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专题14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

上传人:Bod****ee 文档编号:89477547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专题14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专题14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专题14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专题14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专题14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专题14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高考政治考纲解读专题14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教学案(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9年高考考纲解读专题解析专题14 非选择题解题方法与技巧题型一体现说明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试题一般依据一定的材料信息,要求学生通过对材料信息的解读,概括出材料信息所体现的知识。体现说明类试题的设问一般以“体现”“反映”“蕴含”“说明”等为关键词,要求学生分析说明“材料是如何体现某某知识点的”“材料体现了某某范围内的哪些道理”,或者要求学生“运用某某知识点(或知识范围)对材料进行分析说明”等。这类试题能够很好地实现背景材料和基础知识的结合,既考查了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也考查了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方法点拨】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拆分联系梳理作答。首先,定点:确定材料考查的知

2、识点是什么。比如,材料是如何体现政府职能的?应确定的观点原理就是“政府职能”。其次,拆分:将对应的原理进行分解。如政府的基本职能有五个方面。再次: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最后,梳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这类试题答案的每个要点应包含两部分内容:一是材料,要对材料加以概括,而不能一味地抄材料;二是理论,实现材料与理论的有机对接。【题型示例】2017年8月28日至9月2日,六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随着国际格局和世界秩序的深刻演变,国际社会期待听到中国声音、看到中国方案,中国不能缺席,这需要一个大国的担当和

3、作为。大国外交实质体现的是“大国担当”。5年来,习近平主席出访28次,足迹遍及五大洲、56个国家以及主要国际和区域组织,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推动澜沧江湄公河合作,在维护地区和平、促进地区发展、深化区域合作方面积极发挥引领作用。在钓鱼岛问题上的针锋相对、在南海仲裁问题的有力回击、在印度非法入侵问题上的当仁不让,都表达出了坚定的“中国态度”。5年来,我国成功组织9次海外中国公民撤离行动,处理100多起中国公民在境外遭遇绑架或袭击案件,受理各类领事保护救助案件近30万起,充分彰显了“外交为民”的大国带给自己公民的自豪与自信。结合材料和政治生活知识,说明大国外交实质体现的是

4、“大国担当”。【解题思路】获取信息设问信息知识范围:政治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大国外交实质体现的是“大国担当”,体现说明类主观题材料信息提出“一带一路”倡议、筹建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等对世界的担当;钓鱼岛问题上的针锋相对、南海仲裁问题的有力回击、印度非法入侵问题上的当仁不让对国家的担当;组织海外中国公民撤离行动、处理中国公民在境外遭遇绑架或袭击案件等对人民的担当调用知识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外交政策整理答案(1)积极推动各种区域合作机制的建立,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和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这是对世界的担当(2)在对外活动中强调“底线思维”,坚定地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这是对国家的担当

5、(3)坚决维护中国公民在海外的合法权益,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这是对人民的担当 常规题型二原因意义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目是因果关系类题目,其突出特点是答案各要点与设问的对象之间有因果联系,一般设问以“为什么说”“为什么要”“的原因、理由、依据”“的意义”等形式呈现。“原因”类试题在答题过程中既要分清主体,如“党”“政府”“公民”等,又要注意多角度分析原因,如必要性、重要性、紧迫性等,如果只从一个角度分析,哪怕分析得再好,往往得分也是要打折扣的。【方法点拨】第一种:解答“理论依据”类主观题,可按两步走。第一步,依据设问,确定答题的范围是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还是生活与哲学,确定所

6、要运用的观点、原理。第二步,具体分析材料,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设问如未限定原理观点,则应从不同角度分析,选择主要的几个观点,每一个观点都按照“原理方法论材料分析”模式作答,注意简明扼要。设问若限定了原理观点,则依据这一观点包含的辩证思维层次进行分析。按照“观点题中的做法或言论是如何抓住或符合/违背这一观点的意义”模式作答。这种题型除了要指出教材中的理论原因或必要性外,还要分析其现实意义,有的还要回答不这么做的危害。第二种:意义类主观题的回答一般用“有利于”“促进”“增强”“巩固”的句型表达,回答本类试题应注意以下问题:(1)学会审题,明确回答的是某一种意义,还是全部意义(经济政治文化意义)。

7、(2)要注意“意义”与“影响”类的区别,影响包括有利和不利两类。(3)解答意义类要遵循由小到大、由直接到间接、由微观到宏观、由近及远的原则,做到思路清晰。(4)解答意义类题目要紧扣材料,结合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体现时代性。(5)意义知识点要多答,力求准确全面,体现一定的综合性。【题型示例】互联网时代,数据是新的生产要素,建立在数据基础上的数字经济,更是创新经济、开放经济和代表未来的新经济。研究表明,数字化程度每提高10%,人均GDP增长0.5%0.62%。在全球经济增长乏力情形下,数字经济被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撬动经济发展的新杠杆。根据预测,2035年我国的数字经济将

8、达16万亿美元。不久前,阿里巴巴集团与星巴克合作,用数字技术打造智慧门店。走进烘焙工坊,用手机 “扫一扫”,不仅能看到一杯咖啡的“诞生过程”,还能加入不同场景,让平日的下午茶有了海边度假的感觉。门店也可通过数据捕捉需求,提高效率;手机按下键盘,热乎乎的咖啡就自动煮好,机器还能进行智能清洗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解题思路】获取信息设问信息知识范围: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发展数字经济的重大意义。意义类主观题材料信息数字经济被视为推动经济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的加速器等对国家经济发展的意义;门店也可通过数据捕捉需求,提高效率等对企业的意义;手机按下键盘,热乎乎的豆

9、浆就自动煮好,机器还能进行智能清洗等对消费者的意义调用知识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整理答案(1)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满足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提高消费质量和水平(2)有利于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立足市场,促进供需对接,提高经济效益(3)有利于促进资源优化配置;有利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有利于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促进更高水平的国际经济合作题型三建议措施类主观题【题型特点】这一类题目一般是用“怎样做到”“主要对策”“应该如何做”“建议”“启示”等关键词来进行设问,回答的是应该怎么

10、做,如措施、对策、办法、建议等,设问前面多有相关材料,要求学生能结合具体的背景材料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而不是泛泛地罗列知识或政策内容。从能力角度说,主要考查学生的归纳演绎能力、聚合思维能力。这类题目的设问一般都给出确定的主体,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的知识。方法点拨措施类的题目,解题最关键的是明确谁是措施的实施者,有几个措施的实施者,答案就有几个角度,如:党、国家、政府、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在表述措施时一定要注意各主体各司其职,切忌越俎代庖,最后对措施进行综合。(1)主体法“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

11、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政府、国家机关(立法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人大、政协、公民、企业、消费者、劳动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以题目设置的情景,站在不同主体角色的视角立场上回答不同内容,所答内容符合角色身份。如经济类题目,先找如何做的主体,国家、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再找具体措施,宏观层面上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微观层面上面向市场、科技创新、管理创新、体制创新、调整结构等。(2)定点法具体的解题思路是:一是从教材中找方法。要认真回想教材相关方面的知识。二是从材料中找方法。如果材料呈现的是问题,那么材料中问题的反面就是方法。如种植单一的反面就是多种经营;技术水

12、平低的反面就是发展高新技术,科技兴国,用先进科技武装企业和职工;失业现象的反面就是扩大就业。如果材料呈现的是正确做法,那么只需要对材料中的具体做法加以概括并且结合教材内容就可以了。三是从当前时政热点和党和国家重大决策中找方法。材料信息对答题没有任何支撑作用的试题,主要是围绕问题中的核心问题,多方位链接教材知识和时政术语。【题型示例】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是各种要素在投入水平既定的条件下所达到的额外生产效率,是分析经济增长源泉的重要因素),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近十年来,我国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出现了较为明显的减速,潜在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的新方位,需要实现由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数量的

13、增长,转向更多依靠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有专家指出,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需要做好以下工作:进一步实质性放宽要素市场准入;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质量红利的转换。结合材料,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专家的观点对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解题思路】获取信息设问信息知识范围:经济生活知识设问指向:专家的观点对国家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的启示。措施类主观题,主体是国家材料信息进一步实质性放宽要素市场准入发挥市场决定性作用;深化行政性垄断问题依然突出领域的改革规范市场秩序;适应高质量、高效率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的需要,加快劳动力数量红利到

14、质量红利的转换提高劳动者素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用知识市场经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整理答案(1)充分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进程(2)充分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规范市场秩序,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3)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4)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题型四认识评价类主观题【题型特点】此类题通常是材料先给出一个重大的社会现象(观点),然后要求学生利用发散性思维,运用所学的知识谈谈对这一现象(观点)的认识,常见设问有“如何认识”“如何看待”“谈谈对某一现象的看法”“分析(评析)某一现象”等等。【方法点拨】此类题可按照“判断表态(是什么)”“阐

15、述道理(为什么)”“明确做法(怎么办)”这一解题思路来作答。第一步,判断表态(是什么)对题目中说的事或观点作出评论。第二步,阐述道理(为什么)说明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等。(1)依据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经济生活、政治生活、文化生活、生活与哲学的理论依据。(2)重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等。(3)必要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的原因。(4)可能性做这件事或持这种观点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5)危害性做或不做这件事以及持或不持这种观点将会导致怎样的后果。第三步,明确做法(怎么办)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等准备怎样做或采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题型示例】乡村振兴必须创新乡村治理体系,走乡村善治之路。要坚定不移维护农村和谐稳定,以满足农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根本目标,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创新农村社会治理,实现长治久安。有人说,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就要坚持村民自治。请简要评析该观点。【解题思路】获取信息设问信息知识范围:政治生活设问指向:评析“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就要坚持村民自治”这一观点,属于认识评价类主观题材料信息“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就要坚持村民自治”有合理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教学研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