绪论 - 天文学史

上传人:suns****4568 文档编号:89456502 上传时间:2019-05-25 格式:PDF 页数:39 大小:8.16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绪论 - 天文学史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绪论 - 天文学史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绪论 - 天文学史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绪论 - 天文学史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绪论 - 天文学史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绪论 - 天文学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绪论 - 天文学史(3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二部分 天文学史 第一节 天文学的起源第一节 天文学的起源 第二节 世界天文学史第二节 世界天文学史 第三节 中国天文学史第三节 中国天文学史 SWU 2012 第一节 天文学的起源 1 生产生活的需要 日月年编历和记载 2 政治统治的需要 “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 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 星,以观妖祥”周礼 3 自身求知欲的需要 SWU 2012 第二节 世界天文学史 一古代天文学 二近代天文学的发展 三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SWU 2012 一古代天文学 1 古埃及 天狼星偕日升起天狼星年-尼罗河泛滥 公元前27世纪 360天 30世纪 36

2、5 13世纪 365.25,4年1闰(现代阳历的前身) 金字塔的方位确定 SWU 2012 2 巴比伦和亚述 公元前17世纪 阴历 公元前13世纪 黄道12宫 公元前650年 7天神轮流值日现代星期制度 SWU 2012 3 古印度 公元前10世纪 恒星月27天(27.32),朔望月29.5(29.53) 季节划分(三季,六季) 黄道天区划分成27月站(恒星月周期)28宿 宇宙观: 大地中央是须弥山,日月星辰绕山旋转 4 古希腊 “ 言必称希腊” 希腊政治: 希腊奴隶制 城邦民主制 希腊气质: 重脑力,轻体力;重理论,轻实践 热爱生活,天性乐观,崇尚真理 1) 宇宙理论和天体运动理论 泰勒斯(

3、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5世纪) :主要 贡献是把巴比伦和埃及的天文学知识介绍到希腊。球形天 空,星辰随同天空绕北极星旋转 德谟克力特(公元前460-公元前362) 万物由原子组成,天体由原子涡动形成,月光为 反射光,银 河是由众多恒星聚集而成 毕达哥拉斯学派(公元前560公元前480) 宇宙是由数支配的和谐统一体,天体为球形,运动轨 道是圆形。 SWU 2012 柏拉图(427B.C.347B.C.) 同心球宇宙结构模型。地月日水金火木 土,欧多克斯的水晶球 亚里斯多德(384B.C322 B.C)地心说系统化 延续近2000年 阿利斯塔克(310B.C230B.C.)首次提出完整日心地动学说 阿

4、波罗纽斯( 262B.C190B.C.)本轮与均轮 托勒密(85-165)撰写天文学大成之后被称为经典 SWU 2012 2)天文测量 阿利斯塔克: 日地距离与月地距离的关系 埃拉特色尼(276BC-195BC) : 测地球周长,黄赤夹角 伊巴谷(前2世纪初-127BC) : 月地距离与地球半径(59-67.3) 回归年长度(365.25-364.33) 太阳周年视运动的不均匀性 岁差现象 编制星表,标注星等 从公元476年东罗马帝国灭亡,到15世纪中叶文艺复兴开始约中世纪政 教合一,科学是宗教的婢女。15世纪过后,资本主义的兴起,航海事业的发 展为天文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哥白尼到牛顿是近代

5、天文学的发展时期, 欧洲学者们把天文学从单纯描述天体的几何关系,推进到研究天体之间的相 互作用的新阶段。 二 近代天文学的发展 1 从日心体系到牛顿力学 (1)哥白尼日心体系的建立(1)哥白尼日心体系的建立 哥白尼天体运行论彻底否定了托勒密的天文体系。 (2)伽利略与他的望远镜(2)伽利略与他的望远镜 伽利略1609年最先用自制望远镜观测天体 (3)开普勒和牛顿的运动定律(3)开普勒和牛顿的运动定律 开创天体力学 “哥白尼在这一时期的开端给神学写了绝命书; 牛顿却以神的第一次推动结束了这个时期” 机械唯物主义 否定自然界的发展和质变发展和质变 “这不是靠纯粹的自然原因 所能解释的;我不得不把它

6、归 之于一个有自由意志的主宰的 意图和设计”。 牛顿就以机械唯物主义机械唯物主义为中介,自然科学和宗教神学之 间搭起一座桥梁,由唯物主义跌进了唯心主义的深渊。 SWU 2012 2 近代天文学的继续发展 (1)太阳系起源与演化假说 康德(1755) 拉普拉斯(1796)星云假说 (朱熹-元气本原论-朱子语录早近600年) 康德31岁时匿名发表了宇宙发展史 概论,否定了宇宙起源的神创论,否定 牛顿的第一推动力,提出了宇宙起源的 “星云假说”,提出了自然界是不断发展的 观点,从而在为为僵化的机械唯物主义自然 观上打开了第一个缺口。 有两种东西,我对它们的思考 越是深沉和持久,他们在我心 灵中唤起的

7、惊奇和敬畏就会越 来越历久弥新,一是我们头上 浩瀚的星空,另一个就是我们 心中的道德律。 康德 SWU 2012 (2)天体力学(拉普拉斯1799-1825)“显而易见” 与拿破仑 (3)天王星和海王星的发现 赫歇尔1781,亚当斯等1846 (4)银河系观念的证实(赫歇尔1785) (5) 天体测量学的成就 1)恒星自行的发现 英 哈雷(1717) 2)光行差和章动的发现 英 布拉得雷(1728) 3)恒星视差 俄 斯特鲁维(1836)织女星 德 贝赛尔(1838)天鹅座61 英 亨德森 (1839)人马座a 近代天文学发展特点 早期以“破”为主: 理论突破,观测技术突破 晚期以“立”为主:

8、 天体测量学,天体力学确立 三 现代天文学的发展 1 天体物理学的诞生 分光,测光,照相术 2 恒星研究的新进展 (赫罗图)恒星结构与演化 3 河外星系的确证和现代宇宙学的诞生 柯蒂斯,沙普里,哈勃 SWU 2012 4 现代天体测量学的发展 (1) 测量仪器:激光测量,原子钟系统,卫星测量(GPS) (2)地球自传不均匀性 5 现代天体力学的发展 (1) 人造卫星摄动理论 (2) 相对论天体力学 6 射电天文学的诞生和发展 央斯基(1931),赖尔(综合孔径) SWU 2012 7 空间天文学的兴起和发展 (1) 空间全天候全波段观测 (2) 宇宙演化学研究 大爆炸理论外星体的谱线红移 3K

9、微波背景辐射的发现 SWU 2012 第三节 中国天文学史第三节 中国天文学史 在人类了解自然和控制自然方 面,中国人是有过贡献的,而且贡 献是伟大的。 中国天文学有一个基本特点,它具 有官方性质,同朝廷有密切关系, 传说中曾有帝尧对“天文官”羲和的 任命,羲氏、和氏两家兄弟虔诚地 按照尊严的天,来计算并描绘出日、 月和星辰郑重地定出季节,使人民 遵守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SWU 2012 一 中国天文学的发展 二 中国天文学的成果 SWU 2012 一 中国天文学的发展一 中国天文学的发展 1. 萌芽 2. 体系形成 3. 繁荣发展 4. 从鼎盛到滞后 5. 中西方天文融合 6. 近现代发

10、展 “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易彖贲易彖贲 SWU 2012 1 萌芽(公元前5000西周) (1)帝尧时代 专职天文官阴阳历昏中星斗柄指向 (2)商朝甲骨卜辞:日月食,新星记录 (3)西周28宿,圭表,漏壶计时 “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 七月流火,农夫之辞也 三星在户,妇人之语也 月离于毕,戍卒之作也 龙尾伏辰,儿童之谣也 SWU 2012 2 体系形成(春秋秦汉) (1)天文专著和史书天文志的系统总结)天文专著和史书天文志的系统总结 战国 甘德(楚)、石申(魏) 甘石星经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天官书和史记 历书 东汉 班固汉书 五行志 (2)历法内容定型)历法内容定

11、型 邓平 落下闳 太初历(推算日月食及五星位置) (3)仪器型制确定)仪器型制确定 灵台:圭表,浑仪和浑象 (4)* 星占学趋向与于系统和规范星占学趋向与于系统和规范 史记天官书,京房京氏易传 * 方士术数: 天文、历谱、五行 蓍 方士术数: 天文、历谱、五行 蓍sh 龟、杂占、形法龟、杂占、形法 天文者天文者,序二十八序二十八宿,步五星日月以纪吉凶之 象,圣王所以参政也。 历谱者历谱者,序四时之位,正分至之节,会日月五 星之辰,以考寒暑杀生之实。故圣王必正历数,以 定三统服色之制,又以探知五星日月之会,凶厄之 患,吉隆之喜,其术皆出焉。 此圣人知天命之术知天命之术也,非天下至材,其孰与焉!

12、汉书艺文志 3 繁荣时期 (三国五代) (1)历法编算 东晋虞喜 岁差 南北朝 何承天 定朔代平朔(元嘉历) 祖冲之 岁差引入(大明历) 张子信 太阳周年视运动的不均匀性 隋朝 刘焯 定气代平气(皇极历) (2)仪器制造)仪器制造 三国 陈卓 星官星图 唐 李淳风 浑天仪 (3)大地测量)大地测量 唐 僧一行和南宫说(大衍历) 否定否定 “日影千里差一寸日影千里差一寸” “大衍写九执大衍写九执”公案公案 (4)唐代星占)唐代星占* 李淳风 乙巳占卜 瞿昙悉达开元占经 王希明步天歌 SWU 2012 宋代记录两次超新星爆发宋代记录两次超新星爆发 北宋苏颂:制造了集浑仪、 浑象和 自动守时报时的水

13、运仪象台水运仪象台 元代郭守敬: 元大都天文台 玲珑仪、 简仪、浑天象等都是当时最先进的天 文仪器(授时历)观测精度达10 明朝压制科技文化,严格实行 “历禁” 4 由鼎盛到滞后(宋初明末) 5 中西天文学交融(明末清) (1)中西天文学交流历史)中西天文学交流历史 唐 瞿昙悉达 编译 九执历 360圆周;60进制;正弦函数 唐末五代 符天历 七曜纪日 伊斯兰教 明初 回回钦天监(大统历日食推算不准) 宗教与民族融合需要 释义释义 (1)三千大千世界的简称。古印度传说中的一个极大范围的世界。以须弥山为中 心,同一日月所照的东、西、南、北四个洲(东胜神州、西牛贺洲、南赡部洲、北 俱卢洲)为一“小

14、世界”,合一千小世界为一“小千世界” ,合一千 小千世界为一“中 千世界”,合一千中千世界为一“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中有小中大三种“千世界” ,故名“三千大千世界”。 又一说:四大部洲之上,加须弥山半腰的四天王天,及须弥山顶的忉利天,并空间 中的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自在天等六天为欲界。再加上层的大梵天、梵 众天、梵辅天等,色界初禅天为一世界,千个世界为小千世界。又一小千世界,具 千日、千月、千须弥山、千四大部洲、千四天王天、千忉利天、千夜摩天、千兜率 天、千化乐天、千他化自在天、千梵天等。又千个小千世界为中千世界,具百万日 月、百万须弥山、百万四天下、百万六欲天、百万初禅天及千个二禅

15、天。又千个中 千世界为大千世界,具十亿日月、十亿须弥山、十亿四天下、十亿六欲天、十亿初 禅天、百万二禅天及千个三禅天、千个四禅天。所谓三千世界,乃小千、中千、大 千之所指三数目的千世界。又云大千,即指三千之中的大为目标。故云“三千大千 世界”,简称“大千世界”。 (2)佛教沿用古印度传说,以大千世界为释迦牟尼所教化的范围。 (3)泛指广阔无边的世界。 西方: 1517-宗改耶稣会护教教育和海外传教 传教方略:儒化蓄发留须;走上层路线;“挟学术以传教” 具体实施:介绍宣传;开门授徒;入主历局获具体实施:介绍宣传;开门授徒;入主历局获“绿卡绿卡” 东方: 白莲教之乱与仇教思想,中西天文观念的差异-东西局的斗争 “用夷变夏”:患人之不华,华之为夷,不患历之不修,修之无人 历法预测频频出错,万历解天文之禁,“庙堂议兴历学”, (2)明末西学东渐)明末西学东渐 (3)中国天文学观念的转变)中国天文学观念的转变 早期:“天机不可泄露” : 明末 历禁与抗禁 晚期:阮元畴人传重历算不重天文 强调 构筑宇宙图景,而非揣测天意 “哥白尼求其故,则知地球五星也饶日哥白尼求其故,则知地球五星也饶日”,“刻白 尔求其故,则知五星与月之道皆为椭圆 刻白 尔求其故,则知五星与月之道皆为椭圆”,“奈端求 其故,则以为皆重学之理也 奈端求 其故,则以为皆重学之理也” 谈天 明 利玛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