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季辉 杜旭林 23521管理学-季辉-课件2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81099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201 大小:2.9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管理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季辉 杜旭林 23521管理学-季辉-课件2_第1页
第1页 / 共201页
管理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季辉 杜旭林 23521管理学-季辉-课件2_第2页
第2页 / 共201页
管理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季辉 杜旭林 23521管理学-季辉-课件2_第3页
第3页 / 共201页
管理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季辉 杜旭林 23521管理学-季辉-课件2_第4页
第4页 / 共201页
管理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季辉 杜旭林 23521管理学-季辉-课件2_第5页
第5页 / 共20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管理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季辉 杜旭林 23521管理学-季辉-课件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管理学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季辉 杜旭林 23521管理学-季辉-课件2(20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管理学基础,第一章 概述,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职能 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是共同劳动的产物 对于管理的概念,管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有不同的认识,有的强调管理是由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组成的作业过程;有的强调管理的核心环节,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有的强调对人的管理,认为管理就是通过别人把事情做成的行为;有的强调管理者个人的作用,认为管理就是领导;有的强调管理的本质,认为管理就是协调活动。 我们认为,管理就是管理者在特定的环境下对其所辖范围内组织资源,有目的地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通过组织资源的优化配置,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社会活动。具体讲,管理包括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管理的主体是管

2、理者。 第二,管理的客体是组织资源。 第三,管理总是在特定的环境下进行的。 第四,管理的手段是管理所应有的职能活动。 第五,管理的目的是有效实现组织的目标。,二、管理的性质与职能 (一)管理的二重性 社会再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一方面是生产力的再生产过程,另一方面是生产关系的再生产过程,决定着管理具有组织生产力与协调生产关系两重功能,从而是管理具有二重性。 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主要是指管理要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要合理组织生产力,故亦称管理的生产力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管理的共性。 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在管理过程中要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维护一定社会的生产关系

3、的属性,表现为管理的特殊职能。,(二)管理的职能 管理的职能,就是指管理活动的职责和功能。它是管理主体对管理客体在管理过程中施加影响的具体体现,是涉及管理者职务和管理机构功能的依据。 管理的基本职能:合理组织生产力和维护社会生产关系 管理具有五大具体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 1.计划 计划职能是指对未来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活动所进行的具体设计、谋划及具体的部署安排。 2.组织 组织职能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建立与协调组织结构的工作过程。 3.领导 领导职能是管理者依据组织所赋予的行政权力和非权力影响力去指挥、命令、引导和激励下属,以有效实现组织目标的行为。 4.控制 控制职能是

4、管理者为保证实际工作与计划目标一致而采取的一切活动。 5. 创新。创新是人类根据需要,运用自己的体力和脑力创造出新的物质或精神产品的过程。,计划,组织,决定,表现,决定,表现,基本职能,具体职能,管理二重性及职能,三、管理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 管理是一门科学。它是人类长期以来从事社会生产活动实践,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总结。 管理又是一门艺术。管理者要从管理实践中提高自己的判断力与管理的技巧,掌握应用艺术,在管理组织、管理制度、管理技术与方法等方面不断创新。 管理是科学与艺术的结合。 孔明挥泪斩马谡-什么样的领导? 没有功劳有苦劳-什么样的领导?(泥巴匠),第二节 管理系统,管理作为动态过程,

5、它包括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机制与方法、组织环境五个要素。管理系统一般由管理目标、管理主体、管理对象、管理的机制与方法、管理环境构成。 一、管理目标 管理目标就是管理者在预定的时期内,组织活动所预期达到的目的或水平。管理目标为组织的前进指明了方向,从而也为组织的活动确定了发展路线。目标不确定,或者混淆了不同的目标,都必然会导致管理的混乱。,管理的目标从内容上将有两个方面: 一是物质性的目标。即一个组织通过管理,在物质生产、劳务活动等方面所要达到的效益和效率,物质性目标就是创造物质文明,以尽量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大的产出,在生产(工作)上讲求效益与效率。 二是社会性的目标。即通过管理

6、所要实现的,在维护生产关系或调整人们社会关系等方面的目的。社会性目标就是一个组织必须搞好精神文明建设,企业必须要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创造具有企业个性或特色的组织文化。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简称CSR) 1997年,美国一家非政府组织“社会责任国际”(简称SAI)咨询委员会以国际劳工组织ILO和联合国的13个公约为依据,起草了一份社会责任标准,即SA8000,,案例:企业办起消防队 浙江浦阳镇有一支民办消防队,这是今年44岁的杭州萧山金利浦制衣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李立兴办起来的。 2004年4月,当地政府鼓励有能力的企业办消防,李立兴连夜跟

7、父母妻子商量,决定出资在浦阳镇建一支民办消防队。4月19日,一辆价值22万元的红色“东风”消防车开进厂区,浦阳金利浦消防队正式成立了。,李立兴挑选12名年轻员工,连同他共13人担任兼职消防队员,24小时值班,平时工作,有警救灾。李立兴请消防大队的官兵帮助进行严格训练。一个月下来,模拟接警演练,从穿衣服开始到消防车开出场地,3分钟搞定,所用时间与正规消防队一样。这时,李立兴郑重承诺:本镇有火警10分钟内赶到,邻近地区有火警20分钟内赶到。 2004年6月13日上午9时,119火警指挥中心的指令传来:“8公里外的浦阳镇曹家埭村发生火灾,立即出警!”几分钟后,消防队赶到了曹家埭村。只见火势异常凶猛,

8、李立兴大喊:“先封住火源,抢出通道!”高压水枪准确地喷了过去,水流“哗”地一下盖住了蹿起的火苗。经过40多分钟,火被扑灭。首战告捷,金利浦消防队名声大振。 2005年前11个月,他们出警50多次,每次都顺利完成任务。随着消防队出警次数的增加,李立兴又花了50多万元添置了3部消防用车。 消防队办起来后,制衣公司的成衣出口增加了近30%。每当参加国际服装交易会时,公司的展位前都有外国客商观看消防车图片,随后而来便是服装订单。外商之所以愿意与该公司做生意,原来是欧洲商人非常看重企业的社会义务,尤其是消防队在欧洲国家有很高的声誉。消防队成了企业的金字招牌,为企业带来滚滚财源。,二、管理者 所谓管理者,

9、就是履行管理职能,对实现组织目标负有贡献责任和影响力的人。管理者是管理的主体,对管理活动的顺利进行、组织活动及其目标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个组织有各种类型的管理人员,可以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划分。,1.按不同的管理层次来划分,可分为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 (1)高层管理人员 (2)中层管理人员 (3)基层管理人员 2.按管理工作的范围与管理者职责领域划分,可分为综合管理者和职能管理者。 (1)综合管理者 (2)职能管理者 3.按职权关系的性质划分,可分为直线管理者和参谋人员。 (1)直线管理人员 (2)参谋人员,(二)管理者的群体结构,管理者应该形成一个有战斗力的管理

10、团队 团队建设涉及多方面组合 管理者的群体结构 1.形成合理的年龄梯队 2.性格相互包容 3.知识互补 4.专业互补 5.不同智能的领导者从事不同领导岗位(“思想型”与“组织型”的管理者适宜担任组织的主要领导人,而“智囊型”和“实干型”的管理者较适合当副手。),三、管理对象 管理对象是管理者为实现管理目标,通过管理行为作用其上的客体。它要解决的是“管什么”的问题。 对于管理对象主要包括: 1.人员 人是管理的主要对象。人在管理中具有双重地位:既是管理者又是被管理者。管理过程是一种社会行为,人与人的行为是管理过程的核心。 2.财和物(资金和物资-财务管理 物资管理) 3.信息(建立信息系统) 4

11、.时间 5.技术(科技创新,形成核心技术 汽车外资占40%,却赚走70%的利润 缺乏品牌与技术),四、管理机制 管理机制是指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其运行机理。 管理机制主要包括运行机制、动力机制和约束机制。 1.运行机制是指特定系统内各相关要素在运行过程中所形成的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及其功能。而运行机制往往与一个组织的所有制、体制设计有关。 (为什么私营企业活力大?为什么行政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工作懒散) 2.动力机制,就是通过激发组织内部的利益动机而形成组织运行所必须的动力 (如何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管理机制,3.约束机制是指为规范组织及其成员行为,便于组织有序运转,充分发挥其作用

12、而对组织行为构成的约束的要素及其相互关系和综合作用,使组织的行为限制在不越出规定范围的制约机能。 约束机制:法律约束、制度约束、体制约束、标准约束、资金约束、预算约束,五、管理方法,管理方法是指为使管理系统的功能不断提高,在各种管理活动中所采取的手段、措施和途径等。 常用的是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 (一) 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指领导者运用权力,通过强制性的行政命令直接对管理对象发生影响,按照行政系统实施管理的方法。 1)行政方法的特点 行政方法的根本特点是依靠权威,用非经济的手段,直接指挥下属工作,行政方法的特点,(1) 权威性。行政方法所依托的基础是管理机关或管理者的权力 (2)强制

13、性。行政机构和管理者所发出的命令、指示、规定、指令性计划等,对管理对象具有强制性,管理对象必须无条件地执行。 (3)直接性。 (4)稳定性。行政方法总是在特定组织行政系统范围内适用的管理方法 (5)时效性。,行政方法的作用,(1)行政方法能使管理系统保持集中统一 。 (2)运用行政方法可以强化管理作用,便于发挥管理职能没有行政命令,没有权威,没有服从,管理就不复存在 (3)行政方法是实施其他各种管理方法的必要手段 (4)行政方法便于处理特殊问题。,行政方法作用的发挥,(1)要建立起精简高效的行政体系; (2)要明确管理就是服务; (3)要提高管理者的管理水平与艺术,树立管理权威,令行禁止; (

14、4)要提高行政管理的效率。,行政方法的局限性,(1)管理效果为领导水平所制约 由于行政方法更多的是人治,而不是法治 (2)容易造成各子系统缺乏自主权 (3)不利于发挥子系统的积极性 (4)信息传递迟缓、易失真,(二)法律方法,法律方法是指通过制定和实施法律、法令、制度以进行管理。 法律方法包括立法与司法两个方面 1.法律方法的特点 (1)规范性 (2)稳定性 (3)防范性 (4)平等性,法律方法作用的发挥,(1)要建立完善的法律体系 (2)要普及法律知识 3)要严格执法,(三)经济方法,经济方法是指依靠经济组织,按照客观经济规律的要求,运用经济手段来实施管理的方法。 (1)对管理对象发生作用的

15、间接性 (2)灵活性 (3)信息接收率高 (4)间接性 (5)讲求等价交换,经济利益,经济方法作用的发挥,1要重视物质利益调节作用 2要重视考核,贯彻按劳分配原则 3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 4奖罚结合的原则,六、管理环境,管理环境是指影响一个组织生存和发展的产生影响的所有各种外部因素的总和。 企业对环境分析的目的是抓住经营机会,避开经营威胁。(石油短缺、提倡低碳经济-对谁是机遇?),管理环境,一是微观环境要素,即指与组织紧密相联,直接影响其经营活动的各种参与者,这些参与者包括企业的市场、竞争者、营销渠道和以及社会公众; 二是宏观环境要素,即影响企业微观环境的巨大社会力量,包括人口、经济、

16、政治法律、科学技术、社会文化及自然等多方面的因素。,管理环境,管理环境,1宏观管理环境。宏观环境是指那些给企业造成市场机会和环境威胁的主要社会力量 。 包括人口环境、经济环境、自然环境、技术环境、政治和法律环境以及社会和文化环境。,人口环境,具有购买欲望与购买力的购买者,既是市场的构成要素,又是企业经营的最终对象。 人口规模-市场规模及其潜力 消费者的消费需求及购买动机消费结构、内容 家庭规模及寿命周期阶段消费量、包装量、各阶段需求不同 年龄、性别-消费结构差别 人口增长率-未来市场潜能-高中后学生下降-高校生源紧张 人口密度与集中度 人口的地域分布及地区间流动等因素,经济环境因素,经济环境因素:一个组织在开展活动时,它所在的整个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国内外的经济形势、财政政策、税收政策、银行利率、汇率、价格水平、居民的可支配收入状况等). 全球金融风波使外贸出口外向型经济受冲击,刺激内需战略(三架马车出口、投资、消费) 人民币贬值、增值与世界经济的萧条 经济的全球化与中国企业的跨国战略,政治法律环境,政治法律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