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电子教案-龚曙明 第03章

上传人:E**** 文档编号:89460603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18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电子教案-龚曙明 第03章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电子教案-龚曙明 第03章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电子教案-龚曙明 第03章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电子教案-龚曙明 第03章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电子教案-龚曙明 第03章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电子教案-龚曙明 第03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宏观经济统计分析——理论、方法与实务》-电子教案-龚曙明 第03章(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3章 国民收入分配分析,本章主要阐述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和分配格局的基本概念;分别介绍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分析的基本内容和基本方法。,3.1 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和格局,3.2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3.3 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3.4 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分析,湖南商学院信息系 龚曙明,3.1 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和格局,3.1.1 国民收入统计指标,国民收入分配是指一定时期内一个国家或地区对所创造的国民收入在国家(政府)、企业和居民之间进行分配和再分配的过程。反映国民收入分配的指标通常有: (1)国民生产总值(GNP):GNP = GDP+来自国外的净要案

2、收入。 (2)国民生产净值(NNP):NNP =GNP折旧 (3)国民净收入(NNI): NNI =利息+租金+利润+工资。 =NNP间接税+补贴 (4)个人收入(PI)。国民收入中分配给个人的那部分收入,即国民收入减去企业未分配利润、所得税、社会保险税费,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就是个人收入。 (5)个人可支配收入(DPI)。个人收入减去个人交纳的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等之后的那部分收入。即人们可用来消费和储蓄的收入。 国内生产总值(GDP)是国民收入的来源,也是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3.1.2 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流程,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国民经济生产过程结束后,首先

3、要在生产领域进行初次分配,然后在全社会进行再分配。 1.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流程 经过国民收入初次分配,政府、企业和居民得到各自的原始收入。,3.1.3 国民收入再分配流程 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主要包括三大类经常性转移收支 : (1)当期所得税、财产税等税收收支。 (2)社会缴款和社会福利。 (3)其他经常性转移收支。(政府内 、国际间的转移收支 ) 、,3.1.3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 指国民收入在各生产要素之间、分配主体之间、各分配主体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 1要素分配格局:国民收入在投入生产经营的各要素之间的分配比例关系。要素收入通常分为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利息、红利和其他财产收入) 2主

4、体分配格局:国民收入分配在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居民部门之间的比例关系. 3主体内部分配格局 :企业间、行业间、产业间、中央与地方之间、地方与地方之间、居民之间的分配关系.,3.1.4 国民收入分配要点: 1.国民收入分配流程包括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两个层次。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是交织在一起. 2.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流程中,涉及的部门主要有政府、企业和居民等。 3.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原始收入 4.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的最终结果形成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国民收入分配的终点,此后进入国民收入的使用阶段。 5.各部门的可支配收入的形成公式为 可支配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再

5、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 6.国民收入分配的合理化,首先应把国民收入分配的蛋糕做大,其次,应 合理规范政府、企业和居民部门的初次分配,最后,应通过再分配(经常性的转移收支) 调节初次分配. 7。影响国民收入分配的因素:经济发展水平、经济体制和制度、税制、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制度、企业的社会责任、,32 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3.2.1直接分配格局分析,在国民收入初次分配的第一层次中, 国内生产总值是由劳动者报酬(CE)固定资产折旧(DFA)、生产税净额(NP)和营业盈余(OS)四大收入项目构成的,它是生产经营成果的直接分配,政府主要得到生产税净额(生产税减去政府补贴),居民主要得到劳动者报酬,企业得到

6、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例3.1】表3-1是我国1998-2007年直接分配格局演变分析,3.2.2 要素分配格局分析,主要是分析劳动、资本、土地、技术、信息、知识产权等要素收入的比例关系及其变化,用以揭示要素分配格局的状态和演变, 及其对主体分配格局的影响。 分析依据:资金流量表 【例3.2】我国1995-2005年要素分配格局动态分析。,3.2.3 主体分配格局分析 主要是分析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政府部门、企业部门和居民部门分配格局的状态和演变。 分析依据:资金流量表 。通常有企业部门(非金融企业和金融机构部门)、政府部门、居民部门的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项目的流量数据, 【例

7、3.3】 我国1995-2005年主体分配格局演变分析,33 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3.3.1 城镇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全部收入是由工薪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大项目形成的,不包括出售财物收入和借贷收入。全部收入减去交纳的个人所得税、社会保障支出和记账补贴,即为可支配收入。 1。城镇居民收入结构演变分析 【例3.4】我国城镇居民人均收入结构分析,2。GDP决定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分析 人均GDP、家庭人口、家庭就业面、其他因素等是影响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因素. 【例3.5】 以1992-2007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作因变量(DI),人均GDP和时间变量(T)作自变量,用最小

8、二乘法估计的人均GDP决定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模型为 人均GDP是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的主要变量,其他因素(如财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是决定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次要变量。,【例3.6】 根据2005年我国城镇居民家庭抽样调查数据,用家庭就业人口(Z)和就业者平均收入(x)作自变量,人均可支配收入作因变量,调查人口作权数,用加权最小二乘法估计的回归模型为,3.3.2 农村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 农村居民个人收入按收入性质不同可划分为工资性收入、家庭经营收入、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四大项目。其中家庭经营收入是总收入形成的主体。从总收入中扣除所发生的费用后的收入总和即为纯收入,计算方法为 纯收入总收入-家庭经

9、营费用支出-税费支出-生产性固定资产折旧-赠送农村外部亲友支出-记账补贴,1. 农村居民收入结构演变分析,【例3.7】我国主要年份农民人均收入结构和增长动态分析,2GDP决定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分析 人均GDP、家庭人口、劳动力、家庭财产、其他因素是影响农村居民纯收入的重要变量。 【例3.8】 以1992-2007年的农民人均纯收入作因变量(NI),以t、t-1、t-2、.t-7年的人均GDP作自变量,并引入时间变量(T)和上年的人均纯收入作自变量,用逐步回归法估计的回归模型为 与前面估计的人均GDP决定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回归模型相比,人均GDP决定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机理是不同的,而且边际效应

10、较低。这意味着农村居民在城乡居民个人收入分配中处于弱势。,34 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分析,3.4.1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的测度 测度居民个人收入分配差距或集中程度的分析指标主要有收入的比值、全距或极值比、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基尼系数等。 1.收入标准差系数 收入分配集中度=1标准差/平均收入 =1标准差系数 2.基尼系数 (1)等距分组测定法 (2)曲线拟合法。用合适的曲线拟合洛伦兹曲线,计算基尼系数 (3) 等级测定法 (4) 简易测定法.基尼系数等于收入5等分法中收入最高的20%的人群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与收入最低的20%的人群的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之差。,3.4.2 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

11、分析 可从城镇居民家庭之间、地区之间、行业之间分别分析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否扩大,考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否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分析就业结构、受教育程度、家庭财产、资本投资、生产要素、收入分配政策等因素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影响。这种分析通常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抽样数据结合起来进行比较,才能正确揭示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的趋势。 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城镇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除了可采用收入的全距或极值比、标准差、标准差系数、基尼系数等分析指标外,亦可采用聚类分析揭示地区之间、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分配的分布状态是否合理。 3.4.3 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 可从农村居民家

12、庭之间、地区之间分别分析收入分配的差距是否扩大,考察收入分配差距扩大是否处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并分析家庭人口、劳动力负担系数、受教育程度、家庭财产、资本投资、生产要素、收入分配政策等因素对收入分配差距扩大的影响。这种分析通常应将两个或两个以上时期的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的抽样数据结合起来进行比较,才能正确揭示农村居民收入分配差距演变的趋势.,3.4.4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分析 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分析,可利用城乡居民家庭主户抽样调查中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数据,通过计算历年或主要年份的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的比值、基尼系数等指标来分析城乡居民收入分配差距的变动趋势,亦可绘制城

13、乡居民人均收入的动态曲线图来显示收入分配差距的长期变动趋势。 3.4.5 化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 (1)在个人收入分配中,应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2)实施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战略,消除城乡二元结构 。 (3)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和收入分配的平衡机制. (4)建立健全公平竞争的机制,反对行业垄断,抑制非法收入。 (5)推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发展,重点扶持贫困地区、落后地区、西部地区发展. (6) 财政应增加社会福利和社会救济等转移性支出.重点救助弱势群体、贫困阶层、贫困地区。,问题研讨3 1。为什么国内生产总值(GDP)既是国民收入的来源,也是国民收入分配的起点? 2。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和再分配流程有何不同? 有何联系? 3。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分析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应如何分析? 4。居民个人收入形成分析的内容有哪些方面? 应如何分析? 5。根据实际统计数据,分析我国或某省市的城乡居民内部和城乡居民之间的收入分配差距的演变趋势, 提出化解收入分配不公平的对策,并写出分析报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大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