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规矩”禁锢了孩子的天性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9022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别让“规矩”禁锢了孩子的天性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别让“规矩”禁锢了孩子的天性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别让“规矩”禁锢了孩子的天性》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别让“规矩”禁锢了孩子的天性(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别让“规矩”禁锢了学生的天性读奥贝尔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有感为什么同样的教育环境,学生差异会那么大?为什么越到高年级就会越来越对学习不感兴趣?为什么总觉得现在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为什么学生的心理会那么脆弱?为什么带着一个个为什么,我翻开了法国奥贝尔的读懂孩子学生心理学手册,企图从中快速地找到答案,而且也似乎找到了一些答案。好动,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途径。认知冲动自然地、本能地促使孩子动用他所有的能力去听、去看、去品尝、去触摸他的环境和他所能触及的各种东西,只有这样,他们才能逐渐认识和掌握并逐渐摆脱对环境的依赖,这些体验、这些发现、感觉都将促进其心智潜能的发展。然而,家庭、学校

2、、社会的某些“规矩”,我这里说的是某些看似合理,实则严重抑制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不合理的条条框框和那些严格的禁令(“不能做这个”“不能动那个”“别乱动”),说到底是家长、老师等大人们为了减少自身的麻烦保护自己而强加给孩子的。在家里,一些家长不耐烦孩子不停地问那些“为什么”或者“怎么样”的问句,总回答“我不知道”“别烦我”“给我安静点!”孩子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总有一天孩子就不会再提问,他还会逐渐对这个世界和各种问题丧失兴趣。于是乎,活泼可爱的孩子不见了;于是乎,孩子变得沉默寡言了。在学校里,因为担心学生安全出问题,老师就会再三强调不准追逐打闹,不准爬树,不准玩一些器材,为了方便管理,甚至课余时间都

3、不许出教室。于是乎,学校里的一些设施成了摆设;于是乎,学生的活动空间被缩小到了教室。说实在的,作为一名教师,尽管知道这些不应该有地规矩对学生的发展极为不利,但是确保学生安全的巨大责任使我们不得不去制定并严格执行这一些规矩。这些“规矩”是对孩子们的探索精神带来极大的压制,认知冲动也可能会被减弱。于是乎,天真、好动、爱问的孩子不见了,孩子的个性消失了。认知冲动首先源于某种需求的满足,作为天性好动,求知欲旺盛的孩子,当自己爱做的事情不被允许做之后,孩子探索、发现和认知的需求不能得到满足,那么他的求知欲就会受挫,他当前和未来的学习动机就会减弱。所以说,某些规矩禁锢了孩子的个性发展,减弱了学生求知的动机,进一步对学习没有动力、厌学。面对这样的学生,教师能够做到的最大限度就是认识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思考其厌学的原因。自孩子生命之初就有了动机、需求和求知欲。它们的维持、刺激主要依赖于其身边的环境。因此,教师要善于利用周边环境,保护、维持、开发孩子们的天性,让我们的教育环境成为孩子们快乐的源泉,让快乐激发学习动机,使孩子们有愿望,有愿望上学、有愿望回到班级,不仅有愿望去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而且有愿望去做在家长、老师看来应该做的事情。为了孩子,但愿我们能少一些“规矩”,多一些顺其自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