如期货、期权等多种衍生金融工具的交易。同时该理论还提倡将原本资产负债表内的业务转化表外业务。例如,将贷款转让给第三方,

12、将存款转售给急需资金的单位等。,第二节 资产负债管理方法,一、资产管理方法 二、负债管理方法 三、资产负债管理的方法,一、资产管理方法,(一)资金总库法 (二)资产分配法 (三)线性规划法,(一)资金总库法,1.一级储备 2.二级储备 3.各类贷款 4.有价证券 5.固定资产,(一)资金总库法,图7-1 资金总库法示意图,1.一级储备,根据银行所估算的流动性条件,银行第一批资金分配用于建立一级储备,也就是第一准备金。第一准备金用于法定准备金缴纳、日常营业中的付款和支票清算;另外,作为应付突然发生存款提取或预料中的大量贷款,通常被归到商业银行资产负债表的“现金资产”项目下,是商业银行流动性的首要

13、来源。,2.二级储备,第二准备金是资金分配的第二个优先序列,属于非现金的盈利性流动资产。第二准备金主要是为了补充第一准备金的不足,同时兼顾资金运用的盈利性,它基本上是由一年期以内的证券资产和贷款组成,能够很快地转换为现金,如国库券、短期机构债券、银行承兑票据等。这类准备金中的证券,除了期限短以外,还有违约拖欠风险小的特点,以及其市场价格对利率的敏感性较低的特点。因此,第一准备金具有较高的适销性和变现性。这样当银根较紧、利率下调时,变现这类证券一般能使银行既满足流动性需要,又避免巨额资本损失,避免出现锁住效应(即当债券价格低,银行出售就会发生亏损的现象)。与第一准备金相比,第二难备金还能赚取一定

14、的收益,因此能加强银行的盈利能力。,3.各类贷款,商业银行在满足了第一准备金和第二准备金的需求后,就可以按贷款的需要和原则来发放贷款。它是商业银行的主要盈利性活动,也是商业银行总资产中最重要和规模最大的一部分资金安排。银行在有了充足的流动性后,其余资金可以用于满足客户的贷款需要,稳定与客户的关系。贷款的流动性并不是贷款时考虑的重要标准,贷款的期限与数量结构并不显得特别重要,一般合法的贷款申请,在资金力量范围之内都应得到满足。信贷的分配,只反映经济力量在信贷市场上的作用。,4.有价证券,商业银行在满足了客户合理的信贷要求之后,就可以将部分剩余资金用来投资期限较长的有价证券。它为商业银行提高资产盈

15、利性的同时,还可以补充第二准备金,因为不断有长期证券到期。有价证券与第二准备金的区别在于,有价证券主要是指商业银行利用可用资金购买的中长期证券资产,注重盈利性;而第二准备金中的证券投资主要是一些短期的有价证券,更关注其流动性。,5.固定资产,固定资产主要是指银行自用或用于投资盈利的不动产。 资金总库法属于早期的资产管理方法,简单、粗略。其特点是资金分配不受资产期限结构的限制,而仅受负债总量的制约。主要缺陷表现在:没有揭示资金运用与资金来源的内在联系,过分强调流动性,又没有提出评价流动性的具体标准,没有表明各种资产的比例应该多大才合理;忽视足够的盈利能力是银行生存与发展的基础这一基本前提,过分偏

16、重流动性的保持而缺乏有效的盈利控制机制;对主要的盈利性资产的管理只偏重于总量管理,而忽视贷款结构对流动性的影响。事实上,不同期限的贷款因本金和利息不断到期归还而提供的资金,是补充银行流动性的重要来源。,(二)资产分配法,1.活期存款 2.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 3.资本金,1.活期存款,图7-2 活期存款分配,2.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图7-3 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分配,3.资本金,图7-4 资本金分配,(三)线性规划法,1.建立目标函数 2.建立约束条件 3.求出线性规划模型的解,1.建立目标函数,银行可以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也可以以成本最小化为目标,这两个往往是对应的,银行通常选择以利润最大化为决策目标。目标函数表达式由两部分组成,一是目标变量,即利润最大化;二为决策变量(即因变量)及其系数。决策变量一般选取商业银行可直接控制的,并且与目标之间具有线性因果关系的资产和负债项目,如超额准备金、贷款量、投资额等,但法定准备金因其不可控不能列入决策变量。决策变量的系数主要是利率、收益率、税率、费用率等指标,这些指标具有易变性,特别是利率,这些易变性与约束条件的变动共同导致资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