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465768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DF 页数:57 大小:1.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期末考试复习资料)(5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导导 论论 中国模式问题研究中国模式问题研究 一、国家模式的定义一、国家模式的定义 从一般意义上说,只要是一再重复出现的事物,就可能存在某种“模式” 。 “模式”一词作为一种政 治经济概念,从国家的层面上解释,其基本含义是:世界各国或地区在实行现代化道路过程中对经济、政 治、文化、外交体制及战略等的选择。 “国家模式”则可以解释为一个国家在发展政治、经济和文化、外 交等各项事业中所形成的方法论和标准样式。 “模式” (Pattern)是对实践中经验的抽象和升华。与“描述”历史道路不同,与总结历史“教训” 也不同,模式是对“成功”之路的“归纳” 。而“国家模式”就是一个国家的成功之路。 “

2、国家模式” 关乎一个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如何, 国际竞争力如何, 因此每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 “国 家模式”塑造。 二、国家模式的多样性二、国家模式的多样性 不同性质的国家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因而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模式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 同一性质的国家也有不同的发展模式。 (一)资本主义国家模式(一)资本主义国家模式 同为资本主义国家发展模式,往小的说有英国模式、法国模式、德国模式、东欧模式、北欧模式、 南欧模式、美国模式、日本模式,往大的说有拉美模式、盎格鲁-撒克逊模式、莱茵模式、东亚模式。 1 1. .“拉美模式” (以墨西哥、阿根廷为代表“拉美模式” (以墨西哥、阿根廷为代表 ) 2

3、0 世纪 80 年代,许多拉美国家陷入长达 10 余年的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之中,为了摆脱经济上的困 境,它们纷纷摈弃自 20 世纪 50 年代以来所推行的一系列经济政策,转而实施经合组织国家的经济改革 政策,希望能够通过经济改革找到一条摆脱经济困境的道路。 “华盛顿共识”内容: (1)加强财政纪律(2)重新确定政府公共开支重点 (3)开展税制改革 (4) 实行金融自由化(5)统一汇率(6)实现贸易自由化 (7)放松对外资的限制()实施国有企业私有 化 ()解除政府管制()保护产权 1989 年,美国国际经济研究所原所长、曾在世界银行任职的经济学家约翰威廉姆森,系统地提出 指导拉美经济改革的 1

4、0 项主张,也即“华盛顿共识” 。按照这一政策,拉美将摆脱危机的出路放在“推 行经济自由化、私有化、市场化和一体化” ,其实质是实行西方式的自由化的市场经济。 拉美模式的特点: 第一个特点是,拉美模式患上了严重的“依附发展综合症” 。拉美国家的经济在 殖民地时期就已被纳人资本主义世界体系,西班牙和葡萄牙对拉美三百多年的殖民统治留下两种恶果:政 治、经济上对殖民国家的依附;经济结构的单一性。这使拉美虽然现代化起步早,但一直是举步维艰。独 立之后的一百五十多年,英国资本和美国资本先后控制了拉美的经济生活,使拉美一直无法全面、独立 发展。第二个特点是:经济发展战略僵化,缺乏活力。二十世纪 70 年代

5、后半期,西方国家出现经济停滞 与通货膨胀并存的局面,国际商业银行看好拉美地区,大量资金涌人拉美,但是,除巴西、墨西哥抓住 机遇进行重工业建设以外,大多数国家不是引进外资从事转向型生产,而是举债消费,盲目开放国内市 场,导致金融投机猖撅,经济畸形增长,经济状况不断恶化,终于导致经济危机大爆发。拉美模式的第 三个特点是:军人干政,政变频频,政局不稳。50 年代中期和 70 年代中期是拉美军人干政的高峰期,军 人政权虽然也能制定和执行现代化取向的政策,也有过辉煌(如 1968 一 1974 年巴西军人创造的“巴西奇 迹”)。但是,相对于文职专家来说,军人在有效组织经济活动方面还是技不如人,他们的垮台

6、也是由于 2 国家经济出现混乱或崩溃。如阿根廷军人政权由于经济政策不当,造成人为的经济过热,使阿根廷比索 贬值 400%。再如在乌拉圭,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的军人政权使该国“上升”为拉美第二大债务国,而且 造成了为期四年的经济衰退。由于“华盛顿共识”和“休克疗法”的新自由主义政策在拉美广泛传播, 使得“拉美模式”轰动一时。但实施一系列自由化政策后,这种放任自流的经济发展模式,使一些拉美 国家的民族工业丧失了国际竞争力,政府失去了对经济的宏观调控能力,从而贫富差距不断加剧,社会 矛盾激化,这种以“华盛顿共识”为指导的拉美模式面临危机。 2 2. .盎格鲁盎格鲁- -撒克逊模式(以美英为代表)撒克逊

7、模式(以美英为代表) “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又称“自由资本主义模式”或“美英模式” ,它一般被认为是 20 世纪 80 年代里根总统和撒切尔夫人发动新保守主义革命后发展起来的经济模式。该模式信奉尽量少的政府干预、 鼓励自由竞争、推动贸易自由化和资本流动的便利化。 特点: (1)以市场配置资源为主导(2)强调私有化(3)强调并鼓励自由竞争(4)鼓励个人财富 的积聚(5)政府决策被限定在最小范围内 “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作为自由市场经济模式的典范,它是建立在雄厚的经济实力基础之上,在 世界经济中独具一格。但 2008 年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终止了 20 世纪 80 年代以来“盎格鲁 一撒

8、克逊模式”不断扩张的步伐,打破了其试图一统天下的幻想,使整个资本主义经济陷入了衰退的泥 潭中。 “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自身的缺陷以及在该理念下采取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是造成今天“百年一 遇的金融危机”的诱因。而危机本身标志着“盎格鲁一撒克逊模式”己经陷入难以自拔的困境。 3 3. .莱茵模式(以德国、挪威、瑞典为代表)莱茵模式(以德国、挪威、瑞典为代表) “莱茵模式”是社会民主主义思潮的产物,亦被称作“社会资本主义” 。 “莱茵模式”莱茵模式由法 国经济学家、曾任法国保险公司总裁的米歇尔阿尔贝尔(MichelAlbert)提出,这一模式是欧洲大陆大 多数国家所奉行的“效率+公平”的经济模式。 ”

9、它主要流行于莱茵河流域的一些欧洲大陆国家,如瑞士、 德国、荷兰等西欧国家,也包括斯堪的纳维亚国家。其中又以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理念和模式最富典型。 “莱茵模式”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利用税收和福利政策来实现社会的和谐和公正。 特点: (1)市场的运行应该受到社会需要的制约(2)主张在国家制定的秩序框架内实现竞争(3) 特别强调社会公平与集体利益(4)强调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5)实行国家经济指导性计划与市场因素相 结合。 由于该模式特别突出劳工权利和福利制度,强调财富在社会各阶层间公平分配,因而能够比较好地 体现社会公平与公正原则,也是发达资本主义经济模式中被认为是能够在市场经济中体现公平、从而

10、保 持社会稳定发展的模式。 效率与公平之间很难结合在一起, 追求经济效率必然是强调竞争的成分多一点, 而过分的竞争则必然会造成两极分化,造成贫困现象的加剧,而这正是公平观所反对的;而追求公平则要 求一定程度上的劫富济贫,尤其是“莱茵模式”强调的公平是“实质性的平等” ,它更是要求社会各个层 次之间,尤其是富人对穷人的帮助来实现,这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人们对效率的追求,从而出现低效率。 因此,莱茵模式在政策操作过程中必然会存在这种效率与公平的矛盾,并且它的深化又会影响莱茵模式 的优越性。实践证明, “莱茵模式”一方面为欧洲人人享有社会保障提供了保证,另一方面又滋生出一些 社会弊病:如企业效率低下、失

11、业等等。 4 4. .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为代表) “东亚模式”是东亚各国(地区)在经济落后的情况下为追赶西方发达国家,以发展经济实现工业化 3 为目标,成功创造了一条在落后国家(地区)实现经济赶超的道路。 “东亚模式”以日本、韩国等为代表, 强调政府主导市场经济。 特征: (1)国家充当关键经济部门的规则制定者和控制者(2)国家鼓励出口,限制进口,推动外 向型经济发展(3)鼓励生产、压制消费 东亚模式是在强政府的干预下,重视教育与人力资源开发,在经济和社会生活方面实行赶超战略, 加速实现现代化的一种模式。 (二)社会主义国家模式(二)社会主义国家模式 社会主义

12、国家建立至今,己经有一个多世纪的历史。在发展模式上,社会主义国家形成了具有社会 主义特色的发展模式,由于时代背景以及各国国情不同,社会主义发展模式包括传统模式和改革模式。 1 1. .传统模式传统模式 在共产主义运动史上,社会主义的传统模式,主要包括苏联模式和南斯拉夫模式。苏联模式对社会 主义国家的影响要大于南斯拉夫模式,因而各社会主义国家在本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主要采用的发展 模式是苏联模式, 因此, 南斯拉夫模式使用范围只在本国, 而苏联模式的使用范围不限于苏联一国之内。 (1 1)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苏联模式(斯大林模式) 1917 年“十月革命”后,社会主义国家苏联诞生,在社会主义建

13、设过程中苏联共产党按照马克思理 论建设社会主义,形成了不同于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模式一苏联模式。苏联模式是指苏联的社会主义革 命和建设模式,从斯大林去世后一直到 1985 年 3 月戈尔巴乔夫上台,苏联基本上沿袭了斯大林时期创建 的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和具体体制,所以,苏联模式又叫做斯大林模式。 苏联模式产生的背景苏联模式产生的背景 苏联是当时唯一的社会主义国家,被帝国主义列强包围,为消灭这个刚刚诞生的政权,国外帝国主 义列强和国内的反革命势力勾结在一起,出动武力对苏联发动战争,1918 年夏爆发了国际帝国主义武装 干涉和国内反革命叛乱。另外再加上一战中的惨痛教训,使苏联领导人意识到必须在工业方面赶

14、上甚至 超过国外资本主义国家。 特点:特点:)经济方面:实行中央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高度集中是苏联经济体制最显著的特征之一。首先,追求纯而又纯的公有制。这种公有制形式包括 两种:国家所有制和集体农庄所有制是两种具体形式。其次,在经济运行中排斥市场机制,主要采取以 行政手段配置资源。最后,经济管理高度集中。中央通过指令性计划对生产流通分配等各个方面进行控 制和监督。 )政治方面:实行中央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 党政合一、政企合一、权力高度集中。 地方权力向中央集中,中央制定计划,地方执行。 思考:如何看待苏联模式? “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

15、范围之 内。 ” 列宁 苏联模式是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形成的,我们要看到它的历史作用,又要看到它的历史局限性。苏联 模式在建立之初就孕育着一些新的矛盾,只是这些矛盾在当时处于次要地位,但随着时间的发展,矛盾 发生转化,苏联模式的弊端越来越突出。 4 苏联模式的成就苏联模式的成就: 苏联模式在历史上的作用突出,其历史进步性主要表现为: 1)使苏联在短短十年时间,实现国家的工业化。苏联用十年时间迅速发展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 化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国家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苏联在社会主义道路上独 立自主地实现工业化,曾被当作后期而又成功地走向现代化的典范。 2)使苏联成为世界反法西

16、斯战争的中流砒柱。在二战的苏德战场上,德国武装力量损失了 3/4 的有 生力量,坦克、迫击炮、飞机损失 75%,苏联消耗了德军的绝大部分有生力量。苏联不仅取得卫国战争的 胜利,而且是世界反法西斯战场的主力,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巨大的贡献。 3)苏联模式成为许多社会主义国家效仿的模式。二战后,欧洲和亚洲的多个国家采用了苏联模式, 它们有中国、越南、朝鲜、老挝、蒙古、古巴、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南斯拉夫、 阿尔巴尼亚和古巴等国家。这中间欧洲的很多国家是在苏联反法西斯战争的过程中,苏联军队打败了这 些国家的法西斯军队和傀儡政府,帮助他们建立了国家,受苏联影响他们选择了社会主义制度和苏联模 式。 苏联模式的弊端苏联模式的弊端: 1)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无法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不能及时了解生产和生活需求,长期 势必阻碍经济发展;重视工业建设忽视农业发展, 造成了工业和农业之间的不能均衡发展, 农业发展滞后, 使苏联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不足;长期片面优先发展军事重工业,与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相关的 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