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配画》教学设计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89489326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配画》教学设计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诗配画》教学设计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诗配画》教学设计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诗配画》教学设计》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配画》教学设计(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诗配画教学设计1、 教材分析:本课将美术和语文两学科相整合,通过对古诗的诵读和理解,感受古诗的意境,用已学的水墨画技法表现画面,让学生感受两种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本课以春天为主题,鼓励学生说说、写写、画画有关春天的古诗,增强学生对古诗词的理解以及对中国传统艺术的热爱。2、 教学目标:认知:通过欣赏,感受水墨表现情趣,学习诗配画的创作方法,培养学生对古诗意境的感悟和对水墨能力的运用。技能:运用传统的笔墨技巧,以春天的古诗为主题,合理构思构图,恰当表现古诗意境。情感:感受诗、画两种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3、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诗配画的创作方法,熟练运用笔墨技巧及

2、传统水墨技法表现诗配画,将二者巧妙结合。难点:巧用笔墨、表达古诗的意境。4、 教学准备:ppt、水墨画工具5、 教学过程:(1) 、欣赏导入1、知识回顾课前连续播放山水画图片,学生欣赏作品,初步感受山水画的艺术魅力。尝试了解学生:你画过水墨山水吗?你对水墨画了解多少?生:中锋、侧锋的运用,山石的勾勒、皴擦等等。生小练笔,师简单评价。2、导入古诗出示一张水墨画,问:你觉得这幅水墨画表现了怎样的内容?生:桃树、竹子、鸭子戏水。师:让我想起了苏轼的一首古诗惠崇春江晚景,学过吗?生读一读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师:画面表现了诗中哪两句内容?(前两句),让我们感受到春天的气息。3、 完成诗配画,揭示课题:像这

3、样根据古诗内容表现画面,把古诗的意境表达出来,称为诗配画。(板书课题)【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感受水墨山水的魅力,温顾前面学习的相关水墨画知识,明确本课的学习目的,运用水墨画知识,结合语文学科中的古诗,给诗配画。(2) 、技法交流1、交流古诗师:春天,万物复苏,是一个多姿多彩的季节。除了这首惠崇春江晚景,你还知道哪些描写春天的古诗呢?生:春晓、清明、咏柳、鸟鸣涧拿出纸,写出有关春天的古诗或诗句。师:唐代诗人王维在一个细雨绵绵的春天,送走了他的一位故友,写下了这首渭城曲。ppt出示王维古诗渭城曲生读一读。师:如果给诗配画,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句来表现画面?生:柳树、细雨、饮酒的故人。师:你的

4、眼前会浮现出怎样的情境?2、访问艺术家出示现代画家傅抱石渭城曲。师:青苍的柳色,带着浓浓的雨意,成为画面的主体,把诗中特有的惜别之情表现了出来。这就是诗的意境。(板书:意境)师小结:所以给诗配画,首先就要抓住诗中的关键词句,再进行景物的描绘。(板书:抓住词句、描绘景物)师:仔细观察,画面中用到了哪些水墨技法?生交流、师小结技法:中锋勾勒枝条、人物,绿色晕染出柳色、淡墨晕染远山、云雾,突出整首诗的意境。(板书:突出)【设计意图】: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先说说、写写有关春天的古诗。通过欣赏大画家的作品,感受诗的景物描写与画面表现之间的关系,掌握水墨画的表现技法及诗配画的创作方法,体会诗配画的意境美。

5、3、 欣赏学生作品出示学生作品2幅绝句、游园不值师:与大师相比,学生的诗配画又有着怎样的异曲同工之处呢?学生欣赏,比较作品的意境、技法的运用。4、 教师示范以古诗忆江南为例,示范。出示古诗,可以抓住古诗中哪些关键词来表现景物?(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可以用哪些水墨技法表现画面?(浓墨中锋表现房子、河岸、皴擦泥土,逆锋表现江边的树,大红和曙红点染桃花,淡墨晕染远山、花青晕染江水)【设计意图】:这个环节是本课的难点之在,通过欣赏学生作品,了解更多的诗配画表达的诗的意境,教师的示范中将更多的水墨技法呈现,让学生不仅了解诗配画对诗的传递的过程,更能深刻掌握水墨画的构图与章法。(3) 自主表现

6、给刚刚的古诗配画。想一想可以抓住哪些关键的景物表现画面,用熟悉的水墨画技法突出古诗的意境。(4) 评展作品组织学生根据古诗内容评价作品。对画面的构图、意境的表达、技法的运用、墨色的变化等方面进行评价。最后教师点评,鼓励学生大胆用笔,自主创新。(5) 课后延伸出示完成的画作:在忆江南诗配画空白处写下古诗句,让学生注意字句的排列,从右往左书写,最后落款,刻上印章。鼓励学生课后也能在画面空白处添加诗句,将绘画与书法巧妙结合,完善作品,体现诗配画的内涵。【设计意图】:将古诗与画面相统一,二者结合,真正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同之处,更加完善作品,真正体现诗配画特有的魅力“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板书设计: 诗配画 水墨画 抓住词句 中锋、侧锋 表现景物 浓、淡、干、湿 突出意境 勾、皴、点、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