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8)

上传人:n**** 文档编号:89458359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PT 页数:22 大小:4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8)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8)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8)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8)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8)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8)》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播学教程 郭庆光 (8)(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七章 大众传播,第一节 大众传播的定义、 特点与社会功能,一、大众传播的定义,所谓大众传播,就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产和传播活动。,二、大众传播的特点,1.大众传播中的传播者是从事信息生产和传播的专业化媒介组织; 2.大众传播是运用先进的传播技术和产业化手段大量生产、复制和传播信息的活动; 3.大众传播的对象是社会上的一般大众;,4.大众传播的信息既具有商品属性,又具有文化属性; 5.从传播过程的性质来看,大众传播属于单向性很强的传播活动; 6.大众传播是一种制度化的社会传播。,三、大众传播的社会功能,(一)拉斯韦尔的“

2、三功能说” 1.环境监视功能; 2.社会协调功能; 3.社会遗产传承功能。,(二)赖特的“四功能说” 1.环境监视; 2.解释与规定; 3.社会化功能; 4.提供娱乐。,(三)施拉姆对大众传播社会功能的概括 1.政治功能; 2.经济功能; 3.一般社会功能。,(四)拉扎斯菲尔德和默顿的功能观 1.社会地位赋予功能; 2.社会规范强制功能; 3.作为负面功能的“麻醉作用”。,第二节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 发展过程,一、大众报刊与大众传播,“人人都看的报纸”廉价“便士报”的出现使得报刊成为大众传播媒介,二、电报、电影、广播与大众传播,电报为大众传播提供了快速有效的通信手段,作为现代重要传播媒介的通讯社

3、,也是在电报技术发明之后出现和发展起来的。 电影一开始就是作为传播大众文化的媒介登上历史舞台的。 二次大战以后,收音机趋于小型化、便携化,价格越来越低廉,成为现代人获得信息和娱乐的便利媒介。,三、电视媒介与当代大众传播的发展,电视的媒介特性:电视集视听觉手段于一体,通过影像、画面、音声、字幕以及特技等多方面地传递信息,给受众以强烈的现场感、目击感和冲击力;它不仅是人们获得外界新闻和信息的手段,而且是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和娱乐的主要提供者。,第三节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一、大众媒介与现代人的生活,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发达国家,甚至在发展中国家,接触大众传媒都是现代人生活的重要部分。,二、关于大众传播社

4、会影响的两种观点,1.“基于乐观主义期待”的肯定态度; 2.“怀疑主义”的忧虑态度。,三、大众传播、信息环境与人的行为,(一)人与环境互动过程的变化 人与环境的关系包含四个基本要素: 一是客观环境本身; 二是人对环境的认知; 三是人的行为; 四是人的行为对客观环境的反馈或影响。,人与环境互动关系模式的变化: 传统社会中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 大众传播史代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二)大众传播与现代信息环境,所谓信息环境,指的是一个社会中由个人或群体接触可能的信息及其传播活动的总体构成的环境。,大众传播在形成信息环境方面的优势: (1)大众传播通过信息的大量生产、复制和大面积传播,能够在短时间内将同

5、类信息传遍整个社会,造成普遍的信息声势; (2)大众传播所传达的信息的特性简即公开性、权威性、显著性和直达性使其拥有其他类型的传播所不可比拟的强大力量。,(三)现代社会中“信息环境的环境化”现象,“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 所谓“拟态环境”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信息环境,它并不是现实环境的“镜子”式的再现,而是传播媒介通过对象征性事件或信息进行选择和加工、重新加以结构化以后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拟态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识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