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应链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施先亮 第7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69021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57 大小:8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供应链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施先亮 第7章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供应链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施先亮 第7章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供应链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施先亮 第7章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供应链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施先亮 第7章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供应链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施先亮 第7章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供应链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施先亮 第7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供应链管理 教学课件 ppt 作者 施先亮 第7章(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供应链生产管理,第一节 生 产 计 划 第二节 供应链生产管理的特点 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 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组织新思想延迟制造,第一节 生 产 计 划,一、企业的计划层次及其相互关系 二、生产计划的构成 三、分层式生产计划,一、企业的计划层次及其相互关系,(一)计划的层次 (二)不同层次计划之间的关系,图7-1 计划的层次,表7-1 不同层次计划的特点,二、生产计划的构成,(一)综合生产计划 (二)主生产计划 (三)物料需求计划(Material Requirement Planning,),(一)综合生产计划,(1)产品。 (2)时间。 (3)人员。,表7-

2、2 G公司的综合生产计划,表7-3 G公司的主生产计划,表7-3 G公司的主生产计划,图7-2 各计划之间的关系,图7-3 三级HPP的总体结构,表7-4 计划分层及相应内容,第二节 供应链生产管理的特点,一、生产管理的含义 二、供应链生产管理决策环境的特点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制订的特点 四、供应链管理对生产管理的要求,一、生产管理的含义,(1)如何保证和提高质量。 (2)如何保证适时适量地将产品投放市场。 (3)如何才能使产品的价格既为顾客所接受,同时又为企业带来一定的利润。,二、供应链生产管理决策环境的特点,1.决策信息多源化 2.群体决策 3.信息反馈机制多样性 4.计划运行的

3、动态环境,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制订的特点,(一)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 (二)加强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二)加强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1)为修正主生产计划和投入产出计划提供依据。 (2)能力平衡是进行外包决策和零部件(原材料)外购的决策依据。 (3)在主生产计划和投入产出计划中所使用的上游企业能力数据,反映了其在合作中所愿意承担的生产负荷,可以为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作提供保证。 (4)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本企业和上游企业的能力状态的实时更新使生产计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四、供应链管理对生产管理的要求,(一)需求信息和服务需求应该是以最小的变形传递给上游并共享 (二)同

4、步化供需是服务和成本的一个重要目标 (三)可靠的、灵活的运作是同步化的关键 (四)与供应商集成 (五)供应链必须具有战略性管理的能力,(二)同步化供需是服务和成本的一个重要目标,1.大批量 2.生产上维持高效率,而不是满足客户需求 3.缺少同步,使得库存水平高和变化频繁。,图7-4 优化所有供应链的活动,第三节 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一、供应链管理下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 二、面向供应链的生产组织计划模式 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一、供应链管理下生产计划与控制概述,(一)供应链管理下生产计划的新要求 (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制订的特点 (三)供应链生产控制的

5、新特点,(一)供应链管理下生产计划的新要求,1.柔性约束 2.生产进度,1.柔性约束,(1)显而易见,如果仅仅根据承诺的数量来制订计划是容易的。 (2)下游企业的柔性对企业的计划产量造成的影响在于:企业必须选择一个在已知的需求波动下最为合理的产量。 (3)供应链是首尾相通的,企业在确定生产计划时还必须考虑上游企业的利益。,2.生产进度,(1)供应链上游企业通过了解对方的生产进度情况实现准时供应,企业的生产计划是在未来需求的预测的基础上制订的,它与生产过程的实际进度一般是不同的,生产计划信息不可能实时反映物流的运动状态。 (2)原材料和零部件的供应是企业进行生产的首要条件之一,供应链上游企业修正

6、原有计划时应该考虑到下游企业的生产状况。 (3)生产能力。,(二)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计划制订的特点,1.具有纵向和横向的信息集成过程 2.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2.丰富了能力平衡在计划中的作用,(1)为修正主生产计划和投入出产计划提供依据,这也是能力平衡的传统作用。 (2)能力平衡是进行外包决策和零部件(原材料)急件外购的决策依据。 (3)在主生产计划和投入产出计划中所使用的上游企业能力数据,反映了其在合作中所愿意承担的生产负荷,可以为供应链管理的高效运作提供保证。 (4)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对本企业和上游企业的能力状态的实时更新使生产计划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三)供应链生产控制的新

7、特点,1.生产节奏 2.库存和在制品 3.生产进度 4.提前期,二、面向供应链的生产组织计划模式,(一)面向供应链的生产组织计划模式概述 (二)面向供应链的生产组织计划模式的实施,(二)面向供应链的生产组织计划模式的实施,1.计划制订 2.计划执行 3.计划控制 4.计划考核,1.计划制订,(1)以销定产,建立主生产计划。 (2)编制日装配计划,将生产任务细化到日。 (3)制订物料需求计划,保证零部件配套。 (4)计划修正。,2.计划执行,(1)依靠计算机网络,全面了解生产信息。 (2)建立在线分析处理系统,实现生产异常预报。 (3)制定信息录入制度,确保信息的准确性。,3.计划控制,(1)生

8、产异常控制。 (2)生产进度控制。,三、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的生产计划与控制系统总体模型,(一)供应链管理环境下生产管理组织模式 (二)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型的特点 (三)供应链生产管理的信息跟踪机制,图- 供应链环境下的集成生产计划与控制总体模型,(二)生产计划与控制模型的特点,1.生产计划的特点 2.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生产计划的信息组织与决策特征,2.供应链管理环境中生产计划的信息组织与决策特征,(1)开放性 (2)动态性 (3)集成性 (4)群体性 (5)分布性,(三)供应链生产管理的信息跟踪机制,1.生产计划中的跟踪机制 2.生产进度控制中的跟踪机制,1.生产计划中的跟踪机制,(1)投入产出计划

9、中的跟踪机制 (2)车间作业计划 (3)采购计划,表7-5 一份订单包含的3个子订单,2.生产进度控制中的跟踪机制,1)控制优先级,保证对客户的产品供应。 2)保证在企业间集成化管理的条件下的下游企业所需要的实时计划信息。,第四节 供应链管理下的生产组织新思想延迟制造,一、延迟的概念及形式 二、延迟制造,一、延迟的概念及形式,(一)延迟策略的含义 (二)延迟策略的形式 (三)实现延迟策略的条件,(二)延迟策略的形式,1.生产延迟 2.物流延迟,图7-6 延迟制造,(三)实现延迟策略的条件,(1)零部件标准化。 (2)模块化设计。 (3)流程再造。,二、延迟制造,(一)延迟制造的思想 (二)延迟

10、制造的分离点 (三)延迟制造的实施条件,图7-7 制造商推动的供应链,图7-8 客户拉动的供应链,图7-9 分离点的概念,表7-6 分离点的影响,图7-10 分离点位置的影响 CODPP:分离点位置;PL:延迟水平(即延迟活动的规模);CD:顾客化程度;PA:产品柔性;SD:标准化程度;IC:库存成本;PE:生产效率;QR:快速响应能力。,(三)延迟制造的实施条件,1.可分离性 2.可模块化 3.最终加工过程的易执行性 4.产品的重量、体积和品种在最终加工中的增加程度大 5.适当的交货提前期 6.市场的不确定程度高 1.寻找企业问题 2.MRP系统的实施 3.MRP实施效果,1.寻找企业问题,

11、(1)生产计划灵活性差,跟不上市场的变化。 (2)物流不能同资金流整合,库存量不能正确地反映实际到货量,由此也影响了生产计划的准确性。 (3)库存的账面数量与实际到货数量不相符,资金账目不能反映全部的实际存货,资金流于物流不统一,造成资金流不能及时跟踪与控制全部的物流。 (4)企业内部信息未能有效地集成,信息流形式不统一,相互间信息不共享,信息传递的渠道不畅通,信息反馈滞后于物流,无法正确指挥物流,也不能在整体上对物流进行有效的整合。 (5)高速发展的企业和相对滞后的业务管理流程,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企业在一个整体的高度进行管理重组。,2.MRP系统的实施,(1)项目的组织遵循“一把手工程”原则 (2)项目实施采用科学的方法 (3)同其他先进管理方式的融合与互补,3.MRP实施效果,(1)企业的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产生积极变化 (2)企业管理模式和思想观念发生深刻变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