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2070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堂提问中存在的“问题”及策略 课堂提问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教学形式,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手段.课堂提问水平的高低,直接反映了教师教学能力的高低,提问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的好坏.较好地运用课堂提问,不但能发展学生的智力因素,同时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课堂提问运用得恰当,能够很好地把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结合起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形成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多数教师能够恰当地利用课堂提问这一手段,但也有相当数量的教师不能正确地进行课堂提问,出现了一些不应出现的问题. 一、问题本身的问题 由于了解学生不够或是理解教材不透,或是课堂经验贫乏,因而问题设计得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 1.

2、深浅不当.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不用思考就知道答案,此谓问题太浅显.教师在学生正确响亮的回答声中沾沾自喜,学生在回答老师这类问题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思维惰性.教师提出的问题学生百思不得其解,基本不能回答,此谓问题太深奥.教师在学生的一片沉寂声中往往产生错误的判断,进而误导课堂教学方向,导致不必要的时间和精力的浪费.问题偏难或偏易,学生的思维过程都不发生.因此,教师要深刻理解教材,理解学生的能力和水平,遵从量力性原则来设计问题,让学生跳一跳,够得着.问题的难度,一般控制在30%90%的学生能把问题答出来. 2.笼统模糊.问题提得抽象,针对性不强,学生不知从什么角度朝什么方向思考,这样的问题就太笼统了

3、.如果提问的语言不准确或不完整,答案模棱两可,这样的问题就显得模糊了.无论笼统还是模糊,学生答案五花八门,不着边际,甚至于教师对学生的答案也难置可否,教师和学生都很被动,难以收场.因此,问题的设计要有针对性,语言具体,答案准确. 二、指导思想的问题 有些教师以为提问能活跃课堂气氛,能够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因而为了提问而提问,不顾问题的质量和教学内容的实际需要,任意加大提问的数量、节奏和密度,似乎只有这样,才是启发式的教学,才能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问得饶有兴趣,消耗的精力不小,学生听着索然无味,时间耽误不少,教学效果十分平常.应该明确,课堂提问是进行教学活动的重要和有效手

4、段,而不是唯一的手段.教师提问的数量和密度,应该根据教学内容和课堂教学的实际需要来确定,同时设计的问题要精彩、有分量、有启发式和阶梯性. 三、技巧方面的问题 1.快慢不当.问和答的时间间隔太短,多数学生正在思考,还没有形成完整的答案,这样提问的节奏太快,容易做成“夹生饭”.与此相反,有的提问,绝大部分学生已经举手而只有个别学生迟迟不能举手,或者是个别学生举了手而大部分学生迟迟不能举手,而教师还在耐心的等待,无谓地浪费了宝贵的时间,这样的提问节奏就太慢了.每次提问,教师都要察颜观色准确分析,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和学生的表情来确定提问的火候.一般来说,每次提问,有几个学生不会答是正常的,大部分同学不

5、会答也有可能的,留给学生适当的思考时间也是必要的,既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要“傻傻等待”.会答的学生基本都举手了,提问的时机也就到了.对多数学生答不上来的问题则要从教师所提的问题、问法、教法上及学生方面找原因,可以拆解问题,降低梯度. 2.突然发问.搞突然袭击,先提学生,后提问问题.被提问的学生往往情绪紧张,思维不能正常进行,智慧不能正常发挥,问题回答的质量往往低于实际水平.而其他同学又容易产生事不关己的消极心里,甚至于看这位学生的笑话.因此,一般应先提出问题,让全体同学平心静气地思考,再根据时机选择合适的学生回答. 3.学生乱答.提出问题后没有组织回答,学生七嘴八舌乱说纷纷,谁想起来了谁说,

6、想到哪儿说哪儿,有的对,有的错,有的说,有的不说.教师不可能听清每个学生的回答,得到的反馈信息是不全面的,因而这个问题的处理往往是草率的;另一方面,部分学生会产生说与不说一样,说错与说对一样,会与不会一样,甚至于学与不学一个样的错误思想.因此,不但提问的问题应设计好,而且提问的过程也应组织好. 4.问法不当.学生板演完一个题目或回答完一个问题后,教师为了了解其他同学的掌握情况,向全班同学提出形如“是不是?” 、“对不对?” 之类的问题,问得简单,回答的也简单.有的同学程度较好,胸有成竹,理直气壮地大声“疾呼” ;有的同学程度较差,不加考虑地人云亦云;有些同学虽有不同的看法,但见别人信心十足,异

7、口同声,摄于众愿难违,自己只好“委屈求全” 而“口是心非” 了.有些同学闭口不语照样过关.有时碰到这样的情况,教师问学生“对不对呢?” 学生答:“对” .教师随即又问:“对吗?” 学生随即答:“不对” .教师再问:“不对吗?” 这时有的学生说对,有的则说不对了.由此看出,学生起初随问就答,这种没有意义的提问,表面上学生答问整齐有力,实质上,是埋没不同见解、掩盖各种错误的提问.学生从教师的表情和语气中,读出了问题的答案,而这种答案往往是带有欺骗性的,教师往往容易在盲目的心里满足之中“继续前进” ,学生也往往在这样的提问“启发” 之下“再接再厉” .很难说,通过这样的提问,教师能适时准确地理解教学

8、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地调整教法和教学重点. 5.不明不白.学生答完问题后教师不置可否,不褒不贬,不评不议,终至不明不白,稀里糊涂,被提问的学生虽然有功,并无喜悦,或是虽有错误,并无压力.这种处理方法不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情绪方面的问题 学生的回答教师不满意,教师便不问青红皂白,大发雷霆,挖苦讽刺,甚至于侮辱谩骂,这种简单粗暴的作法危害极大.它损害了教师的形象,降低了教师的威信,损伤了师生间的感情. 如果学生没有把问题回答好,教师应冷静地考虑,属于个别情况的个别解决,属于共性问题的从教师本身找原因.不是说教师不能批评学生,重要的是让学生心服口服,充分理解老师的批评是善意的.有经验的老师往往是表扬中带有批评,例如两个同学回答问题时一个没答下来,一个答得很好,教师表扬答下来的同学的同时,也是对另一个同学的批评,这样的批评不会有什么副作用. 总之,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如果提问能收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的意境,能使学生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大胆想象,产生一种“欲罢不能,跃跃欲试”的状态,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灵感就会不断产生.课堂提问才会真正的做到有效,课堂才会成为学习的乐园,课堂教学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