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传林17264 第六章 公路的防洪、防冰、防雪和防沙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92265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46 大小:3.1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传林17264 第六章 公路的防洪、防冰、防雪和防沙_第1页
第1页 / 共46页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传林17264 第六章 公路的防洪、防冰、防雪和防沙_第2页
第2页 / 共46页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传林17264 第六章 公路的防洪、防冰、防雪和防沙_第3页
第3页 / 共46页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传林17264 第六章 公路的防洪、防冰、防雪和防沙_第4页
第4页 / 共46页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传林17264 第六章 公路的防洪、防冰、防雪和防沙_第5页
第5页 / 共4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传林17264 第六章 公路的防洪、防冰、防雪和防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路养护技术与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周传林17264 第六章 公路的防洪、防冰、防雪和防沙(4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六章 公路的防洪、防冰、防雪和防沙,学习目标 1.重点掌握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 2.掌握公路冰害、雪害的防治。 3.了解公路沙害的防治。 本章重点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 本章难点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一、水毁的预防 (1)防止漂浮物大量急剧地下冲。 (2)清疏各种排水系统。 (3)修理、加固和改善各类构造物。 (4)检修防洪设备,备足抢护的材料、工具以及救生、照明和通信等设备。 (1)桥梁墩台、调治构造物、涵洞、引道、护坡和挡土墙基础有无冲空或破坏。 (2)桥下有无杂物堆积淤塞河道,涵洞、透水路堤有无淤塞,以及河流上游堆积物、漂浮物的情况。 (3

2、)河床冲刷情况和傍河路基急流冲刷处有无淘空或下沉。 (4)浸水路堤和陡边坡路段的路基有无松裂。,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5)边沟、盲沟、跌水等排水系统有无淤塞,路面、路肩横坡是否适当,路肩上的临时堆积物是否阻碍排水。 (6)养路房屋的基础有无淘空,墙体有无破裂倾斜、剥落,屋顶有无流水。,图6-1 过滤堰(单位:m),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图6-2 弧形防护篱,二、水毁的抢修,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1)保证重点,照顾全面。 (2)先干线,后支线。 (3)先修通,后恢复,抢修与恢复相结合。 (4)先路基、桥涵,后路面工程。 (5)干线公路应随毁随修,力争水退路通,待

3、雨季过后再进行恢复。 (6)乡级公路应由沿线乡镇积极抢修,尽快恢复通车,公路管理部门给予适当经费补助和必要的技术指导。 (一)路基水毁抢修措施 (1)在受水冲刷的部分抛石块、砂袋、土袋等。 (2)洪水冲刷,并有波浪冲向路基时,可在受水浪冲击的部分,用绳索挂满芦苇编成的芦排或带树头的柳树,以防水浪冲打。,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3)如果路基边坡己大部分塌陷,可以在毁坏部分,顺路方向每米打木桩一根,桩里面铺设秸杆或树枝,并填土挡水,如图6-3所示,或用草袋装上砂石、粘土等材料填筑。,图6-3 打桩护路基,(4)当路堤有被洪水淹没危险时,可在临河一面的路肩上,用草袋或粘土筑成土埂临时挡水。

4、 (1)填土赶水法。 (2)打堤排水法。,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图6-4 打土堤排水,(3)打桩筑堤排水法。 (二)桥涵等构造物水毁抢修 (1)监视漂浮物在桥下通过的情况,必要时用竹竿、钩杆等引导其顺利通过桥孔,防止其聚集在桥墩附近。,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2)洪水时,如桥涵墩台、引道、护坡、锥坡或河床发生冲刷,危及整个构造物时,应采取抛块石、沉放沙袋或柴排等紧急措施进行抢护。 (3)遇有特大洪水,采用抢护措施仍不能保全的重要桥梁,在紧急情况下,经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可用炸药炸开桥头引道,以增加泄水面积,保护主桥安全渡汛。 (1)土袋、石袋防浪。 (2)芦排防浪。 (3)草

5、席防浪。 (4)铅丝石笼防浪。 三、水毁主要原因及治理对策 (一)沿河路基水毁的成因及治理,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1.沿河路基水毁成因 (1)受洪水顶冲、淘刷的路段,路基缺少必要的防护构造物。 (2)路基防护构造物基础处理不当或埋置深度不足而破坏,引起路基水毁。 (3)半填半挖路基地面排水不良,路面、边沟严重渗水,路基下边坡坡面渗流普遍出露,局部管涌引起路基坍垮。 (4)风浪袭击路基边坡,边坡过量水蚀而坍垮。 2.防治沿河路基水毁的措施 (二)桥梁水毁的成因及治理 1.桥梁水毁成因 (1)桥梁压缩河床,水流不顺,桥孔偏置时,缺少必要的水流调治构造物。,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

6、(2)基础埋置深度浅又无防护措施。 2.防治桥梁水毁的措施 (1)增建水流调治构造物防治桥梁水毁。 1)稳定、次稳定河段上桥梁水毁防治:稳定、次稳定河段上桥梁水毁防治措施,可根据调整桥下滩流、河床冲淤分布的实际需要以及水流流向等分别情况加以选择。 正交桥位,两侧有滩且对称分布时,两侧桥头布置对称的曲线形导流堤。 正交桥位,两侧有滩但不对称分布时,两侧导流堤一般布置成口朝上游的喇叭形。大滩侧为曲线形导流堤,小滩侧为两端带曲线的直线形导流堤。,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 桥位在河流弯道上,凹岸布置直线形导流堤,凸岸布置曲线形导流堤。 桥位与河槽正交,一侧引道向上游与滩地斜交,另一侧引道与滩地

7、正交时,斜交侧桥头布置梨形堤,引道上游侧设置短丁坝群。当水深小于1m,流速小于1m/s时,可以边坡加固代替短丁坝群;正交侧桥头设置直线形导流堤。 桥位与河槽正交,一侧引道伸向下游与滩地斜交形成“水袋”,另一侧引道与滩地正交时,斜交侧桥头设置曲线形导流堤,引道上游进行边坡加固,并在适当位置设置小型排水构造物,以排除“水袋”积水;正交侧桥头设置直线形导流堤。若斜交侧滩地不宽,可设封闭导流堤消除“水袋”。,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 斜交桥位,两侧有滩地对称分布时,根据河槽流向,锐角侧设梨形堤,另一侧设两端带曲线的直线形导流堤。 2)不稳定河段上桥梁水毁防治: 桥梁位于出水口附近的喇叭形河段上

8、,封闭地形良好,宜对称布置封闭式导流堤。 引道阻断支岔,上游可能形成“水袋”。为控制洪水摆动,防止支岔水流冲毁桥头引道,视单侧或双侧有岔及地形情况,可对称或不对称设置封闭式导流堤。 一河多桥时,为防止水流直冲两桥间引道路基,可结合水流和地形条件,在各桥间设置分水堤。 桥梁位于冲积漫流河段的扩散淤积区,一河多桥而流水沟槽又不明显时,宜设置漫水坝,并加强桥间路堤防护。,第一节 水毁的预防、抢修与治理,3)增建各种调治构造物具体布置与设计,参照有关规定。 (2)增设冲刷防护构造物防治桥梁墩台水毁。 四、公路、桥涵抗洪能力的评定,第二节 公路冰害的防治,图6-5 用开挖冰池的方法处理冰地块(尺寸单位:

9、m),(1)桥梁上游如有大片地形低洼的荒地,可用土坝截流。,第二节 公路冰害的防治,(2)河床纵坡不大的河流,可于入冬初,在桥下游筑土坝,使桥梁下游各约50m范围形成水池,水面结冰坚实后,在水池部位上游开挖人字形冰沟,以利集中水源。 (3)于桥位上下游各3050m的水道中部顺流开挖冰沟,用树枝柴草覆盖,再加铺土或雪保温,并经常检修,保持冰沟不被冻塞,于解冻时拆除。 (1)聚冰沟与聚冰坑:聚冰沟多用于拦截冲积扇沟口处的泉水涎流冰和地势较缓的山坡涎流冰;聚冰坑多用于水量较小、边坡不高的堑坡涎流冰,用以积聚涎流冰使之不上路,如图6-6及图6-7所示。,第二节 公路冰害的防治,图6-6 聚冰沟,第二节

10、 公路冰害的防治,图6-7 聚冰坑,(2)挡冰墙:挡冰墙适用于涌水量不大的山坡涎流冰和挖方边坡涎流,第二节 公路冰害的防治,冰,用以阻挡和积聚涎流冰,防止其上路,如图6-8所示。,图6-8 挡冰墙,(3)挡冰堤:挡冰堤适用于地势平坦、涌水量不大、有山坡涎流冰和径流量不大的小型沟谷涎流冰。,第二节 公路冰害的防治,图6-9 挡冰堤,(4)设置地下排水设施:适用于一般寒冷和严寒地区,常用的有集水渗井、渗池、排水暗管和盲沟等。 (5)涎流冰清除:对流至路面的涎流冰要及时清除,撒布砂、炉渣、矿渣、石屑、碎石等防滑材料或氯化钙、氯化钠等盐类防冻剂,以防行车产生滑溜,并设置明显标志。,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

11、治,一、公路风吹雪害的形成 二、风雪流的防护 (一)风雪流的防护措施 (1)设置阻雪设施,使风雪流通过路基时无大量雪的沉积。 (2)设置下导风板,以加大路基附近的贴地面风速,使风雪流通过路基时不沉积并吹走路基上松疏的积雪。 (3)路线通过迎风或背风山坡的坡角处和距离坡度转折点510m处最易积雪。 (4)受风雪流影响的公路,路基边坡和路肩交接处应建成和保持流线形,清除公路两侧影响风雪流顺畅通过建筑物、草木和堆积物,公路养护材料应堆积在路外的备料台上,堆放高度不得高于路基的标高。,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治,(5)在风雪流影响能见度的路段,为保障行车安全,应在公路一侧设置标柱或导向桩。 (6)在冬季风

12、吹雪次数频繁的平原和微丘荒野地区,可沿公路另建一条平行的辅道。 (7)防雪林带是防治风雪流的重要措施。 1)乔木:白榆、白杨、沙枣和白腊等。 2)灌木:沙拐枣、花棒、梭梭和拧条等。 3)草:芨芨草、苜蓿和扫帚苗等。 (二)防风雪流设施的设置及养护要点 (1)下导风板:设在公路的上风侧路基边缘,先埋设立柱,在立柱上部钉以木板或涂以沥青的铁丝网,使风雪流被阻挡,集中加速在下部缺口处通过,并吹走路上疏松的积雪。,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治,1)控制板面的透风度。 2)下口高度,背风时为1.02.2m;迎风时,为1.01.8m。 3)两种风向交替作用的地方,可在路基两侧都设下导风板,组成双向导风板系统。

13、4)雪季终止后,应对设施进行检修。 (2)屋槽式导风板:适宜于山区背风山坡路段设置。 (3)防雪墙:设在公路上风侧的阻雪设施。 1)保持其高度不小于1.6m,与路基边缘的距离为其高度的10倍左右。 2)迎风面尽量保持直立的形状,走向与风向垂直。 (4)防雪堤:设在雪阻路段迎风口一侧,距离路基1520m,高度不低于1.6m,边坡为11,长度与雪阻路段同长,如图6-10所示。,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治,图6-10 防雪堤(尺寸单位:m),(5)防雪栅:作用同防雪墙。 1)保持高度为23.5m,栅栏与地面保持50cm的间距。 2)迎风地形山坡坡度大于25时,不宜设置防雪栅。 3)保证其阻雪后雪堤的末端

14、与路基的距离不小于5m。,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治,4)防雪栅的透风度:风速较小、移雪量较多、场地宽广的地段,宜用50%60%;风速较大、移雪量较少,场地狭窄地段,宜用20%30%。 5)活动式防雪栅被埋2/33/4时,应及时拔出重新在迎风侧的雪堆顶部安放。 三、雪崩的防治 (一)雪崩的防治原则 (1)路线(特别是盘山公路)多次通过同一雪崩地带时,应尽量将公路移出。 (2)对危害公路的雪崩生成区,应于雪季前后,对防雪崩工程措施如水平台阶、稳雪栅栏等进行维修,保护森林、植被,以充分发挥稳定积雪体的作用。,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治,(3)对雪崩运动区,要保持工程措施(如土丘、楔、铅丝网和排桩等)的完好

15、,以减缓和拦阻雪崩体的运动。 (4)对雪崩的运动区与堆积区,应保持使雪崩体从空中越过公路的工程措施(如防雪走廊)或将雪崩体引向预定的堆雪场地的导雪堤等的完好。 (5)在大的雪崩发生前,制造一些小规模的“人工雪崩”,化整为零,以减轻雪崩对公路的危害。 (6)各种防治雪崩的工程措施,都应注意保持原有植被和山体的稳定,避免造成人为的滑坡、泥石流与碎落坍方。 (二)防雪崩工程措施的设置及养护要点 (1)水平台阶:水平台阶是在公路侧面山坡上稳定积雪并阻拦短距离滑雪的工程设施,如图6-11所示。,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治,图6-11 水平台阶,1)水平台阶养护时,要经常整修台阶平面和坡面,并种植草植树,保持

16、其良好的稳雪能力。 2)台阶平面宽度应保持在2m左右。,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治,(2)稳雪栅栏:稳雪栅栏为防止山坡上积雪的蠕动面沿等高线设置的防雪措施,如图6-12所示。,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治,图6-12 稳雪栅栏,1)露出地面部分的高度H应保持大于该处的积雪深度。,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治,2)栅板宽与栅板间距均宜保持在10m左右。 3)立柱的间距约2m左右。 4)栅板宽与坡面角度宜保持105,斜支柱与坡面角度宜保持3540之间,支撑点应位于立柱高的2/3处。 5)最高的一排栅栏应尽可能接近雪崩的裂点及雪檐下方。 (3)导雪堤:导雪堤为改变雪崩运动方向,使雪崩堆积到指定地点的防雪设施。 1)与雪崩运动方向的夹角宜小于30。 2)堤体应及时进行维修,保持其原设计的抗冲击与摩阻力。 3)导雪堤末端应保持有足够的堆雪场地。 (4)防雪走廊:防雪走廊是在公路上修筑的构造物。 1)必须保持工程各部结构完好。,第三节 公路雪害的防治,2)防雪走廊与公路内侧的山坡应紧密联结。 3)保持防雪走廊上部沟槽中设置的各种防治发生雪崩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