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亭送别》教案-——-曲词鉴赏之情景交融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89360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DF 页数:4 大小:308.5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长亭送别》教案-——-曲词鉴赏之情景交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长亭送别》教案-——-曲词鉴赏之情景交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长亭送别》教案-——-曲词鉴赏之情景交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长亭送别》教案-——-曲词鉴赏之情景交融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长亭送别》教案-——-曲词鉴赏之情景交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长亭送别》教案-——-曲词鉴赏之情景交融(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长亭送别教案 曲词鉴赏之情景交融 佛山市顺德区 韦嘉凤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并掌握情景交融这种诗词常用技巧。 2、过程与方法 : 通过诵读把握诗歌语言,体会诗歌感情,通过范例式教学和对比式教学, 体悟情景交融手法的特点。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词写景抒情之语言美,感受西厢记华艳优美、极富意境的 语言魅力。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难点】掌握情景交融这种诗词常用技巧。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诵读法、范例式教学、对比式教学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名著红楼梦中有这样一幕:“宝玉道:真是好文章!你要看了,连饭也顾不上吃 呢!黛玉接书来瞧。从头看去,

2、越看越爱。但觉词句警人,余香满口” ,大家知道宝黛说的 是什么文章吗?正是被誉为“天下夺魁”的王实甫西厢记 ,这部戏深受喜爱,不仅在于它 正面提出了“愿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属”的美好爱情主张,富有鲜明的反封建礼教反封建婚 姻制度的色彩,也在于它的曲词华艳优美,极富诗的意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西厢记的 语言之美,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提升诗词鉴赏能力。 二、鉴赏品读 1、品读王昌龄的闺怨 ,注意这首诗景物意象的特点: 闺怨 王昌龄 (唐) 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 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 明确:春日、杨柳,无不明显提示这是春日之景,闺妇登楼赏春,忽见柳色而勾起情思, 由此可知她感伤春

3、情易失,时光易逝,因而悔恨当初怂恿“夫婿觅封侯” 。诗无刻意写怨愁, 但怨之深,愁之重,已裸露无余。 据此,我们一起来看长亭送别正宫端正好 : 2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 思考:参考闺怨 ,这段曲词的景物意象是否具有相同类型的特征? 明确:这支曲子的前四句选取了最能表现深秋季节特征的景物:蓝天白云、满地黄花、 南飞鸿雁、霜林红叶等多种意象来传递人物的内心情感。它们在这凄紧的西风中融成一体, 构成了辽阔萧瑟令人黯然神伤的境界,展现了崔莺莺昨夜成亲今日别离的无限悲伤、不舍。 小结:在鉴赏分析诗词情景交融的手法时,应注意景物意象的季节和时辰特点。 2、对

4、比王维山居秋暝和长亭送别脱布衫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下西风黄叶纷飞,染寒烟衰草萋迷。 ” 思考:这两段诗词的景色描写技巧是否具有相同之处?效果如何? 明确:山居秋暝两句写明月的清辉洒遍松林,山间石上漫过清清的流泉。月照松林 是静态,清泉流溢是动态。 “照”与“流” ,一静一动,充分展示了秋山晚景之幽静、恬淡。 长亭送别脱布衫 两句写西风凄寒,黄叶纷飞,衰草萋迷,一个“飞”字,一个 “迷”字,动中有静,静中有动,寥寥几语,就描绘出一个萧瑟凄凉的环境,极写了主人公 的离愁别绪。 小结:在鉴赏分析诗词情景交融的手法时,应注意描写景物意象的动词和状态。 3、对比王维山居秋暝

5、和长亭送别一煞 王维山居秋暝:“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 “青山隔送行,疏林不作美,淡烟暮霭相遮蔽。夕阳古道无人语,禾黍秋风听马嘶。 ” 思考:这两段诗词的景色描写技巧是否具有相同之处?效果如何? 明确:山居秋暝两句写皓月当空,朗照苍松,洒下一地的星星点点;山泉流淌在石 板之上,流水空明清澈。 “照”与“流”两字写出了一上一下的“明月” “清泉” ,画面立体层 次丰富,展现了山间秋夜景色光的绚丽多姿,清新自然,别有境界。 长亭送别一煞 写日夕薄暮,青山遮断行踪,烟霭模糊身影,远去的车马已渐渐消 融在夕阳残照的空朦山色之中,而女主人公仍然伫立在古道,不忍离去,景象有远有近,画 面层次丰富,让

6、我们的心绪仿佛也跟着女主人公的思念一起,越过青山,直达天涯。 小结:在鉴赏分析诗词情景交融的手法时,应注意景物意象的上下和远近。 4、对比李清照武陵春和长亭送别收尾 李清照武陵春:“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 “四围山色中,一鞭残照里。遍人间烦恼填胸臆,量这些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3 思考:这两段诗词的景色描写技巧是否具有相同之处?效果如何? 明确:“愁” ,看不见摸不着闻不到,然而在古典诗词中: “愁”有重量“大小车儿如何载得起” 、 “载不动,许多愁” “愁”有形状“愁心难整,脉脉乱如丝 ” 、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 “愁”有容积“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愁”

7、有长度“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 “愁”有滋味“闲愁最苦” 、 “少年不识愁滋味, ” “愁” ,本只可意会,难以言传,但运用比喻、通感、拟物等修辞手法把它写成了有形有 体、可感可触的具体事物,这就是化抽象为具体,状无形为有形。 小结:在鉴赏分析诗词情景交融的手法时,应注意“化抽象为具体,状无形为有形”的 特殊技巧。 三、课堂总结:诗歌鉴赏需苦功,触类旁通为我用 (一) 西厢记语言之美:长亭送别一折唱词华丽而富于诗意,字句简明而犹有远意, 语言丰富而展众人之个性,不负“天下夺魁”之高赞。 (二)诗歌鉴赏之“情景交融”技法 1、确定意象有哪几种重要景物? 2、抓住特征不落细节(注意季节

8、时辰、地点、动作、颜色、空间位置等) 3、分析手法重点突出(衬托对比、动静结合、比喻比拟、虚实相生、意象罗列等) 4、体会感情(哀、乐) 四、布置作业:完成下面两首诗的题目 (一)绝句二首(其二) 杜甫 江碧鸟愈白,山青花欲燃。 今春看又过 ,何日是归年。 此诗主要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解题指导:主要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以乐景写哀情,作者笔下是一幅春光烂漫、 生机勃勃的美景:江水碧绿,白鸟飘飘,青山苍翠,红花绚烂。景色如此之美景却因思念家 乡而无心欣赏,表现了诗人难以排遣的思乡之苦。 (二)春行即兴 李华 4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 ”请从“景”和“情”的角度来赏 析这首诗。 解题指导: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 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但诗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 中“花自落” “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从中更透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