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章伟飞 Ch4 传输技术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70965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111 大小:2.1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章伟飞 Ch4 传输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11页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章伟飞 Ch4 传输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11页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章伟飞 Ch4 传输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11页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章伟飞 Ch4 传输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11页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章伟飞 Ch4 传输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章伟飞 Ch4 传输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通信技术基础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章伟飞 Ch4 传输技术(1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四章 传输技术,长距离通信的需求: 烽火电报 1940年第一条同轴电缆 1963年7月同步通信卫星发射成功 1980年第一个商用的光纤通信系统 现代传输系统发展方向: 高速化(光纤) 无线化(微波、卫星),第四章 传输技术,4.1 光纤通信 4.2 SDH传输技术 4.3 光波分复用技术 4.4 微波通信系统 4.5 卫星通信系统,4.1 光纤通信,什么是光纤通信? 光纤通信(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是利用光波作载波,以光纤作为传输媒质将信息从一处传至另一处的通信方式,已成为现代通信的主要支柱之一,在现代电信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4.1 光纤通信,4.1

2、.1 光通信历史 光电话:1880年贝尔(通信距离213m) 光源:激光(Laser)器 梅曼(1960) 传光介质:光纤 光纤通信之父高锟(1966) 美国贝尔公司 半导体激光器(1970) 美国康宁公司(Corning Glass Works)低损耗(20dB/km)光纤 (1970) 第一条光纤通信系统(44.7Mbit/s):1976年,在美国亚特兰大的地下管道中诞生。,4.1 光纤通信,光电话,4.1 光纤通信,商用光纤通信系统发展 第一代:1980年,使用波长800nm(nanometer)的砷化镓激光作为光源,传输的速率达到45Mbps,每10公里需要一个中继器增强信号。 第二代

3、:1980年代,使用波长1300nm的磷砷化镓铟(InGaAsP)激光,存在色散问题。1981年单模光纤(single-mode fiber)克服了这个问题。到了1987年时,一个商用光纤通信系统的传输速率已经高达1.7Gbps。1980年代末,EDFA的诞生使光纤通信可直接进行光中继,并促使了DWDM的诞生。,4.1 光纤通信,第三代:改用波长1550nm的激光做光源,而且信号的衰减已经低至0.2dB/km,色散几乎为零,传输速率达到2.5Gbps,而且中继器的间隔可达到100公里远。 第四代:引进了光放大器(Optical Amplifier), WDM技术则大幅增加传输速率,这两项技术的

4、发展让光纤通讯系统的容量以每六个月增加一倍的方式大幅跃进,到了2001年时已经到达10Tbps的惊人速率。 第五代:重心在于扩展WDM的波长操作范围,传统的波长范围:1530nm至1570nm,新一带的无水光纤(Dry Fiber)低损耗的波段则延伸到1300nm至1650nm。另一个发展中的技术是光孤子(Optical Soliton),4.1 光纤通信,4.1.2 光纤 一、光纤的结构与分类 1、结构,4.1 光纤通信,光纤剖向结构图,4.1 光纤通信,结构组成: 纤芯:直径5m75m,主要材料是SiO2(石英)掺杂微量的掺杂剂(如GeO2、P2O5等),提高纤芯的折射率(n1); 包层:

5、直径100m150m,通常是纯SiO2,或掺杂微量的B2O3或F等,降低折射率(n2);(为什么?) 涂覆层:保护光纤,增强机械强度,厚度为30m150m,未经涂覆和套塑时称为裸光纤。一次涂敷层是为了保护裸纤而在其表面涂上的聚氨基甲酸乙脂或硅酮树脂层,厚度一般为30um 150um。套层又称二次涂覆或被覆层,多采用聚乙烯塑料或聚丙烯塑料、尼龙等材料。经过二次涂敷的裸光纤称为光纤芯线。,4.1 光纤通信,光纤导光的条件: n1 n2,4.1 光纤通信,2、光纤的分类,2.2 光纤,(1)按光纤截面上折射率分布分类 按照截面上折射率分布的不同可以将光纤分为阶跃型光纤和渐变型光纤,其折射率分布如下图

6、所示。,4.1 光纤通信,按传输模式的数量分类 多模光纤就是允许多个模式在其中传输的光纤,或者说在多模光纤中允许存在多个分离的传导模。 单模光纤就是只能传输一种模式的光纤。,4.1 光纤通信,2.2 光纤,4.1 光纤通信,ITU-T建议的光纤分类,4.1 光纤通信,3、光缆的结构 三部分:缆芯、加强元件和护层。 典型结构:层绞式、骨架式、束管式、带状式,4.1 光纤通信,光缆的典型结构示意图,4.1 光纤通信,4、常用连接器类型,SC LC MT-RJ DSC VF-45 Opti-Jack,4.1 光纤通信,4.1 光纤通信,二、光纤通信的工作波长(工作窗口) 光波属于电磁波范畴,紫外线、

7、可见光、红外线都属于光波,光纤通信系统工作在近红外区 波长范围:近红外区,波长0.8m1.8m 三个窗口:0.85m 1.31m 1.55m,4.1 光纤通信,4.1.3 光纤通信系统 一个基本的光纤通信系统由三大部分构成:光发射设备、光传输通道、光接收设备。光传输通道又可细分为光纤、中继,以及光纤连接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 (1)光发信机 光发信机是实现电/光转换的光端机,它由光源、驱动器和调制器组成,其功能是将来自于电子通信设备的电信号对光源发出的光波进行调制,成为已调光波,然后再将已调的光信号耦合到光纤或光缆去传输。,4.1 光纤通信,(2)光收信机 光收信机是实现光/电转换的光端机,它

8、由光检测器和光放大器组成,其功能是将光纤或光缆传输来的光信号,经光检测器转变为电信号,然后再将这微弱的电信号经放大电路放大到足够的电平,送到接收端的电子通信设备。 (3)光纤或光缆 光纤或光缆构成光的传输通路。其功能是将发信端发出的已调光信号,经过光纤或光缆的远距离传输后,耦合到收信端的光检测器上去,完成传送信息任务。,4.1 光纤通信,(4)中继器 中继器由光检测器、光源和判决再生电路组成。它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补偿光信号在光纤中传输时受到的衰减;另一个是对波形失真的脉冲进行修正。 (5)光纤连接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 由于光纤或光缆的长度受光纤拉制工艺和光缆施工条件的限制,且光纤的拉制长度也

9、是有限度的(如1Km)。因此一条光纤线路可能存在多根光纤相连接的问题。于是,光纤间的连接、光纤与光端机的连接及耦合,对光纤连接器、耦合器等无源器件的使用是必不可少的。,4.1 光纤通信,光纤通信系统,4.1 光纤通信,光纤信号传输实现过程如下: 输入的电信号即可以是模拟信号,也可以是数字信号;调制器将输入的电信号转换成适合驱动光源器件的电流信号并用来驱动光源器件,对光源器件进行直接强度调制,完成电/光变换的功能;光源输出的光信号直接耦合到传输光纤中,经一定长度的光纤传输后送达接收端; 在接收端,光电检测器对输入的光信号进行直接检波,将光信号转换成相应的电信号,再经过放大恢复等电处理过程,弥补线

10、路传输过程中带来的信号损伤,最后输出和原始输入信号相一致的电信号,从而完成整个传输过程。,4.2 SDH传输技术,4.2.1 PDH和SDH 在数字通信系统中,传送的信号都是数字化的脉冲序列。这些数字信号流在数字交换设备之间传输时,其速率必须完全保持一致,才能保证信息传送的准确无误,这就叫做“同步”。 在数字传输系统中,有两种数字传输系列,一种叫“准同步数字系列”,简称PDH;另一种叫“同步数字系列”,简称SDH。,4.2 SDH传输技术,一、PDH系统及其服用方式概述 1、什么是准同步数字序列 原CCITT推荐了两类准同步数字复接系列。北美和日本等国采用PCM 24路系统,即以1.544Mb

11、it/s作为一次群(基群)的数字速率系列;欧洲和中国等国家采用PCM 30/32路系统,即以2.048Mbit/s作为一次群的数字速率系列。见P62 表2-1。,4.2 SDH传输技术,“准同步”的理解 采用准同步数字系列(PDH)的系统,是在数字通信网的每个节点上都分别设置高精度的时钟,这些时钟的信号都具有统一的标准速率。尽管每个时钟的精度都很高,但总还是有一些微小的差别。为了保证通信的质量,要求这些时钟的差别不能超过规定的范围。因此,这种同步方式严格来说不是真正的同步,所以叫做“准同步”。,4.2 SDH传输技术,什么是PCM 30/32路系统? 在基群中共有32个等长的时间小段,每个小段

12、称为一个时隙(TS),其中30个时隙用来传送30个语音话路,1个时隙用来传送帧同步信号,1个时隙传送信令信号。32个时隙组成的基本时间单位为帧,每帧的时间为125微秒,每个TS的时间为3.9微秒。每一TS包含有8个位时隙,每个位时隙的时间为0.488微秒。,4.2 SDH传输技术,PDH中的复用方式 基群2Mbit/s、1.5Mbit/s(包括日本的二次群6.312Mbit/s)信号采用同步时分复用方式,对于同步复用后的数字信号是一个位置化的信道,仅仅依据数字信号在时间轴上的位置,就可以确定它是第几路信号。 高次群采用准同步复用方法,复用前需要码速调整,采用脉冲塞入(填充)方法。如:把4个2.

13、048Mbit/s的信号通过塞入脉冲便换成2.112Mbit/s信号,再进行同步复用。,4.2 SDH传输技术,PDH传输系统的局限性: (1)PDH是逐级复用的,当要在传输节点从高速数字流中分出支路信号时,需配备背对背的各级复分接器,分支插入电路不灵活。 (2)PDH各级信号的帧中预留的开销比特很少,不利于传送操作管理和维护(OAM)信息,不适应电信管理网(TMN)的需要。 (3)PDH中1.5Mbps与2Mbps两大系列难以兼容互通。 (4)更高次群如继续采用PDH将难以实现。 (5)PDH在各支路信号同源时仍需塞入脉冲来调整速率,不利于向BISDN发展。 (6)欧洲、北美和日本等地区和国

14、家规定的话音信号编码速率不同,给国际间的互通造成不便。,4.2 SDH传输技术,为什么要用SDH? 鉴于PDH的缺点和SDH的优点,当然选择SDH。,4.2 SDH传输技术,SDH的优点 (1)可以使三种地区性的PDH在SDH网中实现统一; (2)可使网络节点设备功能模块化、系列化; (3)可根据电信网络中心的规模大小和功能要求灵活进行 网络配置,从而使网络结构更加简单、高效和灵活, 并在将来需要扩展时具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4)具有国际标准化的接口速率和信号的帧结构。,4.2 SDH传输技术,SDH的速率,4.2 SDH传输技术,4.2.2 SDH的帧结构 一、帧结构 SDH最基本、最重要的

15、数据块为同步传输模块STM-1。更高级别的STM-N(N1,4,16,64,)信号则是将STM-1按同步复用,经字节间插后形成的。 STM-N信号的帧采用矩形结构,以字节(8bit)为基础,由9行和270N列组成,帧周期为125s。(同步时分复用系统中,数字信号的传输是以帧为单位进行的,一帧的时间叫帧周期。) 帧结构由3个主要区域组成:段开销、信息净负荷和管理单元指针,4.2 SDH传输技术,STM-N帧结构,4.2 SDH传输技术,STM-1帧结构由9行、270列组成。每列宽一个字节即8比特,开始9列为开销所用,其余261列则为有效负荷即数据存放地。整个帧容量为(261+9)9=2430字节

16、,相当于2430819440比特。帧传输速率为8000帧秒,即125s为一帧,因而STM-1传输速率为194408000=155.520Mbps。 STM-1帧结构字节的传送是从左到右,从上到下按行进行,首先传送帧结构左上角第一个8比特字节,依次传递,直到9270个字节都送完,再转入下一帧。,4.2 SDH传输技术,(2)结构组成 信息净负荷 (payload)是在STM-N帧结构中安排存放各种信息码元的地方。其内也存放少量用于通道性能监视、管理、控制的通道开销(POH)。POH通常作为信息净负荷的一部分 与信息码元一起在网中传。,4.2 SDH传输技术,信息净负荷区相当于STM-N这辆运货车的车箱,车箱内装载的货物就是经过打包的低速信号待运输的货物。为了实时监测货物(打包的低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是否有损坏,在将低速信号打包的过程中,加入了监控开销字节通道开销(POH) 字节作为净负荷的一部分与信息码元一起装载在STM-N这辆货车上在SDH网中传送,它负责对打包的货物(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