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复习资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8937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信息系统》(薛华成主编)复习资料(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信息系统第一篇 基本概念篇1. 深刻理解并分析判断管理信息系统的含义、概念结构、MIS的金字塔结构、决策的结构化一个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的系统。 管理信息系统能实测企业的各种运行情况;利用过去的数据预测未来;从全局出发辅助企业进行决策;利用信息控制企业的行为;帮助企业实现其规划目标。明确指出MIS是人机系统;说明了如何对信息内容进行处理,就是说信息系统不仅关心信息设备,而且要关心信息内容的处理;强调了管理信息系统的功能:支持高层决策,中层控制和基层运作的功能。 战略计划层 管理控制层 运行控制层高层的管理者:董事长、总经理面临的问题:公司的长远

2、发展规划和战略方针信息来源:广泛和概括性的,包括相当数量的外部数据信息覆盖时间:较长,15年中层的管理者:财务部长、营销处长等面临的问题:将公司的战略计划进一步细化为各个部门的目标,并对计划执行情况进行监控和评价,如生产规划、库存控制等信息来源:绝大部分是从企业内部获得,一部分是控制企业活动的预算、标准、计划;一部分是由更低的管理层次所提供信息覆盖时间:相对较短,不超过12个月底层的管理者:科长、车间负责人面临的问题:按预先设计好的程序和规则对每一项具体业务进行相应处理,如考勤、生产日报等信息来源:企业正常运转的日常事务信息信息覆盖时间:几乎每天更新一次战略级策略级执行级决策的结构化: 结构化

3、的管理决策 一般是指决策方法和决策过程有固定的规律可遵循,可以依据一定决策规则或通用模型来描述和求解的一类管理决策问题。如商品标价、核定工资、费用报销、材料收发等具体的、重复性的事务处理活动。一般是运行控制层的管理人员的日常行为。 非结构化的管理决策一般是指决策方法和决策过程没有什么规律可遵循并难以用确定的方法和程序表达的,即只能根据当时的情况和决策者手中所掌握的资料,依靠决策者自身的思维活动灵活的作出决定的一类决策问题。如企业的发展战略、新厂址的选择、人才的提拔等。这类决策大多属于战略计划层的管理者和知识层的专业人员所面临的问题。 半结构化的管理决策 介于前两者之间的一种情况,即其决策方法和

4、决策过程有一定的规律可遵循,但又有不完全确定的情况。如生产规划、库存控制、质量保证等。这类决策大多是管理控制层的管理者所面临的问题。2. 各种管理信息系统的英文缩写、适用对象、层次及决策的结构化问题 战略(计划)层 非结构化 ESS 策略层 半结构化、非结构化 DSS 管理控制层 非结构化 KWS OAS 执行层 结构化 TPS 运行控制层 DPS 数据处理系统(data processing systems, DPS)又称:业务信息系统,操作层次系统,事务处理系统(transaction processing systems,TPS) 利用组织中实时的、准确的数据,解决一些日常问题以及对组织

5、的事务进行跟踪,更新数据库,产生业务文件。例如,订单跟踪系统、生产流程系统、职工工资系统、现金管理系统、培训和发展系统等。处理步骤较固定。主要的使用人员是运行人员。 知识工作系统(knowledge work systems,KWS) 如科学或工程设计站,是基于知识的信息系统。支持知识的创建、组织和传播,主要由企业的知识工作者使用。包括: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协同工作的计算机系统、计算机辅助教学系统 办公自动化系统(office automation systems,OAS)办公自动化系统通过支持办公室的协调和交流活动来提高信息工作人员的工作效率。信息和知识流的交换中心。 决策支持系统(deci

6、sion support systems ,DSS)组织与管理好所有能供决策使用的数据或信息、计算模型、分析方法与判断规则,在决策者与机器的交互过程中针对不同的问题通过各种数据、模型与方法的组合作用来引导决策者完成一系列的判断而获得问题的解决。如产品定价、利润预测、风险分析系统等。 大型投资谈判的决策支持系统:价格估算问题,出总费用,然后进行报价 经理支持系统(主管支持系统 )(executive support systems,ESS)面向组织高层领导,能支持领导管理工作。与DSS要解决的问题相比,分析与求解的难度更大,它必须基于人工智能技术,其中基于案例的类比推理技术尤为重要。以友好的界面

7、从各种内外部资源包括MIS、DSS中向经理们提供关键信息。如易于使用的:企业绩效分析系统、竞争对手行为分析系统、支持企业战略规划的经济发展分析系统。3. 管理信息系统和计算机应用的区别 计算机应用 管理信息系统 必须有计算机 不一定有计算机 是个机器系统 是个人-机系统 是个技术系统 是个社会-技术系统 主要内容为软硬件 主要内容为信息 专家队伍建造 管理系统队伍建造 4. 如何理解管理信息系统既是一个技术系统,又是一个社会技术系统不仅仅把管理信息系统看作是一个能对管理者提供帮助的基于计算机的人机系统,而且把它看作一个社会技术系统,将信息系统放在组织与社会这个大背景去考察,并把考察的重点,从科

8、学理论转向社会实践,从技术方法转向使用这些技术的组织与人,从系统本身转向系统与组织、环境的交互作用。5. 什么是数据?什么是信息?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数据是指那些未经加工的事实或是着重对一种特定现象的描述,也就是人们为了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 它既可以是字母、数字或其他符号, 也可以是图像、 声音或者味道。数据通常由三个方面表示:数据名称、数据类型和数据长度。信息是经过加工后的数据,它对接收者的行为能产生影响,它对接收者的决策具有价值。 信息概念至少包括以下一些意思: 信息具有“新鲜”和使人“震惊”的感觉; 信息可以减少不确定性; 信息能改变决策期望收益的概率; 信息可以坚

9、定或校正未来的估计等。联系区别: 数据是人们为了反映客观世界而记录下来的可以鉴别的符号;信息则是对数据进行提炼、加工的结果,是对数据赋予一定意义的解释。二者的关系如图 一个系统的产品可能是另一个系统的原料。那么一个系统的信息可能成为另一系统的数据 不同的人对同样的数据可能产生完全相反的信息 信息不随承载它的实体形式的改变而变化;数据随着载体的不同,数据的表现形式可以不同6. 理解并掌握信息具有的基本属性?1) 事实性 (真实性、准确性、精确性和客观性)2) 等级性 (战略级、策略级、执行级)3) 可压缩性(压缩不重要的信息、无用的信息)4) 扩散性 (两面性:知识的传播、信息贬值)5) 传输性

10、6) 分享性 (非消耗)7) 增殖性8) 转换性 (信息、物质、能源三位一体)7. 区分不同层次的信息及其属性比较8. 理解并判断信息的生命周期各阶段1) 要求(孕育,据问题|目标|方法,构思信息类型|结构)收集、传输、加工、存储2) 获得(收集、传输、转换成合用形式以达到使用要求)收集、传输、加工、存储3) 服务(利用与发挥作用,保持最新状态、随时提供)加工、维护4) 退出(更新、销毁)加工9. 信息存储的思路是什么? 为什么要储存这些数据?(由系统目标决定) 以什么方式储存这些数据?(集中:公用的、老的信息;分散:非公用、最新的信息) 存在什么介质上? 将来有什么用处? 对决策可能产生的效

11、果是什么 ?10. 什么是信息的维护?其狭义和广义上分别是指什么?信息维护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保持信息处于合用状态叫信息维护。 狭义:包括经常更新存储器中数据,使数据均保持合用状态 广义:包括系统建成后的全部数据管理工作。 主要目的:1)准确(保证数据是最新的状态;数据要在合理的误差范围内;数据的唯一性)2)及时3)安全(防止信息被破坏;信息被破坏后能较容易地恢复数据;数据存储地点的不同)4)保密11. 信息使用深度的是哪三个阶段?提高效率阶段、及时转化价值阶段(信息主要用于管理控制)、寻找机会阶段(信息商品化)12. 什么是系统?它有哪些特点?请正确理解系统的特点系统是一些部件为了某种目标而

12、有机地结合的一个整体。1) 整体性2) 层次性3) 相关性(系统、 元素、环境)4) 动态性(发生、发展、变化的运动过程)5) 开放性(耗散结构系统,系统与外界不断交换物质、信息、能量)6) 独立性(相对独立的、具有可识别的界限)7) 系统的目标性8) 环境适应原理(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全体,就是系统的环境;系统与环境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流)13. 系统的分类是什么? 抽象程度:1) 概念系统:系统的抽象雏形、决定系统的发展方向2) 逻辑系统:原理上可行得通的系统、没有给出实现的具体元件、是摆脱了具体实现细节的合理的系统3) 物理系统:完全确定的系统、由客观物质组成的系统、已从物质上

13、完全实现 组成系统的要素性质:自然系统、人工系统、复合系统 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封闭系统、开放系统 系统的综合复杂程度:物理系统(框架、时钟、控制机械)、生物系统(细胞、植物、动物)、高级群体(人类、社会、宇宙)14. 系统构成的必备条件是什么?v 元素:组成系统的最基本成分称为元素v 部件:是指系统中的某些元素为达到一定的功能、以一定形式构筑起来的系统部分。 (1)要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元素;(2)元素之间必须存在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3)元素之间的联系与作用必须产生整体功能。15. 如何进行系统性能评价?1) 目标明确:评价系统优劣的首要指标2) 结构合理:联接清晰,路径通畅,

14、数据冗余少3) 接口清楚4) 能观能控16. 什么是环境?正确理解环境的概念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要与周围事物发生各种联系。这些与系统发生联系的周围事物的全体,就是系统的环境,环境是一个更高级的大系统。影响系统目标实现的因素不仅仅取决于系统的内部结构和功能,还要受系统环境的约束。17. 什么是系统集成?系统集成的特征是什么并理解?系统集成的分类是什么? 系统集成是为了达到系统目标将可利用的资源有效地组织起来的过程和结果。 系统集成的结果是将部件或小系统联成大系统, 系统集成的目的是使新系统产生新的特性。1+12 系统集成强调人的主动行为和集成后的功能的倍增与适应进化性。系统集成的特征: 非线性:非线性功能变化或功能涌现、不是集成要素各功能的简单加和 整体优化性:充分发挥各集成要素的优势 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