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押 题卷 生物(一) 教师版

上传人:d****y 文档编号:89477981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11.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押 题卷 生物(一)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押 题卷 生物(一)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押 题卷 生物(一) 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2019年高考押 题卷 生物(一) 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押 题卷 生物(一)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押 题卷 生物(一) 教师版(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此卷只装订不密封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绝密 启用前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生 物(一)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卷(选择题)和第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回答第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试卷上无效。3、回答第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每小题6分,共36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1.下列有关生物膜及跨膜运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因

2、为有了囊泡的存在,生物膜才会在结构和成分上相似B.改变细胞膜上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可能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温度能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是因为温度影响了酶的活性D.物质能否进出细胞核与物质的分子大小无关【答案】C【解析】生物膜的结构和成分都相似,因为它们之间都能通过囊泡进行膜的交换,A正确;细胞膜上的某些蛋白质为载体蛋白,若这些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发生了改变,就会影响到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B正确;温度会影响生物膜的流动性和酶的活性,因而会影响物质跨膜运输的速率,C错误;核膜和核孔都是物质进出细胞核的通道,它们都具有选择性。小分子和离子一般通过核膜进出细胞核,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核通过核孔,D

3、正确。2.对比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与体外转化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两个实验都需要用培养基来培养肺炎双球菌B. 两个实验都遵循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C. 两个实验中均只有少部分R型菌被转化成了S型菌D. 两个实验中转化形成的S型菌都可以将性状遗传给后代【答案】A【解析】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材料用到了小鼠,不需要利用培养基来培养,A错误;两个实验都遵循了对照原则和单一变量原则,都是非常经典的实验,B正确;肺炎双球菌转化作用的实质是外源DNA与受体DNA重组,即广义上的基因重组,这种变异是可以遗传的,D正确;两个实验中由于受到S型菌DNA纯度、两种细菌的亲缘关系及R型菌的状态等因

4、素的影响,只有少部分R型菌被转化成了S型菌,C正确。3.下列与细胞代谢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水培植物长时间未换水,很容易导致烂根B. 冬季晴朗的中午,菜农将种植蔬菜的大棚开口,有利于有机物的积累C. 和好的面粉,在60环境下发面的速度会更快D. 苹果表面涂蜡有利于延长苹果的保鲜时长【答案】C【解析】水中缺氧,植物的根细胞无氧呼吸产生酒精等物质,时间长了有毒物质积累会植物根部细胞死亡,A正确;冬季晴朗的中午光合作用较强,消耗较多的CO2,将大棚开口能增加大棚内CO2浓度,增强光合作用使有机物的积累量增加,B正确;面粉发酵利用的微生物是酵母菌,最合适酵母菌繁殖的温度在20左右,在60环境

5、下酵母菌活性减弱甚至可能已死亡,C错误;苹果打蜡后可以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细胞的呼吸作用,延长保鲜时间,D正确。4.下列关于人体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细胞免疫过程中,靶细胞的裂解属于细胞凋亡B.效应B细胞之所以能与靶细胞接触是因为能特异性识别了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C.吞噬细胞参与了体液免疫而没有参与细胞免疫 D.HIV主要攻击T细胞,导致人体免疫能力下降,所以艾滋病是一种自身免疫病【答案】A【解析】细胞凋亡是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免疫调节中的靶细胞裂解死亡这个过程中是有基因调控的过程的,A正确;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接触是因为能特异性识别了靶细胞膜上的糖蛋白,而不是效

6、应B细胞,B错误;吞噬细胞参与了大部分都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C错误;自身免疫病是由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所引起的免疫病。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所导致的免疫缺陷病,艾滋病又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AIDS),D错误。5.下图曲线表示某生态系统中甲、乙、丙3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 甲、乙两种群为捕食关系,乙、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B. 在第3年时,甲种群的增长率达到最大值,而增长速率为0C. 在第15年时,丙种群的年龄组成属于衰退型D. 甲、乙、丙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体现了生物群落中的负反馈调节【答案】D【解析】甲与乙、乙与丙之间的数量均呈现出“先增加者先

7、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非同步变化,都属于捕食关系,A错误;“增长速率”是该曲线上“某点”的切线的斜率,斜率越大,增长速率就越大,甲曲线在第3年时的斜率为0,所以增长速率为0,“增长率”不是一个点的问题,是某两端相比较,所以在第3年时无法判断增长率,B错误;在第15年时,丙种群的数量将增加,所以年龄组成属于增长型,C错误;负反馈调节在生态系统中普遍存在,它是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D正确。6.已知某位孕妇的父亲正常,母亲患有血友病,下列提供的遗传咨询不合理的是( )A. 若丈夫未患血友病,生下女孩都不会患病B. 若丈夫未患血友病,生下男孩患病的概率为1/2C. 若丈夫患血友病,生下男孩都不

8、会患病D. 若丈夫患血友病,生下女孩患病的概率为1/2【答案】C【解析】孕妇的父亲正常,母亲患病,则孕妇为携带者XBXb,生下男孩的基因型为XBY、XbY,患病的概率为1/2,与丈夫是否患病无关,B正确,C错误。若丈夫不患病XBY,则生下女孩的基因型为XBXB、XBXb,不会患病,A正确。若丈夫患血友病XbY,则生下女孩的基因型为XBXb、XbXb,患病的概率为1/2,D正确。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4小题,除特别说明外,每空2分,共39分)29. (9分)某山区在10年前发生森林火灾,焚毁所有林木。该山区在近10年内没有人类活动的干扰,经过演替形成相对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回答下列问题:(1)1

9、0年前该山区内某种群中的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60和5,现在种群中的AA和aa基因型频率分别为70和15,此种群 (填“发生”或“未发生”)进化,理由是 。(2)生态学中的 “干扰理论”认为人类活动经常干扰群落的演替,原因是 。(3)森林火灾后的恢复属于次生演替,判断理由是 。火灾过后的森林能够恢复原状,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 能力。【答案】(1)未发生(1分) 此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2)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 自我调节【解析】(1)10年前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60,Aa35

10、,aa5,A的基因频率为60+1/2*35=77.5,a的基因频率为22.5;现在种群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AA70,Aa15,aa15,A的基因频率为70+1/2*15=77.5,a的基因频率为22.5。10年前与10年后此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改变,所以此种群没有发生进化。(2)“干扰理论”认为人类活动经常干扰群落的演替,原因是人类活动往往会使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和方向进行。(3)次生演替是指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火灾过后的森林能够恢复原状,说明森林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我调节能力。30. (10分)将阳生植物

11、X幼苗和阴生植物Y幼苗至于环境及营养液都相同的条件中,下图为X幼苗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变化曲线,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的A点称为 ,Y幼苗相对应的A点应向 移(填“左”或“右”),原因是 。(2)若将叶面积为44cm2的X幼苗叶片在光照强度为8Klx条件下光照5小时,其光合作用能合成 mg葡萄糖。(3)将X幼苗培养一段时间后发现因营养液中Mg2+浓度不足导致叶片变黄,叶片呈黄色的原因是 。【答案】(1)光补偿点 左 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比阳生植物低且阴生植物利用弱光的效率要高于阳生植物(2)0.12(3)叶绿素的合成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露出来,类胡萝卜素呈黄色。【解析】

12、(1)A点表示光补偿点,即在此光照强度下,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阴生植物的呼吸作用强度比阳生植物低,阴生植物利用弱光的效率要高于阳生植物,所以Y幼苗相对应的A点应向左移。(2)据图可知,X幼苗在8Klx光照强度下合成CO2的速率为8mg/m2h因此叶面积为44cm2的X幼苗叶片在光照强度为8Klx条件下光照5小时可以产生8mg/m2h*44cm2*5h=0.176mg,根据光合作用方程式得出的关系式6 CO2C6H12O6,0.176mg CO2可以换算成0.12mg葡萄糖。(3)因营养液中Mg2+浓度不足,叶绿素的合成速度减慢甚至停止,类胡萝卜素的颜色显露出来,类胡萝卜素呈黄色。31

13、. (10分)为探究绞股蓝多糖对糖尿病大鼠血糖的影响,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材料用具:生理状况相同的健康雄性大鼠48只、绞股蓝多糖、生理盐水、血糖测定仪等实验步骤:a.随机将大鼠平均分为甲、乙、丙、丁4组,甲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乙、丙、丁三组给予等量高糖高脂饲料喂养(制备成实验性糖尿病大鼠),饲喂6周;b. ,并进行数据统计;c. 丙组灌胃绞股蓝多糖50mg/kg,丁组灌胃绞股蓝多糖200mg/kg, 。各组按照不同给药方法处理2个月;d.2个月后,测定各组大鼠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实验结果(1)补全实验步骤b. 。c. 。(2)写出实验结论: 。(3)现有研究表明植物多糖的降血糖作用主要表现在降低肝糖原的水解、促进外周组织器官对糖的利用,促进 激素和抑制 激素的利用,保护胰岛细胞,调节糖代谢酶活性。【答案】(1)b.测定各组大鼠空腹状态下血糖浓度 c.甲、乙两组分别灌胃等量生理盐水(2)一定浓度范围内,绞股蓝多糖具有降低糖尿病大鼠的血糖的作用,且浓度升高,降血糖作用更明显。(3)胰岛素 胰高血糖素【解析】(1)根据实验步骤及实验结果分析可知,实验步骤b应该是在给药前测定各组大鼠空腹的状态下血糖的浓度,以便与给药后做对照,实验步骤c中对丙、乙两组已经做了处理,所以应该也对甲、乙两组进行处理,由实验结果可看出甲、乙两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资格认证/考试 > 其它考试类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